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威灵仙对尿酸性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病变的保护作用

林凤平;任开明;宋恩峰;胡家才;吴凡

关键词:肾病, 核因子-κB,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威灵仙
摘要:目的:观察威灵仙对尿酸性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病变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空白组、苯溴马隆治疗组、小、中和大剂量威灵仙治疗组,每组10只,用腺嘌呤100mg/(kg·d)连续18 d灌胃造模,同时分别给予上述药物治疗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尿素氮、肌酐、尿酸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等指标,用HE染色观察肾小管间质尿酸盐结晶沉积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肾组织核因子-κB(NF-κB)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情况.结果:6周后各治疗组血尿酸和尿NAG活性降低,肾小管间质尿酸盐结晶沉积及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肾组织NF-κB和MCP-1的表达下调(P<0.05).结论:威灵仙对尿酸性肾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病变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至少部分与下调肾小管间质中NF-κB和MCP-1蛋白的表达有关.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造釉细胞瘤1例

    患者男,38岁,农民.自述左侧下颌肿物1年有余.起初约玉米粒大小,当时无痛感.后逐渐增大,至核桃大小.磨牙区轻痛,局部发硬.X线平片检查:左下颌角部有一直径约2 cm的类圆形透亮区,边缘光滑有切迹,内含多个囊腔,壁薄、不连续,其内牙根有吸收现象,未见钙化.X线诊断:左下颌骨造釉细胞瘤.手术病理报告:左下颌骨多房型囊腺样含齿造釉细胞瘤.

    作者:郭金山;李海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白蛋白及β2微球蛋白排泄率的影响.方法: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持续在20~200μg/min为标准诊断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31例,胰岛素强化治疗3个月,用放免法测定UAER,β2-微球蛋白(β2-MG)排泄率.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UAER、β2-MG排泄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延缓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大方;闫自强;李洁;周岩;刘秦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两种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对同一种疾病产生的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对两种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的三联疗法进行分析评价[1].结果:四种方案的成本-效果比依次为:0.346、0.475、0.693、1.298.由敏感度分析成本-效果比依次为:0.294、0.404、0.589、1.103.结论:A组H2RA(2周)方案为佳方案.

    作者:李国萍;薛丽钦;陈建洪;贺金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顺德地区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及药敏情况,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耐药株的进一步产生.方法: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细菌分析仪Vitek-32及配套G-杆菌鉴定卡(GNI+卡)及药敏卡(GNS-120卡)上机鉴定和药敏.同时用纸片扩散法做手工药敏试验.结果:医院感染156株鲍曼不动杆菌标本来源以呼吸道标本为主,主要分布于呼吸内科和外科ICU.在常用的14种抗生素药敏试验中,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的耐药率达到100%,环丙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耐药率为19.2%和16.7%.对头孢类药物的耐药率各有差异,其中头孢他啶为16.7%,头孢吡肟为27.6%,而头孢曲松耐药率虽为11.5%,但其中介率却达到51.9%,头孢替坦和氨曲南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9.9%和62.2%.亚胺硫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鲍曼不动杆菌保持高度抗菌活性,耐药率只有1.9%和3.2%.结论:院内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常用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抗药性,耐药机制复杂,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亚胺硫霉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作为重症病人抢救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卢解红;伍兆民;董少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手术矫正水平性斜视118例

    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院对118例水平性斜视患者行斜视矫正术,术后6周以后随访观察,满意程度达98%,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张文强;周雄;周和政;陈云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全胃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69例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间行全胃切除术治疗进展期胃癌69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54例,女15例,37~79岁,中位年龄61岁.全组病例均在术前经胃镜确诊胃癌.胃底贲门癌32例,胃体癌24例,胃窦癌侵及胃体10例,残胃癌3例.Borrmann分型:Ⅰ型6例,Ⅱ型23例,Ⅲ型31例,Ⅳ型9例.

    作者:朱勇;王敏;林祖朝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地尔硫(艹卓)、美托洛尔、地高辛控制快速房颤心室率的安全性及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地尔硫革、美托洛尔、地高辛控制快速房颤心室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快速房颤心室率患者(HR>100次/min)95例采用随机方式分为地尔硫革组(32例),90~240 mg/d,分3次口服;美托洛尔组(32例),12.5~50 mg/d,分2次口服;地高辛组(31例),0.125~0.25 mg/d,1次口服.观察其有效率(心室率下降≥20%)及症状体征变化.结果:地尔硫革、美托洛尔及地高辛控制房颤的快速心率总有效率分别为91%、92%、71%,心室率分别下降为(84.2±21.2)次/min、(83.7±18.9)次/min、(95.3±19.3)次/min,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23.5±5.2)h、(24.5±3.8)h、(45.1±7.5)h,3组复律分别3例、3例、1例,地尔硫革组出现低血压3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美托洛尔组出现低血压4例,窦性心动过缓1例;地高辛组出现窦性心动过缓1例,均自行缓解,未发生心衰加重.结论:与地高辛相比,口服地尔硫革、美托洛尔能有效控制其静息及活动后心室率,起效迅速,且均无明显副反应.

    作者:邱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肺癌并自发性气胸23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肺癌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9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期间在上海市肺科医院住院的肺癌并自发性气胸23例患者的年龄、性别、肺癌分期、病理类型、发病机制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自发性气胸首发症状主要有胸闷、胸痛和气促.10例患者有吸烟史,6例患者于胸水引流过程中出现自发性气胸,8例患者于化疗后出现气胸.3例患者气管镜检查示气管或支气管不完全阻塞.结论:临床上肺癌并自发性气胸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预后差.

    作者:韩志青;徐晓雯;罗艳蓉;徐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来氟米特加甲氨喋呤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来氟米特加甲氨喋呤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与单用甲氨喋呤进行对照.方法:39例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来氟米特+甲氨喋呤治疗,对照组用甲氨喋呤治疗,疗程为24周,对两组在6周、24周时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在6周、24周时的有效率分别为44.4%和82.4%,对照组分别为47.6%和61.9%,显示来氟米特+甲氨喋呤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比单用甲氨喋呤好.来氟米特+甲氨喋呤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实验指标,其耐受性与单用甲氨喋呤无明显差别.结论:来氟米特加甲氨喋呤是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有效的治疗方案,且较安全.

    作者:胡清;王芳;李雪锋;孙明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老年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癌38例

    老年支气管扩张症(支扩)合并肺癌38例,占同期收治老年支扩的15.9%(38/239).现结合临床报告如下.

    作者:李叶芳;李伟峰;李楚儒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辅助降低奥利沙铂所致神经毒性反应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引起的神经毒性反应,以及给患者带来的不适,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方法:通过健康教育反复强化患者的防护意识.结果:化疗时神经毒性反应减轻,再次化疗反应较首次化疗反应更轻.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奥利沙铂化疗时所致神经毒性反应.

    作者:方映雪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头痛患者的脑电图改变与应用

    目的:探讨头痛患者的脑电图改变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612例各种类型头痛患者行脑电图检查,并与162例正常体检无头痛者脑电图相比较.结果:头痛患者的脑电图非特异性异常率及病理波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体检者.头痛病人中癫痫性头痛与偏头痛的非特异性异常脑电图出现率较高,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两者与其他类型头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在脑电图病理波出现率方面,癫痫性头痛与其他类型头痛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头痛病人的脑电图异常出现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头痛病人中非特异性异常脑电图对诊断癫痫无特异性,而病理波的出现则对诊断癫痫具有特异性,尤以发作间期出现的病理波更具高度特异性.

    作者:叶红涛;杨玉先;石玉良;陈海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纳络酮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浆β-内啡肽和血浆磷酸肌酸激酶脑型同功酶的影响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β-内啡肽(β-EP)、血浆磷酸肌酸激酶脑型同功酶(CK-BB)的变化及纳络酮治疗后对其的影响.方法:将32例新生儿HIE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5例),纳络酮治疗组(17例),20例正常新生儿为正常对照组.纳络酮治疗组入院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络酮治疗,连用3 d.HIE惠儿组治疗前、治疗3 d后各采血收集标本一次,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β-EP,采用改良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得同功酶含量百分数,乘以CK总活性值得出.结果:(1)HIE患儿血浆β-EP、CK-BB水平分别为(201.25±87.98)ng/L和(53.27±14.17)IU/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22.20±36.40)ng/L和(10.60±4.55)IU/L(P<0.01).(2)治疗后HIE纳络酮组β-EP、CK-BB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分别为P<0.05和P<0.01),提示纳络酮对HIE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结论:β-EP参与了HIE的病理生理过程,在HIE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CK-BB活性升高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有关,且与脑组织损害严重程度成正比;纳络酮能明显降低HIE惠儿血浆β-EP水平,对HIE起保护和治疗作用.

    作者:肖巨庆;赵凤琴;黄艳;刘健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咯利普兰对哮喘小鼠肺部树突状细胞数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选择性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咯利普兰)对哮喘小鼠肺部树突状细胞(DC)数量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哮喘组、咯利普兰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小鼠肺、气道树突状细胞;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树突状细胞进行定量测定.结果:对照组小鼠的气管、支气管、肺泡和脏层胸膜构成了一个完整的NLDC-145+DC网络,对照组肺内NLDC-145+DC数量为(60±14.6)个/mm2上皮面积;哮喘组小鼠肺内NLDC-145+DC数量(210±35.6)个/mm2,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哮喘小鼠经咯利普兰处理后,肺内DC数量明显低于未处理的哮喘组[(88±24.3)个/mm2 vs(210±35.6)个/mm2].结论:树突状细胞参与了哮喘的气道炎症过程;咯利普兰可以下调肺哮喘小鼠肺部DC的数量,对哮喘的治疗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作者:阮玉姝;丁文柏;陈世雄;曾凡军;向光明;赵必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胸水CEA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胸水癌胚抗原(CEA)鉴别诊断良、恶性胸水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21例恶性肿瘤和32例良性疾病患者胸水CEA.结果:恶性组胸水CEA检测值9.12~10 155μg/L,不同病理类型肿瘤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良性组胸水CEA检测值0.24~7.13μg/L.恶性组与良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以胸水CEA 5μg/L作为阳性界值,胸水CEA诊断恶性胸水的敏感性为100%(21/21),特异性为93.8%(30/32),准确度为96.2%(51/53).结论:胸水CEA可作为良、恶性胸水良好的鉴别诊断指标,有必要将其列为胸水的常规检测项目.

    作者:郑卫东;郭亮;秦伟超;胡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移植肾术后肾静脉血栓1例

    患者女,36岁.因慢性肾功能不全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因尿量较少,临床考虑移植肾排异而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Acuson Sequoia 512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 MHz.超声显示:肾脏大小为12.0 cm×5.5 cm×4.5cm,皮质回声减低.肾内血流显示不丰富.

    作者:朱贤胜;王莎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手术加综合治疗大肝癌28例

    我院1991年1月至2005年5月采用肝段切除治疗大肝癌及术后给予介入、化疗等综合性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男19例,女9例,年龄30~70岁,平均50.3岁.

    作者:郭盖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免疫固定技术在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分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免疫固定技术在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MM)分型中的应用价值及分析其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利用免疫固定技术对265例MM患者的血清和尿进行游离轻链检测,分析阳性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血清蛋白电泳、尿液本-周蛋白定性及尿蛋白定性等结果的特征.结果:从265例MM患者中成功筛选出45例轻链型MM(κ型21例、λ型24例)占MM的17%.κ轻链型与λ轻链型两组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明显偏低(P<0.05);而两组κ/λ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极具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高灵敏度的免疫固定技术对轻链型MM患者的血清和尿液进行M蛋白检测,并结合病人的血清免疫球蛋白等结果对其分型,能提高其诊断效率.

    作者:颜绵生;孙艳虹;廖慧芳;姚少羽;冯品宁;潘锡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羟基喜树碱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对膀胱癌患者免疫力的影响比较

    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HCPT)和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对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免疫力的影响.方法:临床选择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术后分别以HCPT和THP膀胱灌注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取患者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T细胞亚群分布,ELISA测定血清TGF-β1的水平.结果:膀胱灌注治疗后CD4+T细胞亚群均有显著性升高,HCPT治疗组升高(12.92±5.22)%,THP组升高(10.28±4.15)%,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两组CD8+T细胞亚群变化不明显.浸润性肿瘤及Ⅲ级肿瘤患者TGF-β1均有显著性下降,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表浅肿瘤及低分级肿瘤患者TGF-β1无显著性变化.结论:HCPT和THP膀胱灌注可抑制肿瘤免疫逃逸、提高机体免疫力.

    作者:刘尚文;王养民;乔够梅;杨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检测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是眩晕的常见病种,我们于2002年8月至2004年8月对临床诊断为VBI眩晕患者做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 stem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BAEP)检测,并设立了对照组,以探讨其临床价值.

    作者:杨艳微;叶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