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杭军;孙晓玲;方润权;余毅;刘玉华
目的:探讨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3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监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营养状况的有关指标.结果:试验组术后10、20 d的体重、三头肌皮脂厚度、上臂肌围、血清白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下侣降均较对照组轻,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患者实施合理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病人术后的营养状况.
作者:张慧;罗远芳;陈玉萍 刊期: 2006年第19期
患者男,20岁.因腹痛,黑便3 d入院.人院前2 d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部疼痛,呈持续性钝痛,并黑便,量不多,稍稀,曾于门诊查胃镜示十二指肠溃疡,否认溃疡病史.
作者:高丽华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并发水钠代谢紊乱的特点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4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水钠代谢紊乱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钠、尿钠、渗透压以及中心静脉压等确定水钠代谢紊乱的特点,并进行相应处理.结果:本组水钠代谢紊乱的发生率为28.3%,其中低钠血症30例,高钠血症4例.水钠代谢紊乱以脑性盐耗综合征常见.水钠代谢紊乱平均开始时间为(5.2±2.3)d.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容易并发水钠代谢紊乱,要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对症处理.
作者:万金中;赵剑峰 刊期: 2006年第19期
Bartter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疾病,多发于儿童,50% 5岁以前发病[1],笔者临床遇见1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儿女,11个月,以厌食、反复呕吐、消瘦、发现生长发育迟缓6个月之主诉入院.4个月龄始家长发现患儿食纳较差,易呕吐,欠活泼,易疲乏,并逐渐消瘦,生长发育较同龄儿略迟缓.否认多饮多尿史.父母非近亲婚配,家族史无异常.入院查体:体重6 kg,身高67 cm,BP 95/60mmHg,神清,消瘦,皮肤稍干燥,弹性稍差,脐旁皮下脂肪约0.4 cm,前囟0.8cm×1.0 cm,平软,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12次/min,律齐,心音稍低钝,未闻及杂音.腹软不胀,肝右肋下1.0 cm,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张力略低,双膝腱反射稍减弱,余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作者:文家伦;高晓洁;徐雅南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散发型无痛性甲状腺炎(SPT)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征及有关治疗对其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将我科诊断的SPT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及对照组(15例),治疗组给予心得安10 mg,每天3次,火把花根片4片,每天3次,以后随心率减慢及症状改善减量,对照组予维生素B1 20 mg,每天3次及维生素B620 mg,每天3次,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对照组的甲状腺毒症期为(72.5±13.5)d,正常甲状腺素血症期为(33.5±4.5)d、低甲状腺素血症期为(124.5±25.5)d,随访1年期间2例(13.3%)复发,1例遗留永久性甲减;治疗组甲状腺毒症期为(35.5±4.5)d,治疗期间未出现甲减,仅1例(6.7%)复发,未出现永久性甲减.结论:相关治疗能较快控制症状及降低复发率,并可能减少永久性甲减的发生.
作者:伊娜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研究晨尿和随意尿标本蛋白与肌酐比值(Pr/Cr)在显著性蛋白尿预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82例,分析其晨尿、随意尿标本pr/Cr与24 h尿蛋白定量(Pr24h)的相关性,作出晨尿、随意尿、24 h尿标本Pr/Cr的误差条形图和晨尿、随意尿标本Pr/Cr对显著性蛋白尿(Pr24h>0.3 g)诊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确定诊断界值,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结果:晨尿、随意尿标本Pr/Cr与Pr24h)高度相关;晨尿、随意尿Pr/Cr与其相应蛋白浓度相比,离散程度明显缩小;晨尿、随意尿标本Pr/Cr对显著性蛋白尿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3、0.892,诊断界值分别为:34.3 g/mol、34.9 g/mol,以此界值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864、0.864,0.826、0.783,4.97、3.98,0.165、0.174.结论:晨尿、随意尿标体Pr/Cr是诊断显著性蛋白尿的良好指标,尤其是作为排除非显著性蛋白尿的初筛试验价值更大.
作者:陈晓婷;李云飞;张炳峰;崔婷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应用5-氮胞苷(5-aza)诱导体外培养人骨髓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正常志愿者髂后上棘为穿刺点获得骨髓干细胞,体外培养传3代后应用5×10-6 mmol/L 5-aza(Sigma公司)诱导20 h后继续原条件培养,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照相记录.诱导后细胞行a-action Trophonin T免疫组化染色.行透射电镜观察,进一步行RT-PCR分析诱导后细胞表达a-cardiac action,Cardiac tropponin T等mRNA.结果:诱导组人a-action Trophonin T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电镜下观察到细胞与细胞间见类心肌闰盘样结构,见线粒体空泡及微丝样结构,PCR结果发现有a-cardiac action、Cardiac tropponin T mRNA的高表达.结论:初步证实人骨髓干细胞在体外被5-aza诱导时,能够向心肌细胞分化.
作者:佟铁壁;孙旗;胡煜 刊期: 2006年第19期
血小板减少症是慢性肝病患者临床上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尤其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总发生率约为37%~77%.慢性肝病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复杂,传统的观点常归咎于脾大、脾功能亢进,或自身免疫紊乱(如抗血小板抗体PAIg)、骨髓抑制及营养不良等,但近年来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渐受关注.现就其在肝病患者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作用及其与慢性肝病其他指标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何伟锋;李韶光;许岸高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对34例临床可疑或诊断冠心病的患者作冠状动脉MSCT检查(0.5 s螺旋扫描,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单或双扇区重建算法,1.25mm层厚,250 mm显示野,512×512矩阵,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采用容积再现技术、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图像后处理技术重建图像,对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直径≥2 mm)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在34例患者冠状动脉的351节段CT图像中,能够满足血管评价者为296节段,诊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分别为25节段、9节段和6节段;诊断脂质斑块、纤维斑块和钙化斑块分别为11节段、6节段和23节段.结论:MS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显示以及对管腔的评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建华;李军苗;曹美萍 刊期: 2006年第19期
患儿男,17个月,因发热8 d人院.患儿院外体温高达40.4℃,无畏寒寒战,无呕吐腹泻,无皮疹,偶有咳嗽,无气急,曾在门诊肌注头孢呋辛2 d,无效,改阿奇霉素、先锋必静滴2 d,无效,后到上级医院,又输注阿奇霉素1 d,阿奇霉素+西力欣1 d,无效,来本院住院治疗.门诊血常规示白细胞17.8×109/L,中性粒细胞54%,血红蛋白107 g/L,血小板200×109/L.C反应蛋白(CRP)52 mg/L.入院查体:T 38.5℃,P 132次/min,R 30次/min,体重10 kg,精神可,咽稍充血,颈部可触及数枚绿豆至黄豆大小的淋巴结,心音中等,律齐,未闻及杂音,两肺呼吸音粗,无罗音.
作者:陈晓飒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孤立性蝶窦疾病的误诊原因,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以降低其误诊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1996-2005年32例孤立性蝶窦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2例中25例患者主要以头痛和(或)眼部症状为首诊症状,其中21例在确诊前均不同程度地经历过首诊科室的相关特殊检查和治疗.首诊误诊为血管性头痛7例,偏头痛4例,三叉神经痛l例,视神经炎2例,眼部炎症1例,眶尖综合征4例,青光眼1例,鼻咽癌1例.全部病例均经CT或MRI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其中孤立性蝶窦炎9例,霉菌性蝶窦炎5例,蝶窦囊肿5例,蝶窦脓囊肿7例,蝶窦炎并息肉3例,蝶窦异物、蝶窦颅咽管瘤及蝶窦嗜酸性细胞瘤各1例.全部病例均行鼻内镜下蝶窦开放术,31例术后所有症状先后缓解至消失,1例无明显变化.结论:孤立性蝶窦疾病临床少见,又因其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蝶窦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易致误诊、漏诊.此疾病诊断有赖于CT或MRI检查.近年孤立性蝶窦疾病误诊有明显下降趋势.鼻内镜技术改进使蝶窦疾病的治疗更安全、有效.
作者:陈才盛;崔永华;黄孝文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探索呼吸道异物患儿围手术期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总结329例行手术治疗的呼吸道异物患儿的围术期护理.结果:所有患儿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良好的术前、术中、术后观察及护理在儿童呼吸道异物的治疗中至关重要.
作者:陆莉;陈穗珍;黄小洁;潘美穗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进一步加深对变异型吉兰-巴雷综合征(GBS)临床和电生理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8例变异型GBS的临床表现,分析神经电生理结果.结果:4例患者以感觉异常为首发症状,2例以双侧周围性面神经瘫痪为主要表现,另2例出现头晕、复视和行走不稳;脑脊液(CSF)检查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其中1例面瘫者脑脊液正常);8例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查提示周围神经脱髓鞘改变为主.结论:变异型GBS临床上因无肢体瘫痪,表现多样化,诊断有赖于CSF和神经电生理检查.
作者:汪琴;王丽娟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胃肠镜检查术中应用依托咪脂静脉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42例接受胃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依托咪脂组(E组,116例,单纯静脉应用依托咪脂0.15~0.2 mg/kg)、异丙酚组(P组,112例,单纯静脉应用异丙酚1.5~2 mg/kg)和常规组(C组,114例,常规检查).记录3组检查前、中、后5 min的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查时间、苏醒时间、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1)P组和C组在检查过程中血压、心率变化大时与检查前相比较,均降低或升高20%~30%和10%~30%左右.E组则变化较小,血压仅降低5%左右,心率降低6%左右,与P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组患者主诉有血管刺激症状91例,占81.2%,而E组患者主诉有血管刺激症状15例,占1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无痛胃肠镜检查时,应用依托咪脂静脉麻醉可以达到与异丙酚同样满意的麻醉效果,且对心血管系统影响明显弱于异丙酚.
作者:陈晓光;白洁;李萌萌;郝建华;郭宝琛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应用多巴胺、硝普钠微量泵联合治疗慢性心衰,观察用药前后无创血液动力学参数变化.方法:选择68例心功能不全均为Ⅲ~Ⅳ级心衰患者.以多巴胺3~5μg/(kg·min)、硝普钠12.5~50μg/(kg·min)的浓度,微量泵持续泵入,疗程7~10 d.结果:经多巴胺、硝普钠治疗后患者症状与体征好转,有效率60.3%,显效率23例,总有效率94.1%.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直径、左室短轴缩短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无创血液动力学参数: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外周血管阻力较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多巴胺、硝普钠适用于各种心脏病所致的心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可提高疗效,产生协同和互补作用,缩短治疗时间,降低病死率,且安全有效.
作者:王怀祯;刘迎午;王禹 刊期: 2006年第19期
患者女,82岁.因反复咳嗽、咳痰、喘息20余年,活动后心累10余年,加重4d,于2005年11月13日入院.经全面检查诊断为慢支炎(喘息型)急性发作期,肺气肿,肺心病.既往对先锋类无过敏史,但今年10月24日在某医院使用时,发生过敏性休克.入院时给予左氧氟沙星0.2 g加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2次/d静滴;盐酸胺溴索30 mg加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1次/d静滴;氨茶碱0.25 g加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1次/d静滴;鱼腥草注射液50 mL加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1次/d静滴;头孢哌酮·舒巴坦皮试阴性(机器做),头孢哌酮·舒巴坦2g加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2次/d静滴;吸氧等.
作者:马昌义;袁艺 刊期: 2006年第19期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hronic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C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绝大多数病人对糖皮质激素和(或)脾切除治疗有效,尚有部分属于难治性CITP,虽然有多种方法用于治疗CITP,但效果并不理想.我们采用胸腺肽和达那唑联合治疗CITP,取得一定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子彦;王国平 刊期: 2006年第19期
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dd penamonia,HAP)在我国医院感染中发病率位居第一,且有逐年增加趋势[1].及时诊断,选择高效、安全的抗菌药物是治疗HAP的关键.笔者应用氨曲南治疗HAP患者84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杨凯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观察蒿甲醚联合伯氨喹治疗恶性疟疾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利比里亚维和任务区采用随机分组将100例恶性疟疾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口服蒿甲醚片为主,100 mg,每天1次,连用7 d,首剂加倍;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伯氨喹片22.5 mg,每天1次,连用8 d治疗.所有病例治疗后14 d和28 d各随访1次.观察和记录病例的临床症状和药物的副作用.结果:对照组和联合组病例的临床治愈率为98.0%和100%,平均退热时间为(46.3±10.5)h和(44.6±11.7)h,平均原虫转阴时间为(34.7±11.2)h和(31.8±10.4)h,复燃率为34.0%和8.0%.结论:蒿甲醚片治疗恶性疟疾效果明显,副作用小.联合组复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作者:李津;肖海;马卫闽;饶本强 刊期: 2006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自动触发扫描技术在主动脉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9例采用不同触发扫描技术的主动脉3D-CE-MRA的图像资料,对比其图像质量及扫描成功率.结果:采用自动触发扫描技术能获得高质量的图像质量,失败率0%.其他触发技术扫描的图像质量一般.结论:获得高质量的3D-CE-MRA图像,扫描技术和方法的选择很关键,利用自动触发扫描技术能获得高的图像质量和成功率.
作者:莫本成;姚立新;钱万科;李晓霞 刊期: 200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