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巨;胡煜;鲁海鸥;王喜良;孙晓玲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床出血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胆囊床出血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术中因剥离胆囊床时损伤肝包膜及肝实质7例(38.9%),胆囊床渗血5例(27.8%),胆囊变异血管出血3例(16.7%),分离胆囊床时损伤胆囊穿支血管出血2例(11.1%),肝中静脉损伤出血1例(5.6%).采用明胶海绵及纱布压迫、钛夹钳夹、电凝止血等止血措施获得较好的效果.全组病例中转开腹2例,中转手术率为11.1%.术后来发生继发出血,无胆管损伤.结论:胆囊床出血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出血的常见原因,只要术者掌握腹腔镜手术技巧及相应处理对策,均能获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刘丹峰;孙礼侠;陈玉银;孙荣能;徐庆春;刘昌阔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建立免的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模型,并探讨抑肽酶对兔DIC的治疗作用.方法:对妊娠23~24 d的新西兰大白兔行剖宫取胎术,取胎盘组织10 g溶于无菌10 mL生理盐水,充分搅碎并离心后,取上清液,注入耳缘静脉,建立兔的产科DIC模型.然后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n=10),A组(抑肽酶组)注射抑肽酶3×107IU/kg+5%葡萄糖10 mL;B组(对照组)静脉注射5%葡萄糖10 mL.抽取注药前,注药后10、30、60、120 min的血液,放入标准的PT管和空白试管充分摇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和各项凝血指标.结果:注药后B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逐渐延长,纤维蛋白原逐渐降低,D-二聚体升高,并平均30 min左右剖宫产创口开始渗血,A组也出现同样的趋势,但改变较缓和,各时间点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B组IL-8与TNF-α逐渐上升,在30 min时达到高峰,60 min时有下降趋势,A组改变较B组缓和,各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胎盘离心液建立兔产科DIC可行性好,早期应用抑肽酶治疗DIC模型兔可明显改善凝血功能,减少炎症介质IL-8和TNF-α的浓度.
作者:蔡珠华;曹华妹;郑戈 刊期: 2007年第24期
上颌窦后鼻孔息肉是起源于上颌窦并通过其窦口发展到后鼻孔的单发息肉.好发于儿童,但临床上成人上颌窦后鼻孔息肉也并不少见,如单纯摘除鼻息肉,复发率很高.我科收治成人上颌窦后鼻孔息肉2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初亭;吴元庆 刊期: 2007年第24期
氢氧化钙自1930年被Hemann用于盖髓,由于其抗菌谱广,灭菌力强,对组织刺激性小,完全无毒,渗透力强,具有收敛性,愈来愈广泛地被应用于儿童口腔科,不仅作为根管消毒剂、根尖诱导剂,还作为年轻恒牙的直接及间接盖髓剂,因用途添加了甘油、碘仿等填料有不同的剂型[1-2],Dycal是目前国际上应用多的化学固化氢氧化钙制剂,因其固化前流动性好,与牙髓组织及牙体组织结合紧密后迅速产生凝固坏死层,被肉芽组织取代后分化为造牙本质细胞,在其下方产生牙本质桥,笔者用其作为治疗年轻恒牙深龋露髓及意外穿髓的直接盖髓剂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梅秀芹;唐明娜;王一涵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比较硫必利伍用丁丙诺啡用于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疗效.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手术患者200例,分成两组,A组100例,镇痛药液为丁丙诺啡0.75 mg,首剂为丁丙诺啡0.15 mg;B组100例,镇痛药液硫必利300mg加丁丙诺啡0.75 mg,首剂为丁丙诺啡0.15 mg+硫必利50 mg;所有患者均采用100 mL上海怡新一次性PCEA泵,持续用药剂量2 mL/h,实施PCEA后24 h专人巡视评估镇痛效果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尿潴留、呼吸抑制等).结果:不良反应,A、B组出现不同程度头晕、恶心、呕吐,分别为10%、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镇痛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0~10)评分,两组患者镇痛当天评为0~3分的分别为60%、90%.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硫必利可明显减少丁丙诺啡术后镇痛的不良反应,增强镇痛效果.
作者:王敬 刊期: 2007年第24期
患者男,67岁,用中药蒸脚时因癫痫发作致意识丧失,左足伸入中药液体中(水温约100℃) 约数分钟,当时无人在家,1 h后家人发现其右足肿胀、脱皮、麻木,对当时经过不能完整记忆,自行在家中涂药,4 h后送入我院.查体:左足肿胀,腐皮脱落,基底苍白,质韧,触痛减退,诊断:左足、左小腿4%Ⅲ度烫伤.
作者:叶小莉;魏平;冯凯;游小波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全身热疗的麻醉处理.方法: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20例,ASA Ⅱ或Ⅲ级,在静吸复合麻醉下采用红外线辐射体表加热实施全身热疗(WBH),包括升温期(食管下段温度达41.5℃),恒温期(维持41.5℃1h)及降温期(开舱自然降温,体温降至38.5℃)、有创监测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肺氧合指标,并测定脑电双频指数(Bis).结果:升温期和降温期心率、中心静脉压和气道峰压升高,平均动脉压和Bis下降,降温期逐渐恢复,恒温期和降温期低血压和肺水肿发生率较高.结论:采用对循环干扰较小的静吸复合全麻,有创监测血流动力学,呼吸支持,根据热疗过程调节全麻深度,降低代谢,及时纠正内环境失衡,维持心肺功能稳定,保护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是WBH麻醉处理关键.
作者:楼京;孙倩;胡壮文;陈本林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联合强的松治疗声带小结、小型息肉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声带小结、小型息肉的优势.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声带小结、小型息肉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桃红四物汤联合强的松治疗组(治疗组),桃红四物汤每天1剂口服,强的松10 mg,1日3次,1周后减半,2周后停药;单纯强的松治疗组(对照组),强的松10 mg,1日3次,1周后减半,2周后停药.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和失访率比较.结果:经等级资料的Ridit分析发现,治疗组声带小结、小型息肉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U=2.019 8,P<0.05);治疗组失访5例,对照组失访14例,两组失访率比较,治疗组失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269 8,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联合强的松治疗声带小结、小型息肉的疗效确切,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声带小结、小型息肉的优势,尤其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文凤妮;陈舒华 刊期: 2007年第24期
我院自1987年12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剪除疣体加疣体根部注射聚肌胞配合局部涂药治疗尖锐湿疣患者1 000余例,取得良好效果,特别是巨大型湿疣患者避免了手术植皮的痛苦,节约了治疗费用,现将其中资料完整的巨大型尖锐湿疣185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唐云志;彭学标;李军;刘学军;肖春明;张慧芳;刘际虎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晚期大肠癌应用多通道编程泵时辰化疗的临床疗效与副作用,为时辰化疗应用于晚期大肠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60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分为时辰组与常规组,每组30例.两组的化疗药物剂量均为5-氟尿嘧啶(5-Fu)500 mg/(m2·d),醛氢叶酸(CF)60 mg/(m2·d),草酸铂(L-OHP)30 mg/(m2·d).时辰组予输液泵控制L-OHP、5-Fu/CF大速度和给药浓度高峰时间为16:00、04:00,采用正弦曲线给药.连用4d为1个周期,间隔28d进行下一个周期化疗.常规组予每日静脉滴入,连用4 d为1个周期.间隔28 d进行下一个周期化疗.两组均在连续4次化疗结束后4周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疗效评价标准和不良反应评价分级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与不良反应评价,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时辰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间近期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时辰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除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之外,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Ⅲ~Ⅳ度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于晚期大肠癌时,时辰化疗与常规化疗方式比较能增加疗效,减少毒副反应,可以普及推广,能为广大晚期大肠癌患者提供新的有效治疗途径.
作者:李文志;冯汝就;林大任;陈文晟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肋骨骨折扫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GE的Lightspeed 8排螺旋CT对56例胸部外伤患者进行多排螺旋CT扫描检查,对原始数据进行薄层图像重建并传至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掩(SSD)图像重建,观察和分析肋骨骨折情况、周围其他解剖结构病变.结果:56例患者中除1例患者无肋骨骨折外其余55例患者均有单发或多发肋骨骨折,共计捡查出肋骨数量为105根,CT原始扫描数据发现肋骨骨折103根,CT层厚为2.5 mm薄层重建图像数据发现肋骨骨折为105根,重建三维图像VR、MIP、MPR、SSD发现肋骨骨折为102根,结合上述图像能清晰显示肋骨骨折情况、骨折数量、是否错位,除发现X线片肋骨骨折不明显骨折情况,同时还发现周围其他解剖结构外伤情况.结论:利用多排螺旋CT多种图像重建,其对肋骨骨折诊断准确性要优于常规X线检查,可弥补X线检查中不足,为临床诊治肋骨骨折提供重要价值.
作者:王翔;秦海芳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评估非营养性吸吮(NNS)早期预防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选择早产儿62例,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入院后48h经胃肠喂养,不能吸吮者口饲;对照组开奶同时,用小剂量红霉素静滴,治疗组在饲奶间歇期进行NNS.了解两组早期经胃肠喂养耐受情况,并对两组恢复至出生时体质量时间、自行吸吮喂养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体质量增长、自行吸吮喂养时间好于对照组.结论:NNS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显著,是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有效措施.
作者:姜赤晓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比较恒速输注异丙酚4mg/(kg·h)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的效果及麻醉费用的差异.方法: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患者60例.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各30例.两组均快速诱导插管,术中按需追加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肌松.A组恒速输注异丙酚4mg/(kg·h),B组持续吸入异氟醚.记录麻醉时间,唤醒时间,各个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计算麻醉费用.术后24h随访,了解有无术中知晓.两组间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两组患者观察过程中生命体征差异无显著性.BIS值A组大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A组患者的唤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患者的麻醉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中知晓.结论:按照4mg/(kg·h)的剂量恒速输注异丙酚,能够满足麻醉需求,并未增加麻醉费用,可以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陶蕾;孙绪德;杨永慧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经口留置螺旋型鼻肠管的可行性.方法:11例不适合经鼻置管的危重患者,给予促胃肠动力药,经口插入螺旋型鼻肠管,24 h后行床边X线腹部摄片明确管端位置,管端位于幽门后为置管成功.结果:幽门后置管成功率为73%(8/11),无呼吸道内置管或消化道穿孔等置管并发症.结论:对不适合经鼻置管的危重患者,可以采用经口留置螺旋型鼻肠管的方式替代.
作者:陈纯波;孙诚;曾红科;叶珩;李辉;蓝惠兰;黎春常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1岁以下婴儿法洛四联症手术适应证选择、手术方法及围术期处理.方法:2001年5月至2007年5月为54例1岁以下婴儿实施法洛四联症矫治手术,年龄45 d~12个月,平均(7.4±2.8)个月,体重3.5~10.5(6.4±2.8) kg,其中52例行根治手术,2例行姑息手术.结果:全组住院死亡3例,病死率5.5%.随访1-61个月,晚期死亡1例,其余病人心功能及活动能力良好,效果满意.结论:法洛四联症在1岁以下实施手术是安全的,可取得较好效果,关键在于恰当选择适应证、满意疏通右室流出道、加强围术期心肺功能支持.
作者:朱海龙;张金洲;易定华;孙国成;郑奇军;崔勤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真菌性角膜炎(mycotic keratitis)是一种由致病真菌引起的、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严重者甚至丧失眼球.近年来其在我国发病率明显增加,主要与农业性角膜外伤及角膜异物,或广谱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广泛应用,或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有关[1].
作者:应佳;施天严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应用万古霉素鞘内阶梯浓度注射对颅内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对30例颅内葡萄茵感染患者,腰穿后鞘内注入生理盐水10 mL+万古霉素,1次/d;剂量从5、10、15、20、25、30、35 mg逐日递增,疗程7 d.同时静脉滴注万古霉素500 mg全身用药,8 h 1次:在治疗前、后监测患者体温、颅内压、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及细菌培养.结果: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前观察指标升高,治疗2~3 d后逐渐下降,第6~7 d颅内压降低、体温、脑脊液生化及常规指标恢复正常,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治疗前、后对比各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应用万古霉素鞘内阶梯浓度注射治疗颅内葡萄球菌感染疗效显著,无并发症,操作简便,是临床治疗颅内感染切实可行的方法.
作者:郭伟;向进;王莉莉;管桦;张海燕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探讨手术指征及内固定物的选择.方法:对37例肩胛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参照Rowe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9个月,疗效评价优19例,良11例,可6例,差1例.结论:对于严重移位和不稳定的肩胛骨骨折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吴伟;吴士洪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腔内超声经阴道检查在诊断输尿管下段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腔内超声经阴道对33例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并与经腹超声进行对比.结果:彩色多普勒腔内超声经阴道检查对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显示率明显高于经腹超声检查.结论:彩色多普勒腔内超声经阴道检查明显提高了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显示率、诊断率,是诊断输尿管下段结石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旭;赛西亚 刊期: 2007年第24期
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由于小儿血管细、好动,易发生药物渗漏[1].发生液体渗漏后,临床常关闭调节器后再往前段静脉进针少许,失败后重新穿刺.为了更好地减轻患儿的痛苦,笔者采用低挂输液瓶后再往前段静脉进针少许,失败后重新穿刺的方法,发现该方法拥有较高的再次穿刺头皮静脉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华;林慧 刊期: 2007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