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典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1例

陈晓飒

关键词:不典型, 川崎病, 阿奇霉素, 中性粒细胞, 住院治疗, 血红蛋白, 头孢呋辛, 门诊, 患儿, 肺呼吸音, 反应蛋白, 血小板, 血常规, 先锋必, 西力欣, 淋巴结, 白细胞, 杂音, 院外, 医院
摘要:患儿男,17个月,因发热8 d人院.患儿院外体温高达40.4℃,无畏寒寒战,无呕吐腹泻,无皮疹,偶有咳嗽,无气急,曾在门诊肌注头孢呋辛2 d,无效,改阿奇霉素、先锋必静滴2 d,无效,后到上级医院,又输注阿奇霉素1 d,阿奇霉素+西力欣1 d,无效,来本院住院治疗.门诊血常规示白细胞17.8×109/L,中性粒细胞54%,血红蛋白107 g/L,血小板200×109/L.C反应蛋白(CRP)52 mg/L.入院查体:T 38.5℃,P 132次/min,R 30次/min,体重10 kg,精神可,咽稍充血,颈部可触及数枚绿豆至黄豆大小的淋巴结,心音中等,律齐,未闻及杂音,两肺呼吸音粗,无罗音.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脾T细胞淋巴瘤转变为淋巴瘤白血病1例临床观察及文献复习

    目的:提高对肝脾T细胞淋巴瘤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罕见肝脾T细胞淋巴瘤并胸膜浸润及转变为淋巴瘤白血病的全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肝脾T细胞淋巴瘤属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一种亚型,临床以发热、脾脏显著肿大、肝大为主要表现,淋巴结一般不受累.其病理特征是淋巴瘤细胞的增殖高度局限在肝脾和骨髓的窦内.PCR检测TCRγ或δ基因重排阳性.结论:本病进展快、疗效差,生存期短,可转变为白血病.PCR检测骨髓标本TCRγ基因重排对该病诊断有帮助.对于合并骨髓浸润的肝脾T细胞淋巴瘤应考虑应用白血病的化疗方案,可能会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徐兵;周淑芸;孟凡义;张贤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散发型无痛性甲状腺炎3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散发型无痛性甲状腺炎(SPT)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征及有关治疗对其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将我科诊断的SPT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及对照组(15例),治疗组给予心得安10 mg,每天3次,火把花根片4片,每天3次,以后随心率减慢及症状改善减量,对照组予维生素B1 20 mg,每天3次及维生素B620 mg,每天3次,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对照组的甲状腺毒症期为(72.5±13.5)d,正常甲状腺素血症期为(33.5±4.5)d、低甲状腺素血症期为(124.5±25.5)d,随访1年期间2例(13.3%)复发,1例遗留永久性甲减;治疗组甲状腺毒症期为(35.5±4.5)d,治疗期间未出现甲减,仅1例(6.7%)复发,未出现永久性甲减.结论:相关治疗能较快控制症状及降低复发率,并可能减少永久性甲减的发生.

    作者:伊娜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多排螺旋CT成像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评价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对34例临床可疑或诊断冠心病的患者作冠状动脉MSCT检查(0.5 s螺旋扫描,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单或双扇区重建算法,1.25mm层厚,250 mm显示野,512×512矩阵,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采用容积再现技术、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图像后处理技术重建图像,对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直径≥2 mm)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在34例患者冠状动脉的351节段CT图像中,能够满足血管评价者为296节段,诊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分别为25节段、9节段和6节段;诊断脂质斑块、纤维斑块和钙化斑块分别为11节段、6节段和23节段.结论:MS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显示以及对管腔的评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建华;李军苗;曹美萍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非诺贝特抑制高胆固醇血症兔脂肪组织组织因子表达的机制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对高胆固醇血症兔脂肪组织组织因子(TF)mRNA表达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1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高胆固醇血症组和非诺贝特治疗组.实验的第12周末取兔皮下脂肪组织,并分离培养脂肪细胞,应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脂肪组织和细胞TF、PPARγ和PPARαmRNA的表达.结果:RT-PCR结果显示高胆固醇血症组脂肪组织TF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1.149±0.014 vs 1.034±0.011,P<0.01).非诺贝特干预4周后,该组脂肪组织TF mRNA表达明显低于高胆固醇血症组(1.017±0.010 vs 1.149±0.014,P<0.01).与对照组比较,高胆固醇血症组脂肪组织PPARγ mRNA表达显著升高(0.575±0.141 vs 0.425±0.082,P<0.05),非诺贝特能降低高胆固醇饲养兔脂肪组织PPARγ mRNA表达(0.478±0.110vs 0.575±0.141,P<0.05).3组兔脂肪组织PPARα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培养的脂肪细胞,非诺贝特呈浓度依赖性地降低脂肪细胞TF和PPARγ mRNA表达.结论:非诺贝特能抑制高胆固醇饲养兔脂肪组织TFmRNA表达,其机制之一可能与下调脂肪细胞PPARγ mRNA表达有关.

    作者:李洁琪;赵水平;李琳;吴洁;方颖;吴立荣;陈云;李屏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血管性痴呆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胆碱酯酶检测及意义

    目的:探讨检测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血浆胆碱酯酶水平的意义.方法:分组比较测定36例VD患者及36例正常老年人(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血浆胆碱酯酶的浓度.结果:观察组(VD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对照组(正常老年人组)明显增高(P<O.01);观察组胆碱酯酶水平较对照组低,但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V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VD发病有关;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可能是VD的危险因素之一;VD患者血浆胆碱酯酶与正常老年人无显著差异,其测定对诊断似乎无确切的帮助.

    作者:陈杭军;孙晓玲;方润权;余毅;刘玉华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氨曲南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评价

    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dd penamonia,HAP)在我国医院感染中发病率位居第一,且有逐年增加趋势[1].及时诊断,选择高效、安全的抗菌药物是治疗HAP的关键.笔者应用氨曲南治疗HAP患者84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杨凯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ICU内气管插管发生心搏骤停27例

    目的:分析ICU内气管插管时心搏骤停的危险因素并加以防范.方法:回顾性分析ICU内行紧急气管插管的916例患者的资料,比较心搏骤停与未停组病人的基本情况、插管方式、有无应用肌松剂、操作时间、尝试次数等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心搏骤停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发生心搏骤停27例.心搏骤停组与未停组在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指脉血氧饱和度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气管插管时发生心搏骤停可能与操作时间、尝试次数、肌松剂应用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搏骤停主要与肌松剂应用、尝试次数有关(P<0.001).结论:把握插管时机,插管前适当应用镇静剂而非肌松剂,加强操作者的自身建设,可能减少气管插管时心搏骤停的发生.

    作者:周蕾;陈睿好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不典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1例

    患儿男,17个月,因发热8 d人院.患儿院外体温高达40.4℃,无畏寒寒战,无呕吐腹泻,无皮疹,偶有咳嗽,无气急,曾在门诊肌注头孢呋辛2 d,无效,改阿奇霉素、先锋必静滴2 d,无效,后到上级医院,又输注阿奇霉素1 d,阿奇霉素+西力欣1 d,无效,来本院住院治疗.门诊血常规示白细胞17.8×109/L,中性粒细胞54%,血红蛋白107 g/L,血小板200×109/L.C反应蛋白(CRP)52 mg/L.入院查体:T 38.5℃,P 132次/min,R 30次/min,体重10 kg,精神可,咽稍充血,颈部可触及数枚绿豆至黄豆大小的淋巴结,心音中等,律齐,未闻及杂音,两肺呼吸音粗,无罗音.

    作者:陈晓飒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动态脑电图θ节律监测在癫痫部分性发作类型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观察动态脑电图θ节律在癫痫部分性发作类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8000型8导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仪对86例临临床确诊或疑诊为癫痫部分性发作类型的病人及86例正常人进行24 h AEEG监测.结果:病例组86例,AEEG检测出现θ节律活动67例(77.9%),其中一般活动形式15例(17.4%),阵发性活动52例(60.5%),在θ节律活动基础上伴有痫样放电的41例(61.2%);对照组86例,出现θ节律活动14例(16.3%),一般活动形式11例(12.8%),阵发性活动3例(3.5%);两组脑电阵发性θ节律活动形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AEEG监测中出现阵发性θ节律活动对癫痫部分性发作类型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杨艳微;王耀光;叶华;冯少媚;张凤英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顺铂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消化道肿瘤合并癌性腹水的效果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IL-2)与顺铂(DDP)腹腔内灌注治疗消化道肿瘤合并癌性腹水的效果.方法:治疗组52例癌性腹水患者应用IL-2与DDP腹腔灌注化疗;对照组49例患者采用DDP做腹腔灌注化疗,予B超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腹水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癌性腹水总有效率为82.7%,对照组治疗癌性腹水总有效率为53.1%.结论:DDP联合IL-2治疗消化道肿瘤合并癌性腹水有显著的协同作用(χ2=10.233,P<0.05),毒副反应小,见效快,能及时减轻患者的痛苦,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柏庆;章健;裴俊峰;钱彩艳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靶控输注用于鼻内窥镜手术控制性降压麻醉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Remi)及丙泊酚静脉靶控输注(TCI)用于控制性降压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ASA Ⅰ~Ⅱ级,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R组)和对照组(S组),每组20例.两组均以丙泊酚维持麻醉,R组微泵输注瑞芬太尼用于麻醉和降压,S组微泵输注芬太尼维持麻醉,硝普钠控制性降压.观察并记录降压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监测动脉血气和乳酸值.结果:两组均达到了预期的降压目标.S组患者降至目标血压时间较R组短,降压开始后心率逐渐增快,与术前相比差异存在显著性,术毕仍快于术前心率,血乳酸浓度和剩余碱绝对值均较降压前增高;S组患者降压30 min和术毕心率均较R组显著增快,术毕血压明显高于R组,并有部分病例出现反跳性血压增高;R组术中和术毕血乳酸含量和BE绝对值均较S组低.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控制性降压麻醉可控性强,复压后无高血压反跳,能有效控制鼻内镜手术的出血情况.

    作者:黎笔熙;陈利民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自动触发扫描技术在主动脉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自动触发扫描技术在主动脉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9例采用不同触发扫描技术的主动脉3D-CE-MRA的图像资料,对比其图像质量及扫描成功率.结果:采用自动触发扫描技术能获得高质量的图像质量,失败率0%.其他触发技术扫描的图像质量一般.结论:获得高质量的3D-CE-MRA图像,扫描技术和方法的选择很关键,利用自动触发扫描技术能获得高的图像质量和成功率.

    作者:莫本成;姚立新;钱万科;李晓霞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芦荟凝胶对放射性皮炎愈合的影响

    目的:在不同水平探讨芦荟凝胶治疗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发生的机制.方法:首先建立SD大鼠裸露背部10%Ⅱ度放射性皮炎模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为自然愈合组,实验组为芦荟外涂组,实验组每日用鲜芦荟凝胶外涂辐射伤口区,每日2次.辐射伤后2、6、10、18、24、34 d,每组各活杀大鼠5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并利用图像分析技术,分别记录肉芽组织均数、创面愈合率及伤口局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量.结果:实验组bFGF的表达总体均数(123.82±10.58)低于对照组的表达总体均数(140.31±8.29),差异有显著性(t=2.25,P<0.05),以末期明显.实验组肉芽组织均数、创面愈合率较对照组高,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芦荟凝胶对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有治疗作用,机制与bFGF分泌的促进相关.

    作者:卢金利;刘小平;杨芳;李明众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营养支持治疗42例

    目的:探讨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3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监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营养状况的有关指标.结果:试验组术后10、20 d的体重、三头肌皮脂厚度、上臂肌围、血清白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下侣降均较对照组轻,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患者实施合理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病人术后的营养状况.

    作者:张慧;罗远芳;陈玉萍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变异型吉兰-巴雷综合征8例临床分析

    目的:进一步加深对变异型吉兰-巴雷综合征(GBS)临床和电生理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8例变异型GBS的临床表现,分析神经电生理结果.结果:4例患者以感觉异常为首发症状,2例以双侧周围性面神经瘫痪为主要表现,另2例出现头晕、复视和行走不稳;脑脊液(CSF)检查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其中1例面瘫者脑脊液正常);8例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查提示周围神经脱髓鞘改变为主.结论:变异型GBS临床上因无肢体瘫痪,表现多样化,诊断有赖于CSF和神经电生理检查.

    作者:汪琴;王丽娟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异丙酚在恩丹西酮疗效差的患者中的应用

    恩丹西酮是近年来术后抗呕吐领域发现的一种新型有效药物,但临床上有一部分患者效果并不理想,对这些患者采用小剂量的异丙酚治疗,结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赵荣银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药物洗脱支架在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总结药物洗脱支架(DES)在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CTO)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5年5月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38例CTO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特征和PCI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涉及CTO靶血管47支,CTO平均闭塞时间(18.1±10.6)个月,置入DES 32枚.结果:病例成功率为65.8%(25/38),病变成功率为61.7%(29/47).随CTO闭塞时间延长,PCI成功率降低,闭塞部位呈刀切状,存在桥侧支的CTO病变PCI成功率降低(P<0.05).操作失败13例,其中46.2%因导丝不能通过CTO病变,53.8%因球囊不能跨越病变.术中无死亡病例,因导丝进入内膜下导致病变处桥侧支急性关闭3例,心包穿孔2例.术后住院期间死亡1例,再发急性心肌梗死1例,总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5.2%(2/38).结论:在冠状介入新器械和新技术的发展下,DES治疗CTO病变可获得安全和有效的临床效果.

    作者:顾卫霞;苏伟民;张建勇;杨荷霞;陶莉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肠炎康保留灌肠治疗左半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肠炎康保留灌肠对不同临床症状左半结肠炎的治疗效果,从而确定佳治疗方案.方法:对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确诊的左半结肠炎患者,根据主要临床症状的不同分为腹泻组及便秘组,便秘组随机分为便秘1组及便秘2组,腹泻组及便秘1组予肠炎康保留灌肠,便秘2组予肠炎康去硫糖铝后保留灌肠,同时口服胃肠动力药物治疗.结果:(1)症状改善,腹泻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7.6%,便秘1组总有效率为35.0%,便秘2组总有效率为96.0%.前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后二者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但腹泻组与便秘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2)腹泻组起效时间多为5~7 d,便秘1组为14~21 d,便秘2组为7~10 d.(3)内镜及病理组织炎症改善基本一致,腹泻组总有效率为90.2%,便秘1组为85.0%,便秘2组为92.0%,两两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肠炎康保留灌肠对治疗左半结肠炎疗效确切,尤其对腹泻患者症状缓解明显,对便秘患者需去硫糖铝,同时辅以必要的药物治疗.

    作者:周红宇;周国华;陈叶青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护理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护理.方法:对19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做好术前护理,加强术后病情的观察,防治并发症.结果:19例患者术后6~24 h疼痛感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后1周左右出院.有1例患者出现发热反应.结论: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具有疗效好、创伤小的优点.细密周到的护理对提高手术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谭雪梅;冯岚;李秀芳 刊期: 2006年第19期

  • 高血压脑出血并发水钠代谢紊乱的治疗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并发水钠代谢紊乱的特点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4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水钠代谢紊乱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钠、尿钠、渗透压以及中心静脉压等确定水钠代谢紊乱的特点,并进行相应处理.结果:本组水钠代谢紊乱的发生率为28.3%,其中低钠血症30例,高钠血症4例.水钠代谢紊乱以脑性盐耗综合征常见.水钠代谢紊乱平均开始时间为(5.2±2.3)d.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容易并发水钠代谢紊乱,要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对症处理.

    作者:万金中;赵剑峰 刊期: 2006年第1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