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2例临床分析

胡洁媚;林芸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 产科, 发病, 治疗, 股青肿
摘要:目的:分析妊娠期和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情况,探讨其高危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2例产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近7年我院产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1.79‰,剖宫产率越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越高(P<0.001).剖宫产到发病的时间间隔要比顺产后到发病的时间间隔要短,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2例病例均治愈出院,其中仅药物治疗者20例,手术和药物治疗结合者2例.结论: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妊娠期发病率明显升高,仅妊娠血液高凝状态不能独立致病,近年来剖宫产率升高是该病发病率升高的一重要因素.做好产前保健,降低剖宫产率,宣教及指导产后早期下床活动,可减少产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重视抗凝药物治疗,发生股青肿者要及时手术,防止肢体坏疽.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与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

    目的:探讨13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相关性.方法:2005年6月至2006年10月间192例行宫颈电环切除术的CIN患者,全部病例均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检测13种高危型HPV的感染情况,并经阴道镜检查及镜下定位活检确诊.比较不同级别的CIN高危型HPV的感染情况及各级间的差异.结果:192例CIN(CIN Ⅰ级46例,CINⅡ级75例,CINⅢ级71例)患者中,感染13种高危型HPV的患者分别为32例、71例、70例,感染率依次为69.6%、94.7%、98.6%,高度CIN的高危型HPV的感染率明显高于低度CIN(P<0.05).结论:13种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其高危型HPV的感染率增高.

    作者:张金玲;杨菊芳;黄思谦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原水平及其与血脂、载脂蛋白的关系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胰岛素原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状况,并分析其与血脂及载脂蛋白的关系.方法:66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42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检测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采用单克隆抗体生物素-亲和素夹心放大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冠心病组及正常对照组的胰岛素原及血清真胰岛素水平,并计算HOMA指数来评价胰岛素抵抗状态.两组间胰岛素原水平、HOMA指数的比较应用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作为控制变量的协方差分析,血清胰岛素原、HOMA指数与血脂和载脂蛋白的相关性比较应用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并进一步进行校正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的偏相关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胰岛素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HOMA指数亦高于对照组(P<0.05).经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冠心病组中胰岛素原水平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呈正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A呈负相关.HOMA指数则与载脂蛋白B、Lp(α)呈正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A呈负相关.经校正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后,HOMA指数载脂蛋白的相关性消失,与高密度脂蛋白的相关性减弱.而胰岛素原与血脂及载脂蛋白的相关仍存在,但亦有所减弱.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原血症,且后者更为显著.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和胰岛素原水平与脂蛋白和载脂蛋白代谢紊乱相关,其中胰岛素原水平与脂质代谢紊乱的关系更为密切.

    作者:谢勇;贾恩志;杨志健;曹克将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10%芒硝冰袋冷敷治疗急性四肢创伤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索急性四肢创伤早期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60例早期急性四肢创伤病人按入院顺序编号,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在相同治疗条件下对照组用普通冰袋,观察组用自制10%芒硝冰袋局部外敷,持续72 h,观察肿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肿胀、疼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10%芒硝冰袋制作简便,止血、消肿、消炎、止痛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10%芒硝冰袋冷敷

    作者:倪冬梅;柏亚妹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胃癌中p16蛋白表达和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胃癌中p16基因的失活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40例胃癌组织和43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研究40例胃癌组织和3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况.结果:23例胃癌组织的p16基因启动子发生了甲基化,甲基化发生率为58%,正常胃黏膜组织中未发现甲基化,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31例胃癌组织中的p16蛋白表达阴性,正常胃黏膜组织中6例表达阴性,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胃癌组织中,MSP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的发生与p16基因失活关系密切,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抑制了蛋白的表达,这种途径可能是胃癌中p16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

    作者:李铁臣;蒋大平;卢林明;赵国海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肩胛骨骨折37例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探讨手术指征及内固定物的选择.方法:对37例肩胛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参照Rowe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9个月,疗效评价优19例,良11例,可6例,差1例.结论:对于严重移位和不稳定的肩胛骨骨折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吴伟;吴士洪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福辛普利对胞外调节蛋白激酶在糖尿病肾病中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皮质中磷酸化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基因的表达及肾脏病理变化的影响.探讨福辛普利对DN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3只,随机取10只为对照组(A组),其余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1个月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早期DN模型,将大鼠分为模型组(B组)、福辛普利组(C组).C组在成模后2周开始给药福辛普利10g/(kg·d)灌胃;A组及B组灌服相应容量(10mL/kg)的生理盐水,1次/d,连续6周.检测血糖、肾小球滤过率、尿微量白蛋白、肾肥大指数,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肾皮质p-ERK1/2;用RT-PCR技术检测TGF-β1基因的表达.结果:治疗后6周B组和C组血糖值均明显高于A组.C组血糖值与B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治疗6周B组和C组尿微量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肾肥大指数和肾小球系膜细胞基质相对面积均明显高于A组(均P<0.01).治疗后上述指标C组低于B组(均P<0.01).C组肾皮质p-ERK1/2、TGF-β1基因的表达均明显低于B组,肾组织病变明显减轻.结论:(1)p-ERK参与了DN的发生与发展.(2)福辛普利抑制DN大鼠肾皮质中ERK的活性,并下调TGF-β1基因的过度表达,减轻肾组织病理改变.(3)福辛普利对DN肾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ERK活性有关.(4)ERK活化与DN高血糖、肾小球高滤过、TGF-β1基因的过度表达有关.

    作者:关欣;郑红光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体会

    目的:探讨无张力修补术用于腹股沟嵌顿疝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2月至2006年12月腹股沟嵌顿疝58例患者急诊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PMTFHR)的临床资料、治疗要点,同时与既往行传统修补术组对比,分析腹股沟嵌顿疝行PMTFHR的可行性,同时总结其手术适应证及操作要点.结果:两组均随访3~36个月,PMTFHR组1例复发(2%),与传统修补术组(5%,3/60)比较术后复发率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TFHR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安全可靠的术式.

    作者:谭明华;曹杰;曾山崎;杨平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非转流肝移植手术中血管外肺水、肺血管通透性及死腔/潮气容积比的变化

    目的:探讨非体外静脉转流下原位肝移植手术中血管外肺水(EVLW)、肺血管通透性和死腔/潮气容积比(VD/VT)的变化及原因.方法:对15例晚期肝病行原位肝移植手术的患者行全身麻醉,术中全凭静脉靶控输注麻醉药维持,气管插管后经右颈内静脉和右股动脉放置PiCCO导管,通过PiCCO监护仪测定EVLW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左桡动脉穿刺行动脉压监测和血气分析.分别记录手术开始30 min(T1)、无肝期前15min(T2)、无肝期15 min(T3)、无肝期45 min(T4)、新肝期15 min(T5)、新肝期60 min(T6)、关腹(T7)时的EVLW、PVPI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与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结果:T4的EVLW明显低于T5,T3、T4的PVPI明显高于T5、T6和T7,T3、T4的VD/VT明显高于其他5个时刻.结论:非转流肝移植手术无肝期应当控制补液和EVLW,新肝期血管开放后可适当应用降低EVLW的药物,避免新肝期血管开放后引起肺水肿,无肝期的肺增血管通透性明显增高,有隐性肺损伤的可能,要注意采取适当的肺保护措施,无肝期的VD/VT高于其他两期,应当适当地减少通气量,以保持肺通气和血流的匹配.

    作者:郭锐;施冲;盛恒炜;曾因明;吴群林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亲属肾移植术前突发心力衰竭1例的麻醉选择与处理

    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急性左心衰肺水肿是尿毒症的一个急危重并发症,若抢救不及时或措施不得力,病死率很高.及早血液透析和超滤是抢救慢性肾衰并发急性左心衰肺水肿的有效方法[1].肾移植手术围术期和术后患者发生心衰的报告有很多.我院开展肾移植手术已有多年,但亲属肾移植患者在手术之前突发急性左心衰肺水肿的病例仅见1例,给手术和麻醉的抉择带来极大的困难.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文强;任凌云;翁浩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严重烧伤后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严重烧伤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4例临床烧伤患者分为rhGH治疗组(GH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分别于伤后3、10、17 d检测血清GH,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外周血IgG、IgA、IgM、CD4、CD8、CD4/CD8比值及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变化.结果:GH组伤后第10、17天血清GH、IGF-1、IGFBP-3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各免疫指标烧伤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GH组IgG、IgA在伤后17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GH组CD4值在伤后10、17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CD4/CD8值在伤后17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D8值两组各时相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H组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伤后17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严重烧伤后应用rhGH能促进烧伤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

    作者:陈忠勇;汪仕良;叶祥柏;王锡华;沈运彪;李金玺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血红素氧化酶-1对高血糖和高血脂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化酶-1(HO-1)在高血糖和高血脂诱导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的脐静脉内皮细胞,在D-葡萄糖25mmol/L和软脂酸250μmol/L的刺激下,分别用氯化血红素和锌原卟啉-9诱导和阻断HO-1的表达,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O-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并检测内皮细胞的存活率、乳酸脱氢酶释放率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含量.结果:D-葡萄糖25mmol/L和软脂酸250μmol/L条件下,氯化血红素可以促使HO-1的表达,培养上清液中碳氧血红蛋白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并且显著地提高内皮细胞的存活率(P<0.05),乳酸脱氢酶的释放率和细胞内丙二醛的含量显著减少(P<0.05).而应用锌原卟啉-9后,HO-1的保护性作用消失.结论:在高血糖和高血脂条件下HO-1可以明显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起到明显的保护性作用.

    作者:张艳;陈栋;贡福盛;刘健;刘晓晴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在急性梗阻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在急性梗阻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6月至2006年3月我院23例急性梗阻性肾后性肾衰患者的诊治过程及预后情况.结果:23例患者均穿刺成功,引流后肾功能恢复.全部患者均行顺行造影明确病因.结论: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操作简单、安全,对急性梗阻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与肾功能的挽救有重要价值.

    作者:蒋杰宏;徐乐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上尿路手术中置双J管移位的原因分析及置管技巧

    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做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肾盂成形术66例.术后均留置双J管,其中发生双J管移位6例,现就其发生原因及处理分析如下.

    作者:邓道中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机械通气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的护理配合

    目的:总结机械通气患者行纤支镜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68例患者重点清除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积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以便完成纤支镜治疗.护士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作出相应的护理配合,主要包括治疗前用物、病人的准备;治疗中严密观察病情、主动密切配合医生及做好安全防护;治疗后的观察和监护以及作好相关护理.结果:68例患者的纤支镜治疗顺利进行并达到治疗目的,避免了并发症.结论:护士周全的准备、严密的观察和密切的配合在纤支镜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群燕;蓝惠兰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尼美舒利治疗小儿高热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新型非甾体类抗炎药尼关舒利对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的退热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个月~12岁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的儿童120例,分为3组,尼美舒利组,口服尼美舒利;赖氨匹林组,静脉滴注赖氨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组,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测定治疗前,治疗后1、4 h体温,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尼美舒利组在治疗后1 h体温下降幅度较赖氨匹林组和对乙酰氨基酚组大,且维持时间长,三药不良反应均小.结论:尼美舒利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起效快、疗效高、维持时间长,且口感好,使用安全,值得在儿科临床推广.

    作者:魏娜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继发性双侧瞳孔散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继发性双侧瞳孔散大颅脑损伤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我科2005年3月至2007年6月共60例脑外伤后致双侧瞳孔散大行手术治疗的病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方法分析继发性双侧瞳孔散大颅脑损伤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以下因素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1)年龄,(2)外伤后双侧瞳孔散大至手术减压时间,(3)GCS运动评分,(4)生命体征,(5)CT示伴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下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1)双侧瞳孔散大至手术减压时间.(2)CT示伴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对于年龄≤40岁,双瞳散大至手术减压间隔<3h,刺痛呈肢体收缩反应,生命体征尚处于正常范围,CT未提示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者,经积极的手术救治,可能有较佳的结果.

    作者:曾令成;张平;郭东生;雷霆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超高倍直接镜检法检测男性加德纳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高倍显微镜直接镜检法检测男性阴道加德纳茵(GV)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超高倍显微镜直接镜检法和免疫荧光法分别对122例男性尿道分泌物进行GV的平行检测.结果:超高倍显微镜直接镜检法与免疫荧光法结果比较,符合率89.3%,敏感度98.7%,特异度73.3%.结论:超高倍显微镜直接镜检法可作为检测男性GV感染的筛查实验,且具有方便快捷,敏感度高,不易漏诊的特点,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倪少娟;陶春凤;闫芳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双胆囊并胆囊息肉腹腔镜切除术1例

    胆囊的先天性畸形较多,包括位置、形态和数量的异常,后者包括缺如或双胆囊、三胆囊,术前充分认分这些变异很有价值,但较困难.因此,我们报道一例腹腔镜双胆囊切除术,并讨论双胆囊的病因及诊治特点.

    作者:秦红波;曹浩强;倪全法;俞清江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产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2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妊娠期和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情况,探讨其高危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2例产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近7年我院产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1.79‰,剖宫产率越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越高(P<0.001).剖宫产到发病的时间间隔要比顺产后到发病的时间间隔要短,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2例病例均治愈出院,其中仅药物治疗者20例,手术和药物治疗结合者2例.结论: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妊娠期发病率明显升高,仅妊娠血液高凝状态不能独立致病,近年来剖宫产率升高是该病发病率升高的一重要因素.做好产前保健,降低剖宫产率,宣教及指导产后早期下床活动,可减少产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重视抗凝药物治疗,发生股青肿者要及时手术,防止肢体坏疽.

    作者:胡洁媚;林芸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晚期大肠癌应用多通道编程泵时辰化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晚期大肠癌应用多通道编程泵时辰化疗的临床疗效与副作用,为时辰化疗应用于晚期大肠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60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分为时辰组与常规组,每组30例.两组的化疗药物剂量均为5-氟尿嘧啶(5-Fu)500 mg/(m2·d),醛氢叶酸(CF)60 mg/(m2·d),草酸铂(L-OHP)30 mg/(m2·d).时辰组予输液泵控制L-OHP、5-Fu/CF大速度和给药浓度高峰时间为16:00、04:00,采用正弦曲线给药.连用4d为1个周期,间隔28d进行下一个周期化疗.常规组予每日静脉滴入,连用4 d为1个周期.间隔28 d进行下一个周期化疗.两组均在连续4次化疗结束后4周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疗效评价标准和不良反应评价分级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与不良反应评价,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时辰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间近期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时辰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除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之外,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Ⅲ~Ⅳ度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于晚期大肠癌时,时辰化疗与常规化疗方式比较能增加疗效,减少毒副反应,可以普及推广,能为广大晚期大肠癌患者提供新的有效治疗途径.

    作者:李文志;冯汝就;林大任;陈文晟 刊期: 2007年第2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