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转移性乳腺癌26例

陈炳光;钟志联;赵鹏;胡世峰

关键词:乳腺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多西他赛, 卡培他滨
摘要: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6例一线治疗后进展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予多西他赛注射液35 mg/m2+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第1天和第8天给予;卡培他滨1 000 mg/m2,口服,每天2次,第1~14天给予.每21 d为1个周期,至少应用2个周期.结果: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3例,稳定5例,进展4例.总有效率为65%,临床获益率为85%.常见的血液、胃肠道和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可以耐受.结论: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转移性乳腺癌,其临床疗效能进一步提高,不良反应并无增加,可作为治疗转移性乳腺癌二线方案优先选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舒适护理在白血病患儿中的应用体会

    舒适护理是护理活动加舒适的研究,使人在心理、生理、社会、灵性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终目的是让病人身心处于佳状态,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2004年开始我们对130例住院白血病患儿制订并实施一套舒适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詹淑清;詹晓华;赖丽菊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部分性葡萄胎与胎儿共存1例

    作者近期遇1例部分性葡萄与胎儿共存病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女,25岁,孕1产0,孕23+3周.于2007年4月11日04:00收入院.主诉:停经23+3周,不规则阴道流血3月余.

    作者:徐瑾;胡海燕;张丽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建立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培养机制,加快实施科技人才队伍的战略步伐

    发达地区医院如何获得人才资源,稳定人才队伍,增强发展后劲,既面临着新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是当前发达地区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问题.

    作者:杨晶;刘瑾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小儿惊厥持续状态3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病因和预后.方法:对32例患儿的年龄、惊厥类型、病因、临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32例惠儿中22例好转,10例死亡或放弃治疗.其中强直一阵孪性发作、以毒鼠药中毒等预后差.安定、鲁米那钠和氯硝基安定治疗该病疗效较理想.结论:能够引起惊厥的各种原因都可导致惊厥持续状态,其预后各有不同.惊厥患儿处理原则是维持生命功能、尽快止惊、控制发作、治疗病因及预防复发,早期有效地控制惊厥是关键.

    作者:王晓榕;肖岳;李军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高聚金葡素胸腔内注射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结核性胸腔积液注射高聚金葡素的疗效.方法:结核性胸膜炎患者46例分为2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正规抗结核同时抽胸水治疗,2次/周,胸腔内注射高聚金葡素针2 000 U.对照组采用正规抗结核同时抽胸水治疗,2次,周.结果:经10~19 d治疗,治疗组患者胸水吸收较快,胸水消失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胸腔内注射高聚金葡素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不良反应较少而轻微,对症状能有效缓解,是有效、安全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孙德彬;陆书生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原发性腹膜癌治疗进展

    原发性腹膜癌(primary peritoneal carcinoma,PPC)是一种起源于腹膜的恶性肿瘤,腹膜多弥漫受累,而卵巢本身正常或仅浅表受累,其组织病理学特点与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相似.

    作者:陈华;陈文俊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利用染色质隔离子构建人基质金属蛋白酶-12转基因表达载体

    目的:在构建巨噬细胞特异表达且带有染色质隔离子的人基质金属蛋白酶-12(hMMP-12)转基因表达栽体的基础上构建hMMP-12转基因兔动物模型.方法:首先通过RT-PCR方法扩增hMMP-12基因,产物亚克隆到pGEM-T栽体,测序后获得pGEM-T-hMMP-12,然后利用pJC13构建带有染色质隔离子和清道夫受体A增强子、启动子和人生长激素尾的亚克隆pJC13-SR,再利用pGEM-T-hMMP-12和pJC13-SR重组质粒,构建巨噬细胞特异性的转基因表达载体pJC13-SR-hMMP-12,后pJC13-SR-hMMP-12表达载体线性化,显微注射家免受精卵制备转基因兔,并进行PCR扩增及Southem Blot转基因效果分析鉴定.结果:(1)通过DNA测序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鉴定证实,hMMP-12成功克隆到所需表达载体中;(2)转基因后获得仔兔36只,以PCR检测结果计算,转基因总效率为1.4%~3-4%,整合率为20%~50%;以Southern Blot检测结果计算,转基因总效率为0.5%~2.2%,整合率为13%~17%.结论:转基因表达栽体的成功构建,为hMMP-12转基因兔动物模型的构建和研究MMP-12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关亚群;赵学信;焦谊;范江霖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Erdheim-Chester病1例

    患者男,24岁,汉族.因右侧髋部疼痛1个月,加重伴活动受限2 d,于2007年1月11日收入我院骨科,患者抬入病房,痛苦面容,被动右侧卧位,右髋关节周围不红,无浅表静脉怒张,局部皮温较高,压痛、扣击痛明显,腹股沟韧带中点压痛明显,右髋关节由于疼痛固定于屈曲30°内收位,各方向活动均受限,右膝关节检查无阳性体征,右下肢感觉及血运正常.

    作者:赵芳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氮末端脑钠肽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自从1981年de Bold等在大鼠的心房组织中分离出心房利钠肽(ANP)以来,近20年以来相继发现脑利钠肽(BNP)、C型利钠肽(CNP)、树眼镜蛇利钠肽(DNP),ANP、BNP、CNP、利尿素(UD)、Iso-ANP等一类功能和(或)结构相似的多肽组成了利钠肽系统(NPS),其中与BNP来源于同一前体的氮末端脑钠肽激素原(NT-proBNP)临床价值较为重要.现在就NT-proBNP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李鹏;曾高峰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血压昼夜节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勺型高血压57例,非勺型高血压63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尿微量白蛋白与血肌酐值.结果:非勺型高血压与勺型高血压相比,尿微量白蛋白的阳性率显著增高(P=0.001).结论:血压昼夜波动节律消失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蛋白尿较血压昼夜节律正常者明显.

    作者:田小园;王涓;张静;杨丽娟;杨敏静;严慧萍;周可欣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MT组).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再灌注12 h和24 h大鼠脑组织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IR组和MT组bcl-2、bax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与IR组比较,MT组bax表达显著降低(P<0.05),bcl-2表达增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bax和促进bcl-2表达.

    作者:袁胜山;余昌胤;张骏;蔡志友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小儿非典型结核性脑膜炎50例诊治体会

    2000年3月至2006年12月我科收治结核性脑膜炎共320例,对于有结核接触史,结核中毒症状,胸片有典型结核改变的基础上出现头痛、呕吐、抽搐、昏迷的患儿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并不困难,但是无上述典型表现的50例患儿,出现发热、抽搐、昏迷,后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这样给我们临床诊断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易误诊误治.因此结合这50例病例谈谈小儿非典型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治体会.

    作者:舒远琴;肖玲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早产儿提早光疗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探讨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1-3],由于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常同时存在其他高危因素,发生病理性黄疸的风险性大大高于足月儿,有时甚至发生低胆红素核黄疸[4],因此,对早产儿黄疸更应引起重视,进行动态监测和及早防治.本研究通过对早产儿进行预防性光疗,并将微量血清胆红素(MSB)峰值、住院时间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永华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下肢带状疱疹误诊为椎间盘突出1例

    患者女,77岁,既往有慢性关节炎病史20年,膝关节骨质增生15年.因下肢疼痛2 d,就诊我处.自诉下肢疼痛,尤以左膝关节处疼痛明显,并诉有麻电感,放射至足底.

    作者:杨军;刘建勇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冠脉血流及左心室功能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脉介入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以及左心室功能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2月至2007年4月我院心血管内科及CCU科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急诊冠脉造影提示梗死相关动脉血流TIMI 0~1级并拟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患者80例,分为试验组(盐酸替罗非班+PCI)40例和对照组(PCI)40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和冠脉造影资料,观察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情况.术后7 d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并观察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无统计学差异.介入术后造影显示试验组95.0%的患者恢复TIMI 3级血流,而对照组75.0%患者恢复TIMI 3级血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IMI 0~2级血流发生率为5.0%,而对照组为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试验组心血管事件(再梗死、死亡、反复心肌缺血发作)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介入术后7 d试验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58.0±6.6)%]较对照组[(52.4±8.2)%]明显提高(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能够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术后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并能改善此类患者的左室功能,且降低了住院期间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顾晓龙;邱健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哮喘儿童诱导痰液白三烯B4和白细胞介素-5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白三烯B4(LTB4)、白细胞介素-5(IL-5)在儿童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75例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哮喘惠儿,以及20例健康儿童诱导痰液中LTB4、IL-5水平,并同时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大呼气流速(PEF).结果: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诱导痰液LTB4平均水平(30.92±8.32)pg/mL,较正常对照组(1.67±0.84)pg/mL为高(P<0.01),其中重度发作组为(58.16±10.45)pg/mL,较轻、中度发作组(7.82±1.86)、(26.78±5.07)pg/mL为高,3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同时,急性发作期诱导痰液IL-5平均水平(77.94±12.21)pg/mL,较正常对照组(7.48±1.89)pg/mL为高(P<0.01),其中重度发作组为(135.98±22.04)pg/mL,较轻、中度发作组(31.83±5.35)、(66.01±10.23)pg/mL为高,3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病情越重,LTB4、IL-5水平越高,且FEV1值、PEF值下降愈明显;缓解期哮喘惠儿较急性发作期各组LTB4、IL-5水平明显下降,肺功能改善.直线相关分析表明,哮喘急性发作期LTB4与FEV1值、PEF值呈负相关(r=-0.485,-0.504,均P<0.05).与IL-5呈正相关(r=0.549,P<0.05);IL-5与FEV1值、PEF值呈负相关(r=-0.493,-0.562,均P<0.05).结论:LTB4、IL-5在哮喘的急性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可能是构成气道慢性炎症的各类因素之一.测定LTB4、IL-5水平为哮喘的诊断及判断病情提供较好的实验室参数.

    作者:辛淑君;林利兰;刘琦石;肖政祥;胡应龙;王影齐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以转移灶为首发症状的胃癌5例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以转移灶为首发症状的胃癌病例误诊原因,并提出减少误诊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胃癌病例,对其中5例以转移灶为首发症状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临床诊断和手术探查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因转移性肿瘤本身较少见,在诊断前较少考虑,故易漏诊或误诊;其次,对此类肿瘤的临床特点不熟悉;另外,以转移瘤之症状或体征出现后就医,忽略原发癌的有关症状或主诉;医务人员分科诊治,均以重视和考虑本科疾患为主,所以术前诊断率不高.结论:提高对胃癌的认识水平,了解其特殊扩散转移方式,注重临床表现,综合应用各种辅助检查手段,减少误诊发生.

    作者:李玉泽;马光耀;马彦龙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HBV-YMDD变异与HBV-DNA定量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产生的HBV-YMDD变异与HBV-DNA定量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我院100例服用拉米夫定后产生YMDD变异的慢性乙肝患者,回顾性地比较其DNA定量的变化,以探寻两者有无必然联系.结果: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中产生的YMDD变异,与治疗前后DNA定量的变化无相关性.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产生的HBV-YMDD变异,尚难用治疗前后的HBV-DNA定量变化来预测.

    作者:曹海燕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慢性肾脏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病(CKD)已占到人口的7%~10%[1],美国第三次全国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Ⅲ)显示白蛋白尿的患病率为9.2%,血肌酐升高的检出率为6.9%,美国成人CKD的患病率约为11%[2].

    作者:张晓光;汪年松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克林澳致皮疹1例

    患者男,52岁.因右耳耳鸣、听力下降1年,于2006年6月来院就诊.无头痛、眩晕,无视物旋转,无复视,无肢体麻木和活动受限.患者既往无特殊病史及药物过敏史.

    作者:李卉;高娃;王英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