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王健;黄茂;殷凯生
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病理诊断明确,X线资料完整的8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软骨母细胞瘤有其自身特点,主要发生于长骨骨骺,如股骨近端与远端或胫骨近端,具有转移倾向.主要症状为疼痛、活动受限.主要辅助检查为X线、CT等.治疗以局部病灶清除+自体或异体植骨为主.结论:软骨母细胞瘤临床少见,需结合病史、辅助检查做出正确诊断与处理,防止复发与转移.
作者:刘昆鹏;王保仓;王辉 刊期: 2007年第23期
患者男,52岁.因右耳耳鸣、听力下降1年,于2006年6月来院就诊.无头痛、眩晕,无视物旋转,无复视,无肢体麻木和活动受限.患者既往无特殊病史及药物过敏史.
作者:李卉;高娃;王英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研究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对P渡离散度的影响.方法:31例Ⅱ孔型ASD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室容积、射血分数及右房面积,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大时间、P渡小时间,计算P波离散度.结果:术后3个月右室客积、右室射血分数、右房面积、P波离散度和P渡大时间较术前显著减少,P波小时间较术前无明显改变.结论:ASD封堵术恢复右心形态及功能的同时,改善心房电活动,有效预防房性心律失常.
作者:汪太平;李雪翔;史学功;徐岩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前进行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ruce方案进行分级递增性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对172例选择性非心脏手术的开胸老年患者术前进行检查.结果:172例中有98例心电图发生改变,这些患者术中出现心脏并发症96例(98.0%);心电图无变化74例,出现心脏并发症11例(14.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试验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前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的栓查能发现潜在性心肌缺血性病变,指导围手术期处理,降低围手术期的病死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且安全性好,可作为术前常规检查手段之一.
作者:余新;姚光辉;陈春明;陈志慷;王洁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治疗重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将73例重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各,临床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疗效、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肌酐及血脂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治疗重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联合应用阿魏酸钠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常规药物.
作者:陈伟珍;陈德君;孟小芹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白血痛K562/ADM耐药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K562/ADM耐药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形态学和annexinV/PI双染色检测细胞凋亡,RT-PCR检测mdrl、bcl-2和caspase-3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法(FCM)测定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和bcl-2蛋白表达及caspase-3活性.结果:As2O3显著抑制K562/ADM耐药细胞的增殖;经As2O3处理后细胞形态上出现典型的凋亡改变,annexinV/PI双染显示凋亡细胞明显增加;mdrl mRNA表达和P-gp合成明显降低,凋亡抑制基因bcl-2mRNA及其蛋白bcl-2表达下调,caspase-3 mRNA表达和caspase-3活性显著增强.结论:As2O3诱导K562/ADM耐药细胞凋亡,其主要机制可能为As2O3押制mdrl和bcl-2基因表达,逆转耐药白血病细胞因bcl-2和P-gp高表达所介导的凋亡抑制.
作者:张亚莉;魏虎来;孙利军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观察阿霉素注射于三又神经主干治疗复发性三又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复发性三又神经痛患者112例,采用上颌神经阻滞麻醉法或(和)下颌神经阻滞麻醉法注入0.5%阿霉素溶液0.5 mL.采用视觉模拟标尺(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法,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及副反应,疼痛明显缓解.术后各组与术前相比VAS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各组之间VA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霉素神经干注射法治疗复发性三又神经痛简单易行,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疼痛.
作者:郑卫平;陈仲伟;王启朋;江穗;冯航 刊期: 2007年第23期
以瘙痒为主要症状的带状疱疹病例少见,作者近期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男,30岁,因左肩胛部瘙痒1 d于2007年5月12日就诊.
作者:游书焱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白三烯B4(LTB4)、白细胞介素-5(IL-5)在儿童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75例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哮喘惠儿,以及20例健康儿童诱导痰液中LTB4、IL-5水平,并同时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大呼气流速(PEF).结果: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诱导痰液LTB4平均水平(30.92±8.32)pg/mL,较正常对照组(1.67±0.84)pg/mL为高(P<0.01),其中重度发作组为(58.16±10.45)pg/mL,较轻、中度发作组(7.82±1.86)、(26.78±5.07)pg/mL为高,3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同时,急性发作期诱导痰液IL-5平均水平(77.94±12.21)pg/mL,较正常对照组(7.48±1.89)pg/mL为高(P<0.01),其中重度发作组为(135.98±22.04)pg/mL,较轻、中度发作组(31.83±5.35)、(66.01±10.23)pg/mL为高,3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病情越重,LTB4、IL-5水平越高,且FEV1值、PEF值下降愈明显;缓解期哮喘惠儿较急性发作期各组LTB4、IL-5水平明显下降,肺功能改善.直线相关分析表明,哮喘急性发作期LTB4与FEV1值、PEF值呈负相关(r=-0.485,-0.504,均P<0.05).与IL-5呈正相关(r=0.549,P<0.05);IL-5与FEV1值、PEF值呈负相关(r=-0.493,-0.562,均P<0.05).结论:LTB4、IL-5在哮喘的急性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可能是构成气道慢性炎症的各类因素之一.测定LTB4、IL-5水平为哮喘的诊断及判断病情提供较好的实验室参数.
作者:辛淑君;林利兰;刘琦石;肖政祥;胡应龙;王影齐 刊期: 2007年第23期
MICA(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 chain-related gene A)基因是MIC基因家族的一个成员,表达MICA抗原.MIC是非经典的HLA-I类链相关基因家族,位于6号染色体,MICA和MICB为其功能基因,两者有80%的同源性.
作者:谈鸣岳;范昱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总结9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98例患者中乳头溢液者72例,占73%,肿块单发88例,多发10例,共有6例发生恶变,占6%;6例恶变者中有4例行改良根治术,2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其余92例行病变导管+乳腺区段切除或肿块+周围乳腺切除术,96例治愈,2例多发性患者术后1年复发,遂行单纯乳房切除后治愈.结论:通过乳头溢液或轻压肿块时乳头溢液和脱落细胞学、乳管造影、导管镜等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而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治愈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有效方法.
作者:徐海洲;吴峰;孙晓东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结核杆茵诱导小鼠巨噬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方法:分离收集小鼠肺泡灌洗液中巨噬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5×106 CFU/mL;配制结核杆菌茵悬液,茵量为5×108 CFU/mL.将结核分枝杆菌H37Rv菌株茵悬液和小鼠巨噬细胞按1:1混合,分别作用10、30、60、90、120、180 min,4℃ 1 500 r/min离心10min,PBS液洗涤细胞1次.加入含15%小牛血清RPMI 1640培养液,置37℃,5%CO2孵箱中培养4 h.取出培养瓶用刮匙轻轻将贴壁细胞刮下,1 200 r/min离心10 min,分别用70%乙醇、2%戊二醛和4%甲醛固定,用流式细胞仪栓测Toll样受体2(TLR2)和Bcl-2表达水平.用未加结核杆菌悬液的小鼠巨噬细胞作对照组,实验重复3次.结果:凋亡组各时间段内TLR2水平无显著变化,但凋亡组各时段TLR2表达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凋亡组巨噬细胞内Bcl-2基因的表达水平10~90 min无显著变化,120 min后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杆菌H37Rv株在感染的早期对宿主巨噬细胞有较强的致凋亡作用.
作者:田碧文;庞雪云;孙蕾;马骥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观察腹腔内注射低剂量免疫球蛋白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符合条件的28例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1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持续时间、腹膜炎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A组腹透液中加入头孢唑林和头孢羧甲噻肟,疗程14 d.B组在上述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每次换液时腹腔内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注射用冻干人免疫球蛋白300 mg/2 mL),疗程7 d.分别于治疗开始后,记录每次换液时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变化,如发热、腹痛、腹部压痛及其症状与体征消失时换液次数.腹透液由混浊变清亮的换液次数,同时每次换液后进行透出液细胞计数并进行分类,细胞计数并分类一直重复到腹透液中白细胞计数正常(<50 mm3).治疗结束后继续随访6个月.结果:至透出液清亮的换液次数和至发热消失的换液次数,B组较A组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至腹痛和腹部压痛消失时,B组的换液次数较A组明显减少(P<0.05);至透出液中白细胞计数正常(<50 mm3)时,B组的换液次数较A组明显减少,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内注射免疫球蛋白联合抗生素治疗可以增加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抗茵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复发.
作者:孙世仁;宁晓暄;陈威;王汉民;连耀国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应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技术,解除尿路梗阻引起的肾功能衰竭,具有创伤小、时间短、恢复快、可同时处理双侧病变等优点,尤其适宜上尿路结石梗阻引起肾衰的病例.同时应用输尿管镜技术,在诊断上能迅速而准确地发现梗阻部位及原因.
作者:陈兰瑛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收住的60例缺血性心脏病并发心衰患者分为左卡尼汀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左卡尼汀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静滴,3g/d,2周为1个疗程,间断应用5个疗程.记录用药前后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超声心动图、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左卡尼汀组患者心功能及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改善优于时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左卡尼汀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左卡尼汀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有较好疗效,对血脂调节有效.
作者:代静澜;古平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HP阳性胃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96例经胃镜及病理组织学证实为胃溃疡,快速尿素酶测定证实HP阳性的患者被纳入本次研究.296例患者分成3组,分别为A组125例,服雷贝拉唑20 mg,每日1次,磷酸铝凝胶20 g,每日2次;B组106例,服雷贝拉唑20 mg,每日1次;C组65例,行安慰荆治疗.上述患者同时接受抗HP治疗.结果:4周后.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6%,B组总有效率为68.9%,C组总有效率为30.8%,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就胃溃疡愈合及HP根除而言,雷贝拉唑联合磷酸铝凝胶疗效优于单用雷贝拉唑,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伟航;卢海林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梗死后第2、14天及26例健康正常人血清NSE含量.结果:3组脑梗死患者血清NSE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NSE水平的变化与梗死面积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梗死发生的第2天,血清NSE水平达到峰值;第14天时明显下降,与第2天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血清NSE水平较好地反映了急性脑梗死的脑损伤程度,可提示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程度及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
作者:杨美兰;曾莲意;黄宗青;杨来智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局部直接去除疣体是尖锐湿疣(CA)的主要治疗方法.常用的有微波、激光、电灼、外科手术、冷冻及外用药疗法[1].男性尿道口CA由于发生在特殊的解剖部位,有时难以应用以上方法进行治疗,我们应用匙刮术治疗21例,获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云志;刘学军;李军;刘际虎;黄晓安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病因和预后.方法:对32例患儿的年龄、惊厥类型、病因、临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32例惠儿中22例好转,10例死亡或放弃治疗.其中强直一阵孪性发作、以毒鼠药中毒等预后差.安定、鲁米那钠和氯硝基安定治疗该病疗效较理想.结论:能够引起惊厥的各种原因都可导致惊厥持续状态,其预后各有不同.惊厥患儿处理原则是维持生命功能、尽快止惊、控制发作、治疗病因及预防复发,早期有效地控制惊厥是关键.
作者:王晓榕;肖岳;李军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和内镜表现.方法:收集14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内镜检查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中老年人,多伴有相关基础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便秘、糖尿病等,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100%)及下腹痛(50%).内镜表现为病变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93%),病变黏膜和正常黏膜境界清楚,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本组一过性缺血性结肠炎12例(86%),经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慢性缺血性结肠炎2例(14%),1例肠腔形成明显狭窄后经手术治疗治愈出院,另1例临床症状缓解,结肠镜下见黏膜粗糙,轻度充血、水肿、假息肉形成.结论:中老年人出现急性便血且有相关基础病时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早期行内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作者:汪泳;张方信;王宏;耿伟 刊期: 200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