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修甲在甲沟炎的临床应用

杜明国;王玲;张玲;汪明清;李胃;吴宏妍;马胜利

关键词:甲沟炎, 修甲
摘要:目的:回顾性总结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3月门诊治疗甲沟炎的经验.方法:就修甲与拔甲的创伤、愈合时间及治愈率等进行比较.本组甲沟炎100例,仅7例合并甲下或甲根脓肿而做了部分或全部拔甲.结果:全组病人均治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修甲较拔甲无论创伤的大小、愈合的时间以及医疗费用等均较优越.结论:足拇趾修甲不当所致甲沟炎占当前青少年甲沟炎患者的大多数,药物及其他保守治疗终不能解决问题(除外手部因皮刺所致的甲沟炎及婴幼儿甲沟炎).选择创伤较小的修甲,祛除异物,待甲长出后甲沟炎自愈.建议专家们将修甲作为主要手段写进教科书或工具书.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瘦素与胎肺发育关系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瘦素与胎肺发育及瘦素与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作用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孕16~21 d Wister大鼠胎肺组织瘦素mRNA相对表达水平以及地塞米松对原代胎肺成纤维细胞瘦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瘦素在胎肺组织有普遍表达,表达水平在孕16~17 d、孕18~19 d、孕20~21 d有逐渐上升的趋势(P<0.05);原代培养胎肺成纤维细胞经地塞米松处理24 h后,处理组瘦素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鼠孕晚期胎肺组织中均有瘦素的表达,且随着胎肺的发育有增加的趋势.地塞米松能刺激培养的胎肺成纤维细胞瘦素的表达.

    作者:李智;陈惠池;高红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高渗盐溶液治疗难治性颅内高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高渗盐溶液在临床神经外科的应用,以及对难治性颅内高压的治疗作用.方法:对临床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12例颅脑损伤后高颅压病人,给予7.5%的高渗盐溶液降颅压治疗,观察疗效和颅内压,监测病人的颅内压变化情况.结果:12例病例中,10例症状缓解,意识好转,7例颅内压监测者有5例颅内压小于20 mmHg.2例病情无改善.结论:7.5%高渗盐溶液有良好的降颅压作用,特别是对于颅脑创伤后常规治疗无效的难治性高颅压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段国庆;陈小兵;丁炳谦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鉴定肿瘤抗原和肿瘤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的概念先是由两位澳大利亚学者WILKINS和WILLIAMS于1994年所提出,它研究的是一个细胞、组织或有机体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由于同一时间特定的细胞、组织或有机体中并非所有的蛋白质都表达,故蛋白质组具有高度动态性及细胞特异性,一个有机体的不同细胞在不同阶段能够表达出它的全部蛋白质.蛋白质组学技术尤其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分割式研究单个蛋白质的初级模式,对细胞或组织中蛋白质的表达状况建立起高通量、全面、快速的分析模式,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强有力的工具.

    作者:汤军桥;葛海良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重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疼痛、黄疸、包块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作为单纯胆囊疾病的首选治疗,它具有损伤小、病人痛苦少、恢复快之优点,然而,对于行本术式后出现的疼痛、黄疸、包块等症状应高度警惕恶性病变的可能,必须引起重视.近日笔者曾遇2例,就此浅谈体会如下.

    作者:沈中锋;郭盖章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64例

    目的:总结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经验.方法:分析5年来我科对64例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椎管内肿瘤64例,其中脊膜瘤22例(34.4%),神经鞘瘤20例(31.2%),脂肪瘤6例(9.4%),星形细胞瘤4例(6.2%),室管膜瘤5例(7.8%),转移瘤3例(4.7%),蛛网膜囊肿3例(4.7%),血管瘤1例(1.6%).肿瘤位于髓外硬膜内者占68.6%,位于硬膜外者占14.2%,位于脊髓髓内者占17.2%.肿瘤位于颈部者为23.4%,位于胸段者46.9%,位于腰段者17.2%,骶段者占12.5%,肿瘤显微镜下全切除率为78.1%.出院时运动功能障碍88.5%得以改善,感觉障碍改善率为83.3%,括约肌功能障碍改善率为80.0%,自发性疼痛88.9%消失.结论:椎管内肿瘤以良性居多,手术效果好,MRI检查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李劲松;叶敏;龙舟;张文波;黄进兴;谢锋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门诊小儿塑料套环包皮环套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

    目的:总结塑料套环包皮环套术治疗小儿包茎及包皮过长的经验及并发症发生率,探讨并发症防治措施.方法:回顾2005年1-12月本院外科门诊132例行塑料套环包皮环套术治疗小儿包茎及包皮过长病例,对其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132例小儿塑料套环包皮环套术术后效果良好,套环脱落时间6~18 d,平均11 d.脱落后切缘整齐、外形美观.并发龟头嵌顿2例,术后出血2例,感染1例,套环不脱落3例,包皮红肿3例.结论:小儿塑料套环包皮环套术具有手术时间短、不出血或出血极少、组织创伤小、并发症少、患儿痛苦小、切缘整齐美观等优点,手术简单,术后护理方便,适合于门诊推广应用.但处理不当会出现相应并发症,加重患儿痛苦,应引起重视.

    作者:李少华;何嘉辉;马少珍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合并肝硬化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合并肝硬化的老年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方法:对接受LC的40例合贩并肝硬化的老年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LC成功34例,中转开腹6例.中转开腹原因,Calot三角区致密粘连、胆囊肿大僵硬3例;术中出血,镜下止血困难3例.LC平均手术时间(55.7±13.7)min,术中平均出血(84.5±35.5)mL.术后肺部感染1例.无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住院时间3~9 d,平均住院(6.2±2.7)d.结论:合并肝硬化的老年患者采用LC治疗是相对安全的,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技术特点,注重围手术期的处理是成功的关键.

    作者:郑江华;简志祥;区金锐;王卫东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原因探讨及护理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0-2005年期间16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术后出血17例(10.1%),其中上消化道出血15例次,腹腔内出血5例次;术后死亡的5例中4例并发术后出血;出血合并其他并发症患者的死亡比例(3/6)明显大于单纯出血病例(1/11),与出血并存的并发症中以吻合口漏、腹腔内感染和肝肾功能衰竭为常见.术后出血患者术前总胆红素≥342μmol/L者的比例及术中出血和输血量均明显大于未出血病例.结论:术前重度黄疸、术中大量出血和输血是患者术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对高危人群加强监测、护理,保持引流通畅,预防胰瘘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是减少术后出血及死亡的关键.

    作者:叶海丹;廖培娇;雷阳阳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成人单心房并单心室及大动脉转位1例

    患者男,20岁,因紫绀、活动后心悸气促20年,加重伴乏力1 d入院.患者系足月顺产,母孕期体健,否认毒物、放射线接触史及家族遗传病史,出生后3个月即发现口唇、甲床紫绀,哭喊后气促明显,无晕厥、蹲踞表现,生长发育如正常同龄儿,平时不喜活动,轻中度活动后即感气促、心慌,休息后可缓解.

    作者:陈伟珍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临床分析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是常见的术后近期并发症,不仅可导致角膜损伤,虹膜、前后粘连加重或促使白内障的发生,而且与手术成败密切相关.因此探讨其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对指导我们的临床工作十分重要.现对我院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间62例96眼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后35眼浅前房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梁晟崎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人干燥综合征抗原A毕赤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构建表达人干燥综合征抗原A(SSA)的毕赤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方法:以人白血病淋巴细胞HL-60株cDNA为模板,RCR扩增目的基因SSA,纯化,双酶切,DNA浓缩回收,插入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k,热冲击法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JM109,阳性克隆提取质粒,双酶切鉴定并测序.结果:PCR产物大小符合要求,重组质粒pPIC9k-SSA双酶切鉴定与预期一致,测序结果正确.结论:成功构建SSA毕赤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为下一步取代从动物胸腺中人工提取低纯度、低产量的SSA抗原,研制新型抗SSA诊断试剂盒打下基础.

    作者:杨湘越;兰小鹏;冯福英;吴文冰;钟智强;廖剑;朱忠勇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门冬氨酸钾镁防治阿霉素急性心脏毒性30例

    目的:评价门冬氨酸钾镁对含阿霉素化疗方案急性心脏毒性的防治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Ⅰ~Ⅱ期乳腺癌术后行CAF方案化疗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除按CAF方案化疗外,于化疗前2 d开始予门冬氨酸钾镁粉针3支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滴,共5 d,对照组30例仅按CAF方案化疗.所有病例均为每3周1次化疗,共6个周期.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电图异常改变分别为6.7%(2/30)和33.3%(10/3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随访4~18个月均未见肿瘤局部复发或转移.结论:门冬氨酸钾镁可降低阿霉素的急性心脏毒性,对化疗效果无影响,不增加化疗副作用.

    作者:邱超学;张琴琴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塞来昔布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通过细胞生长曲线及MTT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的塞来昔布对人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的作用.结果:塞来昔布能够有效地抑制HEC-1-B细胞的生长,并呈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结论:塞来昔布能够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的生长.

    作者:生秀杰;房昭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人survivin蛋白的表达、纯化与单克隆抗体制备

    目的:表达人survivin重组蛋白并制备单克隆抗体.方法:表达含有survivin基因的重组质粒pRSETB-survivin,表达人survivin重组蛋白,以此为抗原,常规方法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NS21细胞融合,得稳定分泌survivin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ELISA检测mAb的相对亲和力,Western blot检测mAb的特异性.间接免疫荧光观察骨肉瘤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重组载体pRSETB-survivin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所得蛋白经Western blot验证为目的蛋白.筛选出2株能稳定分泌特异性抗人survivin的mAb杂交瘤细胞株,免疫球蛋白亚类均为IgG类;单克隆抗体的亲和常数为S1 1.52×10-9mol/L,S2 2.31×10-9mol/L.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株单抗识别相对分子质量为20 000的survivin单一条带,并发现在骨肉瘤细胞中survivin主要表达在胞浆内.结论:成功地表达出人survivin重组蛋白,制备出抗人survivin mAb,为进一步用于survivin的免疫学检测及骨肉瘤生物学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杨形涛;张勇;黄立军;李存孝;高杰;周勇;范清宇;马保安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供肝的不同灌注方法在大鼠肝移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大鼠肝移植时供肝的不同灌注方法对大鼠的影响.方法:80只大鼠随机分为供、受体两组(各40只),供体组再随机均分为经腹主动脉灌注组(A组)和经门静脉灌注组(B组)以获取供肝,应用改良二袖套法进行大鼠原位肝移植.检测两组供肝切取时间,热缺血时间,术后第1、4、7、10天的肝功能,术后一般情况及生存率等.结果:A组和B组的供肝切取时间分别为(30.0±3.0)min和(27.0±3.0)min,热缺血时间分别为(2.0±0.5)min和(1.0±0.5)min;A组术后第1天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等均较B组高,而术后第7天的结果却相反.结论:对于非肝动脉化的大鼠肝移植手术供肝采用经门静脉灌注的方法操作较简单,供肝切取时间较短,热缺血时间短,术后早期肝功能的损害较小,但恢复速度相对较慢.

    作者:葛勇胜;许戈良;李建生;陈跃;钱明芝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胸腔镜辅助胸部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32例

    我院自2001年1月以来,应用电视胸腔镜辅助胸部小切口行肺大泡切除术治疗肺大泡破裂合并自发性气胸32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旭同;王浩;吴佩卿;施伟;付雪颜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过敏性紫癜又称亨诺-许兰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侵犯细小动脉及毛细血管的过敏性血管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主要表现为可触及的紫癜,胃肠道、关节及肾脏病变,少数还存在神经系统症状.为了探讨HSP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及临床意义,我们对2000年5月至2004年5月收治的34例HSP患儿的血小板四项参数:血小板计数(B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胜;陈宇明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肺栓塞的防治

    目的:探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肺栓塞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2000年5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病人共50例,其中下腔静脉滤器植入(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 implantation)34例,20例经股静脉切开Forgaty导管取栓,50例均行溶栓治疗.本组病例均要求病人在手术取栓后和溶栓治疗中双下肢抬高30°,并限制患肢活动,避免剧烈活动和挤压小腿腓肠肌运动,并行相应的抗凝治疗.结果:34例均经股静脉穿刺将滤器植入下腔静脉,定位于肾静脉以下,成功率100%.术后随访28例(82.4%),时间5个月~5年,1例股静脉切开取栓1年后再发DVT,经溶栓治疗痊愈.全组无急性肺动脉栓塞发生.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中,应用下腔静脉内滤器植入术、患肢的限制性活动和抗凝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作者:陈大荣;宋伟勇;吴益夫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渗出性多形性红斑的疗效分析

    自1995-2005年底我院共收治小儿渗出性多形性红斑48例,其中30例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与未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患儿比较有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岳爱红;历红;刘凤珍;田庆玲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透明质酸钠注射液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SH)注射液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3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06个膝关节进行关节内注射SH,每周1次,连续注射5周,并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于治疗第5周和治疗后6个月时随访,观察治疗前、后关节疼痛等症状的缓解情况,以及步行能力、上下楼梯、下蹲等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根据Lequesne评分标准,各级患者治疗5周及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关节疼痛及关节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1),病情越轻,关节功能恢复越好.但治疗5周与治疗后6个月相比,关节功能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SH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

    作者:赵明杰;刘斌;周丰慧 刊期: 2006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