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早庆;邢发枢;郑哲明;曾晓峰
自1991年张高孟等[1]首先报道了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以来,国内谮相继有不少学者开展了这一术式[2-3],但鲜见有带皮神经的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我们通过对12只成人上肢标本的解剖观测,为带皮神经的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提供了较为详细的解剖学基础.
作者:杨晓东;鲍丰;张根福;杨锦;陈逸民;付尚俊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我院自1990年4月至2005年4月共收治阑尾切除术后发生粪瘘患者12例,现将诊疗经过报告如下.
作者:李树伟;沈建生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急性心梗行冠状动脉内PTCA+支架植入术(PCI),是近年来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6 h),进行快速冠脉再通和血运重建,提高早期存活和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的手术.
作者:金郁青;黄明方 刊期: 2006年第14期
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是骨科门诊的常见病,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采用两点封闭配合理筋手法治疗此类患者53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蒋开荣;张振浪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总结四肢恶性骨肿瘤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50例四肢恶性骨肿瘤病人,根据病理、化疗药物敏感试验选用化疗药物进行术前、术后规范化疗、保肢手术、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总结5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50例患者中,4例未作足量化疗和生物治疗,效果不佳,其余患者效果良好.结论:综合保肢治疗四肢恶性骨肿瘤效果良好.
作者:何智勇;廖威明;刘康;李青;曾毅军;余新平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患者男,20岁,因胸部刀伤1 h急诊入院.入院查体:血压90/60 mmHg,脉搏130次/min,呼吸30次/min.面色苍白,精神紧张.
作者:王文林;蒋仁超;李会齐 刊期: 2006年第14期
后尿道结石在临床上相对少见,但临床症状严重,处理不及时极易引起尿道损伤、感染、肾积水、膀胱极度膨胀、恶性变等并发症,后果较为严重.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收治男性后尿道结石40例,分别应用液状石蜡加压灌注和经尿道膀胱碎石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梁敬原;林堤业;罗伟民;朱丁贤;唐春丽;骆容娣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我院自1996年至今,对52例单纯膀胱结石、膀胱异物患者行膀胱切开取石、取异物手术、术后给予放置Fr-22三腔气囊导尿管,而未放置膀胱造瘘管,术后多饮水,间断酌情行膀胱冲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忠勇;丁定全;张海蛟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总结糖尿病继发Fournier坏疽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糖尿病继发Fournier坏疽患者主要症状及诊治情况,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结果:6例患者均行外科清创、引流、抗感染等综合治疗,5例患者经二期缝合痊愈出院;1例高龄患者早期出现感染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彻底局部综合治疗,早期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及控制血糖等全身治疗,是治愈本病的关键.
作者:王尉;戴观容;胡卫列;邱晓拂 刊期: 2006年第14期
念珠菌性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妊娠期的特殊生理变化使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易复发,且难以根治,在临床治疗中更要注意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我院门诊应用达克宁栓治疗孕妇念珠菌性阴道炎60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红玲 刊期: 2006年第14期
1990年,TUERK等[1]分别独立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体外筛选技术,即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用于研究小分子核酸与靶物质相结合的部位、序列及空间构像.
作者:李卫滨;兰小鹏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5-2005年10年间收治的17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行毕Ⅰ式吻合术者3例,行毕Ⅱ式吻合术者14例.胃瘫综合征发病时间平均为术后7 d,首发症状为上腹痛和恶心呕吐.10例病人行上消化道造影,7例行胃镜检查,均可明确胃瘫的诊断.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再次胃肠道减压,全肠道外营养,应用促进胃肠动力药物,适当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抗感染等手段.全部患者胃瘫均获恢复,平均恢复时间18 d,短14 d,长31 d.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为功能性改变,发病因素多种,消化道重建术式有一定的影响.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有确诊价值.保守治疗一般效果良好,无须再次手术.
作者:古荣华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评价丁丙诺啡舌下片对海洛因依赖者戒断症状的疗效.方法:运用丁丙诺啡舌下片对197例海洛因依赖者进行治疗,治疗前后用海洛因戒断症状评定量袁进行评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后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较低剂量丁丙诺啡舌下片能较全面、有效地控制戒断症状,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脱毒目的.
作者:李赐聪;林伟鹏;张建美;张少荣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颅底骨折并视神经损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8例经手术治疗的颅底骨折并视神经损伤的患者资料,其中10例行额部冠状切开减压,5例行额颞部开颅清除眶骨骨折片或血肿,矫正额眶骨折错位畸形;时存在视神经管骨折者,用微钻磨开视神经管,切开视神经鞘进行减压.3例眶尖综合征者行额颞切口,经眶尖外侧壁磨开眶上裂和视神经管减压.随访6个月以上,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手术治疗18例,其中显效8例,占44.4%;有效7例,占38.9%;无效3例,占16.7%.结论:颅底骨折并视神经损伤外科治疗的疗效与视神经损伤程度和手术时间等因素有关;外伤后早期经额部或额颞入路手术行视神经减压,结合术后高压氧治疗对颅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患者可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杨炳湖;荆国杰;李雪松;罗洪海;黄家梁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骨瓣翻转法在颅骨凹陷性骨折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8例应用骨瓣翻转法治疗颅骨凹陷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一例感染,切口甲级愈合,且外观塑形良好.结论:骨瓣翻转法有安全简便、骨瓣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好等优点,可适用于有适应证的颅骨凹陷性骨折的治疗.
作者:杨本生;赵鹏洲;欧英雄;谭社练;方胜;赵伯端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曲马多对老年人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作用.方法:40例腹部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曲马多组(n=20)和对照组(n=20).以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和丙泊酚顺序麻醉诱导,插管后吸入异氟醚,静脉泵入丙泊酚,间断追加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曲马多组关腹膜时静注曲马多0.7 mg/kg.静注曲马多时、关闭异氟醚时、拔管时及拔管后1~15 min内每5 min记录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心率.在拔管后15 min分别做动脉血气分析.记录苏醒时间(从关闭异氟醚到拔管的时间)及观察有无嗜睡和呼吸抑制.结果:对照组拔管时及拔管后10 min内血压、心率均明显高于拔管前(P<0.01).曲马多组拔管时及拔管后血压、心率增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人苏醒时间、血气结果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都没有观察到嗜睡及呼吸抑制.结论:在拔管前使用小剂量曲马多能较好地抑制拔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作者:王兆林;许天华;杨志松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了解革兰阴性杆菌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及其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VITEK-32系统鉴定细菌;K-B法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三维试验法检测AmpC酶.结果:在650株革兰阴性杆菌中,检出单产AmpC酶、单产ESBLs及同时产AmpC酶和ESBLs细菌分别为101株、212株和26株,总检出率分别为15.5%、32.6%、4.0%,其中阴沟肠杆菌AmpC酶检出率高,为54.5%,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高,为56.7%.产酶菌株对前三代头孢菌素、磺胺类药物、单环类抗生素氨曲南及含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均高度耐药,其耐药率均高于80%,但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吡肟仍保持高度敏感性,其耐药率分别为0%和20%左右,另外对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亦有一定的敏感性.产酶菌株耐药率明显比非产酶菌株高.结论:革兰阴性杆菌产ESBLs和AmpC酶的状况已十分突出,其多重耐药机制严重影响各类抗菌药物的治疗,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及时、准确的检测AmpC酶与ESBLs菌株,为临床提供细菌的耐药分析,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延缓耐药的产生,控制耐药株传播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邓赞章;朱红军;杨宏生;李行勇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通过检测青藤碱(alkaloid sinomenine,SIN)对肾移植受体鼠静脉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SIN对大鼠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及效应以及与环孢菌素A(cyclosprin A,CsA)是否存在协同效应.方法:建立近交系大鼠F344→Wistar模式的肾移植受体实验动物模型48只,术后按施加的处理因素不同将48只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动物模型分为4组[生理盐水(NS)组,SIN组,CsA组和SIN+CsA组],应用ELISA法检测静脉血TNF-alphaa的表达水平;完整留取移植肾行病理切片,观察病理改变.结果:TNF-alpha的表达水平在SIN组低于NS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SIN组与CsA组差异无显著性(P=0.530>0.05);SIN+CsA组低于SIN组及CsA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病理切片按移植肾排斥反应组织学分级标准,分级结果为,NS组3~4级;SIN组1~2级;GsA组1~2级;SIN+CsA组0~1级.结论:SIN对同种异体大鼠肾移植的急性排斥反应起到较为确切的免疫抑制作用,能明显下调TNF-alpha的表达水平,并与CsA存在协同作用.
作者:陈正;罗志刚;王毅;潘光辉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比较硬膜外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镇痛效应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妇科手术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病人70例,随机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左旋布比 卡因组(L组),每组35例.术毕采用持续硬膜外术后镇痛,R组首剂为吗啡2 mg加0.2%罗哌卡因10 mL,L组首剂为吗啡2 mg加0.2%左旋布比卡因10mL,硬膜外自控镇痛(PCA),R组为吗啡4mg加0.2%罗哌卡因50 mL,L组为吗啡4 mg加0.2%左旋布比卡因50 mL,每小时1 mL,锁定时间为30min,每次为2 mL.观察镇痛效果及其不良反应,同时监测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术后两组70例病人均获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L组略低,两组48 h吗啡需求量分别为(3.2±0.6)mg和(3.4±0.7)mg,下肢运动完全恢复时间L组长于R组,术后4 h的Bromage评分分别为1.4±0.7和1.2±0.8.MAP、HR、RR、SpO2两组无明显差异,无明显的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肠麻痹发生率相似.结论:硬膜外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满意,同等浓度的左旋布比卡因阻滞效果比罗哌卡因强.
作者:罗勇;崔建修 刊期: 2006年第14期
T管拔除后致胆汁性腹膜炎是一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近年来在临床工作中时有发生.现笔者收集近1年来T管拔除后发生胆汁性腹膜炎的7例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陈柏庆 刊期: 200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