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氟比洛芬酯和曲马多对胃癌术后镇痛及血清皮质醇和血糖的影响

陈晓敏

关键词:胃肿瘤, 镇痛, 病人控制, 氟比洛芬酯, 曲马多, 血清皮质醇, 血糖
摘要: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和曲马多对胃癌病人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以及对血清皮质醇和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A组)、曲马多组(B组)和氟比洛芬酯联合曲马多组(C组)行术后镇痛.观察3组镇痛效果并测定麻醉前和术后24 h静脉血清皮质醇、血糖浓度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术后视觉模糊评分法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C组病人自控镇痛泵的有效按压次数及24 h内用药量明显小于B组(P<0.05);3组患者术后24 h时的血清皮质醇和血糖浓度升高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曲马多明显减少术后曲马多的用药量,能有效缓解术后应激反应.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妇科腹腔镜术中CO2气腹对患者呼吸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检查手术期间CO2气腹对呼吸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5例行妇科腹腔镜检查术患者,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输注异丙酚复合吸入笑气全麻,术中控制呼吸,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全身血管阻力(TSVR)、左室射血时间(LVET)、血流加速度(Acc)、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参数采集分别在CO2充气前即刻(T0),充气后5 min(T1)、10 min(T2)、30 min(T3),停气腹后5 min(T4)等时间点进行测定.结果:与T0比较,T1、T2 MAP升高(P<0.05),T3、T4心率升高(P<0.05),T1、T2、T3的PETCO2升高(P<0.05或0.01),T1、T2、T3的呼气末气道峰压(Peak)升高(P<0.01),T3、T4 CO升高(P<0.05或0.01).与T1比较,T3的PETCO2升高(P<0.01),T1、T2、T3的Peak升高(P<0.01).结论:ASAⅠ~Ⅱ级,年龄21~37岁患者行妇科腹腔镜检查术时CO2气腹可使Peak和PETCO2增加,气腹早期血压升高,气腹30 min后随着PETCO2进一步升高心率、CO升高.

    作者:蔡平生;余微萍;张文新;徐旭仲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移植肾纤维化治疗研究进展

    目前移植肾近期存活率已明显提高,但远期效果却未能相应提高.这主要是因为不少患者在肾移植数月后,移植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终导致移植肾功能衰竭.通常,移植肾功能丧失与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的发展有关.目前移植肾纤维化的主要治疗措施都是非特异的,并且集中在减少有害因素的发生上.移植肾损伤后会发生纤维形成,其特征是化学因子、细胞因子或生长因子介导的炎症或浸润反应.尤其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慢性损伤中起重要作用,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EMT)是这一过程的一部分.一系列级联反应导致基质沉积.近来对移植肾纤维化机制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抗纤维化的新措施.

    作者:盛明雄;谭建明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瘦素与胎肺发育关系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瘦素与胎肺发育及瘦素与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作用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孕16~21 d Wister大鼠胎肺组织瘦素mRNA相对表达水平以及地塞米松对原代胎肺成纤维细胞瘦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瘦素在胎肺组织有普遍表达,表达水平在孕16~17 d、孕18~19 d、孕20~21 d有逐渐上升的趋势(P<0.05);原代培养胎肺成纤维细胞经地塞米松处理24 h后,处理组瘦素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鼠孕晚期胎肺组织中均有瘦素的表达,且随着胎肺的发育有增加的趋势.地塞米松能刺激培养的胎肺成纤维细胞瘦素的表达.

    作者:李智;陈惠池;高红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原因探讨及护理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0-2005年期间16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术后出血17例(10.1%),其中上消化道出血15例次,腹腔内出血5例次;术后死亡的5例中4例并发术后出血;出血合并其他并发症患者的死亡比例(3/6)明显大于单纯出血病例(1/11),与出血并存的并发症中以吻合口漏、腹腔内感染和肝肾功能衰竭为常见.术后出血患者术前总胆红素≥342μmol/L者的比例及术中出血和输血量均明显大于未出血病例.结论:术前重度黄疸、术中大量出血和输血是患者术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对高危人群加强监测、护理,保持引流通畅,预防胰瘘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是减少术后出血及死亡的关键.

    作者:叶海丹;廖培娇;雷阳阳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硬膜外麻醉与骶管麻醉辅助异丙酚用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的临床观察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PPH)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便等优点,近年广泛用于门诊痔疮手术.在行PPH手术过程中患者常出现短暂的腹部牵拉样疼痛,甚至有的出现剧烈疼痛.本研究采用异丙酚辅助麻醉对PPH术后病人的牵拉痛问题进行临床评价.

    作者:刘林生;仲吉英;韩慧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门冬氨酸钾镁防治阿霉素急性心脏毒性30例

    目的:评价门冬氨酸钾镁对含阿霉素化疗方案急性心脏毒性的防治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Ⅰ~Ⅱ期乳腺癌术后行CAF方案化疗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除按CAF方案化疗外,于化疗前2 d开始予门冬氨酸钾镁粉针3支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滴,共5 d,对照组30例仅按CAF方案化疗.所有病例均为每3周1次化疗,共6个周期.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电图异常改变分别为6.7%(2/30)和33.3%(10/3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随访4~18个月均未见肿瘤局部复发或转移.结论:门冬氨酸钾镁可降低阿霉素的急性心脏毒性,对化疗效果无影响,不增加化疗副作用.

    作者:邱超学;张琴琴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合并肝硬化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合并肝硬化的老年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方法:对接受LC的40例合贩并肝硬化的老年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LC成功34例,中转开腹6例.中转开腹原因,Calot三角区致密粘连、胆囊肿大僵硬3例;术中出血,镜下止血困难3例.LC平均手术时间(55.7±13.7)min,术中平均出血(84.5±35.5)mL.术后肺部感染1例.无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住院时间3~9 d,平均住院(6.2±2.7)d.结论:合并肝硬化的老年患者采用LC治疗是相对安全的,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技术特点,注重围手术期的处理是成功的关键.

    作者:郑江华;简志祥;区金锐;王卫东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胸腔镜辅助胸部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32例

    我院自2001年1月以来,应用电视胸腔镜辅助胸部小切口行肺大泡切除术治疗肺大泡破裂合并自发性气胸32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旭同;王浩;吴佩卿;施伟;付雪颜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高渗盐溶液治疗难治性颅内高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高渗盐溶液在临床神经外科的应用,以及对难治性颅内高压的治疗作用.方法:对临床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12例颅脑损伤后高颅压病人,给予7.5%的高渗盐溶液降颅压治疗,观察疗效和颅内压,监测病人的颅内压变化情况.结果:12例病例中,10例症状缓解,意识好转,7例颅内压监测者有5例颅内压小于20 mmHg.2例病情无改善.结论:7.5%高渗盐溶液有良好的降颅压作用,特别是对于颅脑创伤后常规治疗无效的难治性高颅压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段国庆;陈小兵;丁炳谦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4例

    目的:总结并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外科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14例冠心病患者均在全麻常温下经胸骨正中切口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平均处理冠脉(3.5±0.76)支/例.结果:全部患者恢复出院,疗效满意.术后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10.74±4.06)h,人均输血(895±660.6)mL;术后患者心绞痛症状均消失,心功能改善.结论:OPCAB适应证广,对高危患者仍有良好的安全性;熟练的操作技术、科学的围术期管理技巧是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效果的关键.

    作者:刘勇;王胜利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肺栓塞的防治

    目的:探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肺栓塞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2000年5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病人共50例,其中下腔静脉滤器植入(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 implantation)34例,20例经股静脉切开Forgaty导管取栓,50例均行溶栓治疗.本组病例均要求病人在手术取栓后和溶栓治疗中双下肢抬高30°,并限制患肢活动,避免剧烈活动和挤压小腿腓肠肌运动,并行相应的抗凝治疗.结果:34例均经股静脉穿刺将滤器植入下腔静脉,定位于肾静脉以下,成功率100%.术后随访28例(82.4%),时间5个月~5年,1例股静脉切开取栓1年后再发DVT,经溶栓治疗痊愈.全组无急性肺动脉栓塞发生.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中,应用下腔静脉内滤器植入术、患肢的限制性活动和抗凝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作者:陈大荣;宋伟勇;吴益夫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急性胰腺炎患者D-二聚体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抗原检测的意义

    D-二聚体(D-dimer,DD)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能反映体内纤溶功能或高凝状态.我们检测了31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浆中DD及血浆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抗原(vWF)的含量,以探讨二者在AP发病过程中的意义.

    作者:钟学军;许刚;吴桂云;赵伟伟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术中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护理配合,确保冠状动脉介入术的顺利完成.方法:我院2005年1-12月收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43例,并实施了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中严密观察心电图变化、监测血压变化、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及不良反应的表现并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处理.结果:43例患者中有3例出现室颤,5例心动过缓,5例低血压,3例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急性心包填塞2例,经有效处理后,均完成冠状动脉介入术.结论:掌握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术中的并发症,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医护默契配合,对确保顺利完成手术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卢东芳;冯丽芬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93例食管癌患者的术前术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病人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比例为17.2%(16/93),它与患者高龄、术前心电图异常、高血压、肺功能减退等并发症有密切关系.结论:对高龄、术前并发心血管疾病、肺功能减退的患者行食管癌切除术时,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全身的营养状况,加强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心肺功能训练;术后应早期加强心电监护、血气监测,充分供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镇痛,早期活动,防止或减少低氧血症,从而有效地控制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朱儒红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长托宁和阿托品作为麻醉前用药的临床观察

    目的:了解新型抗胆碱药物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和阿托品作为麻醉前用药的差异.方法:选择气管插管静脉全麻下行腹部手术患者24例,随机分为长托宁组和阿托品组各12例.长托宁组肌注长托宁1 mg,阿托品组肌注阿托品0.5 mg.记录术前及术中各个时间点的动脉收缩压(SP)、舒张压(DP)、心率(HR)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术毕拔管前,用带储器的可控式负压吸痰管清理患者口腔分泌物,收集于烧杯中,用量筒计量.结果: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SP、DP、HR和Bis无差异,术毕口腔分泌物量无差异.两组患者单位时间内单位体重异丙酚用量长托宁组少于阿托品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长托宁与阿托品比较,用于长时间手术的麻醉前用药,不但能有效地抑制腺体分泌,而且具有中枢镇静作用,可减少麻醉药物用量.

    作者:陶蕾;柴伟;姚立农;杨永慧;赵晖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46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结果:有效的护理干预及详细周密的术前准备有利手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精心的术后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让病人早日康复.结论:做好动脉瘤栓塞术病人的术前术后护理,是促进病人尽早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成红梅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瑞芬太尼持续泵注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持续微量泵输注复合异氟醚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2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静脉快速诱导后,气管插管,之后按麻醉维持用药不同分为瑞芬太尼组(R+ISO组)和异氟醚组(ISO组),观察两组病人入室、诱导后、插管时、切皮后5 min、停药及拔管各时段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麻醉恢复情况.结果:两组病人血压及心率于麻醉诱导后较基础值明显降低,术中血压、心率均稳定,但拔管时R+ISO组的舒张压和心率明显低于ISO组,R+ISO组停药后神志和呼吸恢复非常迅速,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快于ISO组.结论:采用瑞芬太尼持续微量泵输注复合异氟醚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苏醒较快的麻醉用药方式.

    作者:耿津津;鲁品德;廖志品;李白莉;罗爱林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供肝的不同灌注方法在大鼠肝移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大鼠肝移植时供肝的不同灌注方法对大鼠的影响.方法:80只大鼠随机分为供、受体两组(各40只),供体组再随机均分为经腹主动脉灌注组(A组)和经门静脉灌注组(B组)以获取供肝,应用改良二袖套法进行大鼠原位肝移植.检测两组供肝切取时间,热缺血时间,术后第1、4、7、10天的肝功能,术后一般情况及生存率等.结果:A组和B组的供肝切取时间分别为(30.0±3.0)min和(27.0±3.0)min,热缺血时间分别为(2.0±0.5)min和(1.0±0.5)min;A组术后第1天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等均较B组高,而术后第7天的结果却相反.结论:对于非肝动脉化的大鼠肝移植手术供肝采用经门静脉灌注的方法操作较简单,供肝切取时间较短,热缺血时间短,术后早期肝功能的损害较小,但恢复速度相对较慢.

    作者:葛勇胜;许戈良;李建生;陈跃;钱明芝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合并阴道出血的异位妊娠破裂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合并阴道出血的异位妊娠破裂患者的误诊原因,提高对异位妊娠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36例门、急诊异位妊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有阴道出血的异位妊娠破裂组及无阴道出血的异位妊娠破裂组,分析比较各组误诊率的差异.结果:有阴道出血的异位妊娠破裂组和无阴道出血的异位妊娠破裂组误诊率分别为39.86%、6.12%,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临床上对合并阴道出血的异位妊娠破裂患者初诊误诊率高,阴道出血易误认为月经,应提高警惕.

    作者:缪英年;李亮;王本国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颌面颈切割伤致腮腺气管食管离断1例

    患者,男,37岁,车祸致挡风玻璃割伤颌颈部30 min,创面出血,气促入院.体检:面色苍白,脉搏102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80/60mmHg,颌颈部见15 cm长伤口,弧形达耳垂,立即在全麻下行颌颈部伤口探查术,术中发现颈前肌群完全断裂,创口内先予结扎止血,见气管环状软骨处完全断裂,腮腺下部断裂,食管部分断裂,颈部大血管完整,置入胃管,彻底清创后将破裂食管前壁用3-0丝线行黏膜和肌层修补术,气管断端用0-0可吸收线修补.将腮腺筋膜缝合,术后2周开始饮食,并逐渐增量,恢复顺利,1个月后出院.

    作者:杨慈;刘锦霞 刊期: 2006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