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涤瑕;徐立风;唐德羽;吴太忠;胡志华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布地奈德液2 mL(1 mg),联合盐酸氨溴索液2 mL(15 mg),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5 mg联合靡蛋白酶4000 U,两组均加生理盐水至5 mL雾化吸入治疗,每日2次,疗程5~7 d.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48 h肺功能改善情况,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应用雾化吸入治疗,既扩张了支气管平滑肌,又促进了痰液的排出,改善了肺功能,缩短了疗程,给药途径方便,安全有效,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黄燕玲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通过复制动物贫血模型,观察当黄片调节免疫抗贫血效应.方法:采用失血法造成小鼠失血性贫血模型,观测小鼠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值,观测小鼠的廓清指数K值,吞噬指数α及HC50值.结果:当黄片以0.5g/(kg·d)的剂量,给失血性贫血小鼠灌胃14 d,可明显增加小鼠HB、RBC值,能提高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同时该药能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对输注绵羊红细胞所致特异性抗体生成有促进作用.结论:当黄片具有调节免疫抗贫血效应.
作者:林慧;何东初;丁晓娟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尿淀粉酶及其同工酶在胰外消化系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消化科住院的90例患不同消化性疾病患者均于入院24 h内进行尿淀粉酶及其同工酶测定.结果:消化系不同疾病尿淀粉酶及其同工酶测定结果与正常水平高限值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尿淀粉酶联合其同工酶测定在一定程度上可协助鉴别消化系不同疾病.
作者:陈会松;程德希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对误诊为心血管疾病的惊恐障碍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了解误诊原因和探讨减少误诊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曾误诊于心内科的80例惊恐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自制的调查表对既往的诊疗情况进行记录比较.所有患者在修正诊断后均给予抗焦虑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以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效果.结果:80例惊恐障碍被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42例,心律失常20例,冠心病心肌梗死9例,急性心肌炎6例,急性心包炎3例.误诊时间为4 d~17年,平均11.4个月.本组患者多以胸痛或心悸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存在提早复极综合征、非特异性心电图ST-T改变.全部病例均有以恐惧感为主的精神症状.经抗焦虑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HAMA评定指标有显著改善.结论:惊恐障碍患者常求助于心内科,且被误诊的情况较严重,当同时存在心电图ST-T的正常变异、非特异性改变或心律失常时容易误诊为心血管疾病.心内科医师应提高对惊恐障碍的认识,以避免误诊.
作者:陈璨;李宏伟;陈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川畸病(KD)是一种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病因未明的全身血管炎综合征.典型KD病例应具备下列6项主要临床表现至少5项:(1)发热5 d或5 d以上;(2)双侧结膜充血;(3)口唇和口腔的改变:口唇干红、皲裂、杨梅舌、口腔和咽部弥漫性充血;(4)四肢末端改变:发病初期手足硬肿,掌跖红斑,恢复期指、趾端出现膜状脱皮;(5)多形性红斑;(6)颈部淋巴结非化脓性肿大.但如二维超声心动图或冠状动脉造影查出冠状动脉瘤或扩张,则4条主要症状阳性即可确诊.
作者:罗丽丹;赵洁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通过观察肝素与强的松联用佐治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进而探讨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新方法.方法:将2004年11月至2006年12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腹型过敏性紫癜病例7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共同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肝素,观察并记录用药3 d和5 d时两组病例的疗效情况.结果:两组病例均取得较好疗效,用药3 d时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5 d时两组疗效比较差异也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素可以减轻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带来的副作用,二者联用可以大大地提高腹性过敏性紫癜的治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董沛晶;徐师墨;吴春;魏钰书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并发医院感染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因患恶性血液病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986次住院中共发生医院感染性败血症38例次,粒细胞缺乏组医院败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粒细胞缺乏组(P<0.05),老年组高于非老年组(P<0.05).感染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73.2%),G-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高(91.4%),G+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性好(99.6%).结论:恶性血液痛患者并发医院感染性败血症的发生率高,粒细胞缺乏和老年是恶性血液病并发医院感染性败血症的高危因素,应积极预防和早期合理治疗.
作者:王华;吴巨峰;姚红霞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调查儿童哮喘治疗现状,探讨哮喘控制简易方案(easy asthma management,EAM)在临床应用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在哮喘门诊选取61例4~12岁的哮喘儿童,通过详细询问病史、查阅既往相关病历了解过去哮喘治疗情况,然后依据中华医学会制订的EAM方案分为轻度(31例)、中度(27例)、重度(3例)哮喘3组,分别给予吸入辅舒酮(125 μg/喷)1喷(晚上使用)、2喷(早1喷晚1喷)、3喷(早1喷晚2喷)或4喷(早2喷晚2喷),疗程3个月.结果:(1)吸入激素治疗2、4、12周后,无论是轻度、中度还是重度的哮喘患儿,各项临床症状计分均有所改善,与入选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2)大部分患儿家长对吸入激素的疗效比较满意,用药依从性好.结论:EAM临床应用效果好,患儿及家长依从性好,并且该方案简单,医生、患儿及家长易于掌握,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孙先军;郑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评价1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中84例并发抑郁症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按照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再次对两组用SDS及HRSD进行评估,并作心电图对患者治疗后进行测评.结果:治疗1个月后,干预组较对照组抑郁症状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干预组较对照组心绞痛症状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缺血性心电图疗效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在冠心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抑郁症状、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对心电图的影响.
作者:范修云;陈雨娜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经额部、颞部入路的神经外科病人术后疼痛情况,及氯诺昔康、曲马多用于此类神经外科病人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4例择期行额部、颞部入路的神经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平均分为3组:氯诺昔康组(L组):镇痛药物为氯诺昔康0.8 mg/mL;曲马多组(T组):镇痛药物为曲马多10 mg/mL,和对照组(N组):术后当病人主诉疼痛明显,难以忍受时予口服颅痛定30 mg.记录各组病人术前及术后4、16、24 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脉搏氧饱和度.记录各组病人术后4、16、24 h及48 h的疼痛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情况,及各组术前及术后的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L组和T组病人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术前与术后各时段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N组病人术后4 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术前、术后各时段点呼吸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病人术后各时段点Ramsay镇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16 h L组、T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N组(P<0.05),L组与T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术后24、48 h各组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镇痛组的病人在术后24 h内有10例需要使用颅痛定,在术后24~48 h仅1例病人需要使用颅痛定.3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情况出现,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病人术前术后PT、APTT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术前和术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之间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额、颞部入路的神经外科病人手术后存在中等强度的疼痛,且大多发生在术后24 h内.氯诺昔康、曲马多能为其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疗效,术后镇痛中无明显的呼吸抑制、镇静等不良反应.
作者:马珏;赵国栋;黄文起 刊期: 2007年第17期
UF-100尿沉渣分析仪定量分析尿液中的白细胞对诊断尿路感染有着很高的临床价值[1].UF-100利用前向散射光强度(Fsc)、前向散射光脉冲宽度(Fscw)、荧光强度(Flc)、荧光脉冲宽度(Flw)等参数来描述尿中白细胞.凭借白细胞在散点图上分布的区域,可为急慢性尿路感染的初步诊断提供帮助.本研究对急慢性尿路感染患者尿液进行分析,以了解平均白细胞前向散射强度(WBC-MFsc)与急慢性尿路感染的关系.
作者:张娟安;胡友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自Onder等于1980年报道1例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低症以来,国内外广泛关注.其发生率报道差异较大,为0.09%~1.26%不等.而EDTA是血细胞计数常用的抗凝剂,临床上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低症并不罕见,足以引起同行重视.我们于2006年11月至2007年1月发现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低症2例,我们采用不同抗凝剂对血小板进行检测,现报告以下.
作者:庄豪;李万娇;何今贤 刊期: 2007年第17期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与日俱增,顽固性瘙痒患者也日益增多.瘙痒常使患者烦躁不安,辗转难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降低患者的生活欲望.笔者自2004年8月至2006年6月对11例有顽固性皮肤瘙痒的维持性血透患者,共进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治疗58例次,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霞飞 刊期: 2007年第17期
胸膜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呼吸内科疾病25%~30%与胸膜病变有关,而且,近年的文献表明胸膜疾病的发病率正在上升[1].胸腔积液、气胸和胸膜肿瘤患者占住院病因的18%.气胸发病率为5~46/10万人口,不同性别、不同国家和地区发病率差异较大,有报道本病占内科住院患者的1.64%.胸腔闭式引流是临床上治疗气胸、液气胸常用的方法[2].方式很多,胸腔闭式引流所应用的器械、材料近年来不断改进,文献[3-4]报道较多的有普通胸管引流、深静脉导管引流、导尿管引流等,我科自2000年以来,用一次性膀胱造瘘管胸部穿刺闭式引流治疗116例气胸、液气胸患者,现总结如下.
作者:蔡敏;仇建成;王敬学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结肠损伤在腹部外伤中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处理较为困难,由于结肠损伤常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且延误诊断.回顾分析本院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52例结肠损伤,探讨如何提高早期诊断,对损伤的结肠进行修复,选择合适术式,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于锋;郑榜祥;王兴良;毛晓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患者男,72岁,因右上肺中央型肿瘤入室行右上肺叶切除术,入室时一般情况可,BP 150/85 mmHg,HR 82次/min,R 12~16次/min,SpO2 96%,术前常规鲁米那钠0.1 g、阿托品0.5 mg肌注.入室后行快速诱导,插双腔气管导管,成功后改左侧卧位,双肺听诊呼吸音无变化,打开右侧胸腔后行左肺单侧通气,手术进展顺利.右上肺叶切除后鼓肺发现右肺扩张不理想,考虑导管位置发生移动,将导管后退.
作者:陈敬锋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的角膜水肿和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情况.方法:本研究包括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糖尿病患者78例(116眼),非糖尿病患者69例(116眼),所有患者术前采用Orbscan Ⅱ和Tomey Al-3000型A超仪测量角膜中央厚度,Topcon Sp2000p型非接触角膜内皮计进行角膜中央部位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后1 d所有患者测量角膜中央厚度,87眼角膜透明进行中央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进行角膜中央厚度的测量和角膜中央内皮细胞的计数.结果:Orbscan Ⅱ和A超法测量都表明两组患者的术前角膜厚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天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非糖尿病组的角膜厚度已经和术前相近,和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两组角膜厚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糖尿病组和术前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非糖尿病组和术前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变化:术前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 d角膜透明的糖尿病组(34眼)和非糖尿病组(54眼)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两组之间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眼在白内障手术后表现出更重的内皮细胞损害及术后角膜水肿的恢复延迟,术后第1天的角膜厚度的测量可以作为对术后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情况的评估的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力迅;常丽璟;吴玲;黄瑾;赵贵阳;赵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对颈椎骨折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20例颈椎骨折患者在心理诊治、出院时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2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发生并发症,有12例出院时基本生活能自理,8例出院后经随访和功能锻炼指导后基本生活也可自理.结论:系统的健康教育可增强患者对治疗、护理工作的配合能力,增强患者自我康复的意识,对缩短治疗时间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李桂英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自动腹膜透析(automated peritoneal dialysis,APD)对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心脏外科中心心脏术后ARF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切开植入法置入Tenckhoff透析管,采用Baxter公司生产的Homechoice APD机和袋装腹透液行APD,观察透析前和透析后24、48、72及96 h时尿量、超滤量、电解质、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气分析、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变化及16例患者的心排血量(CO)和心脏指数(CI)变化.结果:19例患者肾功能恢复至术前水平,3例死亡,2例在治疗过程中放弃治疗.经APD治疗后,患者超滤量均大于24 mL/(kg·24 h),尿量逐渐增加,BUN、Cr在腹膜透析后明显低于腹膜透析前(P<0.05),经3~18 d恢复至术前水平.APD治疗后,患者MAP、CO和CI呈上升趋势,CVP下降,A-aDO2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APD安全、经济、有效,是治疗心脏手术后ARF的另一重要选择.
作者:孙世仁;宁晓暄;陈威;王汉民;于艳;景明菲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通过对大白鼠胃黏膜损伤的实验观察,研究中药鹿角胶对大白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鹿角胶50 g(医院中药房)用蒸馏水制成25%鹿角胶溶液,选用150~200 g Sprague-Dawdey种系大白鼠(SD大鼠)80只,不分雌雄,随机分为无水乙醇组、鹿角胶组、氢氧化铝组和正常对照组.无水乙醇组胃内灌注生理盐水1 mL/只,30 min后再次灌注无水乙醇1 mL/只.氢氧化铝组胃内灌注氢氧化铝1 mL/只,30 min后再次灌注无水乙醇1mL/只.鹿角胶组胃内灌注鹿角胶1 mL/只,30 min后再次灌注无水乙醇1 mL/只.正常对照组胃内灌注生理盐水1 mL/只,30 min后再次灌注生理盐水1 mL/只.比较各组胃黏膜变化.结果:经鹿角胶灌注的SD大鼠胃黏膜无论在损伤程度或损伤范围上都显著轻于无水乙醇组,与氢氧化铝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鹿角胶溶液能够降低胃黏膜损伤指数,增强胃黏膜屏障,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作者:吴静;余仕龙;王峰;陈小青;苏华 刊期: 2007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