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懿
目的:探讨高负荷对烧伤血清复合缺氧条件下心肌细胞p38表达、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分别给予正常血清(SN组)、烧伤血清+缺氧(SH组)、烧伤血清+缺氧+10%轴向静态牵张(SHS组)3种处理,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检测磷酸化p38(p-p38)于心肌细胞内的表达情况.结果:SHS组较SH组p38表达、磷酸化增强,且磷酸化高峰提前,免疫荧光分析证实SH组、SHS组心肌细胞内p-p38水平明显提高.结论:高牵张上调烧伤血清复合缺氧条件下心肌细胞p38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后者可能是高负荷对心肌细胞损伤的主要方式.
作者:范鹏举;黄跃生;黄晓元;郑军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应用万古霉素鞘内阶梯浓度注射对颅内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对30例颅内葡萄茵感染患者,腰穿后鞘内注入生理盐水10 mL+万古霉素,1次/d;剂量从5、10、15、20、25、30、35 mg逐日递增,疗程7 d.同时静脉滴注万古霉素500 mg全身用药,8 h 1次:在治疗前、后监测患者体温、颅内压、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及细菌培养.结果: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前观察指标升高,治疗2~3 d后逐渐下降,第6~7 d颅内压降低、体温、脑脊液生化及常规指标恢复正常,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治疗前、后对比各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应用万古霉素鞘内阶梯浓度注射治疗颅内葡萄球菌感染疗效显著,无并发症,操作简便,是临床治疗颅内感染切实可行的方法.
作者:郭伟;向进;王莉莉;管桦;张海燕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了解心血管手术后常见不适,分析引起患者不适的原因. 方法:通过对120例病人的问卷调查,了解心血管术后常见不适.结果:调查常见的不适为口干口渴、恶心呕吐、疼痛、焦虑紧张、咽部不适、尿路不适等,分析引起不适的原因,与麻醉、气管插管、术后低热、高代谢、低血容量、扩血管药物应用、担心预后、费用、与亲人分离、噪音、制动、自主翻身无力、尿管留置、尿液酸化、尿路损伤等因素相关.分别采取相应措施,取得较好效果.明显缓解不适,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结论:通过调查、分析,了解术后常见不适,可针对性采取相应措施,减轻痛苦,提高病员满意度,也使护患关系更为融洽.
作者:刘英红;杨满青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安非他酮对抑郁症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影响.方法:用放免法测定42例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6周末血清催乳素(PRL)、促滤泡成熟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2)差异,并与30例健康者对照.结果:抑郁症组男性LH、E2和女性PRL、FSH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治疗后1、6周末男性患者PRL、T、E2和女性PRL、T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内分泌异常,安非他酮可引起抑郁症患者性激素分泌变异.
作者:胡敏优;隋爱民;姜义彬;张卫华;颜慧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成像技术在顽固性鼻出血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3年7月至2006年10月间在我科诊治鼻出血的患者15例进行回顾分析,经颈外动脉造影显示动脉走行,并行栓塞治疗,术后复查DSA评价手术效果.结果:15例患者DSA均清晰显示鼻区血管,可明确判断出血的部位、原因及局部交通情况,将导管超选择插入该血管,注入明胶海绵粉/条+PVA颗粒,栓塞程度以DSA显示仅主干显影为限,介入治疗后出血停止,手术效果满意.结论:(1)合理的注射参数、恰当的体位、恰当的后处理技术和延长采像时间等方法可提高出血动脉的显示率;(2)介入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有效.
作者:章云军;杜玉清;董礼阳;周为中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经空气传播是传染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所以室内空气消毒成了控制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有效方法.消毒是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传统的空气消毒方法有化学消毒药物、紫外线、臭氧气体消毒等,但这些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协同消毒法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目前我国常用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占雅静;陈清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探讨手术指征及内固定物的选择.方法:对37例肩胛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参照Rowe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9个月,疗效评价优19例,良11例,可6例,差1例.结论:对于严重移位和不稳定的肩胛骨骨折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吴伟;吴士洪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和降低复发率的技术改进.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疝囊双重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36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单测为8~20 min,平均14 min,双侧为18~35 min,平均28 min,术后住院1~2 d,无并发症,随访3~36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操作者学习曲线期疝术后复发率较高,通过技术改进可以降低复发率;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康复快、复发率低的优点.
作者:伍溢文;张志勇;徐家朴;张建军;侯东旭;李慎惠;江尚回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继发性双侧瞳孔散大颅脑损伤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我科2005年3月至2007年6月共60例脑外伤后致双侧瞳孔散大行手术治疗的病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方法分析继发性双侧瞳孔散大颅脑损伤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以下因素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1)年龄,(2)外伤后双侧瞳孔散大至手术减压时间,(3)GCS运动评分,(4)生命体征,(5)CT示伴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下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1)双侧瞳孔散大至手术减压时间.(2)CT示伴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对于年龄≤40岁,双瞳散大至手术减压间隔<3h,刺痛呈肢体收缩反应,生命体征尚处于正常范围,CT未提示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者,经积极的手术救治,可能有较佳的结果.
作者:曾令成;张平;郭东生;雷霆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与抑郁发生的关系.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住我院的445例脑出血患者在手术治疗后30d做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挑选符合匹配条件的患者(立体定向技术组57例和传统的开颅手组35例)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立体定向技术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后,患者的HAMD总分及5个因子评分均较传统的开颅手术显著下降,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立体定向技术颅内血肿清除有明显减轻脑出血后抑郁的发生作用.
作者:颜文轩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通过对外伤性肠道破裂157例外科临床分析,以提高对外伤性肠破裂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方法:本组收集1995年5月至2007年6月157例外伤性肠破裂,男134例,女23例.伤因有交通事故伤、坠落伤、刀刺伤、钝物击伤、子弹击伤.腹开放性损伤72例.腹闭合性损伤8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 h内105例.4~8 h内50例,2周手术1例,3周手术1例.本组病例根据病史、体征及腹腔穿刺、腹透、CT或MRI等检查综合分析确立早期诊断,合并腹内出血者于剖腹探查得以早期确诊.根据肠道损伤不同部位、选用不同的术式.结果:治愈152例,合并严重多发伤死亡5例.结论: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提高外伤性肠道破裂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周连愿;单仁勇 刊期: 2007年第24期
我院自1987年12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剪除疣体加疣体根部注射聚肌胞配合局部涂药治疗尖锐湿疣患者1 000余例,取得良好效果,特别是巨大型湿疣患者避免了手术植皮的痛苦,节约了治疗费用,现将其中资料完整的巨大型尖锐湿疣185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唐云志;彭学标;李军;刘学军;肖春明;张慧芳;刘际虎 刊期: 2007年第24期
上颌窦后鼻孔息肉是起源于上颌窦并通过其窦口发展到后鼻孔的单发息肉.好发于儿童,但临床上成人上颌窦后鼻孔息肉也并不少见,如单纯摘除鼻息肉,复发率很高.我科收治成人上颌窦后鼻孔息肉2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初亭;吴元庆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血管移植在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3例(18条)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患者,分别采用自体大隐静脉(11条)和人工血管(7条)移植进行治疗.结果:死亡1例,其余移植血管均通畅.远端肢体血液循环良好,肢体无肿胀.随访5~24个月,血管通畅率100%.结论:掌握好四肢主干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手术时机和熟练的血管外科吻合技术及术后的正确处理是成功救治四肢主干血管损伤的关键.
作者:于晋;黄保堂;窦云轲;李波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在严重烧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表达及炎性细胞因子分泌中的作用,明确SGB可否成为改善严重创伤后的GR功能、抑制炎性反应过度的手段.方法:20%TBSAⅢ度烧伤小鼠分为单纯严重烧伤组(烧伤组)、严重烧伤后单侧颈部SGB治疗组(单侧SGB组)、严重烧伤后双侧颈部SGB治疗组(双侧SGB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巨噬细胞GR水平及巨噬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差异.结果:单侧及双侧SGB组腹腔巨噬细胞GR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烧伤组,单侧及双侧SGB组腹腔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1β、IL-6的作用均显著低于烧伤组.严重烧伤后单侧SGB组及双侧SGB组间巨噬细胞GR蛋白水平及TNF-α、IL-1β、IL-6的表达释放无明显差异.结论:单侧或双侧颈部SGB均可成为改善严重烧伤巨噬细胞GR功能、抑制其过度分泌炎性细胞因子的手段.
作者:陆建华;施冲;屠伟峰;张兴安;粟永萍 刊期: 2007年第24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急性左心衰肺水肿是尿毒症的一个急危重并发症,若抢救不及时或措施不得力,病死率很高.及早血液透析和超滤是抢救慢性肾衰并发急性左心衰肺水肿的有效方法[1].肾移植手术围术期和术后患者发生心衰的报告有很多.我院开展肾移植手术已有多年,但亲属肾移植患者在手术之前突发急性左心衰肺水肿的病例仅见1例,给手术和麻醉的抉择带来极大的困难.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文强;任凌云;翁浩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严重烧伤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4例临床烧伤患者分为rhGH治疗组(GH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分别于伤后3、10、17 d检测血清GH,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外周血IgG、IgA、IgM、CD4、CD8、CD4/CD8比值及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变化.结果:GH组伤后第10、17天血清GH、IGF-1、IGFBP-3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各免疫指标烧伤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GH组IgG、IgA在伤后17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GH组CD4值在伤后10、17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CD4/CD8值在伤后17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D8值两组各时相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H组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伤后17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严重烧伤后应用rhGH能促进烧伤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
作者:陈忠勇;汪仕良;叶祥柏;王锡华;沈运彪;李金玺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13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相关性.方法:2005年6月至2006年10月间192例行宫颈电环切除术的CIN患者,全部病例均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检测13种高危型HPV的感染情况,并经阴道镜检查及镜下定位活检确诊.比较不同级别的CIN高危型HPV的感染情况及各级间的差异.结果:192例CIN(CIN Ⅰ级46例,CINⅡ级75例,CINⅢ级71例)患者中,感染13种高危型HPV的患者分别为32例、71例、70例,感染率依次为69.6%、94.7%、98.6%,高度CIN的高危型HPV的感染率明显高于低度CIN(P<0.05).结论:13种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其高危型HPV的感染率增高.
作者:张金玲;杨菊芳;黄思谦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非体外静脉转流下原位肝移植手术中血管外肺水(EVLW)、肺血管通透性和死腔/潮气容积比(VD/VT)的变化及原因.方法:对15例晚期肝病行原位肝移植手术的患者行全身麻醉,术中全凭静脉靶控输注麻醉药维持,气管插管后经右颈内静脉和右股动脉放置PiCCO导管,通过PiCCO监护仪测定EVLW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左桡动脉穿刺行动脉压监测和血气分析.分别记录手术开始30 min(T1)、无肝期前15min(T2)、无肝期15 min(T3)、无肝期45 min(T4)、新肝期15 min(T5)、新肝期60 min(T6)、关腹(T7)时的EVLW、PVPI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与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结果:T4的EVLW明显低于T5,T3、T4的PVPI明显高于T5、T6和T7,T3、T4的VD/VT明显高于其他5个时刻.结论:非转流肝移植手术无肝期应当控制补液和EVLW,新肝期血管开放后可适当应用降低EVLW的药物,避免新肝期血管开放后引起肺水肿,无肝期的肺增血管通透性明显增高,有隐性肺损伤的可能,要注意采取适当的肺保护措施,无肝期的VD/VT高于其他两期,应当适当地减少通气量,以保持肺通气和血流的匹配.
作者:郭锐;施冲;盛恒炜;曾因明;吴群林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观察术中输注贺斯和万汶对原位肝移植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361例ASAⅡ~Ⅳ级晚期肝病患者分成非重症肝炎组(Ⅰ组)和重症肝炎组(Ⅱ组),同时根据患者输注不同胶体液分为贺斯亚组(Ⅰh组,Ⅱh组)和万汶亚组(Ⅰv组,Ⅱv组).分别纪录各组患者术前,术毕,术后3、7和14d血浆白蛋白、血糖、肌酐、尿量和凝血酶原时间(PT);记录患者术中心跳骤停、术后14 d内感染、肺水肿等并发症和血液透析、死亡等情况的病例数.结果:Ⅱ组术中心跳骤停、术后感染、肺水肿和14 d内病死率均显著高于Ⅰ组(P<0.01).Ⅱ组肌酐、尿量、PT水平与Ⅰ组比较均分别在不同时段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Ⅱh组从术毕以后血糖指标显著高于Ⅰh组(P<0.01或P<0.05).Ⅰ组中,Ⅰh组肌酐水平、PT从术毕至术后3d均显著高于Ⅰv组(P<0.01);从术毕至术后7d,Ⅰh组尿量显著低于Ⅰv组(P<0.01).Ⅱ组中,Ⅱh组肌酐水平从术毕至术后3 d显著高于Ⅱv组(P<0.01);Ⅱh组PT水平术毕时高于Ⅱv组(P<0.01);Ⅱh组血糖从术毕至术后7 d,显著高于Ⅱv组(P<0.01).结论:在白蛋白和血浆等的联合配伍下,贺斯和万汶在原位肝移植术中均能提供良好的液体治疗,万汶对原位肝移植患者的肾脏保护和凝血机制更有利,并可能对重症肝炎患者术后的血糖控制有益.
作者:陈湧鸣;王祥瑞;曹瑜;张建军;夏强 刊期: 2007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