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ubratoxin B 诱导人绒癌细胞株凋亡及Bcl-2 mRNA 表达的研究

李巨;胡煜;鲁海鸥;王喜良;孙晓玲

关键词:绒毛膜癌, 细胞凋亡,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ubratoxin B, Bcl-2
摘要:目的:定量分析rubratoxin B(RB)在体外诱导人绒癌细胞株(BeWo)发生凋亡,并探讨其与抑制凋亡基因Bcl-2 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利用MTT、HE染色、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技术定性及定量分析经RB处理后BeWo细胞活细胞及凋亡细胞的变化情况;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抑制凋亡基因Bcl-2与RB诱导的BeWo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RB诱导BeWo细胞凋亡的数量与药物浓度及用药时间明显相关.RT-PCR结果显示Bcl-2 mRNA的表达随着凋亡细胞的增加而减少.结论:RB能够诱导BeWo细胞发生凋亡,Bcl-2 mRNA表达的下调是RB诱导BeWo细胞凋亡的重要机制.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膀胱移行细胞癌尿液脱落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TCC)尿液脱落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留取49例TCC患者、10例泌尿系统其他疾病患者和8例正常健康成人的新鲜尿液,离心收集脱落细胞,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TCC尿液脱落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4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脱落细胞中有41例检测出survivin表达,而10例泌尿系统其他疾病患者和8例正常健康成人的尿脱落细胞中均未检测出survivin的表达.以RT-PCR检测膀胱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survivin的方法敏感性为83.7%,特异性为100%.结论:初步的试验结果显示,RT-PCR法检测膀胱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survivin的方法可以作为诊断膀胱癌的无创性方法.

    作者:黄力;陈立新;张孝斌;姚启盛;王晓康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方式与预后差异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36例SAP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死亡原因,对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住院时间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先前组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大于现在组,SAP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均以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常见.结论:对SAP强调以非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严密监测和评估重要脏器功能.

    作者:陈善正;任学群;魏伟;李宜雄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血管移植在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救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管移植在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3例(18条)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患者,分别采用自体大隐静脉(11条)和人工血管(7条)移植进行治疗.结果:死亡1例,其余移植血管均通畅.远端肢体血液循环良好,肢体无肿胀.随访5~24个月,血管通畅率100%.结论:掌握好四肢主干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手术时机和熟练的血管外科吻合技术及术后的正确处理是成功救治四肢主干血管损伤的关键.

    作者:于晋;黄保堂;窦云轲;李波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ICU重度脓毒症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ICU重度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今后重度脓毒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我院ICU病房2006年1-12月收治的75例重度脓毒症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度脓毒症患者死亡组Marshall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01或P<0.005).随着器官功能不全的数目增加,患者28d病死率、3个月病死率均明显增高.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28d病死率及3个月病死率均与器官功能不全数明显相关(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毒症休克(P<0.005)、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不全(P<0.05)、APACHEⅡ评分(P<0.05)是重度脓毒症患者28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脓毒症休克(P<0.005)、器官功能不全数目(P<0.05)、患有慢性疾病(P<0.05)是重度脓毒症患者3个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器官功能不全、脓毒症休克、APACHEⅡ评分、是否患有慢性疾病对判断ICU重度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李轶男;周立新;誉铁鸥;温伟标;方滨;毛克江;邹毅成;黎文研;黎昌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顽固性鼻出血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成像技术在顽固性鼻出血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3年7月至2006年10月间在我科诊治鼻出血的患者15例进行回顾分析,经颈外动脉造影显示动脉走行,并行栓塞治疗,术后复查DSA评价手术效果.结果:15例患者DSA均清晰显示鼻区血管,可明确判断出血的部位、原因及局部交通情况,将导管超选择插入该血管,注入明胶海绵粉/条+PVA颗粒,栓塞程度以DSA显示仅主干显影为限,介入治疗后出血停止,手术效果满意.结论:(1)合理的注射参数、恰当的体位、恰当的后处理技术和延长采像时间等方法可提高出血动脉的显示率;(2)介入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有效.

    作者:章云军;杜玉清;董礼阳;周为中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化学固化型氢氧化钙直接盖髓术77例疗效观察

    氢氧化钙自1930年被Hemann用于盖髓,由于其抗菌谱广,灭菌力强,对组织刺激性小,完全无毒,渗透力强,具有收敛性,愈来愈广泛地被应用于儿童口腔科,不仅作为根管消毒剂、根尖诱导剂,还作为年轻恒牙的直接及间接盖髓剂,因用途添加了甘油、碘仿等填料有不同的剂型[1-2],Dycal是目前国际上应用多的化学固化氢氧化钙制剂,因其固化前流动性好,与牙髓组织及牙体组织结合紧密后迅速产生凝固坏死层,被肉芽组织取代后分化为造牙本质细胞,在其下方产生牙本质桥,笔者用其作为治疗年轻恒牙深龋露髓及意外穿髓的直接盖髓剂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梅秀芹;唐明娜;王一涵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产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2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妊娠期和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情况,探讨其高危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2例产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近7年我院产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1.79‰,剖宫产率越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越高(P<0.001).剖宫产到发病的时间间隔要比顺产后到发病的时间间隔要短,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2例病例均治愈出院,其中仅药物治疗者20例,手术和药物治疗结合者2例.结论: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妊娠期发病率明显升高,仅妊娠血液高凝状态不能独立致病,近年来剖宫产率升高是该病发病率升高的一重要因素.做好产前保健,降低剖宫产率,宣教及指导产后早期下床活动,可减少产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重视抗凝药物治疗,发生股青肿者要及时手术,防止肢体坏疽.

    作者:胡洁媚;林芸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原水平及其与血脂、载脂蛋白的关系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胰岛素原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状况,并分析其与血脂及载脂蛋白的关系.方法:66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42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检测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采用单克隆抗体生物素-亲和素夹心放大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冠心病组及正常对照组的胰岛素原及血清真胰岛素水平,并计算HOMA指数来评价胰岛素抵抗状态.两组间胰岛素原水平、HOMA指数的比较应用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作为控制变量的协方差分析,血清胰岛素原、HOMA指数与血脂和载脂蛋白的相关性比较应用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并进一步进行校正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的偏相关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胰岛素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HOMA指数亦高于对照组(P<0.05).经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冠心病组中胰岛素原水平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呈正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A呈负相关.HOMA指数则与载脂蛋白B、Lp(α)呈正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A呈负相关.经校正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后,HOMA指数载脂蛋白的相关性消失,与高密度脂蛋白的相关性减弱.而胰岛素原与血脂及载脂蛋白的相关仍存在,但亦有所减弱.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原血症,且后者更为显著.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和胰岛素原水平与脂蛋白和载脂蛋白代谢紊乱相关,其中胰岛素原水平与脂质代谢紊乱的关系更为密切.

    作者:谢勇;贾恩志;杨志健;曹克将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白介素-11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系统性红斑狼疮常累及血液系统,其中血小板减少多见,发生率为7%~26%,其中严重血小板减少(血小板≤40×109/L)发生率为5%~10%,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死亡的重要原因.Feinglass等[1]曾报道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应用白介素11(IL-11)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我们曾将IL-11应用于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治疗有效,现将其报告如下.

    作者:朱宝玲;夏轶姿;金栗名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福辛普利对胞外调节蛋白激酶在糖尿病肾病中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皮质中磷酸化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基因的表达及肾脏病理变化的影响.探讨福辛普利对DN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3只,随机取10只为对照组(A组),其余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1个月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早期DN模型,将大鼠分为模型组(B组)、福辛普利组(C组).C组在成模后2周开始给药福辛普利10g/(kg·d)灌胃;A组及B组灌服相应容量(10mL/kg)的生理盐水,1次/d,连续6周.检测血糖、肾小球滤过率、尿微量白蛋白、肾肥大指数,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肾皮质p-ERK1/2;用RT-PCR技术检测TGF-β1基因的表达.结果:治疗后6周B组和C组血糖值均明显高于A组.C组血糖值与B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治疗6周B组和C组尿微量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肾肥大指数和肾小球系膜细胞基质相对面积均明显高于A组(均P<0.01).治疗后上述指标C组低于B组(均P<0.01).C组肾皮质p-ERK1/2、TGF-β1基因的表达均明显低于B组,肾组织病变明显减轻.结论:(1)p-ERK参与了DN的发生与发展.(2)福辛普利抑制DN大鼠肾皮质中ERK的活性,并下调TGF-β1基因的过度表达,减轻肾组织病理改变.(3)福辛普利对DN肾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ERK活性有关.(4)ERK活化与DN高血糖、肾小球高滤过、TGF-β1基因的过度表达有关.

    作者:关欣;郑红光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可视化动缘探测系统检测rHuEPO对缺血/再灌注心室肌细胞舒、缩功能和钙瞬变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常规酶解法获得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用氰化钠/乳酸钠灌注造成细胞化学缺氧以模拟缺血.缺血15min后以台氏液或台氏液加rHuEPO复氧模拟再灌注,用可视化动缘探测系统同步检测rHuEPO对单个I/R心室肌细胞收缩力和钙瞬变的影响.结果:发现rHuEPO(10~10 000IU/L)浓度依赖性地使再灌注后心室肌细胞肌小节收缩幅度、收缩/舒张速度以及钙瞬变增大(P<0.05,n=10,来自8个心脏).结论:rHuEPO可促进I/R心室肌细胞收缩及钙瞬变的恢复而发挥其保护作用.

    作者:魏来;谢念林;张海峰;王俊玲;易定华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继发性双侧瞳孔散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继发性双侧瞳孔散大颅脑损伤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我科2005年3月至2007年6月共60例脑外伤后致双侧瞳孔散大行手术治疗的病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方法分析继发性双侧瞳孔散大颅脑损伤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以下因素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1)年龄,(2)外伤后双侧瞳孔散大至手术减压时间,(3)GCS运动评分,(4)生命体征,(5)CT示伴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下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1)双侧瞳孔散大至手术减压时间.(2)CT示伴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对于年龄≤40岁,双瞳散大至手术减压间隔<3h,刺痛呈肢体收缩反应,生命体征尚处于正常范围,CT未提示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者,经积极的手术救治,可能有较佳的结果.

    作者:曾令成;张平;郭东生;雷霆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皮质旁型肋骨软骨瘤1例

    患者男,17岁.无任何症状因健康体检发现左肺块状影半个月余入院.查体:胸廓无畸形,第5、6肋间隙增宽,第7肋间隙变窄,无压痛,未触及明显的肿块,余无异常.实验室和B超检查未见异常.X线胸片示左第6肋骨见一大小约6.0cm×4.0cm卵圆形块影,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匀,边缘光整略呈分叶状.其内散在较多大小不等的斑片状钙化灶,挤压第5、7肋骨并使其移位.与右侧对比,左侧第4肋骨有轻度的变形.侧位胸片肿块位于后方与脊柱相重(图1).术前诊断:左侧肋骨包块性质待查.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肩胛骨骨折37例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探讨手术指征及内固定物的选择.方法:对37例肩胛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参照Rowe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9个月,疗效评价优19例,良11例,可6例,差1例.结论:对于严重移位和不稳定的肩胛骨骨折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吴伟;吴士洪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严重外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11例诊治体会

    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外科危重病人常见的致命并发症之一,对ARDS的治疗是防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提高危重病人治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自1992年8月至2006年8月曾治疗严重外伤并发ARDS患者1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荣民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脑出血后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与抑郁发生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与抑郁发生的关系.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住我院的445例脑出血患者在手术治疗后30d做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挑选符合匹配条件的患者(立体定向技术组57例和传统的开颅手组35例)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立体定向技术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后,患者的HAMD总分及5个因子评分均较传统的开颅手术显著下降,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立体定向技术颅内血肿清除有明显减轻脑出血后抑郁的发生作用.

    作者:颜文轩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眼部爆炸伤20例临床分析

    眼部爆炸伤是一种严重的致盲眼外伤[1].近年来,眼部爆炸伤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现将我院近10年来收治有完整资料的眼部爆炸伤20例30眼报告如下.

    作者:黄海平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纤维支气管镜用于麻醉插管的观察

    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对我院需全麻手术的25例颈椎疾病患者,直接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引导下行气管内插管,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狄华君;官正东;李雪芳;彭从斌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严重烧伤小鼠巨噬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在严重烧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表达及炎性细胞因子分泌中的作用,明确SGB可否成为改善严重创伤后的GR功能、抑制炎性反应过度的手段.方法:20%TBSAⅢ度烧伤小鼠分为单纯严重烧伤组(烧伤组)、严重烧伤后单侧颈部SGB治疗组(单侧SGB组)、严重烧伤后双侧颈部SGB治疗组(双侧SGB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巨噬细胞GR水平及巨噬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差异.结果:单侧及双侧SGB组腹腔巨噬细胞GR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烧伤组,单侧及双侧SGB组腹腔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1β、IL-6的作用均显著低于烧伤组.严重烧伤后单侧SGB组及双侧SGB组间巨噬细胞GR蛋白水平及TNF-α、IL-1β、IL-6的表达释放无明显差异.结论:单侧或双侧颈部SGB均可成为改善严重烧伤巨噬细胞GR功能、抑制其过度分泌炎性细胞因子的手段.

    作者:陆建华;施冲;屠伟峰;张兴安;粟永萍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非营养性吸吮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32例

    目的:评估非营养性吸吮(NNS)早期预防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选择早产儿62例,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入院后48h经胃肠喂养,不能吸吮者口饲;对照组开奶同时,用小剂量红霉素静滴,治疗组在饲奶间歇期进行NNS.了解两组早期经胃肠喂养耐受情况,并对两组恢复至出生时体质量时间、自行吸吮喂养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体质量增长、自行吸吮喂养时间好于对照组.结论:NNS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显著,是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有效措施.

    作者:姜赤晓 刊期: 2007年第2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