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路;赖新生;冯淑兰
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是神经内科常见的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原发性SAH占脑血管疾病的10%~15%[1],其病情凶险,易并发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CVS),死亡率高.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对收治入院时神志清醒的40例SAH患者,采用尼莫地平和腰穿脑脊液(CSF)置换治疗取得显著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欣;李香莲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资料显示,糖尿病肾病患者占糖尿病总人数的67%以上,欧美发达国家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患者中糖尿病肾病占43%左右,透析治疗价格十分昂贵,所以用药物阻止或延缓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进展则显得非常重要.我科自2005年始用爱西特保留灌肠治疗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蓝海云;张萍;梁慧;陈奇盛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纵隔肿瘤是一组病理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胸部肿瘤,由于其解剖部位的特殊性,易于侵犯邻近器官和结构,根治切除极为困难.在麻醉处理上有一定的难度.我院近期对3例巨大纵隔肿瘤施行手术治疗,现将麻醉处理及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谢海辉;陈淼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颈动脉重构的影响.方法:将30只12周龄的SHR大鼠随机分为高血压组(SHR)、替米沙坦高剂量组(TelH)、替米沙坦低剂量组(TelL),另设同性别、周龄的10只WKY大鼠为对照组.实验开始及每2周测鼠尾收缩压(SBP).18周后取颈动脉,颈动脉的切片行苦味酸一天狼星红、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的双重染色法染色,利用计算机辅助成像系统测算颈动脉中膜厚度(MT)、腔径(LD)、血管中膜厚/腔径(MT/LD)、中膜横截面积(MCSA)及中膜胶原面积百分比、弹性纤维面积百分比、弹性纤维面积与胶原面积比值.结果:(1)2周后TelH组的SBP显著低于SHR组(P<0.01),而TelL组的SBP与SHR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2)TelH组的MT、MT/LD、MCSA、中膜胶原面积百分比较SHR组均显著下降(P<0.01),TelH组的中膜弹性纤维面积百分比、弹性纤维面积与胶原面积比值较SHR组均显著增高(P<0.01);TelL组的MT、中膜胶原面积百分比均显著下降(P<0.05),中膜弹性纤维面积与胶原面积比值显著增高(P<0.01).结论:替米沙坦能减轻SHR颈动脉的重构.
作者:陈宏;洪华山;江琼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表现为各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导致的机体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多系统的一系列高代谢症候群以及高兴奋症状和眼部症状.
作者:叶盛开;陈丽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病理诊断明确,X线资料完整的8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软骨母细胞瘤有其自身特点,主要发生于长骨骨骺,如股骨近端与远端或胫骨近端,具有转移倾向.主要症状为疼痛、活动受限.主要辅助检查为X线、CT等.治疗以局部病灶清除+自体或异体植骨为主.结论:软骨母细胞瘤临床少见,需结合病史、辅助检查做出正确诊断与处理,防止复发与转移.
作者:刘昆鹏;王保仓;王辉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原发性腹膜癌(primary peritoneal carcinoma,PPC)是一种起源于腹膜的恶性肿瘤,腹膜多弥漫受累,而卵巢本身正常或仅浅表受累,其组织病理学特点与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相似.
作者:陈华;陈文俊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IgE型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确诊的罕见IgE型MM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X线、MRI及骨核素扫描提示第11、12胸椎,第1~5腰椎压缩性骨折及骨盆、脊椎普遍性骨质疏松,骨髓细胞学示浆系统异常增生占0.740,其中原始+幼稚浆细胞占0.728,血清免疫固定电泳示IgE和κ轻链抗血清形成特异性反应沉淀带,确诊为IgE型MM.经3疗程的MP方案化疗后,临床症状缓解.结论:IgE型MM罕见,要掌握其临床及实验室特征,以免漏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之后序贯给予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作者:肖毅;张义成;周剑峰;孙汉英;刘文励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研究人癌胚抗原重组痘苗病毒(CEA-rV)负荷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后能否在体外诱导人癌胚抗原(CEA)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免疫.方法:将CEA-rV负荷脐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后用于激发同源的T细胞,检测其对T细胞的增殖作用以及对CEA分泌性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并与未经CEA-rV负荷的DC激发的T细胞进行比较.结果:经CEA-rV负荷的DC激活的T细胞时CEA分泌性肿瘤细胞具特异性杀伤作用.结论:CEA-rV负荷的DC可以诱导CEA特异性T细胞活性.
作者:钟亮星;祁岩超;杨波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评价纤维桩树脂核修复前牙残冠残根的临床效果.方法:时60例患者127颗前牙残冠残根,经完善的根菅治疗后,采用纤维桩树脂核恢复外形后作全瓷修复.结果:经过1周~3年的随访观察,结合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修复成功率为96.9%,有3颗发生桩松动,1颗发生桩折断.结论:纤维桩树脂核具有优于金属桩核的美学效果,不易折断和造成根折,是金属桩核的良好替代品.
作者:刘正彤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研究不同脑脊液引流速度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效果,探讨佳引流速度.方法:43例SAH患者行腰大池置管匀速引流术后分为3组,予(5±1)、(10±1)、(15士1)mL/h三种不同引流速度,其他治疗措施相似.结果:(10±1)mL/h组脑脊液澄清时间较(5±1)mL/h组短(t=3.323,P<0.05),与(15±1)mL/h组无明显差异(t=2.012,P>0.05),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12%,与(5±1)mL/h组(χ2=0.021,P>0.05)及(15±1)mL/h组(χ2=0.050,P>0.05)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现颅内感染、二次出血、低颅压综合征和脑积水.结论:引流速度控制为(10±1)mL/h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
作者:邹宇辉;闻林 刊期: 2007年第23期
肉毒中毒是一种少见的中毒性疾病,是肉毒梭状杆菌外毒素引起的一种可产生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疾病,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多因食入含肉毒杆菌外毒素污染的食物所致,如不及时诊治,其病死率很高.我们于2003-2007年成功抢救了10例肉毒中毒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洋;马莉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与主要的全身性疾病、眼局部疾病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患者组为86例病程在3个月内、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未进行过药物治疗的RVO患者.对照组为86例健康查体者,既往无眼底血管性疾病史,以年龄和性别与患者组一对一相匹配.患者组又按阻塞类型分为中央静脉阻塞(CRVO)和分支静脉阻塞(BRVO)两个亚组.检测血脂、血压和空腹血糖等.各组之间分别进行全身性和眼局部性疾病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统计学比较.结果:患者组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P<0.001,P=0.014),与RVO发病呈正相关,而心、脑血管疾病,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生率以及吸烟和饮酒生活习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VO组中,患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4,P<0.001和P=0.022),CRVO组只有惠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29和P=0.028).结论:高血压和高脂血症为RVO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糖尿病与BRVO的发病也相关.及时诊断和治疗全身性疾惠对于RVO的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王林菊;高伟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检测中国汉族人群中是否存在白细胞介素4受体α链基因上S786P住点的多态性,并测定其在正常体检者和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分布,判断它的多态性是否与支气管哮喘高度相关.方法:提取外周血白细胞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通过PCR-RFLP对S786P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并分析其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结果:在165例中国人中没有发现S786P的多态性,只存在S786,没有检测到S786/P786杂合子和P786/P786的纯合子.发现中国人群中不存在这个住点的多态性.结论:白细胞介素 4受体α基因S786P在中国人群中不存在多态性,表明中国人群不适合作S786P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吴晓琴;汤彦;林材元;周天鸿 刊期: 2007年第23期
以瘙痒为主要症状的带状疱疹病例少见,作者近期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男,30岁,因左肩胛部瘙痒1 d于2007年5月12日就诊.
作者:游书焱 刊期: 2007年第23期
我院2006年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复合麻醉施行择期小儿扁桃体切除手术4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中华;葛亚力;史宏伟;鲍红光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观察腹腔内注射低剂量免疫球蛋白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符合条件的28例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1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持续时间、腹膜炎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A组腹透液中加入头孢唑林和头孢羧甲噻肟,疗程14 d.B组在上述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每次换液时腹腔内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注射用冻干人免疫球蛋白300 mg/2 mL),疗程7 d.分别于治疗开始后,记录每次换液时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变化,如发热、腹痛、腹部压痛及其症状与体征消失时换液次数.腹透液由混浊变清亮的换液次数,同时每次换液后进行透出液细胞计数并进行分类,细胞计数并分类一直重复到腹透液中白细胞计数正常(<50 mm3).治疗结束后继续随访6个月.结果:至透出液清亮的换液次数和至发热消失的换液次数,B组较A组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至腹痛和腹部压痛消失时,B组的换液次数较A组明显减少(P<0.05);至透出液中白细胞计数正常(<50 mm3)时,B组的换液次数较A组明显减少,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内注射免疫球蛋白联合抗生素治疗可以增加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抗茵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复发.
作者:孙世仁;宁晓暄;陈威;王汉民;连耀国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测定行无痛纤维肠镜检查术患者在不同剂量的芬太尼复合下靶控输注异丙酚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EC50).方法:行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术患者64例,分为F1、F2两组,每组各32例.于检查前缓慢推注芬太尼,F1组剂量为0.6 μg/kg,F2组为1 μg/kg.患者按序贯法进行试验,异丙酚初始血浆靶浓度设为3.5 μg/mL,根据上一个患者体动情况,下一患者血浆靶浓度进行增减的调整,变化幅度为0.5 μg/mL.计算两组病例异丙酚EC50及其95%的可信区间.结果:复合0.6 μg/kg芬太尼时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术患者靶控输注异丙酚的EC50为(3.89±0.16)μg/mL,95%的可信区间为3.58~4.20 μg/mL;复合1 μg/kg芬太尼时异丙酚的EC50为(3.75±0.11)μg/mL,95%的可信区间为3.52~3.97 μg/mL.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0.6 μg/kg芬太尼用于纤维结肠镜检查术安全有效,其EC50为(3.89.4±0.16)μg/mL.
作者:沈宁;李晓芸;陈中刚;蔡珺;黎尚荣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结核杆茵诱导小鼠巨噬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方法:分离收集小鼠肺泡灌洗液中巨噬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5×106 CFU/mL;配制结核杆菌茵悬液,茵量为5×108 CFU/mL.将结核分枝杆菌H37Rv菌株茵悬液和小鼠巨噬细胞按1:1混合,分别作用10、30、60、90、120、180 min,4℃ 1 500 r/min离心10min,PBS液洗涤细胞1次.加入含15%小牛血清RPMI 1640培养液,置37℃,5%CO2孵箱中培养4 h.取出培养瓶用刮匙轻轻将贴壁细胞刮下,1 200 r/min离心10 min,分别用70%乙醇、2%戊二醛和4%甲醛固定,用流式细胞仪栓测Toll样受体2(TLR2)和Bcl-2表达水平.用未加结核杆菌悬液的小鼠巨噬细胞作对照组,实验重复3次.结果:凋亡组各时间段内TLR2水平无显著变化,但凋亡组各时段TLR2表达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凋亡组巨噬细胞内Bcl-2基因的表达水平10~90 min无显著变化,120 min后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杆菌H37Rv株在感染的早期对宿主巨噬细胞有较强的致凋亡作用.
作者:田碧文;庞雪云;孙蕾;马骥 刊期: 200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脉介入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以及左心室功能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2月至2007年4月我院心血管内科及CCU科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急诊冠脉造影提示梗死相关动脉血流TIMI 0~1级并拟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患者80例,分为试验组(盐酸替罗非班+PCI)40例和对照组(PCI)40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和冠脉造影资料,观察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情况.术后7 d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并观察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无统计学差异.介入术后造影显示试验组95.0%的患者恢复TIMI 3级血流,而对照组75.0%患者恢复TIMI 3级血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IMI 0~2级血流发生率为5.0%,而对照组为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试验组心血管事件(再梗死、死亡、反复心肌缺血发作)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介入术后7 d试验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58.0±6.6)%]较对照组[(52.4±8.2)%]明显提高(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能够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术后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并能改善此类患者的左室功能,且降低了住院期间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顾晓龙;邱健 刊期: 200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