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佐;郑建琼;李仁良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布地奈德液2 mL(1 mg),联合盐酸氨溴索液2 mL(15 mg),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5 mg联合靡蛋白酶4000 U,两组均加生理盐水至5 mL雾化吸入治疗,每日2次,疗程5~7 d.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48 h肺功能改善情况,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应用雾化吸入治疗,既扩张了支气管平滑肌,又促进了痰液的排出,改善了肺功能,缩短了疗程,给药途径方便,安全有效,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黄燕玲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对颈椎骨折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20例颈椎骨折患者在心理诊治、出院时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2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发生并发症,有12例出院时基本生活能自理,8例出院后经随访和功能锻炼指导后基本生活也可自理.结论:系统的健康教育可增强患者对治疗、护理工作的配合能力,增强患者自我康复的意识,对缩短治疗时间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李桂英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苦杏仁甙治疗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效果.方法:用单侧输尿管梗阻的方法建立大鼠肾脏间质纤维化模型.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侧输尿管梗阻组、苦杏仁甙3 mg腹腔注射组和苦杏仁甙5 mg腹腔注射组,分别于术后7、14、21 d处死动物,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病理损害程度.结果: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随着时间的延长,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越来越严重.苦杏仁甙治疗组在7、14 d时与单侧输尿管梗阻组差异无统计意义,在21 d时大鼠肾脏纤维化程度明显低于单侧输尿管梗阻组.结论:苦杏仁甙具有明显抑制大鼠肾间质纤维化作用.
作者:郭君其;盛明雄;谭建明;吴卫真;杨顺良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IL-13、IFN-γ水平对变应性鼻炎IgE合成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2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炎组)和28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中IL-13、IFN-γ及IgE的水平,并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IgE分别与IL-13、IFN-γ作相关性研究.结果:鼻炎组患者血清中的IL-1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FN-γ水平却显著低于对照组.IgE水平与IL-13浓度呈正相关,而与IFN-γ浓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712和-0.653(均P<0.01).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IgE升高与IL-13分泌过多及IFN-γ分泌受抑制有关.
作者:吕跃山;陈英利;张霞;钟秀丽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比较静脉溶栓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14例,其中接受溶栓治疗93例,直接PCI治疗121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住院期间相关指标(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心肌酶学CK峰值、左室舒张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主要心脏事件、严重出血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发病至入院时间、梗死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溶栓组再通率71.0%,PCI组再通率96.7%,P<0.05;CK峰值溶栓组(2 474.1±1 481.2)U/L,PCI组(2 808.7±1 952.6)U/L,P>0.05;溶栓组入院期间再梗死7例(7.5%),PCI组再梗死2例(1.7%),P<0.05=严重出血溶栓组5例(5.4%),PCI组2例(1.7%),P>0.05;左室舒张内径溶栓组(52.1±4.8)mm,PCI组(51.5±4.1)mm,P>0.05;左室射血分数溶栓组51.3±7.1,PCI组55.3±6.6,P<0.05;住院期间发生心衰溶栓组15例(16.1%),PCI组8例(6.6%),P<0.05;病死溶栓组11例(11.8%),PCI组6例(5.0%),P>0.05;平均住院时间溶栓组(18.2±5.5)d,PCI组(12.5±5.0)d,P<0.05.结论:与静脉溶栓比较,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能使梗死相关血管达TIMI 3级血流的比例更高,更好地保护心功能,缩短住院天数,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孟学刚;芦颜美;郭敏;陈敏;李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是基于人体内液体有长T2弛豫值的特性,利用重T2WI技术直接显示胰胆管形态和结构的成像方法.
作者:陈翼;许乙凯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福松在老年人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的作用,探讨提高老年人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效果的方法.方法:将203例接受检查的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检查前2 d开始服福松,每晚5 g,检查前4 h服硫酸镁60 g,随后饮水1 000 mL;对照组不服福松,硫酸镁溶液服用方法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105例,对照组98例.观察组肠道准备清洁者(1级)占88.6%,肠道准备尚可(2级)占7.6%,肠道准备差者(3级)占3.8%,插镜达盲肠或回肠末段者92.4%.对照组肠道准备清洁者(1级)占73.5%,肠道准备尚可者(2级)占11.2%,肠道准备差者(3级)占15.3%,插镜达盲肠或回肠末段者81.6%.对照组肠道准备差的16例,嘱增加硫酸镁30 g并继续饮水500 mL,增加活动后10例继续完成检查,6例因不良反应放弃检查.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腹胀、头昏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7.6%,对照组为12.2%.结论:福松联合硫酸镁口服,有利于提高肠道清洁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是较好的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方法.
作者:仝巧云;朱宗耀;周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3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20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163例),监测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BG)、糖基化血红蛋白(GHbA1)、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并检测眼底,比较两组上述检测指标,然后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DR组的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FBG、2hBG、GHbA1、TC、TG与NDR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FBG、TG是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程、FBG、TG为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重视并针对其危险因素加以预防.
作者:邓勇峥;杨清秀;张文斌 刊期: 2007年第17期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致病因子,对儿童健康危害大[1-3],至今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我们自2003年8月至2006年11月采用更昔洛韦联合思密达及西咪替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89例,其疗效甚佳,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丽萍;肖力华;杨再群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了解和探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感染分布及耐药现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运用血平板进行常规接种培养,用MICROSCAN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检测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结果:临床标本分离CNS共166株,其中前列腺液培养分离出89株(53.6%),痰培养分离出33株(19.9%),尿培养分离出27株(16.3%),血培养分离出10株(6.0%),另外7株(4.2%)来源于伤口分泌物培养.分离出的致病性CNS主要有溶血性葡萄球菌63株、表皮葡萄球菌42株、腐生葡萄球菌16株、施氏葡萄球菌16株、其他CNS共29株.MRCNS分离率61.6%,药敏显示多重耐药.万古霉素仍然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利福平、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对MRCNS有一定的敏感性.结论:CNS已成为临床上为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同时也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可引起前列腺、呼吸道、伤口、血液等有关感染,体外药敏试验显示CNS大多呈多重耐药,对青霉素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高度耐药,对糖肽类抗菌药物较敏感,提示万古霉素仍然是治疗MRCNS感染时的首选药物.
作者:温晓玲;万根平;刘贤丽;林铿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注射用血凝酶对硬膜外穿刺及置管中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后发现硬膜外腔出血的患者,无明显肝肾及凝血功能障碍,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于硬膜外腔注射血凝酶,对照组于硬膜外腔注射肾上腺素稀释液.观察止血效果及病人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两组止血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对照组为5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注射用血凝酶能有效地终止硬膜外穿刺及置管引起的硬膜外腔出血.
作者:陈浩文;吴涯雯;詹鸿;陈友权;林定 刊期: 2007年第17期
患者女,59岁,突发头痛伴呕吐3 h入院.既往有血压升高史.查体:T36.4℃,血压170/72 mmHg,神清,克氏征阳性,余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一般内科检查无异常.
作者:王勤鹰;詹青;余敏 刊期: 2007年第17期
患者男,49岁,因活动时呼吸困难加重半年入院,临床诊断:马凡综合征合并左心功能不全.
作者:陈秀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长期高血压对肺静脉内径有无影响.方法:将64例高血压病人按有无心房纤颤和左心房内径大小分组,使用心脏彩色超声按M型结合切面超声方法来测量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内径和左上肺静脉、左下肺静脉、右上肺静脉、右下肺静脉内径.结果:高血压伴心房纤颤组肺静脉内径比无心房纤颤组肺静脉内径大;左心房内径增大越明显者肺静脉内径也增大;两组肺静脉内径均比健康组肺静脉内径大.结论:高血压能引起肺静脉内径的增大.
作者:许明生;刘伏元;单凤仙;严激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通过对大白鼠胃黏膜损伤的实验观察,研究中药鹿角胶对大白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鹿角胶50 g(医院中药房)用蒸馏水制成25%鹿角胶溶液,选用150~200 g Sprague-Dawdey种系大白鼠(SD大鼠)80只,不分雌雄,随机分为无水乙醇组、鹿角胶组、氢氧化铝组和正常对照组.无水乙醇组胃内灌注生理盐水1 mL/只,30 min后再次灌注无水乙醇1 mL/只.氢氧化铝组胃内灌注氢氧化铝1 mL/只,30 min后再次灌注无水乙醇1mL/只.鹿角胶组胃内灌注鹿角胶1 mL/只,30 min后再次灌注无水乙醇1 mL/只.正常对照组胃内灌注生理盐水1 mL/只,30 min后再次灌注生理盐水1 mL/只.比较各组胃黏膜变化.结果:经鹿角胶灌注的SD大鼠胃黏膜无论在损伤程度或损伤范围上都显著轻于无水乙醇组,与氢氧化铝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鹿角胶溶液能够降低胃黏膜损伤指数,增强胃黏膜屏障,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作者:吴静;余仕龙;王峰;陈小青;苏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2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24例健康对照者(健康组)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结果:胃癌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较健康组明显升高,胃癌Ⅲ+Ⅳ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比Ⅰ+Ⅱ患者明显升高.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可能是机体免疫功能受抑制的重要机制,并可成为胃癌患者机体免疫状态临床监测的指标.
作者:张育超;王惠英;罗招凡 刊期: 2007年第17期
患儿女,6个月,因发热3 d,伴腹泻1 d,惊厥1次于2005年11月14日18:20入院.既往无高热惊厥史.近期无头部外伤史.患儿于入院前3 d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高体温不详,入院前1 d腹泻3次,为黄色稀水样便,量中,无脓血及腥臭味;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量中,非喷射状;尿略少、色黄.
作者:安涛;郭晓清;蒲秀红;吴琼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血脂康早期干预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2例ACS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血脂康胶囊600 mg,每天2次.2周为1个疗程.主要观察治疗前后血清hs-CRP、TNF-α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s-CRP及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均P<0.01).结论:使用血脂康治疗ACS患者可降低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提示早期血脂康强化治疗可能使ACS患者获益更大.
作者:陈立生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的发病因素及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住院老年人慢性疾病性贫血病例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及血清铁浓度、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和病因诊断等项目,以中位数、均数±标准差、百分比等为观察指标.结果:94例中,男73例,女21例,年龄65~96岁,中位年龄78.9岁.中、重度贫血占29%.形态学上以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比例高,占78%,小细胞低色素性及大细胞性贫血占22%.血清铁浓度及总铁结合力降低、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血清铁蛋白正常或增高,伴缺铁性贫血7例(7%),伴巨幼细胞性贫血14例(15%),老年慢性疾病性贫血的病因中常见的是感染和(或)肿瘤.结论:在住院老年患者中,慢性疾病性贫血发生率高(33.3%),病因中感染和肿瘤同时存在的比例较高且贫血的程度严重.因伴缺铁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而使贫血程度加重,但实验室指标往往不典型,造成误诊、漏诊率高.正确诊断并及时治疗慢性疾病性贫血对基础病的治疗有极大的帮助.
作者:黄方;朱小蔚;刘永华;钱晓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继发于严重创伤、休克、感染等多种原因所致的急性弥漫性肺泡损伤(diffuse alveolar damage),其特征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肺顺应性下降.
作者:谢海辉;陈淼 刊期: 2007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