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胜山;余昌胤;张骏;蔡志友
目的:研究不同脑脊液引流速度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效果,探讨佳引流速度.方法:43例SAH患者行腰大池置管匀速引流术后分为3组,予(5±1)、(10±1)、(15士1)mL/h三种不同引流速度,其他治疗措施相似.结果:(10±1)mL/h组脑脊液澄清时间较(5±1)mL/h组短(t=3.323,P<0.05),与(15±1)mL/h组无明显差异(t=2.012,P>0.05),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12%,与(5±1)mL/h组(χ2=0.021,P>0.05)及(15±1)mL/h组(χ2=0.050,P>0.05)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现颅内感染、二次出血、低颅压综合征和脑积水.结论:引流速度控制为(10±1)mL/h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
作者:邹宇辉;闻林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发达地区医院如何获得人才资源,稳定人才队伍,增强发展后劲,既面临着新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是当前发达地区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问题.
作者:杨晶;刘瑾 刊期: 2007年第23期
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器官,当其功能因各种肝病而严重受损时,糖代谢就发生障碍,导致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这种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称肝源性糖尿病[1].现将我院2000-2006年8月收治的41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礼宏;文煜明;莫文成 刊期: 2007年第23期
根管治疗是目前临床工作中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常用的有效方法.根管治疗要经过根管预备、根管封药、根管充填.
作者:张丽;王艳春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6例一线治疗后进展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予多西他赛注射液35 mg/m2+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第1天和第8天给予;卡培他滨1 000 mg/m2,口服,每天2次,第1~14天给予.每21 d为1个周期,至少应用2个周期.结果: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3例,稳定5例,进展4例.总有效率为65%,临床获益率为85%.常见的血液、胃肠道和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可以耐受.结论: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转移性乳腺癌,其临床疗效能进一步提高,不良反应并无增加,可作为治疗转移性乳腺癌二线方案优先选用.
作者:陈炳光;钟志联;赵鹏;胡世峰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对比分析多排螺旋CT(MSCT)和常见影像学检查对输尿管小结石的诊断效能,评价MSCT和常规影像学检查的可靠性.方法:共收集2004-2006年问78例输尿管小结石(直径<5.0 mm)病例,均以开放性或腹腔镜手术证实.将手术结果同MSCT、腹部尿路平片(KUB)、B超等常见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来判断三种影像学检查的可靠性.本组有69例行KUB检查,78例均行腹部超声(BUS)检查,57例进行MSCT检查.结果:(1)MSCT、KUB、BUS三种检查在输尿管小结石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2%、53.9%、67.8%;(2)KUB+BUS在输尿管小结石的诊断符合率为74.0%,低于MSCT的98.2%(P<0.05).结论:.MSCT在输尿管小结石的诊断上优于KUB、B超及KUB+BUS,是诊断输尿管结石可靠的检查方法.
作者:汪军峰;陈邦文;樊树峰 刊期: 2007年第23期
患者男,52岁.因右耳耳鸣、听力下降1年,于2006年6月来院就诊.无头痛、眩晕,无视物旋转,无复视,无肢体麻木和活动受限.患者既往无特殊病史及药物过敏史.
作者:李卉;高娃;王英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评价纤维桩树脂核修复前牙残冠残根的临床效果.方法:时60例患者127颗前牙残冠残根,经完善的根菅治疗后,采用纤维桩树脂核恢复外形后作全瓷修复.结果:经过1周~3年的随访观察,结合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修复成功率为96.9%,有3颗发生桩松动,1颗发生桩折断.结论:纤维桩树脂核具有优于金属桩核的美学效果,不易折断和造成根折,是金属桩核的良好替代品.
作者:刘正彤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与特发性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分析,检测65例特发性POF患者(POF组)和75例正常妇女(对照组)PAI-1基因4G/5G多态性.结果:特发性POF患者组PAI-1基因型频率分布,4G/4G型为29.2%,4G/5G型为55.4%,5G/5G型为15.4%;POF患者组4G/4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6.0%),但差异无显著性意叉(χ2=3.54,P>0.05);而4G等位基因频率(0.569)显著高于对照组(0.447)(χ2=4.18,P<0.05),携带4G等位基因个体发生特发性POF的相对风险OR=1.64,95%CI 1.02~2.64.结论:PAI-1基因4G/5G多态性与特发性POF的发病有关,4G等位基因可能是特发性POF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管立学;高丽;孙静华;王敬先;李海波;王瑞丽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分析不同级别脑星形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探讨影像表现与脑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CT及MRI诊断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85例,按病理诊断标准分为四级,Ⅰ级13例,Ⅱ级21例,Ⅲ级28例,Ⅳ级23例.对肿瘤大小、密度、水肿、钙化、强化程度、强化类型等CT表现与病理分级进行对照研究,采用卡方检验;对MRI表现的8个特征(信号不均匀性、囊变坏死、出血、越过中线、水肿、边界、强化程度及强化不均匀性)与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1)肿瘤的大小、钙化等情况在各组闯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肿瘤密度、瘤周水肿、强化程度及类型在各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或高度显著性(P<0.01);(2)除越过中线外,其余7个MRI征象均对星形细胞瘤分级有较大的帮助,尤其是囊变坏死、边界、水肿、肿瘤强化程度及强化不均匀性在各级星形细胞瘤之间差异均有板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星形细胞瘤影像表现与其病理分级有一定的相关性,CT及MRI对星形细胞瘤的分级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作者:孙志强;陈信坚;曾晓华;李国雄;金德勤;王鹰;黄文才;邱怀民;阳昱恒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是线粒体呼吸链中传递电子的载体,由核基因编码的多肽和线粒体编码的亚铁血红素组成,表面带正电荷,松散地结合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线粒体内膜外侧心磷脂上,不能自由通过线粒体外膜.
作者:马伟科;张宏艳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CD82基因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其正常黏膜中CD82 mRNA的表达.结果:CD82 m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其在正常膀胱黏膜的表达(P<0.01),且随着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及淋巴结转移的出现,CD82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CD82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下调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分化、浸润及淋巴转移有关,有望成为评判膀胱肿瘤恶性程度、转移潜能及预后的新的有效指标.
作者:周天贵;袁红纲;胡敬祖;陈先国;宋兴福 刊期: 2007年第23期
我院2006年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复合麻醉施行择期小儿扁桃体切除手术4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中华;葛亚力;史宏伟;鲍红光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颈动脉重构的影响.方法:将30只12周龄的SHR大鼠随机分为高血压组(SHR)、替米沙坦高剂量组(TelH)、替米沙坦低剂量组(TelL),另设同性别、周龄的10只WKY大鼠为对照组.实验开始及每2周测鼠尾收缩压(SBP).18周后取颈动脉,颈动脉的切片行苦味酸一天狼星红、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的双重染色法染色,利用计算机辅助成像系统测算颈动脉中膜厚度(MT)、腔径(LD)、血管中膜厚/腔径(MT/LD)、中膜横截面积(MCSA)及中膜胶原面积百分比、弹性纤维面积百分比、弹性纤维面积与胶原面积比值.结果:(1)2周后TelH组的SBP显著低于SHR组(P<0.01),而TelL组的SBP与SHR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2)TelH组的MT、MT/LD、MCSA、中膜胶原面积百分比较SHR组均显著下降(P<0.01),TelH组的中膜弹性纤维面积百分比、弹性纤维面积与胶原面积比值较SHR组均显著增高(P<0.01);TelL组的MT、中膜胶原面积百分比均显著下降(P<0.05),中膜弹性纤维面积与胶原面积比值显著增高(P<0.01).结论:替米沙坦能减轻SHR颈动脉的重构.
作者:陈宏;洪华山;江琼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血压昼夜节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勺型高血压57例,非勺型高血压63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尿微量白蛋白与血肌酐值.结果:非勺型高血压与勺型高血压相比,尿微量白蛋白的阳性率显著增高(P=0.001).结论:血压昼夜波动节律消失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蛋白尿较血压昼夜节律正常者明显.
作者:田小园;王涓;张静;杨丽娟;杨敏静;严慧萍;周可欣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和内镜表现.方法:收集14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内镜检查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中老年人,多伴有相关基础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便秘、糖尿病等,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100%)及下腹痛(50%).内镜表现为病变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93%),病变黏膜和正常黏膜境界清楚,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本组一过性缺血性结肠炎12例(86%),经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慢性缺血性结肠炎2例(14%),1例肠腔形成明显狭窄后经手术治疗治愈出院,另1例临床症状缓解,结肠镜下见黏膜粗糙,轻度充血、水肿、假息肉形成.结论:中老年人出现急性便血且有相关基础病时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早期行内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作者:汪泳;张方信;王宏;耿伟 刊期: 2007年第23期
五常法是现代管理的基础,起源于日本,20世纪90年代后期香港医院推广应用.包括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主要用于改善工作场所的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品质,确保安全,提升形象[1].
作者:邝星驰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瘦素受体Gln223Arg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肝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对150例慢性肝痛患者(慢性肝病组)和89例健康体栓者(健康对照组)的瘦素受体Gln223Arg核苷酸变异(A→G)进行研究,同时检测两组血清瘦素水平和临床指标.结果:慢性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Gln223Arg基因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慢性肝病组AG+AA基因型携带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较GG基因型携带者高[(24.72±2.73)kg/m2 vs(23.64±2.78)kg/m2],差异有显著性(P<0.05);GG基因型携带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AG+AA基因型携带者(4.71±3.44 vs 3.39±1.29),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基因型的血清瘦素水平比较[(2.91±0.43) μg/L vs(2.86±0.42) μg/L],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瘦素受体Gln223Arg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肝痛患者的BMI和HOMA-IR有关,与血清瘦素水平无关.
作者:丁百静;朴云峰;祝尔建;李静;关英慧 刊期: 2007年第23期
MICA(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 chain-related gene A)基因是MIC基因家族的一个成员,表达MICA抗原.MIC是非经典的HLA-I类链相关基因家族,位于6号染色体,MICA和MICB为其功能基因,两者有80%的同源性.
作者:谈鸣岳;范昱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在构建巨噬细胞特异表达且带有染色质隔离子的人基质金属蛋白酶-12(hMMP-12)转基因表达栽体的基础上构建hMMP-12转基因兔动物模型.方法:首先通过RT-PCR方法扩增hMMP-12基因,产物亚克隆到pGEM-T栽体,测序后获得pGEM-T-hMMP-12,然后利用pJC13构建带有染色质隔离子和清道夫受体A增强子、启动子和人生长激素尾的亚克隆pJC13-SR,再利用pGEM-T-hMMP-12和pJC13-SR重组质粒,构建巨噬细胞特异性的转基因表达载体pJC13-SR-hMMP-12,后pJC13-SR-hMMP-12表达载体线性化,显微注射家免受精卵制备转基因兔,并进行PCR扩增及Southem Blot转基因效果分析鉴定.结果:(1)通过DNA测序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鉴定证实,hMMP-12成功克隆到所需表达载体中;(2)转基因后获得仔兔36只,以PCR检测结果计算,转基因总效率为1.4%~3-4%,整合率为20%~50%;以Southern Blot检测结果计算,转基因总效率为0.5%~2.2%,整合率为13%~17%.结论:转基因表达栽体的成功构建,为hMMP-12转基因兔动物模型的构建和研究MMP-12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关亚群;赵学信;焦谊;范江霖 刊期: 200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