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平均白细胞前向散射强度在尿路感染中意义的探讨

张娟安;胡友明

关键词:白细胞, 散射强度, 慢性尿路感染, 前向散射, 光脉冲宽度, 尿沉渣分析仪, 散射光强度, 诊断, 荧光强度, 尿液, 临床价值, 定量分析, 散点图, 区域, 描述, 患者, 分布, 参数
摘要:UF-100尿沉渣分析仪定量分析尿液中的白细胞对诊断尿路感染有着很高的临床价值[1].UF-100利用前向散射光强度(Fsc)、前向散射光脉冲宽度(Fscw)、荧光强度(Flc)、荧光脉冲宽度(Flw)等参数来描述尿中白细胞.凭借白细胞在散点图上分布的区域,可为急慢性尿路感染的初步诊断提供帮助.本研究对急慢性尿路感染患者尿液进行分析,以了解平均白细胞前向散射强度(WBC-MFsc)与急慢性尿路感染的关系.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3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20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163例),监测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BG)、糖基化血红蛋白(GHbA1)、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并检测眼底,比较两组上述检测指标,然后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DR组的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FBG、2hBG、GHbA1、TC、TG与NDR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FBG、TG是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程、FBG、TG为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重视并针对其危险因素加以预防.

    作者:邓勇峥;杨清秀;张文斌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川畸病10例临床误诊分析

    川畸病(KD)是一种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病因未明的全身血管炎综合征.典型KD病例应具备下列6项主要临床表现至少5项:(1)发热5 d或5 d以上;(2)双侧结膜充血;(3)口唇和口腔的改变:口唇干红、皲裂、杨梅舌、口腔和咽部弥漫性充血;(4)四肢末端改变:发病初期手足硬肿,掌跖红斑,恢复期指、趾端出现膜状脱皮;(5)多形性红斑;(6)颈部淋巴结非化脓性肿大.但如二维超声心动图或冠状动脉造影查出冠状动脉瘤或扩张,则4条主要症状阳性即可确诊.

    作者:罗丽丹;赵洁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综合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血管球囊扩张术、动脉溶栓、血管内支架置入等综合介入技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围手术期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对16例手术患者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测血压,并加强对出血、栓塞、感染等并发症的观察.结果:16例手术均成功,术后缺血和疼痛相关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合理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是综合介入技术有效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重要保障.

    作者:刘永娥;杨娇弟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妊娠误诊分析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以往罕见的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cesarean section pregnancy)的发生率逐渐增多,它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有剖宫产史的妇女,再次妊娠时,胚胎着床在前次子宫切口处,随着妊娠的进展,绒毛与子宫肌层粘连、植入,严重者可穿透子宫造成子宫破裂,如果误诊为早孕而行人工流产时则易发生术中大出血,危及生命.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误诊报告如下.

    作者:赵昌银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危象患者脂代谢的特点及意义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危象(简称甲亢危象)患者血脂代谢紊乱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2例甲亢危象患者(甲亢危象组)、50例甲亢患者(甲亢组)和5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并抽血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甲状腺功能(FT3、FT4).结果:(1)甲亢组与对照组比较,HDL-C、BMI略有下降(P>0.05),TC、TG和LDL-C均有下降(P<0.05).甲亢危象组与对照组比较,HDL-C、BMI下降(P<0.05),TC、TG和LDL-C均有明显下降(P<0.01).甲亢危象组与甲亢组比较HDL-C下降更明显(P<0.01).其余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甲亢危象组中<18岁患者与对照组比较,TG、HDL-C和BMI略有下降(P>0.05),TC和LDL-C均有下降(P<0.01);18~45岁患者与对照组比较,BMI略有下降(P>0.05),HDL-C、TG均有下降(P<0.05),TC和LDL-C均有明显下降(P<0.01);46~59岁患者与对照组比较,TG、HDL-C和BMI稍有改变(P>0.05),TC和LDL-C均有下降(P<0.05);≥60岁患者与对照组比较,TC、TG、HDL-C和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L-C下降(P<0.05).且甲亢危象组中≥60岁患者与18~45岁患者比较,TC和HDL-C均上升(P<0.05);其余不同年龄组间各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甲亢危象患者TC、TG与FT3呈负相关(r=0.573,P<0.01;r=-0.475,P<0.01);HDL-C、LDL-C、BMI与FT3无相关.(4)甲亢危象患者TC与FT4呈负相关(r=-0.738,P<0.01);TG、HDL-C、LDL-C、BMI与FT4无相关.结论:甲亢危象患者存在明显的血脂代谢紊乱,临床救治过程中应兼顾血脂代谢的变化.

    作者:韦华;李风玲;罗佐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脊髓损伤后早期应用FK506抑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FK506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采用Allen's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应用FK506治疗组(n=30)和应用生理盐水对照组(n=30),于伤后不同时间点取材,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aspase-3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同时以BBB评分法评价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HE染色显示治疗组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存在caspase-3的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两者都于伤后24 h达高峰,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P<0.05);治疗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FK506能抑制脊髓损伤后caspase-3的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减轻继发性损害,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作者:潘峰;陈安民;郭风劲;祝成亮;陶凤华;赵东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旋转脑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旋转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成像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17例常规DSA阴性或动脉瘤显示欠佳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的旋转脑血管造影三维重建图像.结果:21个动脉瘤中,常规DSA阴性1个,可疑2个,显示不清18个,在旋转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成像上均能清楚显示.结论:旋转血管造影三维重建较常规DSA具有明显优势,是常规DSA的重要补充.

    作者:王铁刚;刘增品;赵林;付凯亮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125I粒子植入治愈高龄腮腺癌1例

    患者男,80岁.主因左耳前肿物1.5年,迅速增大伴胀痛1个月入院.入院后查体:KPS 80分,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左耳前可见一约7.5 cm×4.5 cm大小肿物,表面红肿、张力大,质硬、中央囊性感,固定,压痛.腮腺CT平扫示:左侧腮腺区域可见一大小6.5 cm×3.5 cm肿大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图1).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示:找到中度异型裸核细胞.病理报告:左耳前鳞状上皮及涎腺样组织,考虑黏液表皮样癌.

    作者:王娟;范会革;贾漪涛;徐丽君;梁巍;隋爱霞;赵晓晖;阎晓路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双胎妊娠之一胎宫内死亡17例临床分析

    随着各种促排卵药物的广泛应用及B超技术的不断提高,双胎妊娠例数的上升使双胎妊娠之一胎宫内死亡的报道逐渐增多.现对我院1996年1月至2005年1月间收治的双胎之一胎宫内死亡的17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佐;郑建琼;李仁良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治疗胆总管手术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加入WTO及医疗制度的改革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降低住院费用势在必行.临床护理路径主要是适应新形式的一种新的护理模式,是医护人员对某个手术或手术所做的适当、有顺序性和时间性,有计划地大限度地缩短康复时间和减少资源的浪费,使病人获得佳的照顾质量.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我科在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中实施护理路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莉;周晓兰;谢春玲;冯晶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当黄片调节免疫抗贫血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复制动物贫血模型,观察当黄片调节免疫抗贫血效应.方法:采用失血法造成小鼠失血性贫血模型,观测小鼠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值,观测小鼠的廓清指数K值,吞噬指数α及HC50值.结果:当黄片以0.5g/(kg·d)的剂量,给失血性贫血小鼠灌胃14 d,可明显增加小鼠HB、RBC值,能提高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同时该药能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对输注绵羊红细胞所致特异性抗体生成有促进作用.结论:当黄片具有调节免疫抗贫血效应.

    作者:林慧;何东初;丁晓娟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肺癌切除术后低氧血症1例处理体会

    患者男,72岁,因右上肺中央型肿瘤入室行右上肺叶切除术,入室时一般情况可,BP 150/85 mmHg,HR 82次/min,R 12~16次/min,SpO2 96%,术前常规鲁米那钠0.1 g、阿托品0.5 mg肌注.入室后行快速诱导,插双腔气管导管,成功后改左侧卧位,双肺听诊呼吸音无变化,打开右侧胸腔后行左肺单侧通气,手术进展顺利.右上肺叶切除后鼓肺发现右肺扩张不理想,考虑导管位置发生移动,将导管后退.

    作者:陈敬锋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与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比较

    目的:比较静脉溶栓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14例,其中接受溶栓治疗93例,直接PCI治疗121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住院期间相关指标(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心肌酶学CK峰值、左室舒张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主要心脏事件、严重出血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发病至入院时间、梗死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溶栓组再通率71.0%,PCI组再通率96.7%,P<0.05;CK峰值溶栓组(2 474.1±1 481.2)U/L,PCI组(2 808.7±1 952.6)U/L,P>0.05;溶栓组入院期间再梗死7例(7.5%),PCI组再梗死2例(1.7%),P<0.05=严重出血溶栓组5例(5.4%),PCI组2例(1.7%),P>0.05;左室舒张内径溶栓组(52.1±4.8)mm,PCI组(51.5±4.1)mm,P>0.05;左室射血分数溶栓组51.3±7.1,PCI组55.3±6.6,P<0.05;住院期间发生心衰溶栓组15例(16.1%),PCI组8例(6.6%),P<0.05;病死溶栓组11例(11.8%),PCI组6例(5.0%),P>0.05;平均住院时间溶栓组(18.2±5.5)d,PCI组(12.5±5.0)d,P<0.05.结论:与静脉溶栓比较,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能使梗死相关血管达TIMI 3级血流的比例更高,更好地保护心功能,缩短住院天数,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孟学刚;芦颜美;郭敏;陈敏;李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术在治疗输卵管妊娠中的应用及方法介绍

    异位妊娠的发生率近年上升趋势明显,国内现高达1/56,其中以输卵管妊娠常见[1],手术治疗多行输卵管切除又是造成患者不孕的重要原因.我院自1997年开展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术治疗输卵管妊娠,保留了患者的输卵管,经临床观察,证明是一种简便、有效、可靠的手术方式,值得探讨与完善.

    作者:刘晓燕;李曙光;曲恒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顽固性瘙痒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与日俱增,顽固性瘙痒患者也日益增多.瘙痒常使患者烦躁不安,辗转难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降低患者的生活欲望.笔者自2004年8月至2006年6月对11例有顽固性皮肤瘙痒的维持性血透患者,共进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治疗58例次,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霞飞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平均白细胞前向散射强度在尿路感染中意义的探讨

    UF-100尿沉渣分析仪定量分析尿液中的白细胞对诊断尿路感染有着很高的临床价值[1].UF-100利用前向散射光强度(Fsc)、前向散射光脉冲宽度(Fscw)、荧光强度(Flc)、荧光脉冲宽度(Flw)等参数来描述尿中白细胞.凭借白细胞在散点图上分布的区域,可为急慢性尿路感染的初步诊断提供帮助.本研究对急慢性尿路感染患者尿液进行分析,以了解平均白细胞前向散射强度(WBC-MFsc)与急慢性尿路感染的关系.

    作者:张娟安;胡友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足叶乙甙诱导HL-60细胞survivin mRNA的表达

    目的:观察足叶乙甙(VP16)诱导HL-60细胞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L-60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1.8×105/mL,接种于灭菌24孔培养板,每孔1.8 mL,加入不同浓度的VP16 200 μL,使其终浓度分别为1、5、10、20 μg/mL,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加入200 μL RPMI-1640液.每组平行4个复孔.培养48 h后进行相关指标检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I),RT-PCR半定量测定细胞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结果:VP16各浓度对HL-60细胞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随着浓度的增大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呈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DAB染色后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VP16各浓度组细胞AI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AI呈剂量依赖性.RT-PCR结果显示,各浓度组VP16作用48 h后,survivin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条带变细,亮度变暗.尤其20 μg/mL组变化明显.而空白对照组survivin mRNA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VP16诱导HL-60细胞凋亡可能与其抑制survivin 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戚之琳;汪茗;毕富勇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镇静药物急性中毒86例分析

    目的:研究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镇静药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其预防和治疗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997年5月至2007年2月本院急救中心接诊的86例镇静药急性中毒患者的基本情况、诊疗经过、预后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6例镇静药急性中毒患者,男女比例为1∶1.46.中毒年龄主要集中于20~39岁年龄段(占39.5%),其中女性多于男性(女59.3%、男40.7%)(P<0.05).就诊时间分布特点呈无规律性波动,12月、1月、2月高发,占全年的38.4%.中毒患者职业排在前2位的是待业人员、农民,文化程度以小学多.自杀者占急性中毒的81.4%.药物进入人体途径以消化道为主.中毒药物前3位依次是安定、氯氮平、舒乐安定.病情重度40例(46.5%),中度24例(27.9%).治疗花费2 000元以内35例(40.7%),5 000元以上24例(27.9%).81例(94.2%)治愈出院,5例(5.8%)放弃治疗.行药物检测的20例(23.3%).洗胃62例(72.1%),所有病人均予补液,45例(52.3%)使用利尿剂,39例(45.3%)予抗感染治疗,55例(64.0%)予醒脑治疗,使用解毒剂26例(30.2%),血液透析15例(17.4%),机械通气11例(12.8%).结论:就诊的镇静药急性中毒病人中,女性多于男性,年龄以20~39岁者居多,中毒病人职业中待业、务农分别居第1、2位,文化程度以小学居多,患者中毒时间在12月、1月、2月相对呈一高峰,患者病情以中、重度为主,经过适当、及时的治疗,大多数病人都能抢救成功.

    作者:吴鑫虎;邱俏檬;卢中秋;洪广亮;梁欢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脑颜面部血管瘤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研究脑颜面部血管瘤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脑颜面部血管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MRI表现.7例患者均行MRI增强检查,其中3例同时行CT平扫.结果:患侧皮层钙化7例.脑萎缩5例,受累脑叶灰白质分界不清.侧脑室脉络丛增大及深静脉血管扩张3例.结论:CT和MRI能有效地发现颜面部血管瘤综合征的颅内病理改变.在显示软脑膜血管畸形和伴发的血管异常方面,MRI优于CT.在显示皮层钙化灶的存在和范围上,CT优于MRI.

    作者:李军;杜龙庭;朱襄民;陈辉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脂联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在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病人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发病时、发病后7、14 d及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同时检测hs-CRP、TNF-α含量.结果:脑梗死组血清脂联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hs-CRP、TNF-α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hs-CRP成负相关(r=-0.42,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中青年脑梗死的临床变化有较密切的关系,低脂联素血症是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同时也为脑梗死的药物治疗开发提供临床实验依据.

    作者:徐广印;陈永生 刊期: 2007年第1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