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珂;谢炽明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重建及三维重组技术在跟骨骨折的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X线平片或临床检查怀疑或确诊跟骨骨折的106例病人,对其中97例患者118足跟骨关节行16层螺旋CT扫描并行三维重组观察,由4组放射科医师分别对不同重建层厚及三维重组图像进行分析,在Sanders分型的基础上,根据临床外科治疗的需要,对跟骨骨折进行CT三维分型.结果:(1)4组医师应用0.625 mm层厚共显示骨折线221条;1.25、2.5、5.0 mm层厚图像骨折线显示率分别为98.6%(218/221)、70.1%(155/221)、53.8%(119/221).(2)轴位薄层(层厚1.25 mm)骨折线栓出率98.6%(218/221),MPR骨折线检出率100%(221/221),MIP骨折线检出率84.2%(186/221),VR骨折线检出率88.2%(195/221).(3)118足跟骨关节外骨折21足;关节内骨折97足,Sanders Ⅰ型17足,Ⅱ型29足,Ⅲ型36足,Ⅳ型15足.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重建对跟骨骨折的诊断、分型具有重要价值,三维重组对手术治疗计划的制定和预后评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汪军峰;梁筱燕;李欠云;樊树峰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舒利迭)辅助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92例确诊为COPD的65岁以上患者,分为3组,一组吸入舒利迭,一组吸入氟替卡松(辅舒酮),一组吸入安慰剂.根据圣·乔治(St.George)呼吸疾病问卷(SGRQ)的方法对临床症状问卷调查及体征检查评分.结果: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和氟替卡松组在6个月的治疗后,均使患者的SGRQ分值显著下降(P=0.000).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和氟替卡松组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较单用氟替卡松下降更为明显(P=0.005).与安慰剂组相比,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组明显降低了每位患者每年的急性发作次数(P=0.001).氟替卡松组未见类似的作用.结论:舒利迭可辅助治疗COPD,且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魏声泓;杨岚;任亚娟;徐灵彬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耳内镜在一期完壁式鼓室成形术中的作用.方法:对采用耳内镜技术结合显微镜行一期完壁式鼓室成形术的39例(39耳)慢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4年,39例(39耳)中耳炎患者中37耳一期愈合,2耳出现鼓膜小穿孔并溢液,经保守治疗治愈,听力提高10~25 dB.结论:耳内镜辅助下一期完壁式鼓室成形术具有疗效确切、复发率低等优点,可弥补传统完壁式乳突根治一期鼓室成形术的不足.
作者:李卫红;关山越;李金奇;何植洲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是一组以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或排便不尽感,粪便干结、坚硬为主诉的症候群[1].功能性便秘患者症状感受各异,长期便秘可导致消化不良、痔疮、肛裂以及大肠癌等.引起功能性便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肠运动功能障碍为其重要病因[2].近年来,笔者将金双歧联合枸橼酸莫沙比利应用于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患者,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桂云;高燕;王伟 刊期: 2007年第20期
手术病人的快速康复日益受到重视.以手术为中心,全面了解病情,制定周密的治疗计划,优选手术方案并准确实施,作好手术前后的相关治疗,防止术中意外,预防术后并发症,以确保手术成功是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内涵.营养支持与重症监护、器官移植、抗生素的发展以及麻醉学的进步并列为20世纪医学重大进展,推动了外科手术的拓展.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脏器、组织和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器官组织的修复,利于病人术后快速康复.20世纪70年代初,国内全肠外营养开始应用于临床之际,在国外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已应用得较广[1].
作者:陈志强;曹立幸;盖娟娟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总结新生儿及婴幼儿在磁共振检查中的护理体会.方法:70例新生儿及婴幼儿行MRI检查,检查前进行MR知识的告知与准备,扫描前、中、后护理.结果:一次检查图像质量优良66例,基本符合要求2例,检查中醒后不能合作再次催眠检查成功2例.结论:MR室护士不仅要有全面的护理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影像学知识,医、护、患三方密切配合,才能确保检查的成功.
作者:孙多成;阮燕斯;赵爱华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通过建立兔下肢深静脉血栓模型,研究不同途径抗凝、溶栓治疗兔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同时动态观察D二聚体(DD)变化对溶栓疗效判断的意义.方法:采用结扎法建立深静脉血栓模型,将3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A组经患侧腘静脉置管抗凝溶栓,B组经患侧股动脉置管抗凝溶栓,C组经外周静脉系统抗凝溶栓.给予尿激酶500 U/(kg·h),肝素钠10 U/(kg·h),微量泵持续24 h,分别于给药前,给药4、8、12、16、20、24 h测定血浆DD值.24 h后造影观察血管再通情况.结果:A、B、C组在给药后DD水平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A组在12 h达到高峰,24 h后恢复至溶栓前水平,B、C组均在20 h时达到高峰,随后出现下降,24 h后仍明显高于溶栓前水平.3组在治疗前DD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组在4、8、12、20、24 h与B、C组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B、C两组在各相同时间点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血管造影,A组在24 h后造影全部通畅,有效率100%,B组有效率为50%,C组有效率为58%,A组与B组或C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B组与C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腘静脉导管直接抗凝、溶栓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近期治疗效果优于经外周静脉系统抗凝溶栓及经股动脉置管溶栓;动态观察DD变化可以作为抗凝、溶栓的给药指导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作者:余超;吴性江;韩建明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当今,金属烤瓷全冠修复已成为全冠修复的主要修复形式.但人们为其美观考虑,将烤瓷修复的龈边缘放入龈沟过深,而忽视了由于修复不当引起牙周损害的严重后果.笔者选取了同一患者的左右对称位置的62颗后牙,进行不同龈上和龈下肩台烤瓷修复,追踪观察2年,观察修复体对牙周的影响.现将其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时淑红 刊期: 2007年第20期
患者女,39岁,因停经39+4周,腹渐隆,要求剖宫产于2007年3月26日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6年6月22日,停经30 d测尿HCG(+),诊断早孕,孕4个月余觉胎动,孕早期无毒物及放射线接触史,无患病服药史,孕期无下腹痛及阴道流血、流水,产前检查无异常.患者现停经39+4周,因要求剖宫产入院.患者曾于2002年10月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娩一足月男婴,术后恢复良好.2006年其子因车祸死亡.
作者:程洁;王博;徐苑苑 刊期: 2007年第20期
重型颅脑损伤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1],病房主管护士应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抢救,全面评估,迅速果断,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步骤,运用系统理论知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为抢救生命争取时间.我科在近10年护理实践中,逐渐形成一套程序化护理管理模式,注重积极协调,管理规范,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汪莉华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胰腺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我科行手术治疗并获病理诊断的47例胰腺癌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运用B超(47例)、CT(35例)、MRI(15例)可分别于术前诊断43、30、14例病例,根治性切除与姑息性切除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6和8个月.结论:综合运用影像检查有利于较早诊断胰腺癌,积极行手术切除肿瘤是胰腺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途径.
作者:尤振兵;黄加胜;祁付珍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比较等效剂量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非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静脉复合麻醉时的优缺点.方法:3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芬太尼组(F组,15例)和舒芬太尼组(S组,15例).麻醉诱导,静注芬太尼7μg/kg(F组)、舒芬太尼1μg/kg(S组)、咪唑安定0.05 mg/kg、依托咪酯03 mg/kg、维库溴铵0.1 mg/kg.麻醉维持,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浓度维持0.5 μg/mL、泵入芬太尼7μg/(kg·h)(F组)、舒芬太尼1μg/(kg·h)(S组).监测SBP、HR、中心静脉压、持续心排血量(CCO)、全身血管阻力(SVR)、肺血管阻力、肺毛细血管嵌入压、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ex)及血气分析,分别记录诱导前(T1)、插管后5 min(T2)、劈胸骨时(T3)、切心包时(T4)、后降支或回旋支搭桥时(T5)、钢丝捆扎胸骨时(T6)各项数据及不良反应.结果:S组T3、T4、T5时SBP、HR波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F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S组CCO波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SVR波动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F组血糖、乳酸在T5、T6时组间、组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EPex在T3、T4、T6时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OPCAB中,舒芬太尼较芬太尼作用强,与芬太尼相比,镇痛效应强度大于7:1;舒芬太尼降低心脏后负荷的能力更强,循环更趋于稳定.
作者:梁汉生;徐爽;杨占民;卢兰生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腹腔镜脾切除术(LS)中的应用.方法:对15例有脾切除指征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病人使用超声刀施行LS,术前使血小板计数提高达30×109/L以上,术中使用高流量的人工气腹,气腹压力维持在12~15 mmHg之间,术后常规应用止血.结果:15例均成功完成腔镜下切脾,手术平均时间为213min,住院时间平均为5 d,血小板术后1~3 d即上升至(87~228)×109/L.结论:应用超声刀进行LS是可行的,可降低手术操作难度,提高手术安全性和缩短手术时间.
作者:刘强 刊期: 2007年第20期
TIAC-Ⅰ型静脉麻醉控制系统[1]由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广州市亿福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是针对麻醉室和手术室内麻醉药品静脉给药而设计的,包括恒速输注给药和靶控输注(TCI)模式.在TCI[2-4]过程中,为了达到和维持预定的目标浓度,输入患者年龄、性别、体重和身高等参数后,单片机将控制输注装置按国人静脉麻醉药代学参数给药[1,5-7].
作者:陈宇珂;谢炽明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老年病人硬膜外阻滞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32例择期腹部手术老年病人,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组(GE组)和单纯丙泊酚靶控输注组(G组),每组各16例.GE组于T8-9间隙硬膜外穿刺后注入1%利多卡因8~10 mL,麻醉平面满意后开始全麻诱导.全麻诱导均予丙泊酚靶控输注,血浆靶浓度设定为2.5 μg/mL.分别监测和记录入室后(t0)、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后即刻(t3)及插管后3 min(t4)时的MAP及HR,记录病人意识消失的时间及意识消失时的丙泊酚靶控输注效应部位浓度.结果:GE组MAP、HR较G组稳定,t1时GE组MAP下降明显,t2时两组MAP和HR均明显降低,t3时G组MAP和HR有明显升高,而GE组较平稳,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GE组病人意识消失所需的时间明显比G组短,意识消失时的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也明显比G组低(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老年病人全麻诱导可有效抑制气管插管的不良应激反应,能维持循环功能相对稳定.
作者:过伟;胡毅平;吴硕雄;刘林汉;顾正峰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漏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3月进行的82例原位肝移植中术后出现胆漏的1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移植术后胆漏发生率为13%,其中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42±9.5)岁,胆漏发现时间(22±9.5)d.在11例发生胆漏的病人中,9例病人治疗有效,胆漏愈合,1例好转,1例死于严重感染导致的肝功能衰竭.结论:应根据具体情况,对肝移植术后胆漏病人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
作者:关晓东;贾英斌;李坚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消癖口服液系列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对照方法,将162例乳腺增生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消癖口服液1号至6号口服,对照组采用乳核散结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108例患者,有效98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治疗54例患者,有效41例,无效13例,有效率为75.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癖口服液系列对乳腺增生病的治疗有显著疗效.
作者:洪宋贞;蔡芳英;朱华宇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闭合穿针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闭合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辅助石膏托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1例,男6例,女15例,年龄54~77岁,平均64.9岁.按AO桡尺骨远端骨折的分型,C1型2例,C2型13例,C3型6例.结果:1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55个月,平均39个月.X线显示骨折全部愈合.根据Aro关于Colles骨折复位后的功能评价,优5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4%.结论:对经关节面骨折且有明显关节面移位的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采用闭合穿针固定治疗简单、经济、有效.
作者:杨朝华;赵汝平;郭海欧;温世锋 刊期: 2007年第20期
澳能皮肤膏是0.05%卤米松乳膏(halometasone cream)的商品名,是目前强效的皮质类固醇激素之一,具有抗炎、抗过敏、抗增生、止痒、起效快等特点,用于治疗皮炎、湿疹等.我科从2003年采用澳能皮肤膏治疗皮炎湿疹,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钟灵;李红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手足多汗症行微创外科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我院1997年3月至2006年12月应用微型胸腔镜行胸部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足多汗症52例.手术在双腔插管全麻下进行,5 mm微型胸腔镜直视下应用2 mm抓钳和2 mm电凝钩切除第2、3肋间胸交感神经节,术中监测双侧手掌皮温.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双手立即干燥、红润,术后10、30 min双侧手掌的皮温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手术时间平均27min,住院时间平均3.8 d,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个月~9年,偶见有躯干代偿性多汗,手足掌干燥感但症状轻微,患者无心理负担.结论:微型胸腔镜行胸部交感神经切断术安全可行,是治疗手足多汗症微创有效的方法.
作者:陆光生;陈小伍;戎祯祥;剧永乐;伍锦浩;朱达坚;张才铭;耿岩 刊期: 2007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