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珏;赵国栋;黄文起
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为我国住院患儿死亡原因之首.我院于2006年7月至2006年12月对42例支气管肺炎住院患儿使用小剂量山莨菪碱与黄芪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谢春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IL-13、IFN-γ水平对变应性鼻炎IgE合成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2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炎组)和28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中IL-13、IFN-γ及IgE的水平,并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IgE分别与IL-13、IFN-γ作相关性研究.结果:鼻炎组患者血清中的IL-1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FN-γ水平却显著低于对照组.IgE水平与IL-13浓度呈正相关,而与IFN-γ浓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712和-0.653(均P<0.01).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IgE升高与IL-13分泌过多及IFN-γ分泌受抑制有关.
作者:吕跃山;陈英利;张霞;钟秀丽 刊期: 2007年第17期
川畸病(KD)是一种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病因未明的全身血管炎综合征.典型KD病例应具备下列6项主要临床表现至少5项:(1)发热5 d或5 d以上;(2)双侧结膜充血;(3)口唇和口腔的改变:口唇干红、皲裂、杨梅舌、口腔和咽部弥漫性充血;(4)四肢末端改变:发病初期手足硬肿,掌跖红斑,恢复期指、趾端出现膜状脱皮;(5)多形性红斑;(6)颈部淋巴结非化脓性肿大.但如二维超声心动图或冠状动脉造影查出冠状动脉瘤或扩张,则4条主要症状阳性即可确诊.
作者:罗丽丹;赵洁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心身状态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其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1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心身状态进行调查,并将所得结果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SCL-90的9个因子分值均高于国内常模(均P<0.01).结论:重视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和行为疗法的指导,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积极性才能有效地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心身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黄和煦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淋巴瘤相关性嗜血细胞综合征这一临床少见病的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2006年收治的28例淋巴瘤相关性嗜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临床表现为高热(100%)、肝脾肿大(100%)、2系以上血细胞减少(100%)、骨髓嗜血现象(100%)、高甘油三酯血症(86%)和低纤维蛋白原血症(71%)等.而淋巴结肿大(14%),尤其是外周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却不高,仅有4%,对原发病的诊断造成比较大的困难.淋巴瘤病理分型全部为T或NK/T细胞型.治疗上以蒽环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虽然能够使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得到改善,但中位数生存时间只有67 d.结论:淋巴瘤相关性嗜血细胞综合征发生时,淋巴瘤临床表现不明显,诊断较困难.临床上出现高热的患者应注意此种现象的存在,仔细寻找原发病灶,明确诊断.联合化疗可以使疾病暂时缓解,但总的生存时间短,预后差.
作者:陈捷;吴颖;田红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提高护理人员观察和处理非典型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意识,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方法:分析78例非典型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症状,并对其进行护理.结果:痊愈46例,心肌梗死25例,严重心肌梗死7例.结论:对非典型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密切护理观察和救治,可以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作者:李巧珍;符钻英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布地奈德液2 mL(1 mg),联合盐酸氨溴索液2 mL(15 mg),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5 mg联合靡蛋白酶4000 U,两组均加生理盐水至5 mL雾化吸入治疗,每日2次,疗程5~7 d.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48 h肺功能改善情况,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应用雾化吸入治疗,既扩张了支气管平滑肌,又促进了痰液的排出,改善了肺功能,缩短了疗程,给药途径方便,安全有效,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黄燕玲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3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20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163例),监测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BG)、糖基化血红蛋白(GHbA1)、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并检测眼底,比较两组上述检测指标,然后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DR组的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FBG、2hBG、GHbA1、TC、TG与NDR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FBG、TG是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程、FBG、TG为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重视并针对其危险因素加以预防.
作者:邓勇峥;杨清秀;张文斌 刊期: 2007年第17期
胸膜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呼吸内科疾病25%~30%与胸膜病变有关,而且,近年的文献表明胸膜疾病的发病率正在上升[1].胸腔积液、气胸和胸膜肿瘤患者占住院病因的18%.气胸发病率为5~46/10万人口,不同性别、不同国家和地区发病率差异较大,有报道本病占内科住院患者的1.64%.胸腔闭式引流是临床上治疗气胸、液气胸常用的方法[2].方式很多,胸腔闭式引流所应用的器械、材料近年来不断改进,文献[3-4]报道较多的有普通胸管引流、深静脉导管引流、导尿管引流等,我科自2000年以来,用一次性膀胱造瘘管胸部穿刺闭式引流治疗116例气胸、液气胸患者,现总结如下.
作者:蔡敏;仇建成;王敬学 刊期: 2007年第17期
全血细胞减少症为临床常见病症,而胸腔积液合并全血细胞减少症在临床上则相对少见,除胸水可引起病人肺源性呼吸困难,心力衰竭可引起心源性呼吸困难,慢性贫血也可引起循环性呼吸困难[1],另外还可表现感染和出血,增加了护理的难度.我科2006年9月收治了1例以全血细胞减少为首发表现的胸腔积液高龄患者,病人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还出现咯血症状,病人和家属心理负担极大,经过近1个月的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顺利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钟晓丽;朱张国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白塞病(behcet diease,BD)是一种病因不明、可累及各系统和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特点为血管炎[1].以复发性口腔溃疡、阴部溃疡和眼色素膜炎为主要表现,组成眼、口、生殖器三联症,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全身性疾病.累及消化道的白塞病报道较少见,现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15例BD患者的内镜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靳启国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在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医院感染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7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及1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CRP含量,分析CRP水平与病情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白血病患儿在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下,化疗前后血清CRP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而合并医院感染的患儿,其CRP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组明显高于呼吸道感染组(P<0.01).结论:CRP可以作为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医院感染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指标之一,同时动态观察CRP值的变化有助于及时判断病情变化和预后.
作者:周景应;高淑萍;杨迪;张慧玲 刊期: 2007年第17期
患者男,80岁.主因左耳前肿物1.5年,迅速增大伴胀痛1个月入院.入院后查体:KPS 80分,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左耳前可见一约7.5 cm×4.5 cm大小肿物,表面红肿、张力大,质硬、中央囊性感,固定,压痛.腮腺CT平扫示:左侧腮腺区域可见一大小6.5 cm×3.5 cm肿大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图1).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示:找到中度异型裸核细胞.病理报告:左耳前鳞状上皮及涎腺样组织,考虑黏液表皮样癌.
作者:王娟;范会革;贾漪涛;徐丽君;梁巍;隋爱霞;赵晓晖;阎晓路 刊期: 2007年第17期
患者男,72岁,因右上肺中央型肿瘤入室行右上肺叶切除术,入室时一般情况可,BP 150/85 mmHg,HR 82次/min,R 12~16次/min,SpO2 96%,术前常规鲁米那钠0.1 g、阿托品0.5 mg肌注.入室后行快速诱导,插双腔气管导管,成功后改左侧卧位,双肺听诊呼吸音无变化,打开右侧胸腔后行左肺单侧通气,手术进展顺利.右上肺叶切除后鼓肺发现右肺扩张不理想,考虑导管位置发生移动,将导管后退.
作者:陈敬锋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尿淀粉酶及其同工酶在胰外消化系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消化科住院的90例患不同消化性疾病患者均于入院24 h内进行尿淀粉酶及其同工酶测定.结果:消化系不同疾病尿淀粉酶及其同工酶测定结果与正常水平高限值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尿淀粉酶联合其同工酶测定在一定程度上可协助鉴别消化系不同疾病.
作者:陈会松;程德希 刊期: 2007年第17期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恢复期长,常需留置胃管行胃肠营养,此类病人利用常规法留置胃管往往不能成功[1-2].我科自2002年10月至2005年10月对我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利用鼻肠管导丝辅助营养胃管置入,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井玉生;范荣伟;解克强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和评价小剂量氯胺酮预防或降低异丙酚注射痛的作用以及确定临床佳剂量.方法:150例择期手术病人,分成5组,每组30例.对照组(S组)0.9%生理盐水2 mL.L组2%利多卡因2 mL.K10组氯胺酮10 μg/kg.K50组氯胺酮50 μg/kg.K100组:氯胺酮100 μg/kg.注射后,给予2.5 mg/kg异丙酚.采用双盲法每隔5min评定疼痛评分.结果:与其他组相比,K100组和L组疼痛强度及发生率低(P<0.01).麻醉诱导期间,5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诱导时,在异丙酚注射前静脉注射氯胺酮可预防或降低注射痛,其佳剂量为100 μg/kg,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显著.
作者:强铭;方梅;禚海成;邓国华;顾文义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血脂康早期干预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2例ACS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血脂康胶囊600 mg,每天2次.2周为1个疗程.主要观察治疗前后血清hs-CRP、TNF-α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s-CRP及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均P<0.01).结论:使用血脂康治疗ACS患者可降低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提示早期血脂康强化治疗可能使ACS患者获益更大.
作者:陈立生 刊期: 2007年第17期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以往罕见的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cesarean section pregnancy)的发生率逐渐增多,它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有剖宫产史的妇女,再次妊娠时,胚胎着床在前次子宫切口处,随着妊娠的进展,绒毛与子宫肌层粘连、植入,严重者可穿透子宫造成子宫破裂,如果误诊为早孕而行人工流产时则易发生术中大出血,危及生命.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误诊报告如下.
作者:赵昌银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激光光凝后配合银杏达莫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A组49只眼做激光光凝治疗后静脉滴注银杏达莫;B组50只眼,只单纯做激光光凝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结果比较,主观感觉和视力提高A组明显优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底情况改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激光光凝配合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能巩固光凝治疗后的疗效,减少光凝后的副反应,并改善糖尿病人的全身症状,但其对激光治疗后视网膜新生血管或无灌注区退变无明显影响.
作者:彭伟敬;曾存迪 刊期: 2007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