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ubratoxin B 诱导人绒癌细胞株凋亡及Bcl-2 mRNA 表达的研究

李巨;胡煜;鲁海鸥;王喜良;孙晓玲

关键词:绒毛膜癌, 细胞凋亡,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ubratoxin B, Bcl-2
摘要:目的:定量分析rubratoxin B(RB)在体外诱导人绒癌细胞株(BeWo)发生凋亡,并探讨其与抑制凋亡基因Bcl-2 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利用MTT、HE染色、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技术定性及定量分析经RB处理后BeWo细胞活细胞及凋亡细胞的变化情况;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抑制凋亡基因Bcl-2与RB诱导的BeWo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RB诱导BeWo细胞凋亡的数量与药物浓度及用药时间明显相关.RT-PCR结果显示Bcl-2 mRNA的表达随着凋亡细胞的增加而减少.结论:RB能够诱导BeWo细胞发生凋亡,Bcl-2 mRNA表达的下调是RB诱导BeWo细胞凋亡的重要机制.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机械通气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的护理配合

    目的:总结机械通气患者行纤支镜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68例患者重点清除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积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以便完成纤支镜治疗.护士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作出相应的护理配合,主要包括治疗前用物、病人的准备;治疗中严密观察病情、主动密切配合医生及做好安全防护;治疗后的观察和监护以及作好相关护理.结果:68例患者的纤支镜治疗顺利进行并达到治疗目的,避免了并发症.结论:护士周全的准备、严密的观察和密切的配合在纤支镜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群燕;蓝惠兰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福辛普利对胞外调节蛋白激酶在糖尿病肾病中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皮质中磷酸化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基因的表达及肾脏病理变化的影响.探讨福辛普利对DN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3只,随机取10只为对照组(A组),其余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1个月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早期DN模型,将大鼠分为模型组(B组)、福辛普利组(C组).C组在成模后2周开始给药福辛普利10g/(kg·d)灌胃;A组及B组灌服相应容量(10mL/kg)的生理盐水,1次/d,连续6周.检测血糖、肾小球滤过率、尿微量白蛋白、肾肥大指数,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肾皮质p-ERK1/2;用RT-PCR技术检测TGF-β1基因的表达.结果:治疗后6周B组和C组血糖值均明显高于A组.C组血糖值与B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治疗6周B组和C组尿微量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肾肥大指数和肾小球系膜细胞基质相对面积均明显高于A组(均P<0.01).治疗后上述指标C组低于B组(均P<0.01).C组肾皮质p-ERK1/2、TGF-β1基因的表达均明显低于B组,肾组织病变明显减轻.结论:(1)p-ERK参与了DN的发生与发展.(2)福辛普利抑制DN大鼠肾皮质中ERK的活性,并下调TGF-β1基因的过度表达,减轻肾组织病理改变.(3)福辛普利对DN肾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ERK活性有关.(4)ERK活化与DN高血糖、肾小球高滤过、TGF-β1基因的过度表达有关.

    作者:关欣;郑红光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化学固化型氢氧化钙直接盖髓术77例疗效观察

    氢氧化钙自1930年被Hemann用于盖髓,由于其抗菌谱广,灭菌力强,对组织刺激性小,完全无毒,渗透力强,具有收敛性,愈来愈广泛地被应用于儿童口腔科,不仅作为根管消毒剂、根尖诱导剂,还作为年轻恒牙的直接及间接盖髓剂,因用途添加了甘油、碘仿等填料有不同的剂型[1-2],Dycal是目前国际上应用多的化学固化氢氧化钙制剂,因其固化前流动性好,与牙髓组织及牙体组织结合紧密后迅速产生凝固坏死层,被肉芽组织取代后分化为造牙本质细胞,在其下方产生牙本质桥,笔者用其作为治疗年轻恒牙深龋露髓及意外穿髓的直接盖髓剂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梅秀芹;唐明娜;王一涵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晚期肿瘤患者全身灌注热疗的麻醉处理

    目的:探讨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全身热疗的麻醉处理.方法: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20例,ASA Ⅱ或Ⅲ级,在静吸复合麻醉下采用红外线辐射体表加热实施全身热疗(WBH),包括升温期(食管下段温度达41.5℃),恒温期(维持41.5℃1h)及降温期(开舱自然降温,体温降至38.5℃)、有创监测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肺氧合指标,并测定脑电双频指数(Bis).结果:升温期和降温期心率、中心静脉压和气道峰压升高,平均动脉压和Bis下降,降温期逐渐恢复,恒温期和降温期低血压和肺水肿发生率较高.结论:采用对循环干扰较小的静吸复合全麻,有创监测血流动力学,呼吸支持,根据热疗过程调节全麻深度,降低代谢,及时纠正内环境失衡,维持心肺功能稳定,保护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是WBH麻醉处理关键.

    作者:楼京;孙倩;胡壮文;陈本林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剪除疣体加疣体根部注射聚肌胞治疗尖锐湿疣

    我院自1987年12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剪除疣体加疣体根部注射聚肌胞配合局部涂药治疗尖锐湿疣患者1 000余例,取得良好效果,特别是巨大型湿疣患者避免了手术植皮的痛苦,节约了治疗费用,现将其中资料完整的巨大型尖锐湿疣185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唐云志;彭学标;李军;刘学军;肖春明;张慧芳;刘际虎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葛根素联合纳洛酮治疗中枢性眩晕疗效观察

    中枢性眩晕是内科常见的急症,发作时间较持续,可达数周、数月甚至与原发病同始终.我们采用葛根素联合小剂量纳洛酮治疗34例中枢性眩晕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松鹤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鞘内阶梯浓度注射万古霉素治疗颅内葡萄球菌感染

    目的:探讨应用万古霉素鞘内阶梯浓度注射对颅内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对30例颅内葡萄茵感染患者,腰穿后鞘内注入生理盐水10 mL+万古霉素,1次/d;剂量从5、10、15、20、25、30、35 mg逐日递增,疗程7 d.同时静脉滴注万古霉素500 mg全身用药,8 h 1次:在治疗前、后监测患者体温、颅内压、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及细菌培养.结果: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前观察指标升高,治疗2~3 d后逐渐下降,第6~7 d颅内压降低、体温、脑脊液生化及常规指标恢复正常,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治疗前、后对比各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应用万古霉素鞘内阶梯浓度注射治疗颅内葡萄球菌感染疗效显著,无并发症,操作简便,是临床治疗颅内感染切实可行的方法.

    作者:郭伟;向进;王莉莉;管桦;张海燕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胆瘘治疗后远期并发症的回顾性研究

    胆瘘在腹部外科病例中并不少见,但由于某些胆瘘的治疗措施不当及治疗随访不完善,胆瘘治疗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非常高,应当引起重视.本文通过对近年胆瘘患者治疗后远期并发症的回顾性研究,对改进胆瘘的治疗方案进行探讨.

    作者:吴云阳;陈佑江;文明波;丁祥飞;朱兵赞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恒速输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恒速输注异丙酚4mg/(kg·h)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的效果及麻醉费用的差异.方法: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患者60例.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各30例.两组均快速诱导插管,术中按需追加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肌松.A组恒速输注异丙酚4mg/(kg·h),B组持续吸入异氟醚.记录麻醉时间,唤醒时间,各个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计算麻醉费用.术后24h随访,了解有无术中知晓.两组间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两组患者观察过程中生命体征差异无显著性.BIS值A组大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A组患者的唤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患者的麻醉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中知晓.结论:按照4mg/(kg·h)的剂量恒速输注异丙酚,能够满足麻醉需求,并未增加麻醉费用,可以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陶蕾;孙绪德;杨永慧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经口留置螺旋型鼻肠管1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经口留置螺旋型鼻肠管的可行性.方法:11例不适合经鼻置管的危重患者,给予促胃肠动力药,经口插入螺旋型鼻肠管,24 h后行床边X线腹部摄片明确管端位置,管端位于幽门后为置管成功.结果:幽门后置管成功率为73%(8/11),无呼吸道内置管或消化道穿孔等置管并发症.结论:对不适合经鼻置管的危重患者,可以采用经口留置螺旋型鼻肠管的方式替代.

    作者:陈纯波;孙诚;曾红科;叶珩;李辉;蓝惠兰;黎春常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可视化动缘探测系统检测rHuEPO对缺血/再灌注心室肌细胞舒、缩功能和钙瞬变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常规酶解法获得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用氰化钠/乳酸钠灌注造成细胞化学缺氧以模拟缺血.缺血15min后以台氏液或台氏液加rHuEPO复氧模拟再灌注,用可视化动缘探测系统同步检测rHuEPO对单个I/R心室肌细胞收缩力和钙瞬变的影响.结果:发现rHuEPO(10~10 000IU/L)浓度依赖性地使再灌注后心室肌细胞肌小节收缩幅度、收缩/舒张速度以及钙瞬变增大(P<0.05,n=10,来自8个心脏).结论:rHuEPO可促进I/R心室肌细胞收缩及钙瞬变的恢复而发挥其保护作用.

    作者:魏来;谢念林;张海峰;王俊玲;易定华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安装胰岛素泵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结石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安装胰岛素泵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结石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4例安装胰岛素泵胆总管结石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系统护理.结果:14例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安装胰岛素泵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结石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术前合理准备,术后正确配合治疗为手术成功奠定了基础、保证了安全.

    作者:冯晶;谢春玲;李莉;袁静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C反应蛋白及血尿酸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血尿酸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测定1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血清CRP及血尿酸等生化指标,并与30例健康患者(对照组)比较,分析CRP及血尿酸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级高血压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级高血压组CRP浓度明显高于1级高血压组(P<0.05),3级高血压组也明显高于1级、2级高血压组(P<0.01);高血压组检出血尿酸增高69例,占44.2%,对照组检出血尿酸增高4例,占1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高血压组中血尿酸随血压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增加.结论:CRP及血尿酸浓度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关,炎症反应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作者:宋燕;贺明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硫必利伍用丁丙诺啡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的疗效

    目的:比较硫必利伍用丁丙诺啡用于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疗效.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手术患者200例,分成两组,A组100例,镇痛药液为丁丙诺啡0.75 mg,首剂为丁丙诺啡0.15 mg;B组100例,镇痛药液硫必利300mg加丁丙诺啡0.75 mg,首剂为丁丙诺啡0.15 mg+硫必利50 mg;所有患者均采用100 mL上海怡新一次性PCEA泵,持续用药剂量2 mL/h,实施PCEA后24 h专人巡视评估镇痛效果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尿潴留、呼吸抑制等).结果:不良反应,A、B组出现不同程度头晕、恶心、呕吐,分别为10%、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镇痛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0~10)评分,两组患者镇痛当天评为0~3分的分别为60%、90%.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硫必利可明显减少丁丙诺啡术后镇痛的不良反应,增强镇痛效果.

    作者:王敬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切除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我科76例电视胸腔镜辅助下纵隔肿瘤切除手术的经验,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76例,男47例,女29例,年龄16~70岁,平均42.5岁,其中确诊胸腺瘤14例,胸腺囊肿9例,皮样囊肿5例,神经源性肿瘤14例,食管囊肿8例,气管支气管囊肿5例,心包囊肿9例,淋巴管样囊肿5例,浸润性胸腺瘤3例,其他3例.均采用全麻双腔插管,健侧卧位或患侧抬高30~45°位,健侧单肺通气.胸腔镜置于腋前线至腋后线的第6~8肋间套管,操作套管2~3个,如术中探查肿瘤直径过大,或因粘连严重显露困难等原因,可辅助小切口完成肿物切除.结果:41例经胸腔镜完成肿物切除,28例附加5~8cm小切口完成手术,4例中转开胸手术,3例行活检,全组病人术后恢复好,无围手术期死亡发生.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适合于部分纵隔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安全有效,对大多数纵隔良性肿瘤、特别是大部分囊性病变及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切除较传统的开胸手术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周海榆;陈刚;肖朴;唐继鸣;贲晓松;谢亮;吴一龙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超声造影在脾脏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脾脏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17例脾脏血管瘤患者经肘静脉团注SonoVue,采用对比脉冲系列成像技术,实时观察注射造影剂后病灶增强特征.结果:经超声造影后,17例23个病灶均在增强早期出现增强,20个病灶(87.0%)呈周边向心性增强,3个病灶(13.0%)呈整体性增强.结论:超声造影技术能动态显示病灶增强特征,有助于脾脏血管瘤的诊断.

    作者:甘科红;王煜;丛淑珍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真菌性角膜炎

    真菌性角膜炎(mycotic keratitis)是一种由致病真菌引起的、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严重者甚至丧失眼球.近年来其在我国发病率明显增加,主要与农业性角膜外伤及角膜异物,或广谱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广泛应用,或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有关[1].

    作者:应佳;施天严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原位肝移植术中应用羟乙基淀粉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术中输注贺斯和万汶对原位肝移植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361例ASAⅡ~Ⅳ级晚期肝病患者分成非重症肝炎组(Ⅰ组)和重症肝炎组(Ⅱ组),同时根据患者输注不同胶体液分为贺斯亚组(Ⅰh组,Ⅱh组)和万汶亚组(Ⅰv组,Ⅱv组).分别纪录各组患者术前,术毕,术后3、7和14d血浆白蛋白、血糖、肌酐、尿量和凝血酶原时间(PT);记录患者术中心跳骤停、术后14 d内感染、肺水肿等并发症和血液透析、死亡等情况的病例数.结果:Ⅱ组术中心跳骤停、术后感染、肺水肿和14 d内病死率均显著高于Ⅰ组(P<0.01).Ⅱ组肌酐、尿量、PT水平与Ⅰ组比较均分别在不同时段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Ⅱh组从术毕以后血糖指标显著高于Ⅰh组(P<0.01或P<0.05).Ⅰ组中,Ⅰh组肌酐水平、PT从术毕至术后3d均显著高于Ⅰv组(P<0.01);从术毕至术后7d,Ⅰh组尿量显著低于Ⅰv组(P<0.01).Ⅱ组中,Ⅱh组肌酐水平从术毕至术后3 d显著高于Ⅱv组(P<0.01);Ⅱh组PT水平术毕时高于Ⅱv组(P<0.01);Ⅱh组血糖从术毕至术后7 d,显著高于Ⅱv组(P<0.01).结论:在白蛋白和血浆等的联合配伍下,贺斯和万汶在原位肝移植术中均能提供良好的液体治疗,万汶对原位肝移植患者的肾脏保护和凝血机制更有利,并可能对重症肝炎患者术后的血糖控制有益.

    作者:陈湧鸣;王祥瑞;曹瑜;张建军;夏强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桃红四物汤联合强的松治疗声带小结、小型息肉4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联合强的松治疗声带小结、小型息肉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声带小结、小型息肉的优势.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声带小结、小型息肉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桃红四物汤联合强的松治疗组(治疗组),桃红四物汤每天1剂口服,强的松10 mg,1日3次,1周后减半,2周后停药;单纯强的松治疗组(对照组),强的松10 mg,1日3次,1周后减半,2周后停药.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和失访率比较.结果:经等级资料的Ridit分析发现,治疗组声带小结、小型息肉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U=2.019 8,P<0.05);治疗组失访5例,对照组失访14例,两组失访率比较,治疗组失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269 8,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联合强的松治疗声带小结、小型息肉的疗效确切,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声带小结、小型息肉的优势,尤其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文凤妮;陈舒华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膀胱移行细胞癌尿液脱落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TCC)尿液脱落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留取49例TCC患者、10例泌尿系统其他疾病患者和8例正常健康成人的新鲜尿液,离心收集脱落细胞,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TCC尿液脱落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4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脱落细胞中有41例检测出survivin表达,而10例泌尿系统其他疾病患者和8例正常健康成人的尿脱落细胞中均未检测出survivin的表达.以RT-PCR检测膀胱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survivin的方法敏感性为83.7%,特异性为100%.结论:初步的试验结果显示,RT-PCR法检测膀胱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survivin的方法可以作为诊断膀胱癌的无创性方法.

    作者:黄力;陈立新;张孝斌;姚启盛;王晓康 刊期: 2007年第2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