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脊柱转移癌的外科治疗

陈懿

关键词:肿瘤转移, 脊柱, 外科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对27例脊柱转移癌进行手术治疗,采用前路病椎切除加椎体重建内固定、后路椎板切除加内固定、单纯骶椎肿瘤切除的手术方式.结果:生存期1~21.6个月,平均11.5个月.术后3个月疼痛缓解率为85.2%,术后6个月疼痛缓解率为67.8%.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2.5%,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改善率为56.4%.结论:只要掌握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术式,脊柱转移癌外科治疗能一定程度地减轻疼痛、改善神经功能.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严重外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11例诊治体会

    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外科危重病人常见的致命并发症之一,对ARDS的治疗是防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提高危重病人治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自1992年8月至2006年8月曾治疗严重外伤并发ARDS患者1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荣民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出血的原因与处理对策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出血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胆囊床出血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术中因剥离胆囊床时损伤肝包膜及肝实质7例(38.9%),胆囊床渗血5例(27.8%),胆囊变异血管出血3例(16.7%),分离胆囊床时损伤胆囊穿支血管出血2例(11.1%),肝中静脉损伤出血1例(5.6%).采用明胶海绵及纱布压迫、钛夹钳夹、电凝止血等止血措施获得较好的效果.全组病例中转开腹2例,中转手术率为11.1%.术后来发生继发出血,无胆管损伤.结论:胆囊床出血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出血的常见原因,只要术者掌握腹腔镜手术技巧及相应处理对策,均能获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刘丹峰;孙礼侠;陈玉银;孙荣能;徐庆春;刘昌阔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Rubratoxin B 诱导人绒癌细胞株凋亡及Bcl-2 mRNA 表达的研究

    目的:定量分析rubratoxin B(RB)在体外诱导人绒癌细胞株(BeWo)发生凋亡,并探讨其与抑制凋亡基因Bcl-2 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利用MTT、HE染色、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技术定性及定量分析经RB处理后BeWo细胞活细胞及凋亡细胞的变化情况;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抑制凋亡基因Bcl-2与RB诱导的BeWo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RB诱导BeWo细胞凋亡的数量与药物浓度及用药时间明显相关.RT-PCR结果显示Bcl-2 mRNA的表达随着凋亡细胞的增加而减少.结论:RB能够诱导BeWo细胞发生凋亡,Bcl-2 mRNA表达的下调是RB诱导BeWo细胞凋亡的重要机制.

    作者:李巨;胡煜;鲁海鸥;王喜良;孙晓玲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定量多重PCR技术在缺失型与重复型迪谢内肌营养不良患者和携带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建立定量多重PCR技术检测缺失型与重复型迪谢内肌营养不良(DMD)患者和携带者.方法:采用定量多重PCR方法(18对引物:exon1、3、4、6、8、12、13、17、19、43、44、45、47、48、50、51、52、60)对80例DMD患者及其母亲和20例正常成年男性进行DMD基因分析.结果:检出率为62%,52%(42/80)的患者为DMD基因缺失,其中40%(17/42)的DMD基因缺失患者的母亲为携带者;9%(7/80)的患者为DMD基因重复,100%(7/7)的DMD基因重复患者的母亲为携带者.结论:定量多重PCR是一种准确、快速、简便检测缺失型和重复型DMD患者及携带者的方法.

    作者:李少英;孙筱放;黎青;张慧敏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非营养性吸吮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32例

    目的:评估非营养性吸吮(NNS)早期预防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选择早产儿62例,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入院后48h经胃肠喂养,不能吸吮者口饲;对照组开奶同时,用小剂量红霉素静滴,治疗组在饲奶间歇期进行NNS.了解两组早期经胃肠喂养耐受情况,并对两组恢复至出生时体质量时间、自行吸吮喂养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体质量增长、自行吸吮喂养时间好于对照组.结论:NNS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显著,是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有效措施.

    作者:姜赤晓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室内空气消毒方法的研究进展

    经空气传播是传染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所以室内空气消毒成了控制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有效方法.消毒是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传统的空气消毒方法有化学消毒药物、紫外线、臭氧气体消毒等,但这些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协同消毒法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目前我国常用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占雅静;陈清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寰椎骨折前路复位内固定系统的研制及相应部位的解剖学测量

    目的:研究一种经口咽前路寰椎骨折复位内固定系统,通过相应部位的解剖学测量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研制各种型号经口咽前路寰椎骨折复位钢板和复位器等配套器械.选45具中国成年人干燥寰椎标本,依次测量寰椎前结节厚度、两侧前弓厚度、两侧前弓高度、两侧侧块外侧壁到中线的距离、两侧侧块前后径及两侧侧块高度.结果:寰椎前结节厚度(6.97±0.84) mm,左前弓厚度(4.67±0.74) mm,右前弓厚度(4.61±0.85) mm,左前弓高度(10.22±1.66) mm,右前弓高度(10.15±1.45) mm,左侧侧块外侧壁到中线的距离(22.12±1.23) mm,右侧侧块外侧壁到中线的距离(22.10±1.33) mm,左侧侧块前后径(19.72±1.56) mm,右侧侧块前后径(20.21±1.69) mm,左侧侧块高度(11.90±1.10) mm,右侧侧块高度(11.52±1.06) mm,左侧侧块内倾角(11.26±1.74)°,右侧侧块内倾角(12.73±1.52)°.结论:寰椎骨折前路复位内固定系统设计新颖,在理论上通过相应部位的解剖学测量证实该系统有足够的解剖安放空间.

    作者:廖穗祥;夏虹;昌耘冰;艾福志;王建华;尹庆水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机械通气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的护理配合

    目的:总结机械通气患者行纤支镜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68例患者重点清除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积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以便完成纤支镜治疗.护士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作出相应的护理配合,主要包括治疗前用物、病人的准备;治疗中严密观察病情、主动密切配合医生及做好安全防护;治疗后的观察和监护以及作好相关护理.结果:68例患者的纤支镜治疗顺利进行并达到治疗目的,避免了并发症.结论:护士周全的准备、严密的观察和密切的配合在纤支镜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群燕;蓝惠兰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体会

    目的:探讨无张力修补术用于腹股沟嵌顿疝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2月至2006年12月腹股沟嵌顿疝58例患者急诊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PMTFHR)的临床资料、治疗要点,同时与既往行传统修补术组对比,分析腹股沟嵌顿疝行PMTFHR的可行性,同时总结其手术适应证及操作要点.结果:两组均随访3~36个月,PMTFHR组1例复发(2%),与传统修补术组(5%,3/60)比较术后复发率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TFHR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安全可靠的术式.

    作者:谭明华;曹杰;曾山崎;杨平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低挂输液瓶对再次穿刺头皮静脉成功率的影响

    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由于小儿血管细、好动,易发生药物渗漏[1].发生液体渗漏后,临床常关闭调节器后再往前段静脉进针少许,失败后重新穿刺.为了更好地减轻患儿的痛苦,笔者采用低挂输液瓶后再往前段静脉进针少许,失败后重新穿刺的方法,发现该方法拥有较高的再次穿刺头皮静脉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华;林慧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10%芒硝冰袋冷敷治疗急性四肢创伤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索急性四肢创伤早期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60例早期急性四肢创伤病人按入院顺序编号,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在相同治疗条件下对照组用普通冰袋,观察组用自制10%芒硝冰袋局部外敷,持续72 h,观察肿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肿胀、疼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10%芒硝冰袋制作简便,止血、消肿、消炎、止痛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10%芒硝冰袋冷敷

    作者:倪冬梅;柏亚妹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胃癌中p16蛋白表达和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胃癌中p16基因的失活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40例胃癌组织和43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研究40例胃癌组织和3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况.结果:23例胃癌组织的p16基因启动子发生了甲基化,甲基化发生率为58%,正常胃黏膜组织中未发现甲基化,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31例胃癌组织中的p16蛋白表达阴性,正常胃黏膜组织中6例表达阴性,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胃癌组织中,MSP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的发生与p16基因失活关系密切,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抑制了蛋白的表达,这种途径可能是胃癌中p16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

    作者:李铁臣;蒋大平;卢林明;赵国海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纤维支气管镜用于麻醉插管的观察

    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对我院需全麻手术的25例颈椎疾病患者,直接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引导下行气管内插管,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狄华君;官正东;李雪芳;彭从斌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Sonoclot(R)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在肝移植围术期的应用

    目的:观察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在肝移植围术期的应用.方法:19例行原位肝移植术晚期肝病患者,观察在术前(T0)、手术60 min(T1)、无肝10 min(T2)、新肝5 min(T3)和新肝120 min(T4)5个时间点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血小板计数(PLT)、纤溶酶活性(PL),同时用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测定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凝血速率(clot rate)及血小板功能(PF)变化.分析Sonoclot监测结果与常规监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1)与T0比较,T3时ACT、APTT明显延长,PL明显升高,PLT及PF均降低(P<0.05).(2)ACT与APTT,凝血速率与FIB浓度在T0~T4明显相关(P<0.05);PF与PLT计数在T0和T4明显相关(P<0.05),而在T1~T3无明显相关性(P>0.05).(3)Soncolot能够及时反映机体纤溶亢进及低凝状态.结论: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能对肝移植围术期凝血-纤溶系统作出较为快速、准确的监测.

    作者:陈立新;沈宁;甘小亮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匕首刺人眶内1例

    患者男,29岁,无固定职业.2006年10月26日饮酒后,与他人争执过程中被匕首刺伤左眼.当时左眼活动性出血,患者感觉左眼部疼痛,视物模糊不清,伴有重影,自己未做特殊处理,迅速来我科急诊就诊.检查见:患者神志清楚,视力:右眼5.1,左眼4.6.见一匕首由左眼外上方斜形刺人眶内,匕首体部折断,断端部分外露,固定不动.左上眼睑中外1/3处斜纵形全层裂伤.伤口约15mm,左下睑相对应部位眼睑裂伤,伤口约5mm,眼睑不能闭合.

    作者:王在忠;陈丽玲;柳昕;裴文艳;程颖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恒速输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恒速输注异丙酚4mg/(kg·h)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的效果及麻醉费用的差异.方法: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患者60例.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各30例.两组均快速诱导插管,术中按需追加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肌松.A组恒速输注异丙酚4mg/(kg·h),B组持续吸入异氟醚.记录麻醉时间,唤醒时间,各个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计算麻醉费用.术后24h随访,了解有无术中知晓.两组间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两组患者观察过程中生命体征差异无显著性.BIS值A组大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A组患者的唤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患者的麻醉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中知晓.结论:按照4mg/(kg·h)的剂量恒速输注异丙酚,能够满足麻醉需求,并未增加麻醉费用,可以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陶蕾;孙绪德;杨永慧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ICU重度脓毒症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ICU重度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今后重度脓毒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我院ICU病房2006年1-12月收治的75例重度脓毒症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度脓毒症患者死亡组Marshall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01或P<0.005).随着器官功能不全的数目增加,患者28d病死率、3个月病死率均明显增高.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28d病死率及3个月病死率均与器官功能不全数明显相关(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毒症休克(P<0.005)、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不全(P<0.05)、APACHEⅡ评分(P<0.05)是重度脓毒症患者28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脓毒症休克(P<0.005)、器官功能不全数目(P<0.05)、患有慢性疾病(P<0.05)是重度脓毒症患者3个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器官功能不全、脓毒症休克、APACHEⅡ评分、是否患有慢性疾病对判断ICU重度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李轶男;周立新;誉铁鸥;温伟标;方滨;毛克江;邹毅成;黎文研;黎昌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严重烧伤后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严重烧伤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4例临床烧伤患者分为rhGH治疗组(GH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分别于伤后3、10、17 d检测血清GH,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外周血IgG、IgA、IgM、CD4、CD8、CD4/CD8比值及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变化.结果:GH组伤后第10、17天血清GH、IGF-1、IGFBP-3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各免疫指标烧伤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GH组IgG、IgA在伤后17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GH组CD4值在伤后10、17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CD4/CD8值在伤后17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D8值两组各时相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H组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伤后17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严重烧伤后应用rhGH能促进烧伤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

    作者:陈忠勇;汪仕良;叶祥柏;王锡华;沈运彪;李金玺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彩色多普勒腔内超声经阴道诊断输尿管下段结石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腔内超声经阴道检查在诊断输尿管下段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腔内超声经阴道对33例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并与经腹超声进行对比.结果:彩色多普勒腔内超声经阴道检查对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显示率明显高于经腹超声检查.结论:彩色多普勒腔内超声经阴道检查明显提高了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显示率、诊断率,是诊断输尿管下段结石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旭;赛西亚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心血管术后常见不适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了解心血管手术后常见不适,分析引起患者不适的原因. 方法:通过对120例病人的问卷调查,了解心血管术后常见不适.结果:调查常见的不适为口干口渴、恶心呕吐、疼痛、焦虑紧张、咽部不适、尿路不适等,分析引起不适的原因,与麻醉、气管插管、术后低热、高代谢、低血容量、扩血管药物应用、担心预后、费用、与亲人分离、噪音、制动、自主翻身无力、尿管留置、尿液酸化、尿路损伤等因素相关.分别采取相应措施,取得较好效果.明显缓解不适,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结论:通过调查、分析,了解术后常见不适,可针对性采取相应措施,减轻痛苦,提高病员满意度,也使护患关系更为融洽.

    作者:刘英红;杨满青 刊期: 2007年第2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