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肩胛骨骨折37例手术治疗体会

吴伟;吴士洪

关键词:骨折, 肩胛骨, 骨折固定术, 内
摘要: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探讨手术指征及内固定物的选择.方法:对37例肩胛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参照Rowe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9个月,疗效评价优19例,良11例,可6例,差1例.结论:对于严重移位和不稳定的肩胛骨骨折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获得良好疗效.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安非他酮对抑郁症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安非他酮对抑郁症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影响.方法:用放免法测定42例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6周末血清催乳素(PRL)、促滤泡成熟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2)差异,并与30例健康者对照.结果:抑郁症组男性LH、E2和女性PRL、FSH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治疗后1、6周末男性患者PRL、T、E2和女性PRL、T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内分泌异常,安非他酮可引起抑郁症患者性激素分泌变异.

    作者:胡敏优;隋爱民;姜义彬;张卫华;颜慧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匕首刺人眶内1例

    患者男,29岁,无固定职业.2006年10月26日饮酒后,与他人争执过程中被匕首刺伤左眼.当时左眼活动性出血,患者感觉左眼部疼痛,视物模糊不清,伴有重影,自己未做特殊处理,迅速来我科急诊就诊.检查见:患者神志清楚,视力:右眼5.1,左眼4.6.见一匕首由左眼外上方斜形刺人眶内,匕首体部折断,断端部分外露,固定不动.左上眼睑中外1/3处斜纵形全层裂伤.伤口约15mm,左下睑相对应部位眼睑裂伤,伤口约5mm,眼睑不能闭合.

    作者:王在忠;陈丽玲;柳昕;裴文艳;程颖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原位肝移植术中应用羟乙基淀粉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术中输注贺斯和万汶对原位肝移植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361例ASAⅡ~Ⅳ级晚期肝病患者分成非重症肝炎组(Ⅰ组)和重症肝炎组(Ⅱ组),同时根据患者输注不同胶体液分为贺斯亚组(Ⅰh组,Ⅱh组)和万汶亚组(Ⅰv组,Ⅱv组).分别纪录各组患者术前,术毕,术后3、7和14d血浆白蛋白、血糖、肌酐、尿量和凝血酶原时间(PT);记录患者术中心跳骤停、术后14 d内感染、肺水肿等并发症和血液透析、死亡等情况的病例数.结果:Ⅱ组术中心跳骤停、术后感染、肺水肿和14 d内病死率均显著高于Ⅰ组(P<0.01).Ⅱ组肌酐、尿量、PT水平与Ⅰ组比较均分别在不同时段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Ⅱh组从术毕以后血糖指标显著高于Ⅰh组(P<0.01或P<0.05).Ⅰ组中,Ⅰh组肌酐水平、PT从术毕至术后3d均显著高于Ⅰv组(P<0.01);从术毕至术后7d,Ⅰh组尿量显著低于Ⅰv组(P<0.01).Ⅱ组中,Ⅱh组肌酐水平从术毕至术后3 d显著高于Ⅱv组(P<0.01);Ⅱh组PT水平术毕时高于Ⅱv组(P<0.01);Ⅱh组血糖从术毕至术后7 d,显著高于Ⅱv组(P<0.01).结论:在白蛋白和血浆等的联合配伍下,贺斯和万汶在原位肝移植术中均能提供良好的液体治疗,万汶对原位肝移植患者的肾脏保护和凝血机制更有利,并可能对重症肝炎患者术后的血糖控制有益.

    作者:陈湧鸣;王祥瑞;曹瑜;张建军;夏强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乳腺纤维腺瘤彩超声像图特征及误诊漏诊分析

    目的:对乳腺纤维腺瘤的2-D声像图、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进行探讨及误诊、漏诊原因分析.方法:对80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纤维腺瘤的2-D声像图及CDF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基本上表现为典型的乳腺纤维腺瘤声像图,形态较规则,边界光整有包膜,内部回声较均匀,后方回声增强的椭圆形或类圆形肿块;35例表现为非典型的声像图,形态不规则,分叶状,内部回声不匀,部分有液化或钙化现象;3例未能探查到明显肿块.CDFI大多数乳腺纤维腺瘤表现为血流稀少或无血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纤维腺瘤价值较高,认真总结以前误诊、漏诊病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正确率.

    作者:刘德林;张珍东;沈修康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产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2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妊娠期和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情况,探讨其高危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2例产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近7年我院产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1.79‰,剖宫产率越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越高(P<0.001).剖宫产到发病的时间间隔要比顺产后到发病的时间间隔要短,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2例病例均治愈出院,其中仅药物治疗者20例,手术和药物治疗结合者2例.结论: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妊娠期发病率明显升高,仅妊娠血液高凝状态不能独立致病,近年来剖宫产率升高是该病发病率升高的一重要因素.做好产前保健,降低剖宫产率,宣教及指导产后早期下床活动,可减少产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重视抗凝药物治疗,发生股青肿者要及时手术,防止肢体坏疽.

    作者:胡洁媚;林芸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宫颈癌的治疗新进展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一种疾病,发病率居我国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由于近40年来广泛开展防癌普查以及多种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

    作者:赵霞;孙倩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慢性咳嗽在耳鼻咽喉领域中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在耳鼻咽喉领域中的病因分布和诊断,评价特异性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Irwin的慢性咳嗽解剖学诊断流程,对42例慢性咳嗽的病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慢性咳嗽的病因给予特异性治疗.所有患者均符合咳嗽时间大于8周、胸片阴性、年龄大于14岁、不吸烟或戒烟4周以上的入选标准.结果:42例慢性咳嗽患者中确诊39例,确诊率93%;其中鼻后滴漏综合征14例,占33%;胃食管反流性咳嗽8例,占19%;咳嗽变异性哮喘7例,占17%;变应性咳嗽10例,占24%;3例经诊断程序检查未能明确病因.39例病因明确者经特异性治疗后,28例患者咳嗽得到临床控制,占72%,其余11例为有效,占28%,咳嗽部分缓解.结论:鼻后滴漏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变应性咳嗽是慢性咳嗽在耳鼻咽喉领域中的主要病因,针对咳嗽病因的特异性治疗效果良好,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

    作者:郑乃彩;方渭清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经口留置螺旋型鼻肠管1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经口留置螺旋型鼻肠管的可行性.方法:11例不适合经鼻置管的危重患者,给予促胃肠动力药,经口插入螺旋型鼻肠管,24 h后行床边X线腹部摄片明确管端位置,管端位于幽门后为置管成功.结果:幽门后置管成功率为73%(8/11),无呼吸道内置管或消化道穿孔等置管并发症.结论:对不适合经鼻置管的危重患者,可以采用经口留置螺旋型鼻肠管的方式替代.

    作者:陈纯波;孙诚;曾红科;叶珩;李辉;蓝惠兰;黎春常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恒速输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恒速输注异丙酚4mg/(kg·h)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的效果及麻醉费用的差异.方法: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患者60例.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各30例.两组均快速诱导插管,术中按需追加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肌松.A组恒速输注异丙酚4mg/(kg·h),B组持续吸入异氟醚.记录麻醉时间,唤醒时间,各个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计算麻醉费用.术后24h随访,了解有无术中知晓.两组间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两组患者观察过程中生命体征差异无显著性.BIS值A组大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A组患者的唤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患者的麻醉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中知晓.结论:按照4mg/(kg·h)的剂量恒速输注异丙酚,能够满足麻醉需求,并未增加麻醉费用,可以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陶蕾;孙绪德;杨永慧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安装胰岛素泵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结石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安装胰岛素泵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结石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4例安装胰岛素泵胆总管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系统护理.结果:14例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安装胰岛素泵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结石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术前合理准备,术后正确配合治疗为手术成功奠定了基础、保证了安全.

    作者:冯晶;谢春玲;李莉;袁静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切除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我科76例电视胸腔镜辅助下纵隔肿瘤切除手术的经验,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76例,男47例,女29例,年龄16~70岁,平均42.5岁,其中确诊胸腺瘤14例,胸腺囊肿9例,皮样囊肿5例,神经源性肿瘤14例,食管囊肿8例,气管支气管囊肿5例,心包囊肿9例,淋巴管样囊肿5例,浸润性胸腺瘤3例,其他3例.均采用全麻双腔插管,健侧卧位或患侧抬高30~45°位,健侧单肺通气.胸腔镜置于腋前线至腋后线的第6~8肋间套管,操作套管2~3个,如术中探查肿瘤直径过大,或因粘连严重显露困难等原因,可辅助小切口完成肿物切除.结果:41例经胸腔镜完成肿物切除,28例附加5~8cm小切口完成手术,4例中转开胸手术,3例行活检,全组病人术后恢复好,无围手术期死亡发生.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适合于部分纵隔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安全有效,对大多数纵隔良性肿瘤、特别是大部分囊性病变及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切除较传统的开胸手术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周海榆;陈刚;肖朴;唐继鸣;贲晓松;谢亮;吴一龙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Rubratoxin B 诱导人绒癌细胞株凋亡及Bcl-2 mRNA 表达的研究

    目的:定量分析rubratoxin B(RB)在体外诱导人绒癌细胞株(BeWo)发生凋亡,并探讨其与抑制凋亡基因Bcl-2 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利用MTT、HE染色、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技术定性及定量分析经RB处理后BeWo细胞活细胞及凋亡细胞的变化情况;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抑制凋亡基因Bcl-2与RB诱导的BeWo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RB诱导BeWo细胞凋亡的数量与药物浓度及用药时间明显相关.RT-PCR结果显示Bcl-2 mRNA的表达随着凋亡细胞的增加而减少.结论:RB能够诱导BeWo细胞发生凋亡,Bcl-2 mRNA表达的下调是RB诱导BeWo细胞凋亡的重要机制.

    作者:李巨;胡煜;鲁海鸥;王喜良;孙晓玲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心血管术后常见不适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了解心血管手术后常见不适,分析引起患者不适的原因. 方法:通过对120例病人的问卷调查,了解心血管术后常见不适.结果:调查常见的不适为口干口渴、恶心呕吐、疼痛、焦虑紧张、咽部不适、尿路不适等,分析引起不适的原因,与麻醉、气管插管、术后低热、高代谢、低血容量、扩血管药物应用、担心预后、费用、与亲人分离、噪音、制动、自主翻身无力、尿管留置、尿液酸化、尿路损伤等因素相关.分别采取相应措施,取得较好效果.明显缓解不适,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结论:通过调查、分析,了解术后常见不适,可针对性采取相应措施,减轻痛苦,提高病员满意度,也使护患关系更为融洽.

    作者:刘英红;杨满青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建立完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研究组60例患者采用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在健康教育达标率及满意度有无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以及满意度均明显增加.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可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满意度,保证护理质量.

    作者:施雅兰;张翠红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乙状结肠癌并发结肠膀胱瘘2例的诊断和治疗

    结肠膀胱瘘是结肠肿瘤少见的并发症,一般早期诊断困难,且多发生于老年体弱患者,治疗比较困难.我院收治乙状结肠癌并发结肠膀胱瘘患者2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东斌;孙家邦;李非;方育;李嘉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非转流肝移植手术中血管外肺水、肺血管通透性及死腔/潮气容积比的变化

    目的:探讨非体外静脉转流下原位肝移植手术中血管外肺水(EVLW)、肺血管通透性和死腔/潮气容积比(VD/VT)的变化及原因.方法:对15例晚期肝病行原位肝移植手术的患者行全身麻醉,术中全凭静脉靶控输注麻醉药维持,气管插管后经右颈内静脉和右股动脉放置PiCCO导管,通过PiCCO监护仪测定EVLW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左桡动脉穿刺行动脉压监测和血气分析.分别记录手术开始30 min(T1)、无肝期前15min(T2)、无肝期15 min(T3)、无肝期45 min(T4)、新肝期15 min(T5)、新肝期60 min(T6)、关腹(T7)时的EVLW、PVPI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与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结果:T4的EVLW明显低于T5,T3、T4的PVPI明显高于T5、T6和T7,T3、T4的VD/VT明显高于其他5个时刻.结论:非转流肝移植手术无肝期应当控制补液和EVLW,新肝期血管开放后可适当应用降低EVLW的药物,避免新肝期血管开放后引起肺水肿,无肝期的肺增血管通透性明显增高,有隐性肺损伤的可能,要注意采取适当的肺保护措施,无肝期的VD/VT高于其他两期,应当适当地减少通气量,以保持肺通气和血流的匹配.

    作者:郭锐;施冲;盛恒炜;曾因明;吴群林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上尿路手术中置双J管移位的原因分析及置管技巧

    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做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肾盂成形术66例.术后均留置双J管,其中发生双J管移位6例,现就其发生原因及处理分析如下.

    作者:邓道中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胆瘘治疗后远期并发症的回顾性研究

    胆瘘在腹部外科病例中并不少见,但由于某些胆瘘的治疗措施不当及治疗随访不完善,胆瘘治疗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非常高,应当引起重视.本文通过对近年胆瘘患者治疗后远期并发症的回顾性研究,对改进胆瘘的治疗方案进行探讨.

    作者:吴云阳;陈佑江;文明波;丁祥飞;朱兵赞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体会

    目的:探讨无张力修补术用于腹股沟嵌顿疝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2月至2006年12月腹股沟嵌顿疝58例患者急诊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PMTFHR)的临床资料、治疗要点,同时与既往行传统修补术组对比,分析腹股沟嵌顿疝行PMTFHR的可行性,同时总结其手术适应证及操作要点.结果:两组均随访3~36个月,PMTFHR组1例复发(2%),与传统修补术组(5%,3/60)比较术后复发率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TFHR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安全可靠的术式.

    作者:谭明华;曹杰;曾山崎;杨平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低挂输液瓶对再次穿刺头皮静脉成功率的影响

    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由于小儿血管细、好动,易发生药物渗漏[1].发生液体渗漏后,临床常关闭调节器后再往前段静脉进针少许,失败后重新穿刺.为了更好地减轻患儿的痛苦,笔者采用低挂输液瓶后再往前段静脉进针少许,失败后重新穿刺的方法,发现该方法拥有较高的再次穿刺头皮静脉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华;林慧 刊期: 2007年第2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