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空洞型肺转移瘤CT表现的临床分析与探讨

吴斌;戴元荣

关键词: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摘要:目的:探讨空洞型肺转移瘤的特殊CT表现,提高其与肺部其他空洞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报告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空洞型肺转移瘤病例,分析其CT表现的特点.结果:空洞型肺转移瘤CT表现出各种空洞样,其中,小环状空洞21枚,囊样空洞3枚,不规则空洞6枚,厚壁空洞3枚,薄壁空洞伴壁结节者1枚.结论:空洞型肺转移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即空洞的混合性以及与实性瘤的并存性.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消旋卡多曲与培菲康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肠道屏障保护和炎性反应调控的影响

    目的:观察消旋卡多曲口崩片与培菲康联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将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到粪便RV-Ag(IgM)阳性的143例门诊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消旋卡多曲组(B组)、培菲康组(C组)和联合治疗组(D组),并对四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A、B、C和D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27.3%、59.5%、58.8%和84.6%;四组的TNF-α水平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B、C、D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D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四组血浆内IL-6在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5),而B、C、D组的疗效更优于A组(P<0.05)治疗后,B、C、D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D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消旋卡多曲口崩片联合培菲康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

    作者:周沁斐;叶子;郑优敏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海洛因依赖者骨代谢的变化

    目的:观察海洛因依赖者戒毒前、后的骨代谢变化情况.方法:采用RIA和ELISA法测定53例吸毒患者戒毒前、后及61名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瘦素、骨钙素、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的浓度,并比较前后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海洛因依赖者戒毒前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戒毒后,并且两者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戒毒前、后血清BG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但两者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组间ICTP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海洛因依赖者存在骨代谢的改变,其骨形成及骨转换率有一定的影响,戒毒后仍不能完全恢复,而时骨吸收影响不大.提示在进行戒毒治疗的同时,要注意监测骨代谢的变化,并了解其变化规律,以利综合治疗.

    作者:谢海啸;张文辉;叶波;章海凌;陶志华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结核杆菌诱导小鼠巨噬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

    目的:探讨结核杆茵诱导小鼠巨噬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方法:分离收集小鼠肺泡灌洗液中巨噬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5×106 CFU/mL;配制结核杆菌茵悬液,茵量为5×108 CFU/mL.将结核分枝杆菌H37Rv菌株茵悬液和小鼠巨噬细胞按1:1混合,分别作用10、30、60、90、120、180 min,4℃ 1 500 r/min离心10min,PBS液洗涤细胞1次.加入含15%小牛血清RPMI 1640培养液,置37℃,5%CO2孵箱中培养4 h.取出培养瓶用刮匙轻轻将贴壁细胞刮下,1 200 r/min离心10 min,分别用70%乙醇、2%戊二醛和4%甲醛固定,用流式细胞仪栓测Toll样受体2(TLR2)和Bcl-2表达水平.用未加结核杆菌悬液的小鼠巨噬细胞作对照组,实验重复3次.结果:凋亡组各时间段内TLR2水平无显著变化,但凋亡组各时段TLR2表达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凋亡组巨噬细胞内Bcl-2基因的表达水平10~90 min无显著变化,120 min后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杆菌H37Rv株在感染的早期对宿主巨噬细胞有较强的致凋亡作用.

    作者:田碧文;庞雪云;孙蕾;马骥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克林澳致皮疹1例

    患者男,52岁.因右耳耳鸣、听力下降1年,于2006年6月来院就诊.无头痛、眩晕,无视物旋转,无复视,无肢体麻木和活动受限.患者既往无特殊病史及药物过敏史.

    作者:李卉;高娃;王英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脑梗死患者血神经元烯醇化酶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梗死后第2、14天及26例健康正常人血清NSE含量.结果:3组脑梗死患者血清NSE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NSE水平的变化与梗死面积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梗死发生的第2天,血清NSE水平达到峰值;第14天时明显下降,与第2天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血清NSE水平较好地反映了急性脑梗死的脑损伤程度,可提示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程度及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

    作者:杨美兰;曾莲意;黄宗青;杨来智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52例颈部螺旋CT血管造影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临床诊断为VBI的患者行颈部CTA检查,并在工作站中进行图像重建.结果:52例VBI患者中,有33例存在血管结构异常,22例存在血管狭窄,18例可见一侧椎动脉明显较对侧纤细.结论:血管狭窄、发育异常等是VBI等的重要发病原因,CTA可作为临床诊断VBI的有效手段.

    作者:陈浩博;成秋生;潘小平;李泽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原发性腹膜癌治疗进展

    原发性腹膜癌(primary peritoneal carcinoma,PPC)是一种起源于腹膜的恶性肿瘤,腹膜多弥漫受累,而卵巢本身正常或仅浅表受累,其组织病理学特点与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相似.

    作者:陈华;陈文俊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耐药分析

    目的:总结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耐药情况,提高抗感染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3例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耐药情况,结合文献进行讨论分析.结果:该菌对多数抗生素耐药,可选抗生素少.结论: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是近年院内获得性感染的常见耐药茵,通过合理选用抗生素及综合防治措施可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何宗广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麻醉中的应用

    我院2006年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复合麻醉施行择期小儿扁桃体切除手术4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中华;葛亚力;史宏伟;鲍红光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急性双表型白血病误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

    目的:加强对急性双表型白血病诊断过程复杂性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初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双表型白血病并进行讨论.结果:该病例诊治过程复杂,通过骨髓涂片、免疫分型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明确了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结论:对于双表型白血病应采取多种方法检查明确诊断并积极治疗.

    作者:王小林;王化;胡晓舟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不同分割方式放射治疗脑转移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分割方式放射治疗脑转移癌引起头痛的止痛效果.方法:48例脑转移癌患者,24例采用低分割照射(治疗组),肿瘤吸收剂量3 Gy/次,5次,周,总刺量30 Gy;24例采用常规分割照射(对照组),肿瘤吸收剂量2 Gy/次,5次/周,总剂量40 Gy.结果:48例脑转移癌止痛总有效率为94%,治疗组为96%(23/24),对照组为92%(22/24),两组止痛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放射治疗对脑转移癌疼痛治疗效果肯定,大剂量低分割与常规分割两种放疗方式疗效相似.

    作者:杨华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对P波离散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对P渡离散度的影响.方法:31例Ⅱ孔型ASD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室容积、射血分数及右房面积,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大时间、P渡小时间,计算P波离散度.结果:术后3个月右室客积、右室射血分数、右房面积、P波离散度和P渡大时间较术前显著减少,P波小时间较术前无明显改变.结论:ASD封堵术恢复右心形态及功能的同时,改善心房电活动,有效预防房性心律失常.

    作者:汪太平;李雪翔;史学功;徐岩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利用染色质隔离子构建人基质金属蛋白酶-12转基因表达载体

    目的:在构建巨噬细胞特异表达且带有染色质隔离子的人基质金属蛋白酶-12(hMMP-12)转基因表达栽体的基础上构建hMMP-12转基因兔动物模型.方法:首先通过RT-PCR方法扩增hMMP-12基因,产物亚克隆到pGEM-T栽体,测序后获得pGEM-T-hMMP-12,然后利用pJC13构建带有染色质隔离子和清道夫受体A增强子、启动子和人生长激素尾的亚克隆pJC13-SR,再利用pGEM-T-hMMP-12和pJC13-SR重组质粒,构建巨噬细胞特异性的转基因表达载体pJC13-SR-hMMP-12,后pJC13-SR-hMMP-12表达载体线性化,显微注射家免受精卵制备转基因兔,并进行PCR扩增及Southem Blot转基因效果分析鉴定.结果:(1)通过DNA测序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鉴定证实,hMMP-12成功克隆到所需表达载体中;(2)转基因后获得仔兔36只,以PCR检测结果计算,转基因总效率为1.4%~3-4%,整合率为20%~50%;以Southern Blot检测结果计算,转基因总效率为0.5%~2.2%,整合率为13%~17%.结论:转基因表达栽体的成功构建,为hMMP-12转基因兔动物模型的构建和研究MMP-12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关亚群;赵学信;焦谊;范江霖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神经源性膀胱远期尿动力学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膀胱的远期尿动力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72例入院超过5年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尿动力学检查仪和肌电图测定有关尿动力学指标,同时配合B超及膀胱尿道造影(VCUG)观测尿液反流与形态学改变,比较入院前后及不同排尿方式的尿动力学变化.结果:残余尿量、大尿流率、大膀胱容量、相对安全容量(RSBC)、大尿道闭合压、功能尿道长度及逼尿肌反射亢进、括约肌协同失调发生率等指标均较入院时降低(P<0.05),而膀胱低顺应性(BLG)与尿路积水发生率较入院时明显升高(P<0.01),逼尿肌漏点压及安全容量下膀胱充盈压(FBP)则无显著变化.VCUG显示采用持续导尿者BLG及尿液反流发生率明显高于采用间隙导尿或Crede法排尿者(P<0.01),且尿道形态学改变程度重;尿液反流组RSBC明显低于非反流组(P<0.05),而BLG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反流组(P<0.01),FBP等相关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源性膀胱的远期尿动力学特点主要是膀胱顺应性降低,而排尿方式是较膀胱内压影响尿液反流与尿道形态改变的更重要因素.

    作者:刘刚;肖调华;刘丽亚;刘婉芳;李文龙;陈玲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体会.方法:对用药并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前后的用药过程,病情观察,呼吸道管理等采取综合护理,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缺氧状态,降低吸气做功,提高呼气相压力,避免气道和肺泡塌陷,保护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自主呼吸规律.结果:53例患儿除2例为Ⅳ期NRDS而死亡外,其余都能够达到病情的改善.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治疗是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很好措施,而治疗过程中的用药护理、病情观察及呼吸道的管理等尤为重要.

    作者:李丽云;区慧红;郑瑛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地塞米松加林可霉素治疗囊肿性痤疮78例

    痤疮是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一种慢性炎症[1-3],囊肿是寻常痤疮较为常见的皮肤损害.我们采用地塞米松加林可霉素囊肿内注射,治疗囊肿性痤疮78例,疗效满意.

    作者:陈升见;胡芸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脑星形细胞瘤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分析不同级别脑星形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探讨影像表现与脑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CT及MRI诊断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85例,按病理诊断标准分为四级,Ⅰ级13例,Ⅱ级21例,Ⅲ级28例,Ⅳ级23例.对肿瘤大小、密度、水肿、钙化、强化程度、强化类型等CT表现与病理分级进行对照研究,采用卡方检验;对MRI表现的8个特征(信号不均匀性、囊变坏死、出血、越过中线、水肿、边界、强化程度及强化不均匀性)与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1)肿瘤的大小、钙化等情况在各组闯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肿瘤密度、瘤周水肿、强化程度及类型在各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或高度显著性(P<0.01);(2)除越过中线外,其余7个MRI征象均对星形细胞瘤分级有较大的帮助,尤其是囊变坏死、边界、水肿、肿瘤强化程度及强化不均匀性在各级星形细胞瘤之间差异均有板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星形细胞瘤影像表现与其病理分级有一定的相关性,CT及MRI对星形细胞瘤的分级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作者:孙志强;陈信坚;曾晓华;李国雄;金德勤;王鹰;黄文才;邱怀民;阳昱恒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0例

    目的:观察和评价多索茶碱疗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COPD患者分为多索茶碱组(A组)和氨茶碱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B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前后肺功能和血气分析主要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索茶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COPD的药物.

    作者:刘新年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输尿管镜下急诊处理梗阻性肾衰的护理体会

    应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技术,解除尿路梗阻引起的肾功能衰竭,具有创伤小、时间短、恢复快、可同时处理双侧病变等优点,尤其适宜上尿路结石梗阻引起肾衰的病例.同时应用输尿管镜技术,在诊断上能迅速而准确地发现梗阻部位及原因.

    作者:陈兰瑛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肝源性糖尿病41例临床分析

    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器官,当其功能因各种肝病而严重受损时,糖代谢就发生障碍,导致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这种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称肝源性糖尿病[1].现将我院2000-2006年8月收治的41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礼宏;文煜明;莫文成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