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产中心静脉导管渗液63例原因分析

徐克平;陶国才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 渗液, 较长时间留置, 中心静脉压, 营养治疗, 血液透析, 快速大量, 静脉留置, 技术安全, 静脉内, 并发症, 应用, 输液, 输血, 临床, 监测, 报告
摘要:中心静脉导管由于能在静脉内较长时间留置[1],以便监测中心静脉压、快速大量输液输血、长期静脉高营养治疗及血液透析等,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自1993年开始经颈内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000年以来广泛开展该技术,充分体现了该技术安全、快速、有效的优点,但也不可避免地发生相关的并发症,现将本院2006年1-10月留置的国产中心静脉导管2 903例中发生渗液63例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异丙嗪重度中毒2例

    异丙嗪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因对H1受体的拮抗作用较苯海拉明强而持久,故在临床上常用于抗过敏、镇静,且比较安全,而我院收治2例因误用剂量过大而中毒,为引起注意,特报告如下.

    作者:夏家贵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超声诊断隐匿性甲状腺癌1例

    患者女,29岁.因颈部疼痛伴肿块11d入院.查体:甲状腺大小正常,左侧颈部扪及数枚蚕豆大肿块.超声检查:甲状腺大小正常,右叶回声均匀,整个左叶光点增粗增强,似呈网状改变,回声稍减少不均匀,未见明显肿块回声.CDFI:右叶血流分布正常,左叶血流丰富,腺内高流速71 cm/s,阻力指数0.43.左叶甲状腺中下极后方及左侧颈部中下段见多发低回声团块,大18 mm×9 mm×13 mm,部分紧贴、融合,多数回声不均匀,内部见多发增强小光点.

    作者:邬宏恂;臧亚萍;王隽;朱蓓琳;甘永旺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乙二胺四乙酸依赖性血小板减低症2例

    自Onder等于1980年报道1例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低症以来,国内外广泛关注.其发生率报道差异较大,为0.09%~1.26%不等.而EDTA是血细胞计数常用的抗凝剂,临床上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低症并不罕见,足以引起同行重视.我们于2006年11月至2007年1月发现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低症2例,我们采用不同抗凝剂对血小板进行检测,现报告以下.

    作者:庄豪;李万娇;何今贤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老年性虚证便秘18例临床观察

    笔者使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老年性虚证便秘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长发;钟春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与近期发作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原因.方法:ACS患者于发作12 h内入院,1周内行冠脉造影者98例入选,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77例.采用双抗体两步夹心ELISA法定量测量待测血清H-FABP;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所规定的冠脉血管图像记分分段评价标准,对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分度、累及血管支数计算,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对冠脉血管病变狭窄程度、病变部位、范围进行定量评定;用H检验分析H-FABP是否大于8.0 ng/mL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卡方检验分析血H-FABP与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的相关性,采用一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血清H-FABP与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程度.结果:H-FABP>8.0 ng/mL组与H-FABP<8.0 ng/mL组冠脉狭窄程度、累及支数及Gensini积分有明显差异(P<O.001);血清H-FABP与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一元回归分析结果,标准回归系数为0.658,P<0.00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13.177+3.597x(y为Gensini积分,x为血中H-FABP浓度).结论:H-FABP与近期发作ACS的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清H-FABP升高是冠脉病变急性加重的直接结果,临床可根据血清H-FABP升高推断冠脉病变的危险度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作者:高大胜;陈东运;包宗明;马宾;史晓俊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淋巴瘤相关性嗜血细胞综合征28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淋巴瘤相关性嗜血细胞综合征这一临床少见病的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2006年收治的28例淋巴瘤相关性嗜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临床表现为高热(100%)、肝脾肿大(100%)、2系以上血细胞减少(100%)、骨髓嗜血现象(100%)、高甘油三酯血症(86%)和低纤维蛋白原血症(71%)等.而淋巴结肿大(14%),尤其是外周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却不高,仅有4%,对原发病的诊断造成比较大的困难.淋巴瘤病理分型全部为T或NK/T细胞型.治疗上以蒽环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虽然能够使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得到改善,但中位数生存时间只有67 d.结论:淋巴瘤相关性嗜血细胞综合征发生时,淋巴瘤临床表现不明显,诊断较困难.临床上出现高热的患者应注意此种现象的存在,仔细寻找原发病灶,明确诊断.联合化疗可以使疾病暂时缓解,但总的生存时间短,预后差.

    作者:陈捷;吴颖;田红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脂联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在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病人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发病时、发病后7、14 d及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同时检测hs-CRP、TNF-α含量.结果:脑梗死组血清脂联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hs-CRP、TNF-α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hs-CRP成负相关(r=-0.42,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中青年脑梗死的临床变化有较密切的关系,低脂联素血症是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同时也为脑梗死的药物治疗开发提供临床实验依据.

    作者:徐广印;陈永生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新疆阿勒泰地区387例包虫病临床病理分析

    笔者分析了新疆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新疆阿勒泰解放军第16医院2000-2005年的387例包虫病病例病理活检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大仓;范银仓;郭建强;余凤萍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CT引导下经皮肺细针抽吸活检术的探讨

    目的:评价CT引导经皮肺细针抽吸活检术在肺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2年2月至2007年3月期间,45例肺内病变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细针抽吸活检术,将吸取的细胞涂在玻片上,送病理科检查,得到明确的病理和细胞学诊断,统计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分析可能的原因.结果:44例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98%.腺癌19例,鳞癌9例,转移癌2例;腺鳞癌、大细胞癌和小细胞癌各1例;炎性假瘤5例;结核瘤3例;错构瘤1例;病理结果为出血和坏死的各1例,这两例其中1例行二次穿刺,病理结果为低分化腺癌,1例有手术指征行手术治疗,病理结果为中分化腺癌.发生并发症5例,其中气胸3例,少量肺出血2例.结论:CT引导经皮肺细针抽吸活检术是一种微创、临床应用准确性较高、并发症较少的有效检查方法,有助于肺部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对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丽军;蔡为民;曹文洪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小剂量山莨菪碱与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支气管肺炎42例

    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为我国住院患儿死亡原因之首.我院于2006年7月至2006年12月对42例支气管肺炎住院患儿使用小剂量山莨菪碱与黄芪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谢春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旋转脑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旋转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成像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17例常规DSA阴性或动脉瘤显示欠佳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的旋转脑血管造影三维重建图像.结果:21个动脉瘤中,常规DSA阴性1个,可疑2个,显示不清18个,在旋转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成像上均能清楚显示.结论:旋转血管造影三维重建较常规DSA具有明显优势,是常规DSA的重要补充.

    作者:王铁刚;刘增品;赵林;付凯亮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非典型性心肌梗死的救治与护理观察

    目的:提高护理人员观察和处理非典型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意识,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方法:分析78例非典型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症状,并对其进行护理.结果:痊愈46例,心肌梗死25例,严重心肌梗死7例.结论:对非典型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密切护理观察和救治,可以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作者:李巧珍;符钻英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腹膜恶性间皮瘤6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腹膜恶性间皮瘤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6例腹膜恶性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例均经病理确诊.临床表现主要是顽固性腹痛伴腹胀、腹水、腹部肿块.B超、CT提示腹膜及肠系膜不规则明显增厚、多发结节或盆腔肿块.结论:当患者出现顽固性腹痛伴腹胀、腹水、腹部肿块等临床表现时应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诊断主要依靠腹膜穿刺活检、腹腔镜活检以及剖腹探查.腹腔穿刺活检及腹腔镜活检是简便而有效的诊断手段.

    作者:钟萍;李云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血脂康早期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脂康早期干预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2例ACS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血脂康胶囊600 mg,每天2次.2周为1个疗程.主要观察治疗前后血清hs-CRP、TNF-α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s-CRP及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均P<0.01).结论:使用血脂康治疗ACS患者可降低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提示早期血脂康强化治疗可能使ACS患者获益更大.

    作者:陈立生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与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比较

    目的:比较静脉溶栓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14例,其中接受溶栓治疗93例,直接PCI治疗121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住院期间相关指标(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心肌酶学CK峰值、左室舒张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主要心脏事件、严重出血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发病至入院时间、梗死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溶栓组再通率71.0%,PCI组再通率96.7%,P<0.05;CK峰值溶栓组(2 474.1±1 481.2)U/L,PCI组(2 808.7±1 952.6)U/L,P>0.05;溶栓组入院期间再梗死7例(7.5%),PCI组再梗死2例(1.7%),P<0.05=严重出血溶栓组5例(5.4%),PCI组2例(1.7%),P>0.05;左室舒张内径溶栓组(52.1±4.8)mm,PCI组(51.5±4.1)mm,P>0.05;左室射血分数溶栓组51.3±7.1,PCI组55.3±6.6,P<0.05;住院期间发生心衰溶栓组15例(16.1%),PCI组8例(6.6%),P<0.05;病死溶栓组11例(11.8%),PCI组6例(5.0%),P>0.05;平均住院时间溶栓组(18.2±5.5)d,PCI组(12.5±5.0)d,P<0.05.结论:与静脉溶栓比较,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能使梗死相关血管达TIMI 3级血流的比例更高,更好地保护心功能,缩短住院天数,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孟学刚;芦颜美;郭敏;陈敏;李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美国Nicolet公司生产的Viking Quest型诱发电位仪.德国MAICO公司生产的MBⅡ型快速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系统和MAICO公司生产的ERO SCAN耳声发射分析仪,对30例(60耳)不同病因的高危新生儿同时进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性脑干反应(ABR),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检查.结果:30例(60耳)高危新生儿,AABR和ABR通过率83%(50/60耳),DPOAE通过率为78%(47/60耳).结论:AABR和ABR结果一致.AABR具有方便、无创、客观等优点,特别适合高危新生儿的听力筛查.DPOAE和AABR结合能发现听力损伤部位.

    作者:黎青莲;蒙翠原;许海强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效果.方法:66例脑卒中忠者分为康复护理组及对照组各33例,康复护理组在常规治疗和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治疗及基础护理.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价疗效,治疗3个月评价结果.结果:康复护理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预防和减少患者肢体残疾及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黄流英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双胎妊娠之一胎宫内死亡17例临床分析

    随着各种促排卵药物的广泛应用及B超技术的不断提高,双胎妊娠例数的上升使双胎妊娠之一胎宫内死亡的报道逐渐增多.现对我院1996年1月至2005年1月间收治的双胎之一胎宫内死亡的17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佐;郑建琼;李仁良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激光光凝配合银杏达莫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目的:观察激光光凝后配合银杏达莫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A组49只眼做激光光凝治疗后静脉滴注银杏达莫;B组50只眼,只单纯做激光光凝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结果比较,主观感觉和视力提高A组明显优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底情况改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激光光凝配合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能巩固光凝治疗后的疗效,减少光凝后的副反应,并改善糖尿病人的全身症状,但其对激光治疗后视网膜新生血管或无灌注区退变无明显影响.

    作者:彭伟敬;曾存迪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125I粒子植入治愈高龄腮腺癌1例

    患者男,80岁.主因左耳前肿物1.5年,迅速增大伴胀痛1个月入院.入院后查体:KPS 80分,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左耳前可见一约7.5 cm×4.5 cm大小肿物,表面红肿、张力大,质硬、中央囊性感,固定,压痛.腮腺CT平扫示:左侧腮腺区域可见一大小6.5 cm×3.5 cm肿大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图1).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示:找到中度异型裸核细胞.病理报告:左耳前鳞状上皮及涎腺样组织,考虑黏液表皮样癌.

    作者:王娟;范会革;贾漪涛;徐丽君;梁巍;隋爱霞;赵晓晖;阎晓路 刊期: 2007年第1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