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军峰;陈邦文;樊树峰
目的:在构建巨噬细胞特异表达且带有染色质隔离子的人基质金属蛋白酶-12(hMMP-12)转基因表达栽体的基础上构建hMMP-12转基因兔动物模型.方法:首先通过RT-PCR方法扩增hMMP-12基因,产物亚克隆到pGEM-T栽体,测序后获得pGEM-T-hMMP-12,然后利用pJC13构建带有染色质隔离子和清道夫受体A增强子、启动子和人生长激素尾的亚克隆pJC13-SR,再利用pGEM-T-hMMP-12和pJC13-SR重组质粒,构建巨噬细胞特异性的转基因表达载体pJC13-SR-hMMP-12,后pJC13-SR-hMMP-12表达载体线性化,显微注射家免受精卵制备转基因兔,并进行PCR扩增及Southem Blot转基因效果分析鉴定.结果:(1)通过DNA测序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鉴定证实,hMMP-12成功克隆到所需表达载体中;(2)转基因后获得仔兔36只,以PCR检测结果计算,转基因总效率为1.4%~3-4%,整合率为20%~50%;以Southern Blot检测结果计算,转基因总效率为0.5%~2.2%,整合率为13%~17%.结论:转基因表达栽体的成功构建,为hMMP-12转基因兔动物模型的构建和研究MMP-12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关亚群;赵学信;焦谊;范江霖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和评价多索茶碱疗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COPD患者分为多索茶碱组(A组)和氨茶碱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B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前后肺功能和血气分析主要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索茶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COPD的药物.
作者:刘新年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瘦素受体Gln223Arg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肝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对150例慢性肝痛患者(慢性肝病组)和89例健康体栓者(健康对照组)的瘦素受体Gln223Arg核苷酸变异(A→G)进行研究,同时检测两组血清瘦素水平和临床指标.结果:慢性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Gln223Arg基因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慢性肝病组AG+AA基因型携带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较GG基因型携带者高[(24.72±2.73)kg/m2 vs(23.64±2.78)kg/m2],差异有显著性(P<0.05);GG基因型携带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AG+AA基因型携带者(4.71±3.44 vs 3.39±1.29),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基因型的血清瘦素水平比较[(2.91±0.43) μg/L vs(2.86±0.42) μg/L],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瘦素受体Gln223Arg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肝痛患者的BMI和HOMA-IR有关,与血清瘦素水平无关.
作者:丁百静;朴云峰;祝尔建;李静;关英慧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不同分割方式放射治疗脑转移癌引起头痛的止痛效果.方法:48例脑转移癌患者,24例采用低分割照射(治疗组),肿瘤吸收剂量3 Gy/次,5次,周,总刺量30 Gy;24例采用常规分割照射(对照组),肿瘤吸收剂量2 Gy/次,5次/周,总剂量40 Gy.结果:48例脑转移癌止痛总有效率为94%,治疗组为96%(23/24),对照组为92%(22/24),两组止痛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放射治疗对脑转移癌疼痛治疗效果肯定,大剂量低分割与常规分割两种放疗方式疗效相似.
作者:杨华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资料显示,糖尿病肾病患者占糖尿病总人数的67%以上,欧美发达国家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患者中糖尿病肾病占43%左右,透析治疗价格十分昂贵,所以用药物阻止或延缓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进展则显得非常重要.我科自2005年始用爱西特保留灌肠治疗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蓝海云;张萍;梁慧;陈奇盛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膀胱的远期尿动力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72例入院超过5年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尿动力学检查仪和肌电图测定有关尿动力学指标,同时配合B超及膀胱尿道造影(VCUG)观测尿液反流与形态学改变,比较入院前后及不同排尿方式的尿动力学变化.结果:残余尿量、大尿流率、大膀胱容量、相对安全容量(RSBC)、大尿道闭合压、功能尿道长度及逼尿肌反射亢进、括约肌协同失调发生率等指标均较入院时降低(P<0.05),而膀胱低顺应性(BLG)与尿路积水发生率较入院时明显升高(P<0.01),逼尿肌漏点压及安全容量下膀胱充盈压(FBP)则无显著变化.VCUG显示采用持续导尿者BLG及尿液反流发生率明显高于采用间隙导尿或Crede法排尿者(P<0.01),且尿道形态学改变程度重;尿液反流组RSBC明显低于非反流组(P<0.05),而BLG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反流组(P<0.01),FBP等相关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源性膀胱的远期尿动力学特点主要是膀胱顺应性降低,而排尿方式是较膀胱内压影响尿液反流与尿道形态改变的更重要因素.
作者:刘刚;肖调华;刘丽亚;刘婉芳;李文龙;陈玲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痤疮是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一种慢性炎症[1-3],囊肿是寻常痤疮较为常见的皮肤损害.我们采用地塞米松加林可霉素囊肿内注射,治疗囊肿性痤疮78例,疗效满意.
作者:陈升见;胡芸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测定行无痛纤维肠镜检查术患者在不同剂量的芬太尼复合下靶控输注异丙酚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EC50).方法:行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术患者64例,分为F1、F2两组,每组各32例.于检查前缓慢推注芬太尼,F1组剂量为0.6 μg/kg,F2组为1 μg/kg.患者按序贯法进行试验,异丙酚初始血浆靶浓度设为3.5 μg/mL,根据上一个患者体动情况,下一患者血浆靶浓度进行增减的调整,变化幅度为0.5 μg/mL.计算两组病例异丙酚EC50及其95%的可信区间.结果:复合0.6 μg/kg芬太尼时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术患者靶控输注异丙酚的EC50为(3.89±0.16)μg/mL,95%的可信区间为3.58~4.20 μg/mL;复合1 μg/kg芬太尼时异丙酚的EC50为(3.75±0.11)μg/mL,95%的可信区间为3.52~3.97 μg/mL.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0.6 μg/kg芬太尼用于纤维结肠镜检查术安全有效,其EC50为(3.89.4±0.16)μg/mL.
作者:沈宁;李晓芸;陈中刚;蔡珺;黎尚荣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多发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进行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治疗,分析其疗效,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结果:患者脑静脉窦主干再通,脑静脉回流通畅,颅内压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治愈出院.结论:经静脉接触性溶栓治疗多发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疗效好,预后佳,与相关文献报道结论一致.
作者:胡发云;邹晓毅;席刚明;汪健;叶飞 刊期: 2007年第23期
我院2006年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复合麻醉施行择期小儿扁桃体切除手术4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中华;葛亚力;史宏伟;鲍红光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加强对急性双表型白血病诊断过程复杂性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初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双表型白血病并进行讨论.结果:该病例诊治过程复杂,通过骨髓涂片、免疫分型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明确了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结论:对于双表型白血病应采取多种方法检查明确诊断并积极治疗.
作者:王小林;王化;胡晓舟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评价纤维桩树脂核修复前牙残冠残根的临床效果.方法:时60例患者127颗前牙残冠残根,经完善的根菅治疗后,采用纤维桩树脂核恢复外形后作全瓷修复.结果:经过1周~3年的随访观察,结合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修复成功率为96.9%,有3颗发生桩松动,1颗发生桩折断.结论:纤维桩树脂核具有优于金属桩核的美学效果,不易折断和造成根折,是金属桩核的良好替代品.
作者:刘正彤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前进行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ruce方案进行分级递增性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对172例选择性非心脏手术的开胸老年患者术前进行检查.结果:172例中有98例心电图发生改变,这些患者术中出现心脏并发症96例(98.0%);心电图无变化74例,出现心脏并发症11例(14.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试验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前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的栓查能发现潜在性心肌缺血性病变,指导围手术期处理,降低围手术期的病死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且安全性好,可作为术前常规检查手段之一.
作者:余新;姚光辉;陈春明;陈志慷;王洁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纵隔肿瘤是一组病理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胸部肿瘤,由于其解剖部位的特殊性,易于侵犯邻近器官和结构,根治切除极为困难.在麻醉处理上有一定的难度.我院近期对3例巨大纵隔肿瘤施行手术治疗,现将麻醉处理及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谢海辉;陈淼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CD82基因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其正常黏膜中CD82 mRNA的表达.结果:CD82 m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其在正常膀胱黏膜的表达(P<0.01),且随着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及淋巴结转移的出现,CD82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CD82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下调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分化、浸润及淋巴转移有关,有望成为评判膀胱肿瘤恶性程度、转移潜能及预后的新的有效指标.
作者:周天贵;袁红纲;胡敬祖;陈先国;宋兴福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局部直接去除疣体是尖锐湿疣(CA)的主要治疗方法.常用的有微波、激光、电灼、外科手术、冷冻及外用药疗法[1].男性尿道口CA由于发生在特殊的解剖部位,有时难以应用以上方法进行治疗,我们应用匙刮术治疗21例,获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云志;刘学军;李军;刘际虎;黄晓安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研究人癌胚抗原重组痘苗病毒(CEA-rV)负荷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后能否在体外诱导人癌胚抗原(CEA)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免疫.方法:将CEA-rV负荷脐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后用于激发同源的T细胞,检测其对T细胞的增殖作用以及对CEA分泌性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并与未经CEA-rV负荷的DC激发的T细胞进行比较.结果:经CEA-rV负荷的DC激活的T细胞时CEA分泌性肿瘤细胞具特异性杀伤作用.结论:CEA-rV负荷的DC可以诱导CEA特异性T细胞活性.
作者:钟亮星;祁岩超;杨波 刊期: 2007年第23期
患者男,52岁.因右耳耳鸣、听力下降1年,于2006年6月来院就诊.无头痛、眩晕,无视物旋转,无复视,无肢体麻木和活动受限.患者既往无特殊病史及药物过敏史.
作者:李卉;高娃;王英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是神经系统中未成熟的前体细胞,NSCs分化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是NSCs研究的难点,神经前体细胞处于体内复杂的环境当中,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的不同增殖或分化信号使它们具有不同的细胞命运,所以,如何调控NSCs分化与临床应用及中枢神经损伤治疗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本文就NSCs分化凋节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王咏龙;蔡志友;罗勇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IgE型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确诊的罕见IgE型MM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X线、MRI及骨核素扫描提示第11、12胸椎,第1~5腰椎压缩性骨折及骨盆、脊椎普遍性骨质疏松,骨髓细胞学示浆系统异常增生占0.740,其中原始+幼稚浆细胞占0.728,血清免疫固定电泳示IgE和κ轻链抗血清形成特异性反应沉淀带,确诊为IgE型MM.经3疗程的MP方案化疗后,临床症状缓解.结论:IgE型MM罕见,要掌握其临床及实验室特征,以免漏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之后序贯给予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作者:肖毅;张义成;周剑峰;孙汉英;刘文励 刊期: 200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