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引导下经皮肺细针抽吸活检术的探讨

黄丽军;蔡为民;曹文洪

关键词:肺肿瘤, 活组织检查, 针吸, CT引导, 并发症
摘要:目的:评价CT引导经皮肺细针抽吸活检术在肺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2年2月至2007年3月期间,45例肺内病变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细针抽吸活检术,将吸取的细胞涂在玻片上,送病理科检查,得到明确的病理和细胞学诊断,统计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分析可能的原因.结果:44例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98%.腺癌19例,鳞癌9例,转移癌2例;腺鳞癌、大细胞癌和小细胞癌各1例;炎性假瘤5例;结核瘤3例;错构瘤1例;病理结果为出血和坏死的各1例,这两例其中1例行二次穿刺,病理结果为低分化腺癌,1例有手术指征行手术治疗,病理结果为中分化腺癌.发生并发症5例,其中气胸3例,少量肺出血2例.结论:CT引导经皮肺细针抽吸活检术是一种微创、临床应用准确性较高、并发症较少的有效检查方法,有助于肺部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对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尿淀粉酶及其同工酶在胰外消化系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尿淀粉酶及其同工酶在胰外消化系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消化科住院的90例患不同消化性疾病患者均于入院24 h内进行尿淀粉酶及其同工酶测定.结果:消化系不同疾病尿淀粉酶及其同工酶测定结果与正常水平高限值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尿淀粉酶联合其同工酶测定在一定程度上可协助鉴别消化系不同疾病.

    作者:陈会松;程德希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高龄胸腔积液合并全血细胞减少1例的护理

    全血细胞减少症为临床常见病症,而胸腔积液合并全血细胞减少症在临床上则相对少见,除胸水可引起病人肺源性呼吸困难,心力衰竭可引起心源性呼吸困难,慢性贫血也可引起循环性呼吸困难[1],另外还可表现感染和出血,增加了护理的难度.我科2006年9月收治了1例以全血细胞减少为首发表现的胸腔积液高龄患者,病人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还出现咯血症状,病人和家属心理负担极大,经过近1个月的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顺利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钟晓丽;朱张国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治疗胆总管手术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加入WTO及医疗制度的改革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降低住院费用势在必行.临床护理路径主要是适应新形式的一种新的护理模式,是医护人员对某个手术或手术所做的适当、有顺序性和时间性,有计划地大限度地缩短康复时间和减少资源的浪费,使病人获得佳的照顾质量.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我科在腹腔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中实施护理路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莉;周晓兰;谢春玲;冯晶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液基细胞学检测与直接涂片法对非妇科标本肿瘤诊断的比较

    目的:比较液基细胞学方法与直接涂片法对非妇科标本的肿瘤检出率的差异.方法:时310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肿瘤患者的非妇科标本进行液基细胞薄层涂片处理,并与直接涂片方法对比.结果:液基细胞涂片法对尿液、脑脊液、胸腹水、痰液标本检测的灵敏度比直接涂片法分别提高了31.4%、27.3%、21.5%和16.5%.结论:液基细胞涂片法对非妇科标本肿瘤检出率优于直接涂片法.

    作者:刘涤瑕;徐立风;唐德羽;吴太忠;胡志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平均白细胞前向散射强度在尿路感染中意义的探讨

    UF-100尿沉渣分析仪定量分析尿液中的白细胞对诊断尿路感染有着很高的临床价值[1].UF-100利用前向散射光强度(Fsc)、前向散射光脉冲宽度(Fscw)、荧光强度(Flc)、荧光脉冲宽度(Flw)等参数来描述尿中白细胞.凭借白细胞在散点图上分布的区域,可为急慢性尿路感染的初步诊断提供帮助.本研究对急慢性尿路感染患者尿液进行分析,以了解平均白细胞前向散射强度(WBC-MFsc)与急慢性尿路感染的关系.

    作者:张娟安;胡友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双磷酸盐治疗癌性骨痛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注射用唑来磷酸治疗恶性肿瘤转移性骨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入选病例56例,其中治疗组28例,对照组28例,采用随机双盲双模阳性药博宁平行对照研究方法,治疗组,唑来磷酸4 mg+生理盐水50 mL静脉滴注,15 min.对照组,博宁90 mg+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4 h,观察28 d为1个疗程.观察用药患者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治疗后28 d评价疗效,试验组有效率93%,对照组有效率71%,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主要毒副反应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唑来磷酸对癌性骨转移性疼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在同类治疗药物中具有使用更方便的优势

    作者:李永强;胡晓桦;谢伟敏;刘志辉;周文献;谭晓虹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消化道白塞病的内镜下特征分析

    白塞病(behcet diease,BD)是一种病因不明、可累及各系统和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特点为血管炎[1].以复发性口腔溃疡、阴部溃疡和眼色素膜炎为主要表现,组成眼、口、生殖器三联症,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全身性疾病.累及消化道的白塞病报道较少见,现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15例BD患者的内镜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靳启国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鼻胃管导丝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胃管置入中的应用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恢复期长,常需留置胃管行胃肠营养,此类病人利用常规法留置胃管往往不能成功[1-2].我科自2002年10月至2005年10月对我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利用鼻肠管导丝辅助营养胃管置入,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井玉生;范荣伟;解克强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的观察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的角膜水肿和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情况.方法:本研究包括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糖尿病患者78例(116眼),非糖尿病患者69例(116眼),所有患者术前采用Orbscan Ⅱ和Tomey Al-3000型A超仪测量角膜中央厚度,Topcon Sp2000p型非接触角膜内皮计进行角膜中央部位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后1 d所有患者测量角膜中央厚度,87眼角膜透明进行中央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进行角膜中央厚度的测量和角膜中央内皮细胞的计数.结果:Orbscan Ⅱ和A超法测量都表明两组患者的术前角膜厚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天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非糖尿病组的角膜厚度已经和术前相近,和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两组角膜厚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糖尿病组和术前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非糖尿病组和术前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变化:术前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 d角膜透明的糖尿病组(34眼)和非糖尿病组(54眼)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两组之间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眼在白内障手术后表现出更重的内皮细胞损害及术后角膜水肿的恢复延迟,术后第1天的角膜厚度的测量可以作为对术后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情况的评估的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力迅;常丽璟;吴玲;黄瑾;赵贵阳;赵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CT引导下经皮肺细针抽吸活检术的探讨

    目的:评价CT引导经皮肺细针抽吸活检术在肺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2年2月至2007年3月期间,45例肺内病变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细针抽吸活检术,将吸取的细胞涂在玻片上,送病理科检查,得到明确的病理和细胞学诊断,统计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分析可能的原因.结果:44例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98%.腺癌19例,鳞癌9例,转移癌2例;腺鳞癌、大细胞癌和小细胞癌各1例;炎性假瘤5例;结核瘤3例;错构瘤1例;病理结果为出血和坏死的各1例,这两例其中1例行二次穿刺,病理结果为低分化腺癌,1例有手术指征行手术治疗,病理结果为中分化腺癌.发生并发症5例,其中气胸3例,少量肺出血2例.结论:CT引导经皮肺细针抽吸活检术是一种微创、临床应用准确性较高、并发症较少的有效检查方法,有助于肺部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对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丽军;蔡为民;曹文洪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新疆阿勒泰地区387例包虫病临床病理分析

    笔者分析了新疆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新疆阿勒泰解放军第16医院2000-2005年的387例包虫病病例病理活检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大仓;范银仓;郭建强;余凤萍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人类白细胞抗原-G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分别检测18例部分性葡萄胎、19例完全性葡萄胎、19例侵蚀性葡萄胎、20例绒毛膜癌和20例正常妊娠绒毛组织中HLA-G mRNA的表达,HLA-G mRNA的表达以PCR循环数阈值(Ct值)表示.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组织中HLA-G蛋白质的表达,同时运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中可溶性HLA-G(soluble HLA-G,sHLA-G)的表达水平.结果:各组组织中HLA-G mRNA、HLA-G蛋白质和血浆中sHLA-G的表达水平由弱至强依次为正常妊娠组、部分性葡萄胎组、完全性葡萄胎组、侵蚀性葡萄胎组、绒毛膜癌组.各组间HLA-G mRNA、HLA-G蛋白质和血浆中sHLA-G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滋养细胞通过上调HLA-G的表达水平实现免疫逃逸,有利于其异常增殖、浸润和转移.

    作者:朱颖;孙永玉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老年吸入性肺炎45例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加强临床护理与吸入性肺炎的关系.方法:分析呼吸内科45例因吞咽功能异常而引发吸入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经过.结果:45例吸入性肺炎患者中1例合并心衰而致死亡,其余均能治愈出院.结论:对患者采取正确卧位,指导病人掌握正确有效的排痰方法,协助病人有效排痰,注意病人饮食搭配,以及做好生活及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能有效地提高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莫莉梅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激光光凝配合银杏达莫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目的:观察激光光凝后配合银杏达莫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A组49只眼做激光光凝治疗后静脉滴注银杏达莫;B组50只眼,只单纯做激光光凝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结果比较,主观感觉和视力提高A组明显优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底情况改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激光光凝配合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能巩固光凝治疗后的疗效,减少光凝后的副反应,并改善糖尿病人的全身症状,但其对激光治疗后视网膜新生血管或无灌注区退变无明显影响.

    作者:彭伟敬;曾存迪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和探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感染分布及耐药现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运用血平板进行常规接种培养,用MICROSCAN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检测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结果:临床标本分离CNS共166株,其中前列腺液培养分离出89株(53.6%),痰培养分离出33株(19.9%),尿培养分离出27株(16.3%),血培养分离出10株(6.0%),另外7株(4.2%)来源于伤口分泌物培养.分离出的致病性CNS主要有溶血性葡萄球菌63株、表皮葡萄球菌42株、腐生葡萄球菌16株、施氏葡萄球菌16株、其他CNS共29株.MRCNS分离率61.6%,药敏显示多重耐药.万古霉素仍然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利福平、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对MRCNS有一定的敏感性.结论:CNS已成为临床上为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同时也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可引起前列腺、呼吸道、伤口、血液等有关感染,体外药敏试验显示CNS大多呈多重耐药,对青霉素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高度耐药,对糖肽类抗菌药物较敏感,提示万古霉素仍然是治疗MRCNS感染时的首选药物.

    作者:温晓玲;万根平;刘贤丽;林铿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HLA-DM基因夫妇共享率与子痫前期相关性

    目的:探讨HLA-DM基因夫妇共享率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用PCR-SSO方法分别测定30对子痫前期患者夫妇及63对正常孕妇夫妇的HLA-DM基因型.结果:夫妇共享等位基因数为2个时,子痫前期组的例数明显多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LA-DM的各等位基因型在子痫前期组夫妇共享率与正常妊娠组夫妇共享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夫妇共享HLA-DM基因数与子痫前期发病有关.

    作者:朱薏;高眉扬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注射用血凝酶对硬膜外穿刺出血的疗效

    目的:观察注射用血凝酶对硬膜外穿刺及置管中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后发现硬膜外腔出血的患者,无明显肝肾及凝血功能障碍,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于硬膜外腔注射血凝酶,对照组于硬膜外腔注射肾上腺素稀释液.观察止血效果及病人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两组止血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对照组为5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注射用血凝酶能有效地终止硬膜外穿刺及置管引起的硬膜外腔出血.

    作者:陈浩文;吴涯雯;詹鸿;陈友权;林定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克林霉素致心跳骤停2例

    克林霉素是林可霉素类抗生素,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1)胃肠道反应;(2)中性粒细胞减少;(3)过敏反应;(4)肝肾功能异常.2004-2005年我科曾有2例患者使用克林霉素引起心跳骤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英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多巴丝肼与曲克芦丁改善晚期阿尔茨海默患者锥体外系症状的作用

    目的:研究多巴丝肼与曲克芦丁对晚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锥体外系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90例晚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多巴丝肼组、曲克芦丁组和合用组.多巴丝肼组用多巴丝肼片口服,起始剂量125mg/d,在2周内逐渐加量至500 mg/d,持续4周.曲克芦丁组用曲克芦丁针600 mg/d静滴4周.合用组用多巴丝肼片(500 mg/d)口服加用曲克芦丁针(600 mg/d)静滴4周.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和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的分值改变.结果:治疗前后3组MMSE分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多巴丝肼组的UPDRS减分值为8.18±3.104,曲克芦丁组减分值为6.38±1.971,合用组减分值为9.68±2.310,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间UPDRS减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巴丝肼组vs曲克芦丁组,P<0.01;合用组vs曲克芦丁组,P<0.01;合用组vs多巴丝肼组,P<0.05).结论:晚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应用多巴丝肼和曲克芦丁均能获得确切的改善锥体外系症状的作用,多巴丝肼的治疗效果要好于曲克芦丁,两药合用效果好于各药单用.

    作者:张滢;谢飞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的图像质量控制及临床意义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是基于人体内液体有长T2弛豫值的特性,利用重T2WI技术直接显示胰胆管形态和结构的成像方法.

    作者:陈翼;许乙凯 刊期: 2007年第1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