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莉;魏虎来;孙利军
目的:探讨不同分割方式放射治疗脑转移癌引起头痛的止痛效果.方法:48例脑转移癌患者,24例采用低分割照射(治疗组),肿瘤吸收剂量3 Gy/次,5次,周,总刺量30 Gy;24例采用常规分割照射(对照组),肿瘤吸收剂量2 Gy/次,5次/周,总剂量40 Gy.结果:48例脑转移癌止痛总有效率为94%,治疗组为96%(23/24),对照组为92%(22/24),两组止痛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放射治疗对脑转移癌疼痛治疗效果肯定,大剂量低分割与常规分割两种放疗方式疗效相似.
作者:杨华 刊期: 2007年第23期
舒适护理是护理活动加舒适的研究,使人在心理、生理、社会、灵性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终目的是让病人身心处于佳状态,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2004年开始我们对130例住院白血病患儿制订并实施一套舒适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詹淑清;詹晓华;赖丽菊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观察海洛因依赖者戒毒前、后的骨代谢变化情况.方法:采用RIA和ELISA法测定53例吸毒患者戒毒前、后及61名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瘦素、骨钙素、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的浓度,并比较前后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海洛因依赖者戒毒前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戒毒后,并且两者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戒毒前、后血清BG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但两者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组间ICTP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海洛因依赖者存在骨代谢的改变,其骨形成及骨转换率有一定的影响,戒毒后仍不能完全恢复,而时骨吸收影响不大.提示在进行戒毒治疗的同时,要注意监测骨代谢的变化,并了解其变化规律,以利综合治疗.
作者:谢海啸;张文辉;叶波;章海凌;陶志华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是线粒体呼吸链中传递电子的载体,由核基因编码的多肽和线粒体编码的亚铁血红素组成,表面带正电荷,松散地结合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线粒体内膜外侧心磷脂上,不能自由通过线粒体外膜.
作者:马伟科;张宏艳 刊期: 2007年第23期
五常法是现代管理的基础,起源于日本,20世纪90年代后期香港医院推广应用.包括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主要用于改善工作场所的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品质,确保安全,提升形象[1].
作者:邝星驰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脉介入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以及左心室功能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2月至2007年4月我院心血管内科及CCU科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急诊冠脉造影提示梗死相关动脉血流TIMI 0~1级并拟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患者80例,分为试验组(盐酸替罗非班+PCI)40例和对照组(PCI)40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和冠脉造影资料,观察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情况.术后7 d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并观察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无统计学差异.介入术后造影显示试验组95.0%的患者恢复TIMI 3级血流,而对照组75.0%患者恢复TIMI 3级血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IMI 0~2级血流发生率为5.0%,而对照组为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试验组心血管事件(再梗死、死亡、反复心肌缺血发作)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介入术后7 d试验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58.0±6.6)%]较对照组[(52.4±8.2)%]明显提高(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能够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术后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并能改善此类患者的左室功能,且降低了住院期间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顾晓龙;邱健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观察扬刺配合走罐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49例患者分为治疗组(89例)和对照组(60倒).治疗组采用扬刺配合走罐治疗;对照组行普通针刺拔罐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71例,有效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9%,治愈率79.8%;对照组治愈24例,有效2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5.0%,治愈率4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结论:扬刺配合走罐法主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较普通针刺和拔罐的效果为优,且操作简单,无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路;赖新生;冯淑兰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了解不同人群呼吸道真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05年2月至2006年2月本院老年病科、呼吸内科、肾脏病科、肿瘤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等科室465名住院患者的痰标本,同时选择412例健康人留取咽拭子进行真菌培养;菌种鉴定用VITEK 60(Bio Merieux,法国)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及Vitek 60-YBC鉴定卡.结果:住院患者呼吸道真菌携带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χ2=63.964 P<0.005),同时住院患者呼吸道真菌感染率也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其中以老年病科和呼吸内科为高(χ2=118.482 P<0.005);其不同的治疗组真菌感染率有差异(χ2=118.482 P<0.005);真菌感染者主要分布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χ2=8.749 P<0.005).结论:广谱抗茵药物、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及侵袭性操作已成为医院内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同时老龄化、基础疾病尤其是呼吸道慢性疾病的患者是真茵定植和真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作者:崔伟历;王露霞;向丽;丁慧慧;叶帼英;高丽冰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资料显示,糖尿病肾病患者占糖尿病总人数的67%以上,欧美发达国家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患者中糖尿病肾病占43%左右,透析治疗价格十分昂贵,所以用药物阻止或延缓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进展则显得非常重要.我科自2005年始用爱西特保留灌肠治疗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蓝海云;张萍;梁慧;陈奇盛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6例一线治疗后进展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予多西他赛注射液35 mg/m2+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第1天和第8天给予;卡培他滨1 000 mg/m2,口服,每天2次,第1~14天给予.每21 d为1个周期,至少应用2个周期.结果: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3例,稳定5例,进展4例.总有效率为65%,临床获益率为85%.常见的血液、胃肠道和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可以耐受.结论: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转移性乳腺癌,其临床疗效能进一步提高,不良反应并无增加,可作为治疗转移性乳腺癌二线方案优先选用.
作者:陈炳光;钟志联;赵鹏;胡世峰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原发性腹膜癌(primary peritoneal carcinoma,PPC)是一种起源于腹膜的恶性肿瘤,腹膜多弥漫受累,而卵巢本身正常或仅浅表受累,其组织病理学特点与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相似.
作者:陈华;陈文俊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测定行无痛纤维肠镜检查术患者在不同剂量的芬太尼复合下靶控输注异丙酚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EC50).方法:行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术患者64例,分为F1、F2两组,每组各32例.于检查前缓慢推注芬太尼,F1组剂量为0.6 μg/kg,F2组为1 μg/kg.患者按序贯法进行试验,异丙酚初始血浆靶浓度设为3.5 μg/mL,根据上一个患者体动情况,下一患者血浆靶浓度进行增减的调整,变化幅度为0.5 μg/mL.计算两组病例异丙酚EC50及其95%的可信区间.结果:复合0.6 μg/kg芬太尼时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术患者靶控输注异丙酚的EC50为(3.89±0.16)μg/mL,95%的可信区间为3.58~4.20 μg/mL;复合1 μg/kg芬太尼时异丙酚的EC50为(3.75±0.11)μg/mL,95%的可信区间为3.52~3.97 μg/mL.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0.6 μg/kg芬太尼用于纤维结肠镜检查术安全有效,其EC50为(3.89.4±0.16)μg/mL.
作者:沈宁;李晓芸;陈中刚;蔡珺;黎尚荣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糖尿病易并发皮肤软组织溃疡,特别是足溃疡,往往久治不愈,严重者需进行截肢治疗.在非外伤性下肢截肢病人中,因糖尿病足溃疡而截肢的病人占50%[1].我同糖尿病足溃疡及其引起的截肢病人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
作者:苏雪梅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和内镜表现.方法:收集14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内镜检查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中老年人,多伴有相关基础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便秘、糖尿病等,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100%)及下腹痛(50%).内镜表现为病变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93%),病变黏膜和正常黏膜境界清楚,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本组一过性缺血性结肠炎12例(86%),经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慢性缺血性结肠炎2例(14%),1例肠腔形成明显狭窄后经手术治疗治愈出院,另1例临床症状缓解,结肠镜下见黏膜粗糙,轻度充血、水肿、假息肉形成.结论:中老年人出现急性便血且有相关基础病时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早期行内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作者:汪泳;张方信;王宏;耿伟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痤疮是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一种慢性炎症[1-3],囊肿是寻常痤疮较为常见的皮肤损害.我们采用地塞米松加林可霉素囊肿内注射,治疗囊肿性痤疮78例,疗效满意.
作者:陈升见;胡芸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和评价多索茶碱疗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COPD患者分为多索茶碱组(A组)和氨茶碱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B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前后肺功能和血气分析主要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索茶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COPD的药物.
作者:刘新年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服用尿毒清颗粒对老年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7例收住我科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的高龄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尿毒清,连续观察至给药后1年.记录治疗前及治疗1、3个月后及1年后的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UA)、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脂及血浆蛋白等指标,比较治疗前后惠者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个月后患者BUN、Scr、UA均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3个月后患者BUN、Scr显著降低(均P<0.051,在1年的观察期中Scr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余各观察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尿毒清颗粒能改善和延缓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功能减退.
作者:丁文茂;李曙平;谭昌金;阳光;田慧军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多发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进行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治疗,分析其疗效,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结果:患者脑静脉窦主干再通,脑静脉回流通畅,颅内压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治愈出院.结论:经静脉接触性溶栓治疗多发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疗效好,预后佳,与相关文献报道结论一致.
作者:胡发云;邹晓毅;席刚明;汪健;叶飞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研究起始于stRNA (small temporal RNA).1993年Lee等川在新杆状线虫(C.elegan)中通过基因筛选和定位克隆的方法发现了lin-4,lin-4可以与lin-14基因的3'UTR(untmnslate region)不完全结合,阻断lin-14蛋白的表达却不影响lin-14的mRNA表达水平,抑制幼虫从L1期进入L2期.
作者:秦一雨;全志伟;李济宇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儿童鲍曼不动杆萄的感染状况及耐药形势.方法:回顾分析2004-2006年从我院患者感染标本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267株的临床来源及耐药特征.结果:鲍曼不动杆茵在ICU栓出多(116株,43.4%),主要从痰液分离出来(165株,61.8%).对常用抗茵药物的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头孢西丁、头孢噻肟的平均耐药率迭82.4%、82.0%.对亚胺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较好.结论:鲍曼不动杆茵的分离率逐年增加,耐药形势严峻,对其感染的治疗,可选用舒巴坦复合制剂、碳青霉烯类或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类抗茵药物.应重视病原菌的检出,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耐药形势日益严重的现状具有重要意叉.
作者:鲍丽娟;谢永强;邓秋连 刊期: 200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