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干细胞分化机制研究进展

王咏龙;蔡志友;罗勇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分化, 中枢神经损伤治疗, 神经前体细胞, stem cells, 神经系统, 临床应用, 机制研究, 分化调控, 未成熟, 综述, 增殖, 学者, 信号, 体内, 命运, 空间, 环境, 分子
摘要: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是神经系统中未成熟的前体细胞,NSCs分化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是NSCs研究的难点,神经前体细胞处于体内复杂的环境当中,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的不同增殖或分化信号使它们具有不同的细胞命运,所以,如何调控NSCs分化与临床应用及中枢神经损伤治疗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本文就NSCs分化凋节机制综述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部分性葡萄胎与胎儿共存1例

    作者近期遇1例部分性葡萄与胎儿共存病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女,25岁,孕1产0,孕23+3周.于2007年4月11日04:00收入院.主诉:停经23+3周,不规则阴道流血3月余.

    作者:徐瑾;胡海燕;张丽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神经源性膀胱远期尿动力学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膀胱的远期尿动力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72例入院超过5年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尿动力学检查仪和肌电图测定有关尿动力学指标,同时配合B超及膀胱尿道造影(VCUG)观测尿液反流与形态学改变,比较入院前后及不同排尿方式的尿动力学变化.结果:残余尿量、大尿流率、大膀胱容量、相对安全容量(RSBC)、大尿道闭合压、功能尿道长度及逼尿肌反射亢进、括约肌协同失调发生率等指标均较入院时降低(P<0.05),而膀胱低顺应性(BLG)与尿路积水发生率较入院时明显升高(P<0.01),逼尿肌漏点压及安全容量下膀胱充盈压(FBP)则无显著变化.VCUG显示采用持续导尿者BLG及尿液反流发生率明显高于采用间隙导尿或Crede法排尿者(P<0.01),且尿道形态学改变程度重;尿液反流组RSBC明显低于非反流组(P<0.05),而BLG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反流组(P<0.01),FBP等相关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源性膀胱的远期尿动力学特点主要是膀胱顺应性降低,而排尿方式是较膀胱内压影响尿液反流与尿道形态改变的更重要因素.

    作者:刘刚;肖调华;刘丽亚;刘婉芳;李文龙;陈玲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腹腔内注射低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疗效

    目的:观察腹腔内注射低剂量免疫球蛋白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符合条件的28例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1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持续时间、腹膜炎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A组腹透液中加入头孢唑林和头孢羧甲噻肟,疗程14 d.B组在上述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每次换液时腹腔内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注射用冻干人免疫球蛋白300 mg/2 mL),疗程7 d.分别于治疗开始后,记录每次换液时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变化,如发热、腹痛、腹部压痛及其症状与体征消失时换液次数.腹透液由混浊变清亮的换液次数,同时每次换液后进行透出液细胞计数并进行分类,细胞计数并分类一直重复到腹透液中白细胞计数正常(<50 mm3).治疗结束后继续随访6个月.结果:至透出液清亮的换液次数和至发热消失的换液次数,B组较A组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至腹痛和腹部压痛消失时,B组的换液次数较A组明显减少(P<0.05);至透出液中白细胞计数正常(<50 mm3)时,B组的换液次数较A组明显减少,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内注射免疫球蛋白联合抗生素治疗可以增加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抗茵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复发.

    作者:孙世仁;宁晓暄;陈威;王汉民;连耀国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神经干细胞分化机制研究进展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是神经系统中未成熟的前体细胞,NSCs分化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是NSCs研究的难点,神经前体细胞处于体内复杂的环境当中,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的不同增殖或分化信号使它们具有不同的细胞命运,所以,如何调控NSCs分化与临床应用及中枢神经损伤治疗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本文就NSCs分化凋节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王咏龙;蔡志友;罗勇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以转移灶为首发症状的胃癌5例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以转移灶为首发症状的胃癌病例误诊原因,并提出减少误诊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胃癌病例,对其中5例以转移灶为首发症状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临床诊断和手术探查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因转移性肿瘤本身较少见,在诊断前较少考虑,故易漏诊或误诊;其次,对此类肿瘤的临床特点不熟悉;另外,以转移瘤之症状或体征出现后就医,忽略原发癌的有关症状或主诉;医务人员分科诊治,均以重视和考虑本科疾患为主,所以术前诊断率不高.结论:提高对胃癌的认识水平,了解其特殊扩散转移方式,注重临床表现,综合应用各种辅助检查手段,减少误诊发生.

    作者:李玉泽;马光耀;马彦龙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多排螺旋CT、腹部尿路平片、B超诊断输尿管小结石的回顾性对照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多排螺旋CT(MSCT)和常见影像学检查对输尿管小结石的诊断效能,评价MSCT和常规影像学检查的可靠性.方法:共收集2004-2006年问78例输尿管小结石(直径<5.0 mm)病例,均以开放性或腹腔镜手术证实.将手术结果同MSCT、腹部尿路平片(KUB)、B超等常见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来判断三种影像学检查的可靠性.本组有69例行KUB检查,78例均行腹部超声(BUS)检查,57例进行MSCT检查.结果:(1)MSCT、KUB、BUS三种检查在输尿管小结石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2%、53.9%、67.8%;(2)KUB+BUS在输尿管小结石的诊断符合率为74.0%,低于MSCT的98.2%(P<0.05).结论:.MSCT在输尿管小结石的诊断上优于KUB、B超及KUB+BUS,是诊断输尿管结石可靠的检查方法.

    作者:汪军峰;陈邦文;樊树峰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蛋白质组学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蛋白质组(proteome)是指细胞或组织在某一特殊环境、阶段或状态下表达的全套蛋白质谱,这一研究领域称为蛋白质组学(pmteomics),即高通量地确定某一细胞组织或器官的全套蛋白质的特征,包括表达水平、结构和功能特征,用于此项工作的技术有二维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质谱(mass spectrometry)分析和蛋白质芯片技术等,后者又分抗体芯片和捕获芯片质谱联用,如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surface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SELDI)蛋白质质谱芯片.

    作者:胡成效;戴勇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急性双表型白血病误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

    目的:加强对急性双表型白血病诊断过程复杂性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初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双表型白血病并进行讨论.结果:该病例诊治过程复杂,通过骨髓涂片、免疫分型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明确了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结论:对于双表型白血病应采取多种方法检查明确诊断并积极治疗.

    作者:王小林;王化;胡晓舟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尤瑞克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对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4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观察用药14 d后神经功能缺损及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但各项实验室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尤瑞克林对进展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可作为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一个新的参考选择.

    作者:黄健康;柯将琼;胡蓓蕾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无痛胃镜应用丙泊酚过敏引起喉痉挛1例

    患者男,36岁,就诊于我院无痛胃镜门诊,既往青霉素过敏,磺胺过敏.过敏表现:手指起疹,口唇发紫,发麻,及时停药后症状可慢慢缓解消失.其余药物及食物未见过敏.既往轻微咳嗽、喘.

    作者:孙潮涌;隋波;苏冬梅;谢厚云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雷贝拉唑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HP阳性胃溃疡125例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HP阳性胃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96例经胃镜及病理组织学证实为胃溃疡,快速尿素酶测定证实HP阳性的患者被纳入本次研究.296例患者分成3组,分别为A组125例,服雷贝拉唑20 mg,每日1次,磷酸铝凝胶20 g,每日2次;B组106例,服雷贝拉唑20 mg,每日1次;C组65例,行安慰荆治疗.上述患者同时接受抗HP治疗.结果:4周后.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6%,B组总有效率为68.9%,C组总有效率为30.8%,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就胃溃疡愈合及HP根除而言,雷贝拉唑联合磷酸铝凝胶疗效优于单用雷贝拉唑,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伟航;卢海林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巨大纵隔肿瘤切除3例麻醉处理及体会

    纵隔肿瘤是一组病理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胸部肿瘤,由于其解剖部位的特殊性,易于侵犯邻近器官和结构,根治切除极为困难.在麻醉处理上有一定的难度.我院近期对3例巨大纵隔肿瘤施行手术治疗,现将麻醉处理及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谢海辉;陈淼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阿霉素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阿霉素注射于三又神经主干治疗复发性三又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复发性三又神经痛患者112例,采用上颌神经阻滞麻醉法或(和)下颌神经阻滞麻醉法注入0.5%阿霉素溶液0.5 mL.采用视觉模拟标尺(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法,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及副反应,疼痛明显缓解.术后各组与术前相比VAS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各组之间VA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霉素神经干注射法治疗复发性三又神经痛简单易行,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疼痛.

    作者:郑卫平;陈仲伟;王启朋;江穗;冯航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更昔洛韦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0.25 g静滴,1次g/d;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用阿米替林25 mg,每晚睡前1次.两组治疗均为10 d.结果:治疗组5例发生后遗神经痛(PH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例(χ2=8.58,P<0.05).治疗组的平均止痛、止疱、结痂时间均比对照组短(t分别为3.17,3.21,3.07,3.52,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DS=3.62,tSAS=3.37,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时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χ2=5.33,P<0.05).疗效指数与SDS及SA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SDS=0.24,rSAS=0.39,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性带状疱疹,对减轻和消除PHN收到了良好的功效,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群策;叶子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小儿惊厥持续状态3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病因和预后.方法:对32例患儿的年龄、惊厥类型、病因、临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32例惠儿中22例好转,10例死亡或放弃治疗.其中强直一阵孪性发作、以毒鼠药中毒等预后差.安定、鲁米那钠和氯硝基安定治疗该病疗效较理想.结论:能够引起惊厥的各种原因都可导致惊厥持续状态,其预后各有不同.惊厥患儿处理原则是维持生命功能、尽快止惊、控制发作、治疗病因及预防复发,早期有效地控制惊厥是关键.

    作者:王晓榕;肖岳;李军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三氧化二砷对K562/ADM耐药细胞凋亡抑制的逆转作用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白血痛K562/ADM耐药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K562/ADM耐药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形态学和annexinV/PI双染色检测细胞凋亡,RT-PCR检测mdrl、bcl-2和caspase-3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法(FCM)测定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和bcl-2蛋白表达及caspase-3活性.结果:As2O3显著抑制K562/ADM耐药细胞的增殖;经As2O3处理后细胞形态上出现典型的凋亡改变,annexinV/PI双染显示凋亡细胞明显增加;mdrl mRNA表达和P-gp合成明显降低,凋亡抑制基因bcl-2mRNA及其蛋白bcl-2表达下调,caspase-3 mRNA表达和caspase-3活性显著增强.结论:As2O3诱导K562/ADM耐药细胞凋亡,其主要机制可能为As2O3押制mdrl和bcl-2基因表达,逆转耐药白血病细胞因bcl-2和P-gp高表达所介导的凋亡抑制.

    作者:张亚莉;魏虎来;孙利军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空洞型肺转移瘤CT表现的临床分析与探讨

    目的:探讨空洞型肺转移瘤的特殊CT表现,提高其与肺部其他空洞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报告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空洞型肺转移瘤病例,分析其CT表现的特点.结果:空洞型肺转移瘤CT表现出各种空洞样,其中,小环状空洞21枚,囊样空洞3枚,不规则空洞6枚,厚壁空洞3枚,薄壁空洞伴壁结节者1枚.结论:空洞型肺转移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即空洞的混合性以及与实性瘤的并存性.

    作者:吴斌;戴元荣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下肢带状疱疹误诊为椎间盘突出1例

    患者女,77岁,既往有慢性关节炎病史20年,膝关节骨质增生15年.因下肢疼痛2 d,就诊我处.自诉下肢疼痛,尤以左膝关节处疼痛明显,并诉有麻电感,放射至足底.

    作者:杨军;刘建勇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MT组).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再灌注12 h和24 h大鼠脑组织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IR组和MT组bcl-2、bax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与IR组比较,MT组bax表达显著降低(P<0.05),bcl-2表达增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bax和促进bcl-2表达.

    作者:袁胜山;余昌胤;张骏;蔡志友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早产儿提早光疗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探讨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1-3],由于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常同时存在其他高危因素,发生病理性黄疸的风险性大大高于足月儿,有时甚至发生低胆红素核黄疸[4],因此,对早产儿黄疸更应引起重视,进行动态监测和及早防治.本研究通过对早产儿进行预防性光疗,并将微量血清胆红素(MSB)峰值、住院时间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永华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