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52例颈部螺旋CT血管造影结果分析

陈浩博;成秋生;潘小平;李泽

关键词: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CT血管造影,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临床诊断为VBI的患者行颈部CTA检查,并在工作站中进行图像重建.结果:52例VBI患者中,有33例存在血管结构异常,22例存在血管狭窄,18例可见一侧椎动脉明显较对侧纤细.结论:血管狭窄、发育异常等是VBI等的重要发病原因,CTA可作为临床诊断VBI的有效手段.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阿魏酸钠治疗重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治疗重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将73例重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各,临床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疗效、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肌酐及血脂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治疗重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联合应用阿魏酸钠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常规药物.

    作者:陈伟珍;陈德君;孟小芹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巨大纵隔肿瘤切除3例麻醉处理及体会

    纵隔肿瘤是一组病理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胸部肿瘤,由于其解剖部位的特殊性,易于侵犯邻近器官和结构,根治切除极为困难.在麻醉处理上有一定的难度.我院近期对3例巨大纵隔肿瘤施行手术治疗,现将麻醉处理及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谢海辉;陈淼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海洛因依赖者骨代谢的变化

    目的:观察海洛因依赖者戒毒前、后的骨代谢变化情况.方法:采用RIA和ELISA法测定53例吸毒患者戒毒前、后及61名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瘦素、骨钙素、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的浓度,并比较前后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海洛因依赖者戒毒前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戒毒后,并且两者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戒毒前、后血清BG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但两者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组间ICTP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海洛因依赖者存在骨代谢的改变,其骨形成及骨转换率有一定的影响,戒毒后仍不能完全恢复,而时骨吸收影响不大.提示在进行戒毒治疗的同时,要注意监测骨代谢的变化,并了解其变化规律,以利综合治疗.

    作者:谢海啸;张文辉;叶波;章海凌;陶志华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关系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血压昼夜节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勺型高血压57例,非勺型高血压63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尿微量白蛋白与血肌酐值.结果:非勺型高血压与勺型高血压相比,尿微量白蛋白的阳性率显著增高(P=0.001).结论:血压昼夜波动节律消失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蛋白尿较血压昼夜节律正常者明显.

    作者:田小园;王涓;张静;杨丽娟;杨敏静;严慧萍;周可欣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更昔洛韦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0.25 g静滴,1次g/d;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用阿米替林25 mg,每晚睡前1次.两组治疗均为10 d.结果:治疗组5例发生后遗神经痛(PH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例(χ2=8.58,P<0.05).治疗组的平均止痛、止疱、结痂时间均比对照组短(t分别为3.17,3.21,3.07,3.52,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DS=3.62,tSAS=3.37,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时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χ2=5.33,P<0.05).疗效指数与SDS及SA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SDS=0.24,rSAS=0.39,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性带状疱疹,对减轻和消除PHN收到了良好的功效,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群策;叶子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宫腔镜检查致心率减慢1例

    患者,43岁,因阴道流血1个月,欲行官腔镜检查明确诊断患者.心电图正常,血压110/70 mmHg,心率80次/min,术前血液检查项目均在正常范围内.患者截石位于手术床上,常规行血压、心率连续监测.

    作者:张霞;宋军君;郭小丽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基因4G/5G多态性与特发性卵巢早衰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与特发性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分析,检测65例特发性POF患者(POF组)和75例正常妇女(对照组)PAI-1基因4G/5G多态性.结果:特发性POF患者组PAI-1基因型频率分布,4G/4G型为29.2%,4G/5G型为55.4%,5G/5G型为15.4%;POF患者组4G/4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6.0%),但差异无显著性意叉(χ2=3.54,P>0.05);而4G等位基因频率(0.569)显著高于对照组(0.447)(χ2=4.18,P<0.05),携带4G等位基因个体发生特发性POF的相对风险OR=1.64,95%CI 1.02~2.64.结论:PAI-1基因4G/5G多态性与特发性POF的发病有关,4G等位基因可能是特发性POF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管立学;高丽;孙静华;王敬先;李海波;王瑞丽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扬刺配合走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89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扬刺配合走罐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49例患者分为治疗组(89例)和对照组(60倒).治疗组采用扬刺配合走罐治疗;对照组行普通针刺拔罐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71例,有效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9%,治愈率79.8%;对照组治愈24例,有效2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5.0%,治愈率4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结论:扬刺配合走罐法主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较普通针刺和拔罐的效果为优,且操作简单,无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路;赖新生;冯淑兰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MICA抗原与移植免疫

    MICA(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 chain-related gene A)基因是MIC基因家族的一个成员,表达MICA抗原.MIC是非经典的HLA-I类链相关基因家族,位于6号染色体,MICA和MICB为其功能基因,两者有80%的同源性.

    作者:谈鸣岳;范昱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部分性葡萄胎与胎儿共存1例

    作者近期遇1例部分性葡萄与胎儿共存病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女,25岁,孕1产0,孕23+3周.于2007年4月11日04:00收入院.主诉:停经23+3周,不规则阴道流血3月余.

    作者:徐瑾;胡海燕;张丽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MT组).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再灌注12 h和24 h大鼠脑组织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IR组和MT组bcl-2、bax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与IR组比较,MT组bax表达显著降低(P<0.05),bcl-2表达增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bax和促进bcl-2表达.

    作者:袁胜山;余昌胤;张骏;蔡志友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软骨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治疗

    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病理诊断明确,X线资料完整的8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软骨母细胞瘤有其自身特点,主要发生于长骨骨骺,如股骨近端与远端或胫骨近端,具有转移倾向.主要症状为疼痛、活动受限.主要辅助检查为X线、CT等.治疗以局部病灶清除+自体或异体植骨为主.结论:软骨母细胞瘤临床少见,需结合病史、辅助检查做出正确诊断与处理,防止复发与转移.

    作者:刘昆鹏;王保仓;王辉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匙刮术治疗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21例分析

    局部直接去除疣体是尖锐湿疣(CA)的主要治疗方法.常用的有微波、激光、电灼、外科手术、冷冻及外用药疗法[1].男性尿道口CA由于发生在特殊的解剖部位,有时难以应用以上方法进行治疗,我们应用匙刮术治疗21例,获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云志;刘学军;李军;刘际虎;黄晓安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异丁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异丁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观察7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用药前后临床症状、肺功能指标、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治疗后哮喘症状评分明显减少,无症状天数明显增加.治疗后的FEV1值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0 1),平均PEF值较治疗前有显著的改变(P<0.001),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且较轻微.结论:异丁司特可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减轻症状,不良反应轻微,临床疗效良好.

    作者:刘勉;司一民;马洪杰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中老年人以便血为主的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征及内镜表现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和内镜表现.方法:收集14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内镜检查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中老年人,多伴有相关基础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便秘、糖尿病等,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100%)及下腹痛(50%).内镜表现为病变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93%),病变黏膜和正常黏膜境界清楚,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本组一过性缺血性结肠炎12例(86%),经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慢性缺血性结肠炎2例(14%),1例肠腔形成明显狭窄后经手术治疗治愈出院,另1例临床症状缓解,结肠镜下见黏膜粗糙,轻度充血、水肿、假息肉形成.结论:中老年人出现急性便血且有相关基础病时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早期行内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作者:汪泳;张方信;王宏;耿伟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雷贝拉唑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HP阳性胃溃疡125例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HP阳性胃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96例经胃镜及病理组织学证实为胃溃疡,快速尿素酶测定证实HP阳性的患者被纳入本次研究.296例患者分成3组,分别为A组125例,服雷贝拉唑20 mg,每日1次,磷酸铝凝胶20 g,每日2次;B组106例,服雷贝拉唑20 mg,每日1次;C组65例,行安慰荆治疗.上述患者同时接受抗HP治疗.结果:4周后.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6%,B组总有效率为68.9%,C组总有效率为30.8%,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就胃溃疡愈合及HP根除而言,雷贝拉唑联合磷酸铝凝胶疗效优于单用雷贝拉唑,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伟航;卢海林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微小RNA生物功能的研究进展

    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研究起始于stRNA (small temporal RNA).1993年Lee等川在新杆状线虫(C.elegan)中通过基因筛选和定位克隆的方法发现了lin-4,lin-4可以与lin-14基因的3'UTR(untmnslate region)不完全结合,阻断lin-14蛋白的表达却不影响lin-14的mRNA表达水平,抑制幼虫从L1期进入L2期.

    作者:秦一雨;全志伟;李济宇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无痛胃镜应用丙泊酚过敏引起喉痉挛1例

    患者男,36岁,就诊于我院无痛胃镜门诊,既往青霉素过敏,磺胺过敏.过敏表现:手指起疹,口唇发紫,发麻,及时停药后症状可慢慢缓解消失.其余药物及食物未见过敏.既往轻微咳嗽、喘.

    作者:孙潮涌;隋波;苏冬梅;谢厚云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肝源性糖尿病41例临床分析

    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器官,当其功能因各种肝病而严重受损时,糖代谢就发生障碍,导致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这种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称肝源性糖尿病[1].现将我院2000-2006年8月收治的41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礼宏;文煜明;莫文成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视网膜静脉阻塞危险因素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与主要的全身性疾病、眼局部疾病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患者组为86例病程在3个月内、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未进行过药物治疗的RVO患者.对照组为86例健康查体者,既往无眼底血管性疾病史,以年龄和性别与患者组一对一相匹配.患者组又按阻塞类型分为中央静脉阻塞(CRVO)和分支静脉阻塞(BRVO)两个亚组.检测血脂、血压和空腹血糖等.各组之间分别进行全身性和眼局部性疾病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的统计学比较.结果:患者组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P<0.001,P=0.014),与RVO发病呈正相关,而心、脑血管疾病,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生率以及吸烟和饮酒生活习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VO组中,患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4,P<0.001和P=0.022),CRVO组只有惠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29和P=0.028).结论:高血压和高脂血症为RVO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糖尿病与BRVO的发病也相关.及时诊断和治疗全身性疾惠对于RVO的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王林菊;高伟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