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张胜;陈宇明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 患儿, 血小板计数, 参数, 神经系统症状, 过敏性血管炎, 儿童及青少年, 肾脏病变, 毛细血管, 临床意义, 分布宽度, 胃肠道, 压积, 体积, 侵犯, 关节, 动脉, 报告
摘要:过敏性紫癜又称亨诺-许兰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侵犯细小动脉及毛细血管的过敏性血管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主要表现为可触及的紫癜,胃肠道、关节及肾脏病变,少数还存在神经系统症状.为了探讨HSP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我们对2000年5月至2004年5月收治的34例HSP患儿的血小板四项参数:血小板计数(B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包皮过长和包茎手术的改进

    包皮覆盖于阴茎头部,可外翻露出阴茎头部称为包皮过长,若不能外翻称为包茎.这几乎见于所有正常男性婴幼儿,随年龄的增长和阴茎发育,包皮向后退缩,使阴茎头部完全外露.如不外露易继发阴茎头和包皮感染或损伤.包皮过长和包茎的唯一治疗方法就是包皮环切术.

    作者:赛福丁;木塔里甫;艾力江;阿布拉江;吐尔逊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实验性分泌性中耳炎中耳黏膜能量代谢酶的酶细胞化学研究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OME)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机械性阻塞右侧咽鼓管的方法建立OME动物模型,左耳作为对照,对中耳上皮黏膜中琥珀酸脱氢酶(SDH,一种重要的与能量代谢有关的酶)进行光镜和电镜酶细胞化学研究.结果:实验组中3 d组和7 d组的SDH酶活性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弱,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发生OME时,SDH酶活性受抑制,导致能量代谢的障碍,不能产生足够的ATP以维持强烈而有效的纤毛摆动,引起中耳积液的持续存在.

    作者:陈亮;汪建;陈勇挺;邓恒山;尤景敏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29例

    目的: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临床特点、分组治疗、预后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我科2003年8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29例DAI病人,主要根据其伤后昏迷时间分为轻、中、重3度,分析这3组病人的临床特点、影像资料及治疗结果,分析原发昏迷和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重度组22例占病例总数的75.9%,死亡6例,植物生存3例,中-重残8例,良好5例.伤后24 h CT扫描46.5%的病例中发现脑不同部位有点状高密度影.中度组4例占病例总数的13.8%,中残1例,余恢复良好.轻度组3例占10.3%,全部恢复良好.轻-中度组病例伤后24hCT扫描仅2例发现脑内点状高密度影.3组比较,年龄间无明显差异;中度组和重度组的GCS明显低于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原发昏迷时间明显长于轻度组.死亡6例,均发生在重度组,总病死率为20.7%.结论:脑外伤后持续昏迷超过6 h而CT扫描无明显占位病灶者即可诊断为DAI;临床分度、GCS和原发昏迷时间有助于判断预后.

    作者:石巧玲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浅谈综合性医院门诊手术室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国家医疗政策改革的推行,人们越来越趋向小病在门诊解决.在这种新形势下,建立安全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提高门诊手术室护士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是关键[1-2].我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门诊手术室有3间手术房,6张手术床.针对门诊手术种类多,发生感染机会大,手术安排计划性差,护士不固定,人手不足等特点,通过建立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婷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抗分泌因子在大鼠内耳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通过研究抗分泌因子(AF)在大鼠内耳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为临床治疗梅尼埃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6只健康雄性SD大鼠,断头后行内耳组织切片,用兔抗大鼠AF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AF在内耳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AF在内耳组织中分布广泛,呈轻中度阳性反应,反应集中于与内淋巴关系密切的部位,如耳蜗血管纹边缘细胞、螺旋韧带Ⅰ~Ⅴ型纤维细胞分布区、前庭膜、基底膜、壶腹嵴感觉上皮及暗细胞等部位,与外淋巴相关的圆窗膜也存在中重度阳性反应,耳蜗螺旋神经节及前庭、耳蜗神经纤维均有阳性分布.结论:AF在大鼠内耳中分布范围广泛,多集中于与内淋巴关系密切的部位,提示AF可能参与内淋巴中水的调节.

    作者:李漫娜;李学佩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羊水过多63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羊水过多的主要病因,探讨不同病因与发现羊水过多时的孕周、羊水指数、甲胎蛋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年住院分娩的63例羊水过多的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羊水过多病因中胎儿畸形15例(23.8%),巨大儿11例(17.5%),特发性24例(38.1%).孕周<37周发现羊水过多时胎儿畸形发生率高于特发性羊水过多.羊水指数≥30 cm时胎儿畸形发生率高于特发性羊水过多.结论:发现羊水过多时的孕周越小、羊水指数越高,胎儿畸形发生率越高,相反,发现羊水过多时的孕周越大、羊水指数越低,特发性羊水过多发生率越高.

    作者:刁震;陈慧君;王江玲;黄引平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瘦素与胎肺发育关系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瘦素与胎肺发育及瘦素与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作用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孕16~21 d Wister大鼠胎肺组织瘦素mRNA相对表达水平以及地塞米松对原代胎肺成纤维细胞瘦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瘦素在胎肺组织有普遍表达,表达水平在孕16~17 d、孕18~19 d、孕20~21 d有逐渐上升的趋势(P<0.05);原代培养胎肺成纤维细胞经地塞米松处理24 h后,处理组瘦素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鼠孕晚期胎肺组织中均有瘦素的表达,且随着胎肺的发育有增加的趋势.地塞米松能刺激培养的胎肺成纤维细胞瘦素的表达.

    作者:李智;陈惠池;高红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塞来昔布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通过细胞生长曲线及MTT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的塞来昔布对人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的作用.结果:塞来昔布能够有效地抑制HEC-1-B细胞的生长,并呈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结论:塞来昔布能够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的生长.

    作者:生秀杰;房昭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屏气动作引起自发性支气管破裂2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屏气动作引起自发性支气管破裂的机制,提高对其临床诊治及预防的认识.方法:分析2例屏气动作引起自发性支气管破裂病例的发病过程及临床表现.结果:2例均在体育运动及体力劳动时完成屏气动作后突发胸闷气促,1例伴痰血.体检2例颈肩部皮下均可触及捻发音,CT表现支气管壁的连续性中断及裂隙,颈肩部皮下及纵隔气肿;支气管镜可见破裂处管壁呼气时有气泡溢出,2例均行保守治疗痊愈.结论:屏气动作引起自发性支气管破裂结合临床病史体征,不难作出诊断;CT可进一步明确破裂的部位、裂口的大小,为首选检查方法;加强深呼吸运动锻炼,做好运动前的深吸气后屏气适应过程,可预防支气管破裂的发生.

    作者:吴明忠;周建胜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胸腔镜治疗手术后乳糜胸3例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术在手术后乳糜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电视胸腔镜经右胸入路膈肌上胸导管结扎治疗的3例手术后乳糜胸病例,其中左上肺癌术后左侧乳糜胸1例、食管癌术后右侧乳糜胸2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分别为28、70、43岁.结果:手术时间分别为75、115、100 min,平均约100 min;术后引流量分别为2 270(包括左胸引流的420 mL)、1 170和1 100 mL,平均约1 510 mL;引流时间分别为5、7、7 d,平均约6 d.3例患者胸内均未能找到明显的胸导管渗漏部位,但成功控制乳糜胸,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年以上,乳糜胸无复发.结论:右胸入路的电视胸腔镜膈肌上胸导管缝扎治疗手术后乳糜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后乳糜胸有条件应尽早胸腔镜手术干预.

    作者:翁毅敏;谷力加;廖洪映;张健;黄邵洪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瑞芬太尼持续泵注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持续微量泵输注复合异氟醚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2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静脉快速诱导后,气管插管,之后按麻醉维持用药不同分为瑞芬太尼组(R+ISO组)和异氟醚组(ISO组),观察两组病人入室、诱导后、插管时、切皮后5 min、停药及拔管各时段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麻醉恢复情况.结果:两组病人血压及心率于麻醉诱导后较基础值明显降低,术中血压、心率均稳定,但拔管时R+ISO组的舒张压和心率明显低于ISO组,R+ISO组停药后神志和呼吸恢复非常迅速,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快于ISO组.结论:采用瑞芬太尼持续微量泵输注复合异氟醚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苏醒较快的麻醉用药方式.

    作者:耿津津;鲁品德;廖志品;李白莉;罗爱林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硬膜外麻醉与骶管麻醉辅助异丙酚用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的临床观察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PPH)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便等优点,近年广泛用于门诊痔疮手术.在行PPH手术过程中患者常出现短暂的腹部牵拉样疼痛,甚至有的出现剧烈疼痛.本研究采用异丙酚辅助麻醉对PPH术后病人的牵拉痛问题进行临床评价.

    作者:刘林生;仲吉英;韩慧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渗出性多形性红斑的疗效分析

    自1995-2005年底我院共收治小儿渗出性多形性红斑48例,其中30例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与未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患儿比较有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岳爱红;历红;刘凤珍;田庆玲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供肝的不同灌注方法在大鼠肝移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大鼠肝移植时供肝的不同灌注方法对大鼠的影响.方法:80只大鼠随机分为供、受体两组(各40只),供体组再随机均分为经腹主动脉灌注组(A组)和经门静脉灌注组(B组)以获取供肝,应用改良二袖套法进行大鼠原位肝移植.检测两组供肝切取时间,热缺血时间,术后第1、4、7、10天的肝功能,术后一般情况及生存率等.结果:A组和B组的供肝切取时间分别为(30.0±3.0)min和(27.0±3.0)min,热缺血时间分别为(2.0±0.5)min和(1.0±0.5)min;A组术后第1天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等均较B组高,而术后第7天的结果却相反.结论:对于非肝动脉化的大鼠肝移植手术供肝采用经门静脉灌注的方法操作较简单,供肝切取时间较短,热缺血时间短,术后早期肝功能的损害较小,但恢复速度相对较慢.

    作者:葛勇胜;许戈良;李建生;陈跃;钱明芝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重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疼痛、黄疸、包块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作为单纯胆囊疾病的首选治疗,它具有损伤小、病人痛苦少、恢复快之优点,然而,对于行本术式后出现的疼痛、黄疸、包块等症状应高度警惕恶性病变的可能,必须引起重视.近日笔者曾遇2例,就此浅谈体会如下.

    作者:沈中锋;郭盖章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长托宁和阿托品作为麻醉前用药的临床观察

    目的:了解新型抗胆碱药物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和阿托品作为麻醉前用药的差异.方法:选择气管插管静脉全麻下行腹部手术患者24例,随机分为长托宁组和阿托品组各12例.长托宁组肌注长托宁1 mg,阿托品组肌注阿托品0.5 mg.记录术前及术中各个时间点的动脉收缩压(SP)、舒张压(DP)、心率(HR)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术毕拔管前,用带储器的可控式负压吸痰管清理患者口腔分泌物,收集于烧杯中,用量筒计量.结果: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SP、DP、HR和Bis无差异,术毕口腔分泌物量无差异.两组患者单位时间内单位体重异丙酚用量长托宁组少于阿托品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长托宁与阿托品比较,用于长时间手术的麻醉前用药,不但能有效地抑制腺体分泌,而且具有中枢镇静作用,可减少麻醉药物用量.

    作者:陶蕾;柴伟;姚立农;杨永慧;赵晖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门诊小儿塑料套环包皮环套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

    目的:总结塑料套环包皮环套术治疗小儿包茎及包皮过长的经验及并发症发生率,探讨并发症防治措施.方法:回顾2005年1-12月本院外科门诊132例行塑料套环包皮环套术治疗小儿包茎及包皮过长病例,对其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132例小儿塑料套环包皮环套术术后效果良好,套环脱落时间6~18 d,平均11 d.脱落后切缘整齐、外形美观.并发龟头嵌顿2例,术后出血2例,感染1例,套环不脱落3例,包皮红肿3例.结论:小儿塑料套环包皮环套术具有手术时间短、不出血或出血极少、组织创伤小、并发症少、患儿痛苦小、切缘整齐美观等优点,手术简单,术后护理方便,适合于门诊推广应用.但处理不当会出现相应并发症,加重患儿痛苦,应引起重视.

    作者:李少华;何嘉辉;马少珍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64例

    目的:总结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经验.方法:分析5年来我科对64例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椎管内肿瘤64例,其中脊膜瘤22例(34.4%),神经鞘瘤20例(31.2%),脂肪瘤6例(9.4%),星形细胞瘤4例(6.2%),室管膜瘤5例(7.8%),转移瘤3例(4.7%),蛛网膜囊肿3例(4.7%),血管瘤1例(1.6%).肿瘤位于髓外硬膜内者占68.6%,位于硬膜外者占14.2%,位于脊髓髓内者占17.2%.肿瘤位于颈部者为23.4%,位于胸段者46.9%,位于腰段者17.2%,骶段者占12.5%,肿瘤显微镜下全切除率为78.1%.出院时运动功能障碍88.5%得以改善,感觉障碍改善率为83.3%,括约肌功能障碍改善率为80.0%,自发性疼痛88.9%消失.结论:椎管内肿瘤以良性居多,手术效果好,MRI检查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李劲松;叶敏;龙舟;张文波;黄进兴;谢锋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修甲在甲沟炎的临床应用

    目的:回顾性总结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3月门诊治疗甲沟炎的经验.方法:就修甲与拔甲的创伤、愈合时间及治愈率等进行比较.本组甲沟炎100例,仅7例合并甲下或甲根脓肿而做了部分或全部拔甲.结果:全组病人均治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修甲较拔甲无论创伤的大小、愈合的时间以及医疗费用等均较优越.结论:足拇趾修甲不当所致甲沟炎占当前青少年甲沟炎患者的大多数,药物及其他保守治疗终不能解决问题(除外手部因皮刺所致的甲沟炎及婴幼儿甲沟炎).选择创伤较小的修甲,祛除异物,待甲长出后甲沟炎自愈.建议专家们将修甲作为主要手段写进教科书或工具书.

    作者:杜明国;王玲;张玲;汪明清;李胃;吴宏妍;马胜利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93例食管癌患者的术前术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病人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比例为17.2%(16/93),它与患者高龄、术前心电图异常、高血压、肺功能减退等并发症有密切关系.结论:对高龄、术前并发心血管疾病、肺功能减退的患者行食管癌切除术时,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全身的营养状况,加强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心肺功能训练;术后应早期加强心电监护、血气监测,充分供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镇痛,早期活动,防止或减少低氧血症,从而有效地控制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朱儒红 刊期: 2006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