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危重新生儿全肠外营养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吴北燕;卢燕君;林霓阳;潘英

关键词:胃肠外营养, 全, 婴儿, 新生, 安全性, 胆汁淤积
摘要: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使用全肠外营养(TP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监测使用TPN新生儿的营养状况、肝功能、血脂、血浆渗透压、电解质、血气及TPN液稳定性,与30例未行TPN治疗的新生儿做对照.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营养状态较对照组明显改善,TPN液输注前后血pH值、血钠、血钾及血渗透压均在正常范围.两组血脂无明显差异.除2例出现胆汁淤积外,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谷氨酰转肽酶、直接胆红素高于对照组.结论:TPN对危重新生儿较为安全、有效,但长期应用应注意监测和预防相关的肝胆并发症.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老年人以便血为主的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征及内镜表现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和内镜表现.方法:收集14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内镜检查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中老年人,多伴有相关基础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便秘、糖尿病等,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100%)及下腹痛(50%).内镜表现为病变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93%),病变黏膜和正常黏膜境界清楚,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本组一过性缺血性结肠炎12例(86%),经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慢性缺血性结肠炎2例(14%),1例肠腔形成明显狭窄后经手术治疗治愈出院,另1例临床症状缓解,结肠镜下见黏膜粗糙,轻度充血、水肿、假息肉形成.结论:中老年人出现急性便血且有相关基础病时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早期行内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作者:汪泳;张方信;王宏;耿伟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哮喘儿童诱导痰液白三烯B4和白细胞介素-5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白三烯B4(LTB4)、白细胞介素-5(IL-5)在儿童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75例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哮喘惠儿,以及20例健康儿童诱导痰液中LTB4、IL-5水平,并同时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大呼气流速(PEF).结果: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诱导痰液LTB4平均水平(30.92±8.32)pg/mL,较正常对照组(1.67±0.84)pg/mL为高(P<0.01),其中重度发作组为(58.16±10.45)pg/mL,较轻、中度发作组(7.82±1.86)、(26.78±5.07)pg/mL为高,3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同时,急性发作期诱导痰液IL-5平均水平(77.94±12.21)pg/mL,较正常对照组(7.48±1.89)pg/mL为高(P<0.01),其中重度发作组为(135.98±22.04)pg/mL,较轻、中度发作组(31.83±5.35)、(66.01±10.23)pg/mL为高,3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病情越重,LTB4、IL-5水平越高,且FEV1值、PEF值下降愈明显;缓解期哮喘惠儿较急性发作期各组LTB4、IL-5水平明显下降,肺功能改善.直线相关分析表明,哮喘急性发作期LTB4与FEV1值、PEF值呈负相关(r=-0.485,-0.504,均P<0.05).与IL-5呈正相关(r=0.549,P<0.05);IL-5与FEV1值、PEF值呈负相关(r=-0.493,-0.562,均P<0.05).结论:LTB4、IL-5在哮喘的急性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可能是构成气道慢性炎症的各类因素之一.测定LTB4、IL-5水平为哮喘的诊断及判断病情提供较好的实验室参数.

    作者:辛淑君;林利兰;刘琦石;肖政祥;胡应龙;王影齐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三氧化二砷对K562/ADM耐药细胞凋亡抑制的逆转作用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白血痛K562/ADM耐药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K562/ADM耐药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形态学和annexinV/PI双染色检测细胞凋亡,RT-PCR检测mdrl、bcl-2和caspase-3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法(FCM)测定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和bcl-2蛋白表达及caspase-3活性.结果:As2O3显著抑制K562/ADM耐药细胞的增殖;经As2O3处理后细胞形态上出现典型的凋亡改变,annexinV/PI双染显示凋亡细胞明显增加;mdrl mRNA表达和P-gp合成明显降低,凋亡抑制基因bcl-2mRNA及其蛋白bcl-2表达下调,caspase-3 mRNA表达和caspase-3活性显著增强.结论:As2O3诱导K562/ADM耐药细胞凋亡,其主要机制可能为As2O3押制mdrl和bcl-2基因表达,逆转耐药白血病细胞因bcl-2和P-gp高表达所介导的凋亡抑制.

    作者:张亚莉;魏虎来;孙利军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纤维桩树脂核修复前牙残冠残根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评价纤维桩树脂核修复前牙残冠残根的临床效果.方法:时60例患者127颗前牙残冠残根,经完善的根菅治疗后,采用纤维桩树脂核恢复外形后作全瓷修复.结果:经过1周~3年的随访观察,结合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修复成功率为96.9%,有3颗发生桩松动,1颗发生桩折断.结论:纤维桩树脂核具有优于金属桩核的美学效果,不易折断和造成根折,是金属桩核的良好替代品.

    作者:刘正彤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软骨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治疗

    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病理诊断明确,X线资料完整的8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软骨母细胞瘤有其自身特点,主要发生于长骨骨骺,如股骨近端与远端或胫骨近端,具有转移倾向.主要症状为疼痛、活动受限.主要辅助检查为X线、CT等.治疗以局部病灶清除+自体或异体植骨为主.结论:软骨母细胞瘤临床少见,需结合病史、辅助检查做出正确诊断与处理,防止复发与转移.

    作者:刘昆鹏;王保仓;王辉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耐药分析

    目的:总结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耐药情况,提高抗感染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3例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耐药情况,结合文献进行讨论分析.结果:该菌对多数抗生素耐药,可选抗生素少.结论: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是近年院内获得性感染的常见耐药茵,通过合理选用抗生素及综合防治措施可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何宗广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澳特斯小儿止咳露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澳特斯小儿止咳露治疗小儿咳嗽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把6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伴咳嗽、略痰症状的患儿按年龄分成3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澳特斯小儿止咳露止咳、祛痰,并进行观察.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82%,各年龄组和疾病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少,发生率为3%.结论:澳特斯小儿止咳露是治疗各年龄期小儿咳嗽安全有效的止咳祛疲药.

    作者:张芹;叶海燕;闫军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异丁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异丁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观察7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用药前后临床症状、肺功能指标、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治疗后哮喘症状评分明显减少,无症状天数明显增加.治疗后的FEV1值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0 1),平均PEF值较治疗前有显著的改变(P<0.001),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且较轻微.结论:异丁司特可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减轻症状,不良反应轻微,临床疗效良好.

    作者:刘勉;司一民;马洪杰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阿魏酸钠治疗重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治疗重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将73例重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各,临床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疗效、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肌酐及血脂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治疗重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联合应用阿魏酸钠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常规药物.

    作者:陈伟珍;陈德君;孟小芹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力平之治疗老年代谢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的治疗方案.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06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120例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分组,分别用力平之加饮食控制(治疗组)及单纯饮食控制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副作用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力平之加饮食控制是治疗老年代谢综合征的可靠方案.

    作者:王柳洁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线粒体细胞色素C与细胞凋亡

    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是线粒体呼吸链中传递电子的载体,由核基因编码的多肽和线粒体编码的亚铁血红素组成,表面带正电荷,松散地结合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线粒体内膜外侧心磷脂上,不能自由通过线粒体外膜.

    作者:马伟科;张宏艳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尤瑞克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对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4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观察用药14 d后神经功能缺损及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但各项实验室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尤瑞克林对进展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可作为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一个新的参考选择.

    作者:黄健康;柯将琼;胡蓓蕾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扬刺配合走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89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扬刺配合走罐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49例患者分为治疗组(89例)和对照组(60倒).治疗组采用扬刺配合走罐治疗;对照组行普通针刺拔罐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71例,有效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9%,治愈率79.8%;对照组治愈24例,有效2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5.0%,治愈率4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结论:扬刺配合走罐法主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较普通针刺和拔罐的效果为优,且操作简单,无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路;赖新生;冯淑兰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高聚金葡素胸腔内注射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结核性胸腔积液注射高聚金葡素的疗效.方法:结核性胸膜炎患者46例分为2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正规抗结核同时抽胸水治疗,2次/周,胸腔内注射高聚金葡素针2 000 U.对照组采用正规抗结核同时抽胸水治疗,2次,周.结果:经10~19 d治疗,治疗组患者胸水吸收较快,胸水消失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胸腔内注射高聚金葡素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不良反应较少而轻微,对症状能有效缓解,是有效、安全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孙德彬;陆书生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无痛胃镜应用丙泊酚过敏引起喉痉挛1例

    患者男,36岁,就诊于我院无痛胃镜门诊,既往青霉素过敏,磺胺过敏.过敏表现:手指起疹,口唇发紫,发麻,及时停药后症状可慢慢缓解消失.其余药物及食物未见过敏.既往轻微咳嗽、喘.

    作者:孙潮涌;隋波;苏冬梅;谢厚云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克林澳致皮疹1例

    患者男,52岁.因右耳耳鸣、听力下降1年,于2006年6月来院就诊.无头痛、眩晕,无视物旋转,无复视,无肢体麻木和活动受限.患者既往无特殊病史及药物过敏史.

    作者:李卉;高娃;王英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瘦素受体Gln223Arg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肝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瘦素受体Gln223Arg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肝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对150例慢性肝痛患者(慢性肝病组)和89例健康体栓者(健康对照组)的瘦素受体Gln223Arg核苷酸变异(A→G)进行研究,同时检测两组血清瘦素水平和临床指标.结果:慢性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Gln223Arg基因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慢性肝病组AG+AA基因型携带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较GG基因型携带者高[(24.72±2.73)kg/m2 vs(23.64±2.78)kg/m2],差异有显著性(P<0.05);GG基因型携带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AG+AA基因型携带者(4.71±3.44 vs 3.39±1.29),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基因型的血清瘦素水平比较[(2.91±0.43) μg/L vs(2.86±0.42) μg/L],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瘦素受体Gln223Arg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肝痛患者的BMI和HOMA-IR有关,与血清瘦素水平无关.

    作者:丁百静;朴云峰;祝尔建;李静;关英慧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白细胞介素4受体α链S786P的基因多态性

    目的:检测中国汉族人群中是否存在白细胞介素4受体α链基因上S786P住点的多态性,并测定其在正常体检者和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分布,判断它的多态性是否与支气管哮喘高度相关.方法:提取外周血白细胞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通过PCR-RFLP对S786P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并分析其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结果:在165例中国人中没有发现S786P的多态性,只存在S786,没有检测到S786/P786杂合子和P786/P786的纯合子.发现中国人群中不存在这个住点的多态性.结论:白细胞介素 4受体α基因S786P在中国人群中不存在多态性,表明中国人群不适合作S786P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吴晓琴;汤彦;林材元;周天鸿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早产儿提早光疗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探讨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1-3],由于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常同时存在其他高危因素,发生病理性黄疸的风险性大大高于足月儿,有时甚至发生低胆红素核黄疸[4],因此,对早产儿黄疸更应引起重视,进行动态监测和及早防治.本研究通过对早产儿进行预防性光疗,并将微量血清胆红素(MSB)峰值、住院时间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永华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基因4G/5G多态性与特发性卵巢早衰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与特发性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分析,检测65例特发性POF患者(POF组)和75例正常妇女(对照组)PAI-1基因4G/5G多态性.结果:特发性POF患者组PAI-1基因型频率分布,4G/4G型为29.2%,4G/5G型为55.4%,5G/5G型为15.4%;POF患者组4G/4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6.0%),但差异无显著性意叉(χ2=3.54,P>0.05);而4G等位基因频率(0.569)显著高于对照组(0.447)(χ2=4.18,P<0.05),携带4G等位基因个体发生特发性POF的相对风险OR=1.64,95%CI 1.02~2.64.结论:PAI-1基因4G/5G多态性与特发性POF的发病有关,4G等位基因可能是特发性POF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管立学;高丽;孙静华;王敬先;李海波;王瑞丽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