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力迅;常丽璟;吴玲;黄瑾;赵贵阳;赵峰
异位妊娠的发生率近年上升趋势明显,国内现高达1/56,其中以输卵管妊娠常见[1],手术治疗多行输卵管切除又是造成患者不孕的重要原因.我院自1997年开展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术治疗输卵管妊娠,保留了患者的输卵管,经临床观察,证明是一种简便、有效、可靠的手术方式,值得探讨与完善.
作者:刘晓燕;李曙光;曲恒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自Onder等于1980年报道1例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低症以来,国内外广泛关注.其发生率报道差异较大,为0.09%~1.26%不等.而EDTA是血细胞计数常用的抗凝剂,临床上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低症并不罕见,足以引起同行重视.我们于2006年11月至2007年1月发现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低症2例,我们采用不同抗凝剂对血小板进行检测,现报告以下.
作者:庄豪;李万娇;何今贤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结肠损伤在腹部外伤中发生率相对较低,但处理较为困难,由于结肠损伤常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且延误诊断.回顾分析本院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52例结肠损伤,探讨如何提高早期诊断,对损伤的结肠进行修复,选择合适术式,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于锋;郑榜祥;王兴良;毛晓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TRALI)是输血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急性呼吸困难、发热、肺水肿和低氧血症等.其起病急骤,重者可致死,必须提高警惕,及时诊治.
作者:彭捷;王莉莉;卞金俊;邓小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布地奈德液2 mL(1 mg),联合盐酸氨溴索液2 mL(15 mg),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5 mg联合靡蛋白酶4000 U,两组均加生理盐水至5 mL雾化吸入治疗,每日2次,疗程5~7 d.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48 h肺功能改善情况,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应用雾化吸入治疗,既扩张了支气管平滑肌,又促进了痰液的排出,改善了肺功能,缩短了疗程,给药途径方便,安全有效,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黄燕玲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HLA-DM基因夫妇共享率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用PCR-SSO方法分别测定30对子痫前期患者夫妇及63对正常孕妇夫妇的HLA-DM基因型.结果:夫妇共享等位基因数为2个时,子痫前期组的例数明显多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LA-DM的各等位基因型在子痫前期组夫妇共享率与正常妊娠组夫妇共享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夫妇共享HLA-DM基因数与子痫前期发病有关.
作者:朱薏;高眉扬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比较液基细胞学方法与直接涂片法对非妇科标本的肿瘤检出率的差异.方法:时310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肿瘤患者的非妇科标本进行液基细胞薄层涂片处理,并与直接涂片方法对比.结果:液基细胞涂片法对尿液、脑脊液、胸腹水、痰液标本检测的灵敏度比直接涂片法分别提高了31.4%、27.3%、21.5%和16.5%.结论:液基细胞涂片法对非妇科标本肿瘤检出率优于直接涂片法.
作者:刘涤瑕;徐立风;唐德羽;吴太忠;胡志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是基于人体内液体有长T2弛豫值的特性,利用重T2WI技术直接显示胰胆管形态和结构的成像方法.
作者:陈翼;许乙凯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分别检测18例部分性葡萄胎、19例完全性葡萄胎、19例侵蚀性葡萄胎、20例绒毛膜癌和20例正常妊娠绒毛组织中HLA-G mRNA的表达,HLA-G mRNA的表达以PCR循环数阈值(Ct值)表示.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组织中HLA-G蛋白质的表达,同时运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中可溶性HLA-G(soluble HLA-G,sHLA-G)的表达水平.结果:各组组织中HLA-G mRNA、HLA-G蛋白质和血浆中sHLA-G的表达水平由弱至强依次为正常妊娠组、部分性葡萄胎组、完全性葡萄胎组、侵蚀性葡萄胎组、绒毛膜癌组.各组间HLA-G mRNA、HLA-G蛋白质和血浆中sHLA-G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滋养细胞通过上调HLA-G的表达水平实现免疫逃逸,有利于其异常增殖、浸润和转移.
作者:朱颖;孙永玉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福松在老年人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的作用,探讨提高老年人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效果的方法.方法:将203例接受检查的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检查前2 d开始服福松,每晚5 g,检查前4 h服硫酸镁60 g,随后饮水1 000 mL;对照组不服福松,硫酸镁溶液服用方法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105例,对照组98例.观察组肠道准备清洁者(1级)占88.6%,肠道准备尚可(2级)占7.6%,肠道准备差者(3级)占3.8%,插镜达盲肠或回肠末段者92.4%.对照组肠道准备清洁者(1级)占73.5%,肠道准备尚可者(2级)占11.2%,肠道准备差者(3级)占15.3%,插镜达盲肠或回肠末段者81.6%.对照组肠道准备差的16例,嘱增加硫酸镁30 g并继续饮水500 mL,增加活动后10例继续完成检查,6例因不良反应放弃检查.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腹胀、头昏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7.6%,对照组为12.2%.结论:福松联合硫酸镁口服,有利于提高肠道清洁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是较好的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方法.
作者:仝巧云;朱宗耀;周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苦杏仁甙治疗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效果.方法:用单侧输尿管梗阻的方法建立大鼠肾脏间质纤维化模型.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侧输尿管梗阻组、苦杏仁甙3 mg腹腔注射组和苦杏仁甙5 mg腹腔注射组,分别于术后7、14、21 d处死动物,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病理损害程度.结果: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随着时间的延长,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越来越严重.苦杏仁甙治疗组在7、14 d时与单侧输尿管梗阻组差异无统计意义,在21 d时大鼠肾脏纤维化程度明显低于单侧输尿管梗阻组.结论:苦杏仁甙具有明显抑制大鼠肾间质纤维化作用.
作者:郭君其;盛明雄;谭建明;吴卫真;杨顺良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的角膜水肿和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情况.方法:本研究包括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糖尿病患者78例(116眼),非糖尿病患者69例(116眼),所有患者术前采用Orbscan Ⅱ和Tomey Al-3000型A超仪测量角膜中央厚度,Topcon Sp2000p型非接触角膜内皮计进行角膜中央部位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后1 d所有患者测量角膜中央厚度,87眼角膜透明进行中央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进行角膜中央厚度的测量和角膜中央内皮细胞的计数.结果:Orbscan Ⅱ和A超法测量都表明两组患者的术前角膜厚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天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非糖尿病组的角膜厚度已经和术前相近,和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两组角膜厚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糖尿病组和术前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非糖尿病组和术前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变化:术前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 d角膜透明的糖尿病组(34眼)和非糖尿病组(54眼)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两组之间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眼在白内障手术后表现出更重的内皮细胞损害及术后角膜水肿的恢复延迟,术后第1天的角膜厚度的测量可以作为对术后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情况的评估的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力迅;常丽璟;吴玲;黄瑾;赵贵阳;赵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评价低分子量肝素(LMWH)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APL合并DIC住院患者18例,在治疗原发病、补充凝血因子及抗血小板治疗的同时加用低分子量肝素的疗效.结果:18例APL合并DIC患者中有12例治愈,显效5例,1例死亡,有效率94%.结论:低分子量肝素用于治疗APL合并DIC是经济、安全及有效的;而积极治疗原发病、补充凝血因子、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是治疗成败的关键.
作者:林智辉;王秀菊;孙小娟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IL-13、IFN-γ水平对变应性鼻炎IgE合成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2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炎组)和28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中IL-13、IFN-γ及IgE的水平,并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IgE分别与IL-13、IFN-γ作相关性研究.结果:鼻炎组患者血清中的IL-1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FN-γ水平却显著低于对照组.IgE水平与IL-13浓度呈正相关,而与IFN-γ浓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712和-0.653(均P<0.01).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IgE升高与IL-13分泌过多及IFN-γ分泌受抑制有关.
作者:吕跃山;陈英利;张霞;钟秀丽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对误诊为心血管疾病的惊恐障碍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了解误诊原因和探讨减少误诊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曾误诊于心内科的80例惊恐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自制的调查表对既往的诊疗情况进行记录比较.所有患者在修正诊断后均给予抗焦虑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以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效果.结果:80例惊恐障碍被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42例,心律失常20例,冠心病心肌梗死9例,急性心肌炎6例,急性心包炎3例.误诊时间为4 d~17年,平均11.4个月.本组患者多以胸痛或心悸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存在提早复极综合征、非特异性心电图ST-T改变.全部病例均有以恐惧感为主的精神症状.经抗焦虑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HAMA评定指标有显著改善.结论:惊恐障碍患者常求助于心内科,且被误诊的情况较严重,当同时存在心电图ST-T的正常变异、非特异性改变或心律失常时容易误诊为心血管疾病.心内科医师应提高对惊恐障碍的认识,以避免误诊.
作者:陈璨;李宏伟;陈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患者男,49岁,因活动时呼吸困难加重半年入院,临床诊断:马凡综合征合并左心功能不全.
作者:陈秀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并发精神障碍的发病因素、机制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期间18例脑外伤后并发精神障碍的病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组18例患者出院时均治愈,出院后随防3个月,精神障碍无一例复发.结论:颅脑外伤并发精神障碍一般为颅内器质性因素及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经积极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作者:邱修辉;罗毅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通过对大白鼠胃黏膜损伤的实验观察,研究中药鹿角胶对大白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鹿角胶50 g(医院中药房)用蒸馏水制成25%鹿角胶溶液,选用150~200 g Sprague-Dawdey种系大白鼠(SD大鼠)80只,不分雌雄,随机分为无水乙醇组、鹿角胶组、氢氧化铝组和正常对照组.无水乙醇组胃内灌注生理盐水1 mL/只,30 min后再次灌注无水乙醇1 mL/只.氢氧化铝组胃内灌注氢氧化铝1 mL/只,30 min后再次灌注无水乙醇1mL/只.鹿角胶组胃内灌注鹿角胶1 mL/只,30 min后再次灌注无水乙醇1 mL/只.正常对照组胃内灌注生理盐水1 mL/只,30 min后再次灌注生理盐水1 mL/只.比较各组胃黏膜变化.结果:经鹿角胶灌注的SD大鼠胃黏膜无论在损伤程度或损伤范围上都显著轻于无水乙醇组,与氢氧化铝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鹿角胶溶液能够降低胃黏膜损伤指数,增强胃黏膜屏障,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作者:吴静;余仕龙;王峰;陈小青;苏华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2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24例健康对照者(健康组)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结果:胃癌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较健康组明显升高,胃癌Ⅲ+Ⅳ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比Ⅰ+Ⅱ患者明显升高.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可能是机体免疫功能受抑制的重要机制,并可成为胃癌患者机体免疫状态临床监测的指标.
作者:张育超;王惠英;罗招凡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对13例婴幼儿黄疸应用99mTc-DISIDA肝胆显像作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持续黄疸婴幼儿肝胆显像结果.结果:以24 h内肠道有无放射性出现(或苯巴比妥试验)为判断标准,肝胆显像检出先天性胆道闭锁1例,婴幼儿肝炎综合征12例.结论:核素肝胆显像方法灵敏、安全、简便、实用、无创伤,是临床鉴别婴幼儿黄疸的首选方法.
作者:周国祥 刊期: 2007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