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空洞型肺转移瘤CT表现的临床分析与探讨

吴斌;戴元荣

关键词: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摘要:目的:探讨空洞型肺转移瘤的特殊CT表现,提高其与肺部其他空洞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报告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空洞型肺转移瘤病例,分析其CT表现的特点.结果:空洞型肺转移瘤CT表现出各种空洞样,其中,小环状空洞21枚,囊样空洞3枚,不规则空洞6枚,厚壁空洞3枚,薄壁空洞伴壁结节者1枚.结论:空洞型肺转移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即空洞的混合性以及与实性瘤的并存性.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对P波离散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对P渡离散度的影响.方法:31例Ⅱ孔型ASD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室容积、射血分数及右房面积,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大时间、P渡小时间,计算P波离散度.结果:术后3个月右室客积、右室射血分数、右房面积、P波离散度和P渡大时间较术前显著减少,P波小时间较术前无明显改变.结论:ASD封堵术恢复右心形态及功能的同时,改善心房电活动,有效预防房性心律失常.

    作者:汪太平;李雪翔;史学功;徐岩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阿霉素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阿霉素注射于三又神经主干治疗复发性三又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复发性三又神经痛患者112例,采用上颌神经阻滞麻醉法或(和)下颌神经阻滞麻醉法注入0.5%阿霉素溶液0.5 mL.采用视觉模拟标尺(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法,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及副反应,疼痛明显缓解.术后各组与术前相比VAS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各组之间VA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霉素神经干注射法治疗复发性三又神经痛简单易行,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疼痛.

    作者:郑卫平;陈仲伟;王启朋;江穗;冯航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空洞型肺转移瘤CT表现的临床分析与探讨

    目的:探讨空洞型肺转移瘤的特殊CT表现,提高其与肺部其他空洞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报告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空洞型肺转移瘤病例,分析其CT表现的特点.结果:空洞型肺转移瘤CT表现出各种空洞样,其中,小环状空洞21枚,囊样空洞3枚,不规则空洞6枚,厚壁空洞3枚,薄壁空洞伴壁结节者1枚.结论:空洞型肺转移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即空洞的混合性以及与实性瘤的并存性.

    作者:吴斌;戴元荣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异丁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异丁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观察7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用药前后临床症状、肺功能指标、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治疗后哮喘症状评分明显减少,无症状天数明显增加.治疗后的FEV1值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0 1),平均PEF值较治疗前有显著的改变(P<0.001),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且较轻微.结论:异丁司特可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减轻症状,不良反应轻微,临床疗效良好.

    作者:刘勉;司一民;马洪杰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利用染色质隔离子构建人基质金属蛋白酶-12转基因表达载体

    目的:在构建巨噬细胞特异表达且带有染色质隔离子的人基质金属蛋白酶-12(hMMP-12)转基因表达栽体的基础上构建hMMP-12转基因兔动物模型.方法:首先通过RT-PCR方法扩增hMMP-12基因,产物亚克隆到pGEM-T栽体,测序后获得pGEM-T-hMMP-12,然后利用pJC13构建带有染色质隔离子和清道夫受体A增强子、启动子和人生长激素尾的亚克隆pJC13-SR,再利用pGEM-T-hMMP-12和pJC13-SR重组质粒,构建巨噬细胞特异性的转基因表达载体pJC13-SR-hMMP-12,后pJC13-SR-hMMP-12表达载体线性化,显微注射家免受精卵制备转基因兔,并进行PCR扩增及Southem Blot转基因效果分析鉴定.结果:(1)通过DNA测序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鉴定证实,hMMP-12成功克隆到所需表达载体中;(2)转基因后获得仔兔36只,以PCR检测结果计算,转基因总效率为1.4%~3-4%,整合率为20%~50%;以Southern Blot检测结果计算,转基因总效率为0.5%~2.2%,整合率为13%~17%.结论:转基因表达栽体的成功构建,为hMMP-12转基因兔动物模型的构建和研究MMP-12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关亚群;赵学信;焦谊;范江霖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腹腔内注射低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疗效

    目的:观察腹腔内注射低剂量免疫球蛋白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符合条件的28例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1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持续时间、腹膜炎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A组腹透液中加入头孢唑林和头孢羧甲噻肟,疗程14 d.B组在上述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每次换液时腹腔内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注射用冻干人免疫球蛋白300 mg/2 mL),疗程7 d.分别于治疗开始后,记录每次换液时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变化,如发热、腹痛、腹部压痛及其症状与体征消失时换液次数.腹透液由混浊变清亮的换液次数,同时每次换液后进行透出液细胞计数并进行分类,细胞计数并分类一直重复到腹透液中白细胞计数正常(<50 mm3).治疗结束后继续随访6个月.结果:至透出液清亮的换液次数和至发热消失的换液次数,B组较A组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至腹痛和腹部压痛消失时,B组的换液次数较A组明显减少(P<0.05);至透出液中白细胞计数正常(<50 mm3)时,B组的换液次数较A组明显减少,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内注射免疫球蛋白联合抗生素治疗可以增加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抗茵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复发.

    作者:孙世仁;宁晓暄;陈威;王汉民;连耀国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MICA抗原与移植免疫

    MICA(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 chain-related gene A)基因是MIC基因家族的一个成员,表达MICA抗原.MIC是非经典的HLA-I类链相关基因家族,位于6号染色体,MICA和MICB为其功能基因,两者有80%的同源性.

    作者:谈鸣岳;范昱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人癌胚抗原重组痘苗病毒负荷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特异性T细胞免疫的研究

    目的:研究人癌胚抗原重组痘苗病毒(CEA-rV)负荷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后能否在体外诱导人癌胚抗原(CEA)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免疫.方法:将CEA-rV负荷脐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后用于激发同源的T细胞,检测其对T细胞的增殖作用以及对CEA分泌性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并与未经CEA-rV负荷的DC激发的T细胞进行比较.结果:经CEA-rV负荷的DC激活的T细胞时CEA分泌性肿瘤细胞具特异性杀伤作用.结论:CEA-rV负荷的DC可以诱导CEA特异性T细胞活性.

    作者:钟亮星;祁岩超;杨波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高血压急性肺水肿17例对比分析

    目的:评价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高血压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高血压急性肺水肿患者(BiPAP组),常规应用药物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BiPAP呼吸机面罩正压通气),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血氧饱和度(SpO2)、血气分析的变化情况,并与16例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对照分析.结果:治疗后BiPAP组与治疗前比较,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或改善(P<0.05),PaO2、SpO2及肺水肿缓解时间[(1.30±0.73)h]快于对照组[(2.30±0.65)h](P<0.05).结论:在药物抗心衰治疗的同时,使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高血压急性肺水肿具有起效快、疗效好的特点.

    作者:胡绍勤;刘黎彪;朱进森;陆伟华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氮末端脑钠肽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自从1981年de Bold等在大鼠的心房组织中分离出心房利钠肽(ANP)以来,近20年以来相继发现脑利钠肽(BNP)、C型利钠肽(CNP)、树眼镜蛇利钠肽(DNP),ANP、BNP、CNP、利尿素(UD)、Iso-ANP等一类功能和(或)结构相似的多肽组成了利钠肽系统(NPS),其中与BNP来源于同一前体的氮末端脑钠肽激素原(NT-proBNP)临床价值较为重要.现在就NT-proBNP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李鹏;曾高峰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Erdheim-Chester病1例

    患者男,24岁,汉族.因右侧髋部疼痛1个月,加重伴活动受限2 d,于2007年1月11日收入我院骨科,患者抬入病房,痛苦面容,被动右侧卧位,右髋关节周围不红,无浅表静脉怒张,局部皮温较高,压痛、扣击痛明显,腹股沟韧带中点压痛明显,右髋关节由于疼痛固定于屈曲30°内收位,各方向活动均受限,右膝关节检查无阳性体征,右下肢感觉及血运正常.

    作者:赵芳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三氧化二砷对K562/ADM耐药细胞凋亡抑制的逆转作用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白血痛K562/ADM耐药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K562/ADM耐药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形态学和annexinV/PI双染色检测细胞凋亡,RT-PCR检测mdrl、bcl-2和caspase-3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法(FCM)测定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和bcl-2蛋白表达及caspase-3活性.结果:As2O3显著抑制K562/ADM耐药细胞的增殖;经As2O3处理后细胞形态上出现典型的凋亡改变,annexinV/PI双染显示凋亡细胞明显增加;mdrl mRNA表达和P-gp合成明显降低,凋亡抑制基因bcl-2mRNA及其蛋白bcl-2表达下调,caspase-3 mRNA表达和caspase-3活性显著增强.结论:As2O3诱导K562/ADM耐药细胞凋亡,其主要机制可能为As2O3押制mdrl和bcl-2基因表达,逆转耐药白血病细胞因bcl-2和P-gp高表达所介导的凋亡抑制.

    作者:张亚莉;魏虎来;孙利军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普米克、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呼吸道症状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普米克、万托林雾化溶液吸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呼吸道症状(咳嗽、睡眠障碍、咳疫、两肺痰鸣音、哮鸣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181例,年龄10个月~5岁.病程10 d~2个月的上呼吸道感染后呼吸道症状随机分为治疗组(普米克、万托林)92例和对照组(氨溴索、利巴韦林)89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咳嗽、睡眠改善情况、咳痰、痰鸣音、哮鸣音等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痊愈62例(67.39%),显效16例(17.39%),好转9例(9.78%),无效5例(5.43%).总有效率(痊愈+显效)84.78%.对照组痊愈41例(46.07%),显效20例(22.47%),好转25例(28.09%),无效3例(3.37%),总有效率为68.54%.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咳嗽、睡眠改善情况、痰呜音及哮鸣音的变化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未发现药物不良事件.结论:普米克、万托林雾化吸入对于改善上呼吸道感染后呼吸道症状(咳嗽减轻或消失,改善睡眠、减少或消除咳痰、痰鸣音及哮鸣音等)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唐红玉;叶巍岭;杨代秀;徐巧岚;尹同进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氟西汀治疗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研究进展

    抑郁症(major depression)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病,以情绪极度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等症状为特征.与成人抑郁症相比,儿童(6~12岁)、青少年(13~18岁)抑郁症起病隐袭,其特征更多表现为兴奋性增高,常常与其他情况(如焦虑、行为紊乱、运动功能亢进、学习问题)联系在一起.

    作者:方鑫;姜亚平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基因4G/5G多态性与特发性卵巢早衰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多态性与特发性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分析,检测65例特发性POF患者(POF组)和75例正常妇女(对照组)PAI-1基因4G/5G多态性.结果:特发性POF患者组PAI-1基因型频率分布,4G/4G型为29.2%,4G/5G型为55.4%,5G/5G型为15.4%;POF患者组4G/4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6.0%),但差异无显著性意叉(χ2=3.54,P>0.05);而4G等位基因频率(0.569)显著高于对照组(0.447)(χ2=4.18,P<0.05),携带4G等位基因个体发生特发性POF的相对风险OR=1.64,95%CI 1.02~2.64.结论:PAI-1基因4G/5G多态性与特发性POF的发病有关,4G等位基因可能是特发性POF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管立学;高丽;孙静华;王敬先;李海波;王瑞丽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肝源性糖尿病41例临床分析

    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器官,当其功能因各种肝病而严重受损时,糖代谢就发生障碍,导致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这种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称肝源性糖尿病[1].现将我院2000-2006年8月收治的41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礼宏;文煜明;莫文成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无痛胃镜应用丙泊酚过敏引起喉痉挛1例

    患者男,36岁,就诊于我院无痛胃镜门诊,既往青霉素过敏,磺胺过敏.过敏表现:手指起疹,口唇发紫,发麻,及时停药后症状可慢慢缓解消失.其余药物及食物未见过敏.既往轻微咳嗽、喘.

    作者:孙潮涌;隋波;苏冬梅;谢厚云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多排螺旋CT、腹部尿路平片、B超诊断输尿管小结石的回顾性对照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多排螺旋CT(MSCT)和常见影像学检查对输尿管小结石的诊断效能,评价MSCT和常规影像学检查的可靠性.方法:共收集2004-2006年问78例输尿管小结石(直径<5.0 mm)病例,均以开放性或腹腔镜手术证实.将手术结果同MSCT、腹部尿路平片(KUB)、B超等常见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来判断三种影像学检查的可靠性.本组有69例行KUB检查,78例均行腹部超声(BUS)检查,57例进行MSCT检查.结果:(1)MSCT、KUB、BUS三种检查在输尿管小结石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2%、53.9%、67.8%;(2)KUB+BUS在输尿管小结石的诊断符合率为74.0%,低于MSCT的98.2%(P<0.05).结论:.MSCT在输尿管小结石的诊断上优于KUB、B超及KUB+BUS,是诊断输尿管结石可靠的检查方法.

    作者:汪军峰;陈邦文;樊树峰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加上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的影响,并探讨无创通气减少较严重气道阻塞患者有创通气比率的可能性.方法:病情相似的40例COPD急性加重所致呼吸衰竭的患者,按所接受的治疗分成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加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组(BiPAP组),各2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意识、皮肤湿度、紫绀、呼吸、血压、心率及喘息等变化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6 h分别采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其中BiPAP组还在脱机后自主呼吸情况下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1)BiPAP组应用较高的压力支持水平可使90%(18例)患者血气明显改善,PaO2升高(P<0.001),PaCO2下降(P<0.01);(2)与对照组相比,治疗6 h后BiPAP组的PaO2(P<0.05)、PaCO2(P<0.01)都显著改善.结论:早期应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治疗COPD所致呼吸衰竭.在较高压力支持水平通气时,效果显著,可以使多数惠者避免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有创通气.

    作者:查王健;黄茂;殷凯生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脑星形细胞瘤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分析不同级别脑星形细胞瘤的影像表现,探讨影像表现与脑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CT及MRI诊断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85例,按病理诊断标准分为四级,Ⅰ级13例,Ⅱ级21例,Ⅲ级28例,Ⅳ级23例.对肿瘤大小、密度、水肿、钙化、强化程度、强化类型等CT表现与病理分级进行对照研究,采用卡方检验;对MRI表现的8个特征(信号不均匀性、囊变坏死、出血、越过中线、水肿、边界、强化程度及强化不均匀性)与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1)肿瘤的大小、钙化等情况在各组闯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肿瘤密度、瘤周水肿、强化程度及类型在各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或高度显著性(P<0.01);(2)除越过中线外,其余7个MRI征象均对星形细胞瘤分级有较大的帮助,尤其是囊变坏死、边界、水肿、肿瘤强化程度及强化不均匀性在各级星形细胞瘤之间差异均有板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星形细胞瘤影像表现与其病理分级有一定的相关性,CT及MRI对星形细胞瘤的分级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作者:孙志强;陈信坚;曾晓华;李国雄;金德勤;王鹰;黄文才;邱怀民;阳昱恒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