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素与强的松联用佐治腹型过敏性紫癜36例

董沛晶;徐师墨;吴春;魏钰书

关键词:紫癜, 过敏性, 肝素, 强的松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肝素与强的松联用佐治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进而探讨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新方法.方法:将2004年11月至2006年12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腹型过敏性紫癜病例7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共同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肝素,观察并记录用药3 d和5 d时两组病例的疗效情况.结果:两组病例均取得较好疗效,用药3 d时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5 d时两组疗效比较差异也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素可以减轻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带来的副作用,二者联用可以大大地提高腹性过敏性紫癜的治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与近期发作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原因.方法:ACS患者于发作12 h内入院,1周内行冠脉造影者98例入选,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77例.采用双抗体两步夹心ELISA法定量测量待测血清H-FABP;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所规定的冠脉血管图像记分分段评价标准,对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分度、累及血管支数计算,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对冠脉血管病变狭窄程度、病变部位、范围进行定量评定;用H检验分析H-FABP是否大于8.0 ng/mL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卡方检验分析血H-FABP与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的相关性,采用一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血清H-FABP与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程度.结果:H-FABP>8.0 ng/mL组与H-FABP<8.0 ng/mL组冠脉狭窄程度、累及支数及Gensini积分有明显差异(P<O.001);血清H-FABP与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一元回归分析结果,标准回归系数为0.658,P<0.00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13.177+3.597x(y为Gensini积分,x为血中H-FABP浓度).结论:H-FABP与近期发作ACS的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清H-FABP升高是冠脉病变急性加重的直接结果,临床可根据血清H-FABP升高推断冠脉病变的危险度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作者:高大胜;陈东运;包宗明;马宾;史晓俊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盖扶治疗褥疮的疗效观察

    据报道,美国住院病人褥疮发生率达3%~6%,护理之家3%~24%发生褥疮[1];一般医院的发生率为2.5%~11.6%,昏迷、截瘫病人的发生率为24%~48%[2].褥疮的治疗方法很多[3-4],但各种处理方法有优点也有局限性.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笔者用盖扶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及脑血管病致瘫痪、脊髓病变合并Ⅱ、Ⅲ、Ⅳ期褥疮的患者,效果显著.同时,治疗方法简便,家属易于学习和操作,为家庭护理提供便利.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仪达;郑美爱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缓解后序贯综合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缓解后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56例诱导缓解的APL患者,实验组36例,采用先DA、HA、中剂量阿糖胞苷(Ara-c)巩固化疗,再ATRA+As2O3+MTX序贯维持;对照组20例,缓解后采用ATRA+联合化疗交替治疗,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联合化疗+序贯组持续缓解率高,复发率低,不良反应轻微,能达到分子学缓解,对初治缓解者和复发再缓解者同样有效,且与患者诱导前危险度分组无关.结论:APL患者诱导缓解后,采用先DA、HA、中剂量Ara-c巩固化疗、再序贯使用ATRA、As2O3、MTX维持,持续缓解率高,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丽;罗文达;冯长伟;郭群依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IgE、IL-13及IL-18的表达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惠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达IL-13、IL-18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10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炎组)血中IL-13、IL-18,同时采用人免疫球蛋白E酶联免疫定量测定试剂盒检测IgE含量,并与80例健康小儿(对照组)对照比较.结果:肺炎组患儿血中IgE、IL-13、IL-1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或P<0.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机制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T淋巴细胞存在失衡有关.

    作者:芦爱萍;刘冬华;吴赣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疗效的比较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发病原因.方法:将40例患者分为血透组(22例)及腹透组(18例).血透组每周3次血液透析,每次4 h.腹透组行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每天4次,每次2 L.8周后检测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磷(P3-)、甲状旁腺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腹透组皮肤瘙痒症状明显好转,腹透组P3-较血透组明显下降(P<0.05),血透组BUN、SCr较腹透组下降明显(P<0.05),腹透组β2-MG和PTH较血透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的皮肤瘙痒原因是多因素的,主要的致敏因子存在于大中分子物质中,P3-与皮肤水分的保持也有一定关系.

    作者:李海坚;黄志清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数字成像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数字胃肠机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早期食管癌患者的数字胃肠X线片.结果:局部黏膜改变8例,局限性小充盈缺损14例,管壁僵硬舒张功能受限3例,小龛影5例.结论:数字胃肠机对显示早期食管癌的征象有明显优越性.

    作者:吴德红;杨松;蔡克涛;陈平友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HLA-DM基因夫妇共享率与子痫前期相关性

    目的:探讨HLA-DM基因夫妇共享率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用PCR-SSO方法分别测定30对子痫前期患者夫妇及63对正常孕妇夫妇的HLA-DM基因型.结果:夫妇共享等位基因数为2个时,子痫前期组的例数明显多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LA-DM的各等位基因型在子痫前期组夫妇共享率与正常妊娠组夫妇共享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夫妇共享HLA-DM基因数与子痫前期发病有关.

    作者:朱薏;高眉扬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乙二胺四乙酸依赖性血小板减低症2例

    自Onder等于1980年报道1例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低症以来,国内外广泛关注.其发生率报道差异较大,为0.09%~1.26%不等.而EDTA是血细胞计数常用的抗凝剂,临床上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低症并不罕见,足以引起同行重视.我们于2006年11月至2007年1月发现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低症2例,我们采用不同抗凝剂对血小板进行检测,现报告以下.

    作者:庄豪;李万娇;何今贤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超声诊断隐匿性甲状腺癌1例

    患者女,29岁.因颈部疼痛伴肿块11d入院.查体:甲状腺大小正常,左侧颈部扪及数枚蚕豆大肿块.超声检查:甲状腺大小正常,右叶回声均匀,整个左叶光点增粗增强,似呈网状改变,回声稍减少不均匀,未见明显肿块回声.CDFI:右叶血流分布正常,左叶血流丰富,腺内高流速71 cm/s,阻力指数0.43.左叶甲状腺中下极后方及左侧颈部中下段见多发低回声团块,大18 mm×9 mm×13 mm,部分紧贴、融合,多数回声不均匀,内部见多发增强小光点.

    作者:邬宏恂;臧亚萍;王隽;朱蓓琳;甘永旺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脂联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在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病人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发病时、发病后7、14 d及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同时检测hs-CRP、TNF-α含量.结果:脑梗死组血清脂联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hs-CRP、TNF-α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hs-CRP成负相关(r=-0.42,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中青年脑梗死的临床变化有较密切的关系,低脂联素血症是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同时也为脑梗死的药物治疗开发提供临床实验依据.

    作者:徐广印;陈永生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福松用于老年人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福松在老年人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的作用,探讨提高老年人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效果的方法.方法:将203例接受检查的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检查前2 d开始服福松,每晚5 g,检查前4 h服硫酸镁60 g,随后饮水1 000 mL;对照组不服福松,硫酸镁溶液服用方法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105例,对照组98例.观察组肠道准备清洁者(1级)占88.6%,肠道准备尚可(2级)占7.6%,肠道准备差者(3级)占3.8%,插镜达盲肠或回肠末段者92.4%.对照组肠道准备清洁者(1级)占73.5%,肠道准备尚可者(2级)占11.2%,肠道准备差者(3级)占15.3%,插镜达盲肠或回肠末段者81.6%.对照组肠道准备差的16例,嘱增加硫酸镁30 g并继续饮水500 mL,增加活动后10例继续完成检查,6例因不良反应放弃检查.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腹胀、头昏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7.6%,对照组为12.2%.结论:福松联合硫酸镁口服,有利于提高肠道清洁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是较好的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方法.

    作者:仝巧云;朱宗耀;周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双胎妊娠之一胎宫内死亡17例临床分析

    随着各种促排卵药物的广泛应用及B超技术的不断提高,双胎妊娠例数的上升使双胎妊娠之一胎宫内死亡的报道逐渐增多.现对我院1996年1月至2005年1月间收治的双胎之一胎宫内死亡的17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佐;郑建琼;李仁良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腹水74例临床分析

    腹水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腹腔内游离液体的积聚,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征.产生腹水的病因复杂,如心血管病、肝脏病、肾脏病、腹膜病、恶性肿瘤、营养障碍疾病、结缔组织病等.我院感染科于2002年6月22日至2006年10月9日共收治腹水住院患者74例,现回顾性分析如下,以期对临床诊断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谌和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图像质量控制及临床意义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是基于人体内液体有长T2弛豫值的特性,利用重T2WI技术直接显示胰胆管形态和结构的成像方法.

    作者:陈翼;许乙凯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两种建立肝细胞脂变模型方法的对比

    目的:对比医用脂肪乳与胎牛血清建立肝细胞脂变模型的优越性.方法:人肝L-02细胞开始均用含10%胎牛血清RPMI 1640培养基培养,待细胞均匀分布,满培养瓶的70%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1组、对照2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用10%脂肪乳、20%胎牛血清、50%胎牛血清及10%胎牛血清培养48 h,观察脂变情况.结果:48 h后实验组、对照1组、对照2组均有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其脂变细胞数及甘油三酯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实验组与对照2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对照1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医用脂肪乳可以成功制造肝细胞脂变模型,与传统的胎牛血清法相比,效果相似,但取材方便,费用低廉.

    作者:周红宇;阳学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治疗胆总管手术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加入WTO及医疗制度的改革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降低住院费用势在必行.临床护理路径主要是适应新形式的一种新的护理模式,是医护人员对某个手术或手术所做的适当、有顺序性和时间性,有计划地大限度地缩短康复时间和减少资源的浪费,使病人获得佳的照顾质量.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我科在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中实施护理路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莉;周晓兰;谢春玲;冯晶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TRALI)是输血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急性呼吸困难、发热、肺水肿和低氧血症等.其起病急骤,重者可致死,必须提高警惕,及时诊治.

    作者:彭捷;王莉莉;卞金俊;邓小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肝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人工肝辅助装置血浆置换(PE)联合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的疗效、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25例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应用上述人工肝方法进行治疗70次,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氨、胆碱酯酶等指标判断临床疗效,观察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及患者耐受情况,判断安全性及可行性.结果:患者意识模糊、黄疸、乏力、腹胀、纳差等症状均明显缓解,血清总胆红素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PTA上升,治疗后近期有效率达72%,不良反应主要以血浆过敏居多,未发生大出血、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患者耐受良好.结论: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PE联合CVVH可显著改善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提高近期存活率,且安全可行,值得在国内推广应用.

    作者:梁勇;朱宇佳;陈昌枝;杨家进;杨小勇;梁立强;杨柳芬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变应性鼻炎患者IL-13、IFN-γ与IgE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IL-13、IFN-γ水平对变应性鼻炎IgE合成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2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炎组)和28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中IL-13、IFN-γ及IgE的水平,并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IgE分别与IL-13、IFN-γ作相关性研究.结果:鼻炎组患者血清中的IL-1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FN-γ水平却显著低于对照组.IgE水平与IL-13浓度呈正相关,而与IFN-γ浓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712和-0.653(均P<0.01).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IgE升高与IL-13分泌过多及IFN-γ分泌受抑制有关.

    作者:吕跃山;陈英利;张霞;钟秀丽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与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比较

    目的:比较静脉溶栓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14例,其中接受溶栓治疗93例,直接PCI治疗121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住院期间相关指标(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心肌酶学CK峰值、左室舒张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主要心脏事件、严重出血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发病至入院时间、梗死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溶栓组再通率71.0%,PCI组再通率96.7%,P<0.05;CK峰值溶栓组(2 474.1±1 481.2)U/L,PCI组(2 808.7±1 952.6)U/L,P>0.05;溶栓组入院期间再梗死7例(7.5%),PCI组再梗死2例(1.7%),P<0.05=严重出血溶栓组5例(5.4%),PCI组2例(1.7%),P>0.05;左室舒张内径溶栓组(52.1±4.8)mm,PCI组(51.5±4.1)mm,P>0.05;左室射血分数溶栓组51.3±7.1,PCI组55.3±6.6,P<0.05;住院期间发生心衰溶栓组15例(16.1%),PCI组8例(6.6%),P<0.05;病死溶栓组11例(11.8%),PCI组6例(5.0%),P>0.05;平均住院时间溶栓组(18.2±5.5)d,PCI组(12.5±5.0)d,P<0.05.结论:与静脉溶栓比较,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能使梗死相关血管达TIMI 3级血流的比例更高,更好地保护心功能,缩短住院天数,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孟学刚;芦颜美;郭敏;陈敏;李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