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军;蔡为民;曹文洪
异位妊娠的发生率近年上升趋势明显,国内现高达1/56,其中以输卵管妊娠常见[1],手术治疗多行输卵管切除又是造成患者不孕的重要原因.我院自1997年开展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术治疗输卵管妊娠,保留了患者的输卵管,经临床观察,证明是一种简便、有效、可靠的手术方式,值得探讨与完善.
作者:刘晓燕;李曙光;曲恒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了解和探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感染分布及耐药现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运用血平板进行常规接种培养,用MICROSCAN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检测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结果:临床标本分离CNS共166株,其中前列腺液培养分离出89株(53.6%),痰培养分离出33株(19.9%),尿培养分离出27株(16.3%),血培养分离出10株(6.0%),另外7株(4.2%)来源于伤口分泌物培养.分离出的致病性CNS主要有溶血性葡萄球菌63株、表皮葡萄球菌42株、腐生葡萄球菌16株、施氏葡萄球菌16株、其他CNS共29株.MRCNS分离率61.6%,药敏显示多重耐药.万古霉素仍然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利福平、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对MRCNS有一定的敏感性.结论:CNS已成为临床上为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同时也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可引起前列腺、呼吸道、伤口、血液等有关感染,体外药敏试验显示CNS大多呈多重耐药,对青霉素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高度耐药,对糖肽类抗菌药物较敏感,提示万古霉素仍然是治疗MRCNS感染时的首选药物.
作者:温晓玲;万根平;刘贤丽;林铿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观察FK506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采用Allen's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应用FK506治疗组(n=30)和应用生理盐水对照组(n=30),于伤后不同时间点取材,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aspase-3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同时以BBB评分法评价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HE染色显示治疗组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存在caspase-3的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两者都于伤后24 h达高峰,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P<0.05);治疗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FK506能抑制脊髓损伤后caspase-3的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减轻继发性损害,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作者:潘峰;陈安民;郭风劲;祝成亮;陶凤华;赵东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和组织追踪法(TT)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获标准心尖长轴切面、心尖二腔切面和心尖四腔切面,分别应用QTVI和TT技术分析17例HCM患者(HCM组)和18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左室长轴方向不同室壁节段的多普勒速度曲线和位移曲线,测量收缩期峰值速度(Vs)和收缩期峰值位移(Ds).结果:HCM组患者不同室壁节段的Vs和Ds均降低,分别与对照组相比,绝大部分节段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HCM组患者同一水平不同节段的平均峰值速度和平均位移大部分较对照组降低,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结论:HCM患者左室长轴心肌各节段收缩功能较正常人减低.QTVI和TT能定量评价HCM患者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作者:陈爱;黄云健;张生光;俞静;汪荣金;李伟伟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多巴丝肼与曲克芦丁对晚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锥体外系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90例晚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多巴丝肼组、曲克芦丁组和合用组.多巴丝肼组用多巴丝肼片口服,起始剂量125mg/d,在2周内逐渐加量至500 mg/d,持续4周.曲克芦丁组用曲克芦丁针600 mg/d静滴4周.合用组用多巴丝肼片(500 mg/d)口服加用曲克芦丁针(600 mg/d)静滴4周.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和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的分值改变.结果:治疗前后3组MMSE分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多巴丝肼组的UPDRS减分值为8.18±3.104,曲克芦丁组减分值为6.38±1.971,合用组减分值为9.68±2.310,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间UPDRS减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巴丝肼组vs曲克芦丁组,P<0.01;合用组vs曲克芦丁组,P<0.01;合用组vs多巴丝肼组,P<0.05).结论:晚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应用多巴丝肼和曲克芦丁均能获得确切的改善锥体外系症状的作用,多巴丝肼的治疗效果要好于曲克芦丁,两药合用效果好于各药单用.
作者:张滢;谢飞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HLA-DM基因夫妇共享率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用PCR-SSO方法分别测定30对子痫前期患者夫妇及63对正常孕妇夫妇的HLA-DM基因型.结果:夫妇共享等位基因数为2个时,子痫前期组的例数明显多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LA-DM的各等位基因型在子痫前期组夫妇共享率与正常妊娠组夫妇共享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夫妇共享HLA-DM基因数与子痫前期发病有关.
作者:朱薏;高眉扬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经额部、颞部入路的神经外科病人术后疼痛情况,及氯诺昔康、曲马多用于此类神经外科病人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4例择期行额部、颞部入路的神经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平均分为3组:氯诺昔康组(L组):镇痛药物为氯诺昔康0.8 mg/mL;曲马多组(T组):镇痛药物为曲马多10 mg/mL,和对照组(N组):术后当病人主诉疼痛明显,难以忍受时予口服颅痛定30 mg.记录各组病人术前及术后4、16、24 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脉搏氧饱和度.记录各组病人术后4、16、24 h及48 h的疼痛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情况,及各组术前及术后的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L组和T组病人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术前与术后各时段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N组病人术后4 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术前、术后各时段点呼吸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病人术后各时段点Ramsay镇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16 h L组、T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N组(P<0.05),L组与T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术后24、48 h各组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镇痛组的病人在术后24 h内有10例需要使用颅痛定,在术后24~48 h仅1例病人需要使用颅痛定.3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情况出现,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病人术前术后PT、APTT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术前和术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之间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额、颞部入路的神经外科病人手术后存在中等强度的疼痛,且大多发生在术后24 h内.氯诺昔康、曲马多能为其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疗效,术后镇痛中无明显的呼吸抑制、镇静等不良反应.
作者:马珏;赵国栋;黄文起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数字胃肠机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早期食管癌患者的数字胃肠X线片.结果:局部黏膜改变8例,局限性小充盈缺损14例,管壁僵硬舒张功能受限3例,小龛影5例.结论:数字胃肠机对显示早期食管癌的征象有明显优越性.
作者:吴德红;杨松;蔡克涛;陈平友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比较静脉溶栓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14例,其中接受溶栓治疗93例,直接PCI治疗121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住院期间相关指标(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心肌酶学CK峰值、左室舒张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主要心脏事件、严重出血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发病至入院时间、梗死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溶栓组再通率71.0%,PCI组再通率96.7%,P<0.05;CK峰值溶栓组(2 474.1±1 481.2)U/L,PCI组(2 808.7±1 952.6)U/L,P>0.05;溶栓组入院期间再梗死7例(7.5%),PCI组再梗死2例(1.7%),P<0.05=严重出血溶栓组5例(5.4%),PCI组2例(1.7%),P>0.05;左室舒张内径溶栓组(52.1±4.8)mm,PCI组(51.5±4.1)mm,P>0.05;左室射血分数溶栓组51.3±7.1,PCI组55.3±6.6,P<0.05;住院期间发生心衰溶栓组15例(16.1%),PCI组8例(6.6%),P<0.05;病死溶栓组11例(11.8%),PCI组6例(5.0%),P>0.05;平均住院时间溶栓组(18.2±5.5)d,PCI组(12.5±5.0)d,P<0.05.结论:与静脉溶栓比较,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能使梗死相关血管达TIMI 3级血流的比例更高,更好地保护心功能,缩短住院天数,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孟学刚;芦颜美;郭敏;陈敏;李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自Onder等于1980年报道1例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低症以来,国内外广泛关注.其发生率报道差异较大,为0.09%~1.26%不等.而EDTA是血细胞计数常用的抗凝剂,临床上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低症并不罕见,足以引起同行重视.我们于2006年11月至2007年1月发现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低症2例,我们采用不同抗凝剂对血小板进行检测,现报告以下.
作者:庄豪;李万娇;何今贤 刊期: 2007年第17期
患儿女,6个月,因发热3 d,伴腹泻1 d,惊厥1次于2005年11月14日18:20入院.既往无高热惊厥史.近期无头部外伤史.患儿于入院前3 d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高体温不详,入院前1 d腹泻3次,为黄色稀水样便,量中,无脓血及腥臭味;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量中,非喷射状;尿略少、色黄.
作者:安涛;郭晓清;蒲秀红;吴琼 刊期: 2007年第17期
克林霉素是林可霉素类抗生素,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1)胃肠道反应;(2)中性粒细胞减少;(3)过敏反应;(4)肝肾功能异常.2004-2005年我科曾有2例患者使用克林霉素引起心跳骤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英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通过分析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相关性贫血的一些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寻找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0月间住院的181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对其中138例出现化疗后贫血患者的资料加以分析,通过分析既往化疗、既往多部位造血骨放射治疗的患者与未行过放化疗的患者化疗前后的Hb的变化,了解化疗后贫血的临床特征及影响的因素.结果:化疗后贫血的发生率为76.2%,中重度贫血发生率达28.7%;既往有无化疗史的患者化疗后贫血发生率不同;曾行≥3个部位造血骨放射治疗的患者与未行过放疗的患者相比,贫血的出现时间及贫血持续时间,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相关性贫血的发生率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既往造血骨放疗≥3个部位的患者,贫血出现的时间明显提前,且持续不易恢复.应尽量减少多部位造血骨放疗,化疗时就更应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以减少贫血的发生.
作者:陆崇;刘魁凤;张凯娜;温宗秋;舒阳春;丁颖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通过对大白鼠胃黏膜损伤的实验观察,研究中药鹿角胶对大白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鹿角胶50 g(医院中药房)用蒸馏水制成25%鹿角胶溶液,选用150~200 g Sprague-Dawdey种系大白鼠(SD大鼠)80只,不分雌雄,随机分为无水乙醇组、鹿角胶组、氢氧化铝组和正常对照组.无水乙醇组胃内灌注生理盐水1 mL/只,30 min后再次灌注无水乙醇1 mL/只.氢氧化铝组胃内灌注氢氧化铝1 mL/只,30 min后再次灌注无水乙醇1mL/只.鹿角胶组胃内灌注鹿角胶1 mL/只,30 min后再次灌注无水乙醇1 mL/只.正常对照组胃内灌注生理盐水1 mL/只,30 min后再次灌注生理盐水1 mL/只.比较各组胃黏膜变化.结果:经鹿角胶灌注的SD大鼠胃黏膜无论在损伤程度或损伤范围上都显著轻于无水乙醇组,与氢氧化铝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鹿角胶溶液能够降低胃黏膜损伤指数,增强胃黏膜屏障,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作者:吴静;余仕龙;王峰;陈小青;苏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2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24例健康对照者(健康组)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结果:胃癌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较健康组明显升高,胃癌Ⅲ+Ⅳ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比Ⅰ+Ⅱ患者明显升高.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可能是机体免疫功能受抑制的重要机制,并可成为胃癌患者机体免疫状态临床监测的指标.
作者:张育超;王惠英;罗招凡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评价1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中84例并发抑郁症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按照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再次对两组用SDS及HRSD进行评估,并作心电图对患者治疗后进行测评.结果:治疗1个月后,干预组较对照组抑郁症状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干预组较对照组心绞痛症状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缺血性心电图疗效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在冠心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抑郁症状、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对心电图的影响.
作者:范修云;陈雨娜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血脂康早期干预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2例ACS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血脂康胶囊600 mg,每天2次.2周为1个疗程.主要观察治疗前后血清hs-CRP、TNF-α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s-CRP及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均P<0.01).结论:使用血脂康治疗ACS患者可降低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提示早期血脂康强化治疗可能使ACS患者获益更大.
作者:陈立生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调查儿童哮喘治疗现状,探讨哮喘控制简易方案(easy asthma management,EAM)在临床应用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在哮喘门诊选取61例4~12岁的哮喘儿童,通过详细询问病史、查阅既往相关病历了解过去哮喘治疗情况,然后依据中华医学会制订的EAM方案分为轻度(31例)、中度(27例)、重度(3例)哮喘3组,分别给予吸入辅舒酮(125 μg/喷)1喷(晚上使用)、2喷(早1喷晚1喷)、3喷(早1喷晚2喷)或4喷(早2喷晚2喷),疗程3个月.结果:(1)吸入激素治疗2、4、12周后,无论是轻度、中度还是重度的哮喘患儿,各项临床症状计分均有所改善,与入选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2)大部分患儿家长对吸入激素的疗效比较满意,用药依从性好.结论:EAM临床应用效果好,患儿及家长依从性好,并且该方案简单,医生、患儿及家长易于掌握,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孙先军;郑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3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20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163例),监测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BG)、糖基化血红蛋白(GHbA1)、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并检测眼底,比较两组上述检测指标,然后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DR组的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FBG、2hBG、GHbA1、TC、TG与NDR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FBG、TG是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程、FBG、TG为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重视并针对其危险因素加以预防.
作者:邓勇峥;杨清秀;张文斌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淋巴瘤相关性嗜血细胞综合征这一临床少见病的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2006年收治的28例淋巴瘤相关性嗜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临床表现为高热(100%)、肝脾肿大(100%)、2系以上血细胞减少(100%)、骨髓嗜血现象(100%)、高甘油三酯血症(86%)和低纤维蛋白原血症(71%)等.而淋巴结肿大(14%),尤其是外周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却不高,仅有4%,对原发病的诊断造成比较大的困难.淋巴瘤病理分型全部为T或NK/T细胞型.治疗上以蒽环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虽然能够使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得到改善,但中位数生存时间只有67 d.结论:淋巴瘤相关性嗜血细胞综合征发生时,淋巴瘤临床表现不明显,诊断较困难.临床上出现高热的患者应注意此种现象的存在,仔细寻找原发病灶,明确诊断.联合化疗可以使疾病暂时缓解,但总的生存时间短,预后差.
作者:陈捷;吴颖;田红 刊期: 2007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