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珏;赵国栋;黄文起
结肠损伤在腹部外伤中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处理较为困难,由于结肠损伤常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且延误诊断.回顾分析本院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52例结肠损伤,探讨如何提高早期诊断,对损伤的结肠进行修复,选择合适术式,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于锋;郑榜祥;王兴良;毛晓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观察FK506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采用Allen's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应用FK506治疗组(n=30)和应用生理盐水对照组(n=30),于伤后不同时间点取材,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aspase-3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同时以BBB评分法评价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HE染色显示治疗组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存在caspase-3的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两者都于伤后24 h达高峰,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P<0.05);治疗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FK506能抑制脊髓损伤后caspase-3的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减轻继发性损害,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作者:潘峰;陈安民;郭风劲;祝成亮;陶凤华;赵东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对比医用脂肪乳与胎牛血清建立肝细胞脂变模型的优越性.方法:人肝L-02细胞开始均用含10%胎牛血清RPMI 1640培养基培养,待细胞均匀分布,满培养瓶的70%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1组、对照2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用10%脂肪乳、20%胎牛血清、50%胎牛血清及10%胎牛血清培养48 h,观察脂变情况.结果:48 h后实验组、对照1组、对照2组均有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其脂变细胞数及甘油三酯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实验组与对照2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对照1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医用脂肪乳可以成功制造肝细胞脂变模型,与传统的胎牛血清法相比,效果相似,但取材方便,费用低廉.
作者:周红宇;阳学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通过观察肝素与强的松联用佐治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进而探讨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新方法.方法:将2004年11月至2006年12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腹型过敏性紫癜病例72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共同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肝素,观察并记录用药3 d和5 d时两组病例的疗效情况.结果:两组病例均取得较好疗效,用药3 d时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5 d时两组疗效比较差异也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素可以减轻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带来的副作用,二者联用可以大大地提高腹性过敏性紫癜的治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董沛晶;徐师墨;吴春;魏钰书 刊期: 2007年第17期
严重过敏性休克临床上时有遇到,但合并出血性休克者较为少见,本例为老年髋关节手术过程中出现严重过敏性休克合并出血性休克,病情凶险,处理难度较大.笔者较好地解决了肺水肿与血容量不足之间的矛盾,使患者转危为安,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宏强;蔡铁良;蔡英蔚;沈七襄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旋转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成像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17例常规DSA阴性或动脉瘤显示欠佳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的旋转脑血管造影三维重建图像.结果:21个动脉瘤中,常规DSA阴性1个,可疑2个,显示不清18个,在旋转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成像上均能清楚显示.结论:旋转血管造影三维重建较常规DSA具有明显优势,是常规DSA的重要补充.
作者:王铁刚;刘增品;赵林;付凯亮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布地奈德液2 mL(1 mg),联合盐酸氨溴索液2 mL(15 mg),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5 mg联合靡蛋白酶4000 U,两组均加生理盐水至5 mL雾化吸入治疗,每日2次,疗程5~7 d.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48 h肺功能改善情况,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应用雾化吸入治疗,既扩张了支气管平滑肌,又促进了痰液的排出,改善了肺功能,缩短了疗程,给药途径方便,安全有效,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黄燕玲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IL-13、IFN-γ水平对变应性鼻炎IgE合成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2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炎组)和28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中IL-13、IFN-γ及IgE的水平,并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IgE分别与IL-13、IFN-γ作相关性研究.结果:鼻炎组患者血清中的IL-1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FN-γ水平却显著低于对照组.IgE水平与IL-13浓度呈正相关,而与IFN-γ浓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712和-0.653(均P<0.01).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IgE升高与IL-13分泌过多及IFN-γ分泌受抑制有关.
作者:吕跃山;陈英利;张霞;钟秀丽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柳氮磺胺吡啶(SASPP)+帕夫林(TGP)、MTX+TGP、MTX+SASP以及SASP+TGP四种联合方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初步疗效和安全性.方法:AS患者121例,随机分成4组,A组(MTX+SASP+TGP)28例、B组(MTX+TGP)31例、C组(MTX+SASP)29例及D组(SASP+TGP)33例.观察治疗前后腰痛指数(VAS)、晨僵时间、外周关节痛指数、Schober试验、指地距、枕墙距、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变化,同时观察了治疗前后骶髂关节CT改变,比较四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结果:共有118例患者完成试验.(1)4组方案治疗半年时,晨僵时间、外周关节痛指数、指地距、枕墙距、ESR、CRP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对腰痛指数无显著影响;治疗1年时,腰背痛指数、晨僵时间、外周关节痛指数、Schober试验、指地距、枕墙距、ESR、CRP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胸廓活动度与治疗前无差异.(2)治疗后复查骶髂关节CT,与初诊时比较,无明显变化占大多数.(3)治疗半年时各组总有效率为76.9%、22.6%、28.6%和24.2%,A组与其他3组相比差异显著,B、C、D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治疗1年时,各组总有效率为92.3%、58.1%、82.1%和54.5%,A、C与B、D组相比差异显著,A与C组、B与D组无显著差异.(4)4组治疗副反应均较轻,其中D组副反应发生率低,仅27.3%,C组高达64.3%,A与B组类似,分别为42.3%和45.2%.结论:联合使用MTX、SASP和TGP治疗AS的疗效优于其中两两联合,具有见效快、维持时间长、安全性高、病人耐受性好等优点.
作者:张育;李国青;孟德纤;马莉;顾健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血脂康早期干预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2例ACS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血脂康胶囊600 mg,每天2次.2周为1个疗程.主要观察治疗前后血清hs-CRP、TNF-α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s-CRP及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均P<0.01).结论:使用血脂康治疗ACS患者可降低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提示早期血脂康强化治疗可能使ACS患者获益更大.
作者:陈立生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对改善家庭鼻饲患者现状的效果.方法:将82例鼻饲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出院3 d后即开始电话回访,对照组行一般的出院宣教,半年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提高照顾者对出院指导的依从性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家庭鼻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但并发症的发生问题仍较严重.结论:电话回访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家庭鼻饲患者的现状,但要在根源上改善家庭鼻饲患者的现状,则需要各级医务人员及管理者的重视,加强对鼻饲患者家属及照顾者相关知识的宣教,加快发展社区护理,健全社会福利保障机制.
作者:马灵亚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对颈椎骨折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20例颈椎骨折患者在心理诊治、出院时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2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发生并发症,有12例出院时基本生活能自理,8例出院后经随访和功能锻炼指导后基本生活也可自理.结论:系统的健康教育可增强患者对治疗、护理工作的配合能力,增强患者自我康复的意识,对缩短治疗时间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李桂英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笔者使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老年性虚证便秘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长发;钟春 刊期: 2007年第17期
自Onder等于1980年报道1例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低症以来,国内外广泛关注.其发生率报道差异较大,为0.09%~1.26%不等.而EDTA是血细胞计数常用的抗凝剂,临床上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低症并不罕见,足以引起同行重视.我们于2006年11月至2007年1月发现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低症2例,我们采用不同抗凝剂对血小板进行检测,现报告以下.
作者:庄豪;李万娇;何今贤 刊期: 2007年第17期
UF-100尿沉渣分析仪定量分析尿液中的白细胞对诊断尿路感染有着很高的临床价值[1].UF-100利用前向散射光强度(Fsc)、前向散射光脉冲宽度(Fscw)、荧光强度(Flc)、荧光脉冲宽度(Flw)等参数来描述尿中白细胞.凭借白细胞在散点图上分布的区域,可为急慢性尿路感染的初步诊断提供帮助.本研究对急慢性尿路感染患者尿液进行分析,以了解平均白细胞前向散射强度(WBC-MFsc)与急慢性尿路感染的关系.
作者:张娟安;胡友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研究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镇静药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其预防和治疗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997年5月至2007年2月本院急救中心接诊的86例镇静药急性中毒患者的基本情况、诊疗经过、预后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6例镇静药急性中毒患者,男女比例为1∶1.46.中毒年龄主要集中于20~39岁年龄段(占39.5%),其中女性多于男性(女59.3%、男40.7%)(P<0.05).就诊时间分布特点呈无规律性波动,12月、1月、2月高发,占全年的38.4%.中毒患者职业排在前2位的是待业人员、农民,文化程度以小学多.自杀者占急性中毒的81.4%.药物进入人体途径以消化道为主.中毒药物前3位依次是安定、氯氮平、舒乐安定.病情重度40例(46.5%),中度24例(27.9%).治疗花费2 000元以内35例(40.7%),5 000元以上24例(27.9%).81例(94.2%)治愈出院,5例(5.8%)放弃治疗.行药物检测的20例(23.3%).洗胃62例(72.1%),所有病人均予补液,45例(52.3%)使用利尿剂,39例(45.3%)予抗感染治疗,55例(64.0%)予醒脑治疗,使用解毒剂26例(30.2%),血液透析15例(17.4%),机械通气11例(12.8%).结论:就诊的镇静药急性中毒病人中,女性多于男性,年龄以20~39岁者居多,中毒病人职业中待业、务农分别居第1、2位,文化程度以小学居多,患者中毒时间在12月、1月、2月相对呈一高峰,患者病情以中、重度为主,经过适当、及时的治疗,大多数病人都能抢救成功.
作者:吴鑫虎;邱俏檬;卢中秋;洪广亮;梁欢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笔者分析了新疆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新疆阿勒泰解放军第16医院2000-2005年的387例包虫病病例病理活检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大仓;范银仓;郭建强;余凤萍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提高护理人员观察和处理非典型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意识,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方法:分析78例非典型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症状,并对其进行护理.结果:痊愈46例,心肌梗死25例,严重心肌梗死7例.结论:对非典型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密切护理观察和救治,可以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作者:李巧珍;符钻英 刊期: 2007年第17期
患者女,29岁.因颈部疼痛伴肿块11d入院.查体:甲状腺大小正常,左侧颈部扪及数枚蚕豆大肿块.超声检查:甲状腺大小正常,右叶回声均匀,整个左叶光点增粗增强,似呈网状改变,回声稍减少不均匀,未见明显肿块回声.CDFI:右叶血流分布正常,左叶血流丰富,腺内高流速71 cm/s,阻力指数0.43.左叶甲状腺中下极后方及左侧颈部中下段见多发低回声团块,大18 mm×9 mm×13 mm,部分紧贴、融合,多数回声不均匀,内部见多发增强小光点.
作者:邬宏恂;臧亚萍;王隽;朱蓓琳;甘永旺 刊期: 2007年第17期
全血细胞减少症为临床常见病症,而胸腔积液合并全血细胞减少症在临床上则相对少见,除胸水可引起病人肺源性呼吸困难,心力衰竭可引起心源性呼吸困难,慢性贫血也可引起循环性呼吸困难[1],另外还可表现感染和出血,增加了护理的难度.我科2006年9月收治了1例以全血细胞减少为首发表现的胸腔积液高龄患者,病人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还出现咯血症状,病人和家属心理负担极大,经过近1个月的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顺利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钟晓丽;朱张国 刊期: 2007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