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连愿;单仁勇
患者男,29岁,无固定职业.2006年10月26日饮酒后,与他人争执过程中被匕首刺伤左眼.当时左眼活动性出血,患者感觉左眼部疼痛,视物模糊不清,伴有重影,自己未做特殊处理,迅速来我科急诊就诊.检查见:患者神志清楚,视力:右眼5.1,左眼4.6.见一匕首由左眼外上方斜形刺人眶内,匕首体部折断,断端部分外露,固定不动.左上眼睑中外1/3处斜纵形全层裂伤.伤口约15mm,左下睑相对应部位眼睑裂伤,伤口约5mm,眼睑不能闭合.
作者:王在忠;陈丽玲;柳昕;裴文艳;程颖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和降低复发率的技术改进.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疝囊双重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36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单测为8~20 min,平均14 min,双侧为18~35 min,平均28 min,术后住院1~2 d,无并发症,随访3~36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操作者学习曲线期疝术后复发率较高,通过技术改进可以降低复发率;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康复快、复发率低的优点.
作者:伍溢文;张志勇;徐家朴;张建军;侯东旭;李慎惠;江尚回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36例SAP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死亡原因,对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和住院时间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先前组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大于现在组,SAP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均以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常见.结论:对SAP强调以非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严密监测和评估重要脏器功能.
作者:陈善正;任学群;魏伟;李宜雄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辣椒素诱导人胃癌MKN-45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用MTT法检测MKN-45细胞生长情况.荧光光镜、透射电镜、DNA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内Bcl-2、Bax和C-myc蛋白表达.结果:辣椒素对MKN-45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光镜与电镜下可见到明显的凋亡细胞.DNA凝胶电泳显示出特征性凋亡梯状带.蛋白印迹法表明辣椒素可使Bax表达升高,Bcl-2和C-myc表达下降.结论:辣椒素能明显抑制人胃癌MKN-45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并主要通过调节Bax、Bcl-2和C-myc等蛋白的表达来实现.
作者:唐忠志;李军尧;陈晓娟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合并肺部并发症的呼吸管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地对我科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183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体重小于6kg的先天性心脏病小婴儿进行分析,平均(38.3±11.6)d,平均体重(4.2±0.8)kg.行姑息术3例,心内畸形根治术180例.出现肺部并发症者,在外科情况稳定后转新生儿科治疗.术后采用同步间歇指令式通气(SIMV)或同步间歇指令式通气+容量保证(SIMV+VG)模式通气,定时记录动脉血气指标,行气道分泌物培养及积极治疗肺部并发症.结果:转回患儿中终13例死亡.其中11例死亡原因与肺部并发症有关.结论: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合并肺部并发症直接影响手术成功率.术后采用SIMV/SIMV+VG模式及低潮气量、高频率等保护性通气策略有利于氧合功能的改善.一氧化氮吸入、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及镇静镇痛技术等的应用有助于肺部并发症的改善.
作者:梁穗新;孙云霞;余宇晖;钟劲;张宇和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胰岛素原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状况,并分析其与血脂及载脂蛋白的关系.方法:66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42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检测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采用单克隆抗体生物素-亲和素夹心放大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冠心病组及正常对照组的胰岛素原及血清真胰岛素水平,并计算HOMA指数来评价胰岛素抵抗状态.两组间胰岛素原水平、HOMA指数的比较应用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作为控制变量的协方差分析,血清胰岛素原、HOMA指数与血脂和载脂蛋白的相关性比较应用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并进一步进行校正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的偏相关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胰岛素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HOMA指数亦高于对照组(P<0.05).经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冠心病组中胰岛素原水平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呈正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A呈负相关.HOMA指数则与载脂蛋白B、Lp(α)呈正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A呈负相关.经校正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后,HOMA指数载脂蛋白的相关性消失,与高密度脂蛋白的相关性减弱.而胰岛素原与血脂及载脂蛋白的相关仍存在,但亦有所减弱.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原血症,且后者更为显著.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和胰岛素原水平与脂蛋白和载脂蛋白代谢紊乱相关,其中胰岛素原水平与脂质代谢紊乱的关系更为密切.
作者:谢勇;贾恩志;杨志健;曹克将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在急性梗阻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6月至2006年3月我院23例急性梗阻性肾后性肾衰患者的诊治过程及预后情况.结果:23例患者均穿刺成功,引流后肾功能恢复.全部患者均行顺行造影明确病因.结论: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操作简单、安全,对急性梗阻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断与肾功能的挽救有重要价值.
作者:蒋杰宏;徐乐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对有产时高危因素(胎膜早破、羊水污染、窒息)的新生儿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必要性及合理方法.方法:将连续两年两个时间段出生的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分为普遍预防组(1 127例)及选择预防组(1 237例),对普遍预防组新生儿生后均给予抗生素3d以预防可能发生的细菌感染,对选择预防组必须有C-反应蛋白(CRP)≥4 mg/L的条件才预防应用抗生素,统计两组的感染率、抗生素使用率及使用时间,并作统计检验.结果:普遍预防组的感染率为12.33%,选择预防组的感染率为11.88%(χ2=0.074 0,P>0.05).选择预防组的抗生素使用率(23.69%)及平均使用时间[(1.21±0.47)d]均小于普遍预防组[99.56%,(2.96±0.27)d],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P<0.01).结论:推荐仅对CRP≥4mg/L的易感高危新生儿预防应用抗生素,因为此方法优于普遍预防法,其不增加感染的发生率,确保了医疗安全,又可明显降低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率及用药时间,避免了滥用抗生素.
作者:倪岫云;阮芳菁;田媛莉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与抑郁发生的关系.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住我院的445例脑出血患者在手术治疗后30d做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挑选符合匹配条件的患者(立体定向技术组57例和传统的开颅手组35例)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立体定向技术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后,患者的HAMD总分及5个因子评分均较传统的开颅手术显著下降,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立体定向技术颅内血肿清除有明显减轻脑出血后抑郁的发生作用.
作者:颜文轩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研究一种经口咽前路寰椎骨折复位内固定系统,通过相应部位的解剖学测量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研制各种型号经口咽前路寰椎骨折复位钢板和复位器等配套器械.选45具中国成年人干燥寰椎标本,依次测量寰椎前结节厚度、两侧前弓厚度、两侧前弓高度、两侧侧块外侧壁到中线的距离、两侧侧块前后径及两侧侧块高度.结果:寰椎前结节厚度(6.97±0.84) mm,左前弓厚度(4.67±0.74) mm,右前弓厚度(4.61±0.85) mm,左前弓高度(10.22±1.66) mm,右前弓高度(10.15±1.45) mm,左侧侧块外侧壁到中线的距离(22.12±1.23) mm,右侧侧块外侧壁到中线的距离(22.10±1.33) mm,左侧侧块前后径(19.72±1.56) mm,右侧侧块前后径(20.21±1.69) mm,左侧侧块高度(11.90±1.10) mm,右侧侧块高度(11.52±1.06) mm,左侧侧块内倾角(11.26±1.74)°,右侧侧块内倾角(12.73±1.52)°.结论:寰椎骨折前路复位内固定系统设计新颖,在理论上通过相应部位的解剖学测量证实该系统有足够的解剖安放空间.
作者:廖穗祥;夏虹;昌耘冰;艾福志;王建华;尹庆水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成像技术在顽固性鼻出血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3年7月至2006年10月间在我科诊治鼻出血的患者15例进行回顾分析,经颈外动脉造影显示动脉走行,并行栓塞治疗,术后复查DSA评价手术效果.结果:15例患者DSA均清晰显示鼻区血管,可明确判断出血的部位、原因及局部交通情况,将导管超选择插入该血管,注入明胶海绵粉/条+PVA颗粒,栓塞程度以DSA显示仅主干显影为限,介入治疗后出血停止,手术效果满意.结论:(1)合理的注射参数、恰当的体位、恰当的后处理技术和延长采像时间等方法可提高出血动脉的显示率;(2)介入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有效.
作者:章云军;杜玉清;董礼阳;周为中 刊期: 2007年第24期
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对我院需全麻手术的25例颈椎疾病患者,直接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引导下行气管内插管,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狄华君;官正东;李雪芳;彭从斌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对27例脊柱转移癌进行手术治疗,采用前路病椎切除加椎体重建内固定、后路椎板切除加内固定、单纯骶椎肿瘤切除的手术方式.结果:生存期1~21.6个月,平均11.5个月.术后3个月疼痛缓解率为85.2%,术后6个月疼痛缓解率为67.8%.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2.5%,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改善率为56.4%.结论:只要掌握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术式,脊柱转移癌外科治疗能一定程度地减轻疼痛、改善神经功能.
作者:陈懿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观察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在肝移植围术期的应用.方法:19例行原位肝移植术晚期肝病患者,观察在术前(T0)、手术60 min(T1)、无肝10 min(T2)、新肝5 min(T3)和新肝120 min(T4)5个时间点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血小板计数(PLT)、纤溶酶活性(PL),同时用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测定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凝血速率(clot rate)及血小板功能(PF)变化.分析Sonoclot监测结果与常规监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1)与T0比较,T3时ACT、APTT明显延长,PL明显升高,PLT及PF均降低(P<0.05).(2)ACT与APTT,凝血速率与FIB浓度在T0~T4明显相关(P<0.05);PF与PLT计数在T0和T4明显相关(P<0.05),而在T1~T3无明显相关性(P>0.05).(3)Soncolot能够及时反映机体纤溶亢进及低凝状态.结论: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能对肝移植围术期凝血-纤溶系统作出较为快速、准确的监测.
作者:陈立新;沈宁;甘小亮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ECP)的妊娠围产结局.方法:对近5年在我院住院治疗分娩的180例ICP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住院分娩正常孕妇180例对比.结果:ICP发病率3.7%,ICP组早产发生率22.2%(40/180)、胎儿宫内窘迫32.8%(59/180)、围生儿死亡4.4%(8/180)、新生儿并发症15.6%(28/18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产妇的影响主要是产后出血及增加了剖宫产率.结论:ICP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但对母儿特别是对胎儿危害极大,加强孕期保健,对ICP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适时合理终止妊娠是降低ICP围产儿病死率和产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作者:尹启萍;张丽娟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在耳鼻咽喉领域中的病因分布和诊断,评价特异性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Irwin的慢性咳嗽解剖学诊断流程,对42例慢性咳嗽的病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慢性咳嗽的病因给予特异性治疗.所有患者均符合咳嗽时间大于8周、胸片阴性、年龄大于14岁、不吸烟或戒烟4周以上的入选标准.结果:42例慢性咳嗽患者中确诊39例,确诊率93%;其中鼻后滴漏综合征14例,占33%;胃食管反流性咳嗽8例,占19%;咳嗽变异性哮喘7例,占17%;变应性咳嗽10例,占24%;3例经诊断程序检查未能明确病因.39例病因明确者经特异性治疗后,28例患者咳嗽得到临床控制,占72%,其余11例为有效,占28%,咳嗽部分缓解.结论:鼻后滴漏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变应性咳嗽是慢性咳嗽在耳鼻咽喉领域中的主要病因,针对咳嗽病因的特异性治疗效果良好,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
作者:郑乃彩;方渭清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经口留置螺旋型鼻肠管的可行性.方法:11例不适合经鼻置管的危重患者,给予促胃肠动力药,经口插入螺旋型鼻肠管,24 h后行床边X线腹部摄片明确管端位置,管端位于幽门后为置管成功.结果:幽门后置管成功率为73%(8/11),无呼吸道内置管或消化道穿孔等置管并发症.结论:对不适合经鼻置管的危重患者,可以采用经口留置螺旋型鼻肠管的方式替代.
作者:陈纯波;孙诚;曾红科;叶珩;李辉;蓝惠兰;黎春常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应用万古霉素鞘内阶梯浓度注射对颅内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对30例颅内葡萄茵感染患者,腰穿后鞘内注入生理盐水10 mL+万古霉素,1次/d;剂量从5、10、15、20、25、30、35 mg逐日递增,疗程7 d.同时静脉滴注万古霉素500 mg全身用药,8 h 1次:在治疗前、后监测患者体温、颅内压、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及细菌培养.结果: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前观察指标升高,治疗2~3 d后逐渐下降,第6~7 d颅内压降低、体温、脑脊液生化及常规指标恢复正常,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治疗前、后对比各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应用万古霉素鞘内阶梯浓度注射治疗颅内葡萄球菌感染疗效显著,无并发症,操作简便,是临床治疗颅内感染切实可行的方法.
作者:郭伟;向进;王莉莉;管桦;张海燕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腔内超声经阴道检查在诊断输尿管下段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腔内超声经阴道对33例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并与经腹超声进行对比.结果:彩色多普勒腔内超声经阴道检查对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显示率明显高于经腹超声检查.结论:彩色多普勒腔内超声经阴道检查明显提高了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显示率、诊断率,是诊断输尿管下段结石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旭;赛西亚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定量分析rubratoxin B(RB)在体外诱导人绒癌细胞株(BeWo)发生凋亡,并探讨其与抑制凋亡基因Bcl-2 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利用MTT、HE染色、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技术定性及定量分析经RB处理后BeWo细胞活细胞及凋亡细胞的变化情况;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抑制凋亡基因Bcl-2与RB诱导的BeWo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RB诱导BeWo细胞凋亡的数量与药物浓度及用药时间明显相关.RT-PCR结果显示Bcl-2 mRNA的表达随着凋亡细胞的增加而减少.结论:RB能够诱导BeWo细胞发生凋亡,Bcl-2 mRNA表达的下调是RB诱导BeWo细胞凋亡的重要机制.
作者:李巨;胡煜;鲁海鸥;王喜良;孙晓玲 刊期: 2007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