学术投稿

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综合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

刘永娥;杨娇弟

关键词:动脉硬化, 闭塞症, 放射学, 介入性, 围术期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球囊扩张术、动脉溶栓、血管内支架置入等综合介入技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围手术期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对16例手术患者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测血压,并加强对出血、栓塞、感染等并发症的观察.结果:16例手术均成功,术后缺血和疼痛相关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合理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是综合介入技术有效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重要保障.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国产中心静脉导管渗液63例原因分析

    中心静脉导管由于能在静脉内较长时间留置[1],以便监测中心静脉压、快速大量输液输血、长期静脉高营养治疗及血液透析等,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自1993年开始经颈内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000年以来广泛开展该技术,充分体现了该技术安全、快速、有效的优点,但也不可避免地发生相关的并发症,现将本院2006年1-10月留置的国产中心静脉导管2 903例中发生渗液63例报告如下.

    作者:徐克平;陶国才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人类白细胞抗原-G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分别检测18例部分性葡萄胎、19例完全性葡萄胎、19例侵蚀性葡萄胎、20例绒毛膜癌和20例正常妊娠绒毛组织中HLA-G mRNA的表达,HLA-G mRNA的表达以PCR循环数阈值(Ct值)表示.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组织中HLA-G蛋白质的表达,同时运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中可溶性HLA-G(soluble HLA-G,sHLA-G)的表达水平.结果:各组组织中HLA-G mRNA、HLA-G蛋白质和血浆中sHLA-G的表达水平由弱至强依次为正常妊娠组、部分性葡萄胎组、完全性葡萄胎组、侵蚀性葡萄胎组、绒毛膜癌组.各组间HLA-G mRNA、HLA-G蛋白质和血浆中sHLA-G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滋养细胞通过上调HLA-G的表达水平实现免疫逃逸,有利于其异常增殖、浸润和转移.

    作者:朱颖;孙永玉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术在治疗输卵管妊娠中的应用及方法介绍

    异位妊娠的发生率近年上升趋势明显,国内现高达1/56,其中以输卵管妊娠常见[1],手术治疗多行输卵管切除又是造成患者不孕的重要原因.我院自1997年开展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术治疗输卵管妊娠,保留了患者的输卵管,经临床观察,证明是一种简便、有效、可靠的手术方式,值得探讨与完善.

    作者:刘晓燕;李曙光;曲恒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胃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2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24例健康对照者(健康组)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结果:胃癌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较健康组明显升高,胃癌Ⅲ+Ⅳ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比Ⅰ+Ⅱ患者明显升高.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可能是机体免疫功能受抑制的重要机制,并可成为胃癌患者机体免疫状态临床监测的指标.

    作者:张育超;王惠英;罗招凡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心理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症的疗效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评价1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中84例并发抑郁症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按照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再次对两组用SDS及HRSD进行评估,并作心电图对患者治疗后进行测评.结果:治疗1个月后,干预组较对照组抑郁症状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干预组较对照组心绞痛症状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缺血性心电图疗效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在冠心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抑郁症状、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对心电图的影响.

    作者:范修云;陈雨娜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镇静药物急性中毒86例分析

    目的:研究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镇静药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其预防和治疗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997年5月至2007年2月本院急救中心接诊的86例镇静药急性中毒患者的基本情况、诊疗经过、预后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6例镇静药急性中毒患者,男女比例为1∶1.46.中毒年龄主要集中于20~39岁年龄段(占39.5%),其中女性多于男性(女59.3%、男40.7%)(P<0.05).就诊时间分布特点呈无规律性波动,12月、1月、2月高发,占全年的38.4%.中毒患者职业排在前2位的是待业人员、农民,文化程度以小学多.自杀者占急性中毒的81.4%.药物进入人体途径以消化道为主.中毒药物前3位依次是安定、氯氮平、舒乐安定.病情重度40例(46.5%),中度24例(27.9%).治疗花费2 000元以内35例(40.7%),5 000元以上24例(27.9%).81例(94.2%)治愈出院,5例(5.8%)放弃治疗.行药物检测的20例(23.3%).洗胃62例(72.1%),所有病人均予补液,45例(52.3%)使用利尿剂,39例(45.3%)予抗感染治疗,55例(64.0%)予醒脑治疗,使用解毒剂26例(30.2%),血液透析15例(17.4%),机械通气11例(12.8%).结论:就诊的镇静药急性中毒病人中,女性多于男性,年龄以20~39岁者居多,中毒病人职业中待业、务农分别居第1、2位,文化程度以小学居多,患者中毒时间在12月、1月、2月相对呈一高峰,患者病情以中、重度为主,经过适当、及时的治疗,大多数病人都能抢救成功.

    作者:吴鑫虎;邱俏檬;卢中秋;洪广亮;梁欢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惊恐障碍误诊为心血管疾病80例分析

    目的:对误诊为心血管疾病的惊恐障碍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了解误诊原因和探讨减少误诊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曾误诊于心内科的80例惊恐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自制的调查表对既往的诊疗情况进行记录比较.所有患者在修正诊断后均给予抗焦虑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以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效果.结果:80例惊恐障碍被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42例,心律失常20例,冠心病心肌梗死9例,急性心肌炎6例,急性心包炎3例.误诊时间为4 d~17年,平均11.4个月.本组患者多以胸痛或心悸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存在提早复极综合征、非特异性心电图ST-T改变.全部病例均有以恐惧感为主的精神症状.经抗焦虑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HAMA评定指标有显著改善.结论:惊恐障碍患者常求助于心内科,且被误诊的情况较严重,当同时存在心电图ST-T的正常变异、非特异性改变或心律失常时容易误诊为心血管疾病.心内科医师应提高对惊恐障碍的认识,以避免误诊.

    作者:陈璨;李宏伟;陈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住院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94例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的发病因素及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住院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病例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及血清铁浓度、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和病因诊断等项目,以中位数、均数±标准差、百分比等为观察指标.结果:94例中,男73例,女21例,年龄65~96岁,中位年龄78.9岁.中、重度贫血占29%.形态学上以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比例高,占78%,小细胞低色素性及大细胞性贫血占22%.血清铁浓度及总铁结合力降低、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血清铁蛋白正常或增高,伴缺铁性贫血7例(7%),伴巨幼细胞性贫血14例(15%),老年慢性疾病性贫血的病因中常见的是感染和(或)肿瘤.结论:在住院老年患者中,慢性疾病性贫血发生率高(33.3%),病因中感染和肿瘤同时存在的比例较高且贫血的程度严重.因伴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而使贫血程度加重,但实验室指标往往不典型,造成误诊、漏诊率高.正确诊断并及时治疗慢性疾病性贫血对基础病的治疗有极大的帮助.

    作者:黄方;朱小蔚;刘永华;钱晓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支气管哮喘患儿及家长心理卫生状况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及家长个性、心理健康状况与疾病的关系,为支气管哮喘的心理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儿及家长个性、心理进行调查.结果:支气管哮喘患儿P、E量表得分低于正常儿童(P<0.05),N和L量表得分高于正常儿童,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儿家长N和L量表得分高于正常成人(P<0.05),E量表得分低于正常成人(P<0.05),P量表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支气管哮喘患儿SCL-90评定结果,除强迫、精神病性及附加量表外,余如躯体化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意、偏执得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支气管哮喘患儿具有内向、情绪不稳定的个性倾向,心理上具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恐惧、躯体化等多方面症状,支气管哮喘患儿家长具有内向、神经质个性倾向,心理上亦具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恐惧、躯体化等症状.

    作者:李晶;潘映红;刘波澜;郑跃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与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比较

    目的:比较静脉溶栓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14例,其中接受溶栓治疗93例,直接PCI治疗121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住院期间相关指标(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心肌酶学CK峰值、左室舒张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主要心脏事件、严重出血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发病至入院时间、梗死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溶栓组再通率71.0%,PCI组再通率96.7%,P<0.05;CK峰值溶栓组(2 474.1±1 481.2)U/L,PCI组(2 808.7±1 952.6)U/L,P>0.05;溶栓组入院期间再梗死7例(7.5%),PCI组再梗死2例(1.7%),P<0.05=严重出血溶栓组5例(5.4%),PCI组2例(1.7%),P>0.05;左室舒张内径溶栓组(52.1±4.8)mm,PCI组(51.5±4.1)mm,P>0.05;左室射血分数溶栓组51.3±7.1,PCI组55.3±6.6,P<0.05;住院期间发生心衰溶栓组15例(16.1%),PCI组8例(6.6%),P<0.05;病死溶栓组11例(11.8%),PCI组6例(5.0%),P>0.05;平均住院时间溶栓组(18.2±5.5)d,PCI组(12.5±5.0)d,P<0.05.结论:与静脉溶栓比较,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能使梗死相关血管达TIMI 3级血流的比例更高,更好地保护心功能,缩短住院天数,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孟学刚;芦颜美;郭敏;陈敏;李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严重过敏性休克并出血性休克救治成功1例

    严重过敏性休克临床上时有遇到,但合并出血性休克者较为少见,本例为老年髋关节手术过程中出现严重过敏性休克合并出血性休克,病情凶险,处理难度较大.笔者较好地解决了肺水肿与血容量不足之间的矛盾,使患者转危为安,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宏强;蔡铁良;蔡英蔚;沈七襄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重度子痫前期与低蛋白血症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低蛋白血症对重度子痫前期妊娠结局的影响及胎儿生长和死亡情况.方法:对117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按是否发生低蛋白血症分为低蛋白血症组和非低蛋白血症组,对其一般资料、并发症、胎儿新生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合并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为63.2%,其发病时间、终止孕龄均明显早于非低蛋白血症组(均P<0.05);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子痫、肾损害、眼底损害、心功能不全明显高于非低蛋白血症组(均P<0.05).围生儿死亡率明显增加(P=0.000),新生儿窒息率也存在差异(P=0.038);两组存活胎儿体重比较,低蛋白血症组明显降低(P<0.05),且血浆白蛋白值与新生儿体重呈正相关性.结论:并发低蛋白血症是重度子痫前期病情的进一步加重,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并可造成围生儿不良结局.

    作者:林青;周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注射用血凝酶对硬膜外穿刺出血的疗效

    目的:观察注射用血凝酶对硬膜外穿刺及置管中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后发现硬膜外腔出血的患者,无明显肝肾及凝血功能障碍,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于硬膜外腔注射血凝酶,对照组于硬膜外腔注射肾上腺素稀释液.观察止血效果及病人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两组止血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对照组为5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注射用血凝酶能有效地终止硬膜外穿刺及置管引起的硬膜外腔出血.

    作者:陈浩文;吴涯雯;詹鸿;陈友权;林定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脊髓损伤后早期应用FK506抑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FK506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采用Allen's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应用FK506治疗组(n=30)和应用生理盐水对照组(n=30),于伤后不同时间点取材,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aspase-3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同时以BBB评分法评价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HE染色显示治疗组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存在caspase-3的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两者都于伤后24 h达高峰,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P<0.05);治疗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FK506能抑制脊髓损伤后caspase-3的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减轻继发性损害,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作者:潘峰;陈安民;郭风劲;祝成亮;陶凤华;赵东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CT引导下经皮肺细针抽吸活检术的探讨

    目的:评价CT引导经皮肺细针抽吸活检术在肺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2年2月至2007年3月期间,45例肺内病变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细针抽吸活检术,将吸取的细胞涂在玻片上,送病理科检查,得到明确的病理和细胞学诊断,统计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分析可能的原因.结果:44例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98%.腺癌19例,鳞癌9例,转移癌2例;腺鳞癌、大细胞癌和小细胞癌各1例;炎性假瘤5例;结核瘤3例;错构瘤1例;病理结果为出血和坏死的各1例,这两例其中1例行二次穿刺,病理结果为低分化腺癌,1例有手术指征行手术治疗,病理结果为中分化腺癌.发生并发症5例,其中气胸3例,少量肺出血2例.结论:CT引导经皮肺细针抽吸活检术是一种微创、临床应用准确性较高、并发症较少的有效检查方法,有助于肺部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对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丽军;蔡为民;曹文洪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效果.方法:66例脑卒中忠者分为康复护理组及对照组各33例,康复护理组在常规治疗和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治疗及基础护理.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价疗效,治疗3个月评价结果.结果:康复护理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预防和减少患者肢体残疾及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黄流英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的观察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的角膜水肿和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情况.方法:本研究包括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糖尿病患者78例(116眼),非糖尿病患者69例(116眼),所有患者术前采用Orbscan Ⅱ和Tomey Al-3000型A超仪测量角膜中央厚度,Topcon Sp2000p型非接触角膜内皮计进行角膜中央部位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后1 d所有患者测量角膜中央厚度,87眼角膜透明进行中央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进行角膜中央厚度的测量和角膜中央内皮细胞的计数.结果:Orbscan Ⅱ和A超法测量都表明两组患者的术前角膜厚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天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非糖尿病组的角膜厚度已经和术前相近,和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两组角膜厚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糖尿病组和术前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非糖尿病组和术前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变化:术前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 d角膜透明的糖尿病组(34眼)和非糖尿病组(54眼)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两组之间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眼在白内障手术后表现出更重的内皮细胞损害及术后角膜水肿的恢复延迟,术后第1天的角膜厚度的测量可以作为对术后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情况的评估的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力迅;常丽璟;吴玲;黄瑾;赵贵阳;赵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腹膜恶性间皮瘤6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腹膜恶性间皮瘤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6例腹膜恶性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例均经病理确诊.临床表现主要是顽固性腹痛伴腹胀、腹水、腹部肿块.B超、CT提示腹膜及肠系膜不规则明显增厚、多发结节或盆腔肿块.结论:当患者出现顽固性腹痛伴腹胀、腹水、腹部肿块等临床表现时应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诊断主要依靠腹膜穿刺活检、腹腔镜活检以及剖腹探查.腹腔穿刺活检及腹腔镜活检是简便而有效的诊断手段.

    作者:钟萍;李云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成人急性喉炎4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成人急性喉炎的疗效.方法:将75例成人急性喉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对照组35例给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其余治疗相同,对治疗3 d后临床表现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痊愈21例(52%),好转17例(42%),无效2例(5%);对照组痊愈12例(34%),好转20例(57%),无效3例(9%).经Wilcoxon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侧P<0.001).结论: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成人急性喉炎疗效优于地塞米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冼德生;刘邦华;苏炳泽;周学军;黄继红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和组织追踪法对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分析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和组织追踪法(TT)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获标准心尖长轴切面、心尖二腔切面和心尖四腔切面,分别应用QTVI和TT技术分析17例HCM患者(HCM组)和18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左室长轴方向不同室壁节段的多普勒速度曲线和位移曲线,测量收缩期峰值速度(Vs)和收缩期峰值位移(Ds).结果:HCM组患者不同室壁节段的Vs和Ds均降低,分别与对照组相比,绝大部分节段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HCM组患者同一水平不同节段的平均峰值速度和平均位移大部分较对照组降低,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结论:HCM患者左室长轴心肌各节段收缩功能较正常人减低.QTVI和TT能定量评价HCM患者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作者:陈爱;黄云健;张生光;俞静;汪荣金;李伟伟 刊期: 2007年第1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