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冠脉血流及左心室功能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顾晓龙;邱健

关键词:心肌梗塞, 酪氨酸, 介入治疗, 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脉介入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以及左心室功能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2月至2007年4月我院心血管内科及CCU科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急诊冠脉造影提示梗死相关动脉血流TIMI 0~1级并拟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患者80例,分为试验组(盐酸替罗非班+PCI)40例和对照组(PCI)40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和冠脉造影资料,观察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情况.术后7 d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并观察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无统计学差异.介入术后造影显示试验组95.0%的患者恢复TIMI 3级血流,而对照组75.0%患者恢复TIMI 3级血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IMI 0~2级血流发生率为5.0%,而对照组为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试验组心血管事件(再梗死、死亡、反复心肌缺血发作)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介入术后7 d试验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58.0±6.6)%]较对照组[(52.4±8.2)%]明显提高(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能够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术后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并能改善此类患者的左室功能,且降低了住院期间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克林澳致皮疹1例

    患者男,52岁.因右耳耳鸣、听力下降1年,于2006年6月来院就诊.无头痛、眩晕,无视物旋转,无复视,无肢体麻木和活动受限.患者既往无特殊病史及药物过敏史.

    作者:李卉;高娃;王英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高聚金葡素胸腔内注射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结核性胸腔积液注射高聚金葡素的疗效.方法:结核性胸膜炎患者46例分为2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正规抗结核同时抽胸水治疗,2次/周,胸腔内注射高聚金葡素针2 000 U.对照组采用正规抗结核同时抽胸水治疗,2次,周.结果:经10~19 d治疗,治疗组患者胸水吸收较快,胸水消失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胸腔内注射高聚金葡素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不良反应较少而轻微,对症状能有效缓解,是有效、安全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孙德彬;陆书生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三种根管消毒剂封药后临床疗效观察

    根管治疗是目前临床工作中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常用的有效方法.根管治疗要经过根管预备、根管封药、根管充填.

    作者:张丽;王艳春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原发性腹膜癌治疗进展

    原发性腹膜癌(primary peritoneal carcinoma,PPC)是一种起源于腹膜的恶性肿瘤,腹膜多弥漫受累,而卵巢本身正常或仅浅表受累,其组织病理学特点与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相似.

    作者:陈华;陈文俊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以转移灶为首发症状的胃癌5例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以转移灶为首发症状的胃癌病例误诊原因,并提出减少误诊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胃癌病例,对其中5例以转移灶为首发症状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临床诊断和手术探查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因转移性肿瘤本身较少见,在诊断前较少考虑,故易漏诊或误诊;其次,对此类肿瘤的临床特点不熟悉;另外,以转移瘤之症状或体征出现后就医,忽略原发癌的有关症状或主诉;医务人员分科诊治,均以重视和考虑本科疾患为主,所以术前诊断率不高.结论:提高对胃癌的认识水平,了解其特殊扩散转移方式,注重临床表现,综合应用各种辅助检查手段,减少误诊发生.

    作者:李玉泽;马光耀;马彦龙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脑梗死患者血神经元烯醇化酶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梗死后第2、14天及26例健康正常人血清NSE含量.结果:3组脑梗死患者血清NSE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NSE水平的变化与梗死面积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梗死发生的第2天,血清NSE水平达到峰值;第14天时明显下降,与第2天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血清NSE水平较好地反映了急性脑梗死的脑损伤程度,可提示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程度及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

    作者:杨美兰;曾莲意;黄宗青;杨来智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下肢带状疱疹误诊为椎间盘突出1例

    患者女,77岁,既往有慢性关节炎病史20年,膝关节骨质增生15年.因下肢疼痛2 d,就诊我处.自诉下肢疼痛,尤以左膝关节处疼痛明显,并诉有麻电感,放射至足底.

    作者:杨军;刘建勇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普米克、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呼吸道症状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普米克、万托林雾化溶液吸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呼吸道症状(咳嗽、睡眠障碍、咳疫、两肺痰鸣音、哮鸣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181例,年龄10个月~5岁.病程10 d~2个月的上呼吸道感染后呼吸道症状随机分为治疗组(普米克、万托林)92例和对照组(氨溴索、利巴韦林)89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咳嗽、睡眠改善情况、咳痰、痰鸣音、哮鸣音等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痊愈62例(67.39%),显效16例(17.39%),好转9例(9.78%),无效5例(5.43%).总有效率(痊愈+显效)84.78%.对照组痊愈41例(46.07%),显效20例(22.47%),好转25例(28.09%),无效3例(3.37%),总有效率为68.54%.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咳嗽、睡眠改善情况、痰呜音及哮鸣音的变化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未发现药物不良事件.结论:普米克、万托林雾化吸入对于改善上呼吸道感染后呼吸道症状(咳嗽减轻或消失,改善睡眠、减少或消除咳痰、痰鸣音及哮鸣音等)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唐红玉;叶巍岭;杨代秀;徐巧岚;尹同进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结核杆菌诱导小鼠巨噬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

    目的:探讨结核杆茵诱导小鼠巨噬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方法:分离收集小鼠肺泡灌洗液中巨噬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5×106 CFU/mL;配制结核杆菌茵悬液,茵量为5×108 CFU/mL.将结核分枝杆菌H37Rv菌株茵悬液和小鼠巨噬细胞按1:1混合,分别作用10、30、60、90、120、180 min,4℃ 1 500 r/min离心10min,PBS液洗涤细胞1次.加入含15%小牛血清RPMI 1640培养液,置37℃,5%CO2孵箱中培养4 h.取出培养瓶用刮匙轻轻将贴壁细胞刮下,1 200 r/min离心10 min,分别用70%乙醇、2%戊二醛和4%甲醛固定,用流式细胞仪栓测Toll样受体2(TLR2)和Bcl-2表达水平.用未加结核杆菌悬液的小鼠巨噬细胞作对照组,实验重复3次.结果:凋亡组各时间段内TLR2水平无显著变化,但凋亡组各时段TLR2表达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凋亡组巨噬细胞内Bcl-2基因的表达水平10~90 min无显著变化,120 min后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杆菌H37Rv株在感染的早期对宿主巨噬细胞有较强的致凋亡作用.

    作者:田碧文;庞雪云;孙蕾;马骥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尤瑞克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对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4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观察用药14 d后神经功能缺损及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但各项实验室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尤瑞克林对进展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可作为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一个新的参考选择.

    作者:黄健康;柯将琼;胡蓓蕾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三氧化二砷对K562/ADM耐药细胞凋亡抑制的逆转作用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白血痛K562/ADM耐药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K562/ADM耐药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形态学和annexinV/PI双染色检测细胞凋亡,RT-PCR检测mdrl、bcl-2和caspase-3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法(FCM)测定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和bcl-2蛋白表达及caspase-3活性.结果:As2O3显著抑制K562/ADM耐药细胞的增殖;经As2O3处理后细胞形态上出现典型的凋亡改变,annexinV/PI双染显示凋亡细胞明显增加;mdrl mRNA表达和P-gp合成明显降低,凋亡抑制基因bcl-2mRNA及其蛋白bcl-2表达下调,caspase-3 mRNA表达和caspase-3活性显著增强.结论:As2O3诱导K562/ADM耐药细胞凋亡,其主要机制可能为As2O3押制mdrl和bcl-2基因表达,逆转耐药白血病细胞因bcl-2和P-gp高表达所介导的凋亡抑制.

    作者:张亚莉;魏虎来;孙利军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MT组).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再灌注12 h和24 h大鼠脑组织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IR组和MT组bcl-2、bax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与IR组比较,MT组bax表达显著降低(P<0.05),bcl-2表达增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bax和促进bcl-2表达.

    作者:袁胜山;余昌胤;张骏;蔡志友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血压昼夜节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勺型高血压57例,非勺型高血压63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尿微量白蛋白与血肌酐值.结果:非勺型高血压与勺型高血压相比,尿微量白蛋白的阳性率显著增高(P=0.001).结论:血压昼夜波动节律消失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蛋白尿较血压昼夜节律正常者明显.

    作者:田小园;王涓;张静;杨丽娟;杨敏静;严慧萍;周可欣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氟西汀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研究进展

    抑郁症(major depression)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病,以情绪极度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等症状为特征.与成人抑郁症相比,儿童(6~12岁)、青少年(13~18岁)抑郁症起病隐袭,其特征更多表现为兴奋性增高,常常与其他情况(如焦虑、行为紊乱、运动功能亢进、学习问题)联系在一起.

    作者:方鑫;姜亚平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高血压急性肺水肿17例对比分析

    目的:评价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高血压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高血压急性肺水肿患者(BiPAP组),常规应用药物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BiPAP呼吸机面罩正压通气),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血氧饱和度(SpO2)、血气分析的变化情况,并与16例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对照分析.结果:治疗后BiPAP组与治疗前比较,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或改善(P<0.05),PaO2、SpO2及肺水肿缓解时间[(1.30±0.73)h]快于对照组[(2.30±0.65)h](P<0.05).结论:在药物抗心衰治疗的同时,使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高血压急性肺水肿具有起效快、疗效好的特点.

    作者:胡绍勤;刘黎彪;朱进森;陆伟华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替米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颈动脉重构的影响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颈动脉重构的影响.方法:将30只12周龄的SHR大鼠随机分为高血压组(SHR)、替米沙坦高剂量组(TelH)、替米沙坦低剂量组(TelL),另设同性别、周龄的10只WKY大鼠为对照组.实验开始及每2周测鼠尾收缩压(SBP).18周后取颈动脉,颈动脉的切片行苦味酸一天狼星红、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的双重染色法染色,利用计算机辅助成像系统测算颈动脉中膜厚度(MT)、腔径(LD)、血管中膜厚/腔径(MT/LD)、中膜横截面积(MCSA)及中膜胶原面积百分比、弹性纤维面积百分比、弹性纤维面积与胶原面积比值.结果:(1)2周后TelH组的SBP显著低于SHR组(P<0.01),而TelL组的SBP与SHR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2)TelH组的MT、MT/LD、MCSA、中膜胶原面积百分比较SHR组均显著下降(P<0.01),TelH组的中膜弹性纤维面积百分比、弹性纤维面积与胶原面积比值较SHR组均显著增高(P<0.01);TelL组的MT、中膜胶原面积百分比均显著下降(P<0.05),中膜弹性纤维面积与胶原面积比值显著增高(P<0.01).结论:替米沙坦能减轻SHR颈动脉的重构.

    作者:陈宏;洪华山;江琼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低血糖反应9例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表现为各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导致的机体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多系统的一系列高代谢症候群以及高兴奋症状和眼部症状.

    作者:叶盛开;陈丽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舒适护理在白血病患儿中的应用体会

    舒适护理是护理活动加舒适的研究,使人在心理、生理、社会、灵性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终目的是让病人身心处于佳状态,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2004年开始我们对130例住院白血病患儿制订并实施一套舒适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詹淑清;詹晓华;赖丽菊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雷贝拉唑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HP阳性胃溃疡125例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HP阳性胃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96例经胃镜及病理组织学证实为胃溃疡,快速尿素酶测定证实HP阳性的患者被纳入本次研究.296例患者分成3组,分别为A组125例,服雷贝拉唑20 mg,每日1次,磷酸铝凝胶20 g,每日2次;B组106例,服雷贝拉唑20 mg,每日1次;C组65例,行安慰荆治疗.上述患者同时接受抗HP治疗.结果:4周后.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6%,B组总有效率为68.9%,C组总有效率为30.8%,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就胃溃疡愈合及HP根除而言,雷贝拉唑联合磷酸铝凝胶疗效优于单用雷贝拉唑,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伟航;卢海林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更昔洛韦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0.25 g静滴,1次g/d;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用阿米替林25 mg,每晚睡前1次.两组治疗均为10 d.结果:治疗组5例发生后遗神经痛(PH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例(χ2=8.58,P<0.05).治疗组的平均止痛、止疱、结痂时间均比对照组短(t分别为3.17,3.21,3.07,3.52,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DS=3.62,tSAS=3.37,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时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χ2=5.33,P<0.05).疗效指数与SDS及SA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SDS=0.24,rSAS=0.39,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性带状疱疹,对减轻和消除PHN收到了良好的功效,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群策;叶子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