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勇胜;许戈良;李建生;陈跃;钱明芝
目的:回顾性总结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3月门诊治疗甲沟炎的经验.方法:就修甲与拔甲的创伤、愈合时间及治愈率等进行比较.本组甲沟炎100例,仅7例合并甲下或甲根脓肿而做了部分或全部拔甲.结果:全组病人均治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修甲较拔甲无论创伤的大小、愈合的时间以及医疗费用等均较优越.结论:足拇趾修甲不当所致甲沟炎占当前青少年甲沟炎患者的大多数,药物及其他保守治疗终不能解决问题(除外手部因皮刺所致的甲沟炎及婴幼儿甲沟炎).选择创伤较小的修甲,祛除异物,待甲长出后甲沟炎自愈.建议专家们将修甲作为主要手段写进教科书或工具书.
作者:杜明国;王玲;张玲;汪明清;李胃;吴宏妍;马胜利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46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进行精心的护理.结果:有效的护理干预及详细周密的术前准备有利手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精心的术后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让病人早日康复.结论:做好动脉瘤栓塞术病人的术前术后护理,是促进病人尽早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成红梅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总结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经验.方法:分析5年来我科对64例椎管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椎管内肿瘤64例,其中脊膜瘤22例(34.4%),神经鞘瘤20例(31.2%),脂肪瘤6例(9.4%),星形细胞瘤4例(6.2%),室管膜瘤5例(7.8%),转移瘤3例(4.7%),蛛网膜囊肿3例(4.7%),血管瘤1例(1.6%).肿瘤位于髓外硬膜内者占68.6%,位于硬膜外者占14.2%,位于脊髓髓内者占17.2%.肿瘤位于颈部者为23.4%,位于胸段者46.9%,位于腰段者17.2%,骶段者占12.5%,肿瘤显微镜下全切除率为78.1%.出院时运动功能障碍88.5%得以改善,感觉障碍改善率为83.3%,括约肌功能障碍改善率为80.0%,自发性疼痛88.9%消失.结论:椎管内肿瘤以良性居多,手术效果好,MRI检查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李劲松;叶敏;龙舟;张文波;黄进兴;谢锋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和曲马多对胃癌病人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以及对血清皮质醇和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A组)、曲马多组(B组)和氟比洛芬酯联合曲马多组(C组)行术后镇痛.观察3组镇痛效果并测定麻醉前和术后24 h静脉血清皮质醇、血糖浓度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术后视觉模糊评分法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C组病人自控镇痛泵的有效按压次数及24 h内用药量明显小于B组(P<0.05);3组患者术后24 h时的血清皮质醇和血糖浓度升高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曲马多明显减少术后曲马多的用药量,能有效缓解术后应激反应.
作者:陈晓敏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印证再定位夹板的治疗位对其治疗周期的影响,探讨sliding guide在用于再定位夹板定位中获得治疗位的作用.方法:选择15例罹患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患者,通过sliding guide诱导下颌做前伸或正中运动,确定再定位夹板治疗位,咬合用硅橡胶固定该治疗位,面弓转移颌关系,上颌架,制作再定位夹板,测量开口度正常与Mankoski疼痛指数小于2所用的时间,以及盘突关系恢复时间.结果:用sliding guide确定再定位夹板治疗位恢复正常开口度所需的时间平均为(12±1.3)d,Mankoski疼痛指数小于2所用的时间为(6±1.7)d,而恢复正常盘突关系的时间为(120±11.6)d.结论:Sliding guide在缓解疼痛以及缩短恢复盘突关系时间上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徐广荣;宋光保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前移植肾近期存活率已明显提高,但远期效果却未能相应提高.这主要是因为不少患者在肾移植数月后,移植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终导致移植肾功能衰竭.通常,移植肾功能丧失与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的发展有关.目前移植肾纤维化的主要治疗措施都是非特异的,并且集中在减少有害因素的发生上.移植肾损伤后会发生纤维形成,其特征是化学因子、细胞因子或生长因子介导的炎症或浸润反应.尤其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慢性损伤中起重要作用,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EMT)是这一过程的一部分.一系列级联反应导致基质沉积.近来对移植肾纤维化机制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抗纤维化的新措施.
作者:盛明雄;谭建明 刊期: 2006年第22期
患者女,48岁.因月经期下腹疼痛,渐近性痛经3个月,加重1个月,阴道不规则流血10 d来我院检查.妇科检查:子宫颈光滑,子宫增大.B超示:子宫肌瘤.术中见:子宫增大如孕10周,子宫前壁一灰白色肌性突起,直径约4 cm,后壁见一直径约2 cm灰白色肿物,与周围组织界清,切面呈实性.
作者:时利平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3种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的治疗方案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为治疗川崎病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对89例川崎病小儿采用3种不同的方法,A组为IVIG 0.4 g/(kg·d),连用4~5d;B组为IVIG 1.0 g/(kg·d)单次静脉滴注;C组为1.0 g/(kg·d),连用2 d,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川崎病发病10 d内IVIG 0.4 g/(kg·d)(连用5 d)、IVIG 1.0 g/(kg·d)单剂和1.0 g/(kg·d)(连用2 d)均能有效预防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B组的疗效优于A组,与C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早期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均能有效治疗小儿川崎病,采用1.0 g/(kg·d)单剂静脉滴注是一种更有效、经济、简便的治疗方案.
作者:应晶;陆燕华;董海平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护理配合,确保冠状动脉介入术的顺利完成.方法:我院2005年1-12月收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43例,并实施了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中严密观察心电图变化、监测血压变化、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及不良反应的表现并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处理.结果:43例患者中有3例出现室颤,5例心动过缓,5例低血压,3例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急性心包填塞2例,经有效处理后,均完成冠状动脉介入术.结论:掌握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术中的并发症,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医护默契配合,对确保顺利完成手术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卢东芳;冯丽芬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总结并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外科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14例冠心病患者均在全麻常温下经胸骨正中切口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平均处理冠脉(3.5±0.76)支/例.结果:全部患者恢复出院,疗效满意.术后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10.74±4.06)h,人均输血(895±660.6)mL;术后患者心绞痛症状均消失,心功能改善.结论:OPCAB适应证广,对高危患者仍有良好的安全性;熟练的操作技术、科学的围术期管理技巧是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效果的关键.
作者:刘勇;王胜利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检查手术期间CO2气腹对呼吸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5例行妇科腹腔镜检查术患者,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输注异丙酚复合吸入笑气全麻,术中控制呼吸,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全身血管阻力(TSVR)、左室射血时间(LVET)、血流加速度(Acc)、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参数采集分别在CO2充气前即刻(T0),充气后5 min(T1)、10 min(T2)、30 min(T3),停气腹后5 min(T4)等时间点进行测定.结果:与T0比较,T1、T2 MAP升高(P<0.05),T3、T4心率升高(P<0.05),T1、T2、T3的PETCO2升高(P<0.05或0.01),T1、T2、T3的呼气末气道峰压(Peak)升高(P<0.01),T3、T4 CO升高(P<0.05或0.01).与T1比较,T3的PETCO2升高(P<0.01),T1、T2、T3的Peak升高(P<0.01).结论:ASAⅠ~Ⅱ级,年龄21~37岁患者行妇科腹腔镜检查术时CO2气腹可使Peak和PETCO2增加,气腹早期血压升高,气腹30 min后随着PETCO2进一步升高心率、CO升高.
作者:蔡平生;余微萍;张文新;徐旭仲 刊期: 2006年第22期
包皮覆盖于阴茎头部,可外翻露出阴茎头部称为包皮过长,若不能外翻称为包茎.这几乎见于所有正常男性婴幼儿,随年龄的增长和阴茎发育,包皮向后退缩,使阴茎头部完全外露.如不外露易继发阴茎头和包皮感染或损伤.包皮过长和包茎的唯一治疗方法就是包皮环切术.
作者:赛福丁;木塔里甫;艾力江;阿布拉江;吐尔逊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评价门冬氨酸钾镁对含阿霉素化疗方案急性心脏毒性的防治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Ⅰ~Ⅱ期乳腺癌术后行CAF方案化疗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除按CAF方案化疗外,于化疗前2 d开始予门冬氨酸钾镁粉针3支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滴,共5 d,对照组30例仅按CAF方案化疗.所有病例均为每3周1次化疗,共6个周期.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电图异常改变分别为6.7%(2/30)和33.3%(10/3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随访4~18个月均未见肿瘤局部复发或转移.结论:门冬氨酸钾镁可降低阿霉素的急性心脏毒性,对化疗效果无影响,不增加化疗副作用.
作者:邱超学;张琴琴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短颈畸形(Klippel-Feil)又称为先天性骨性斜颈或先天性颈椎融合畸形,是以两个以上颈椎融合为特征的先天性脊柱发育异常,是由KLIPPEL和FEIL首次报道.笔者在工作中遇有1例,现结合有关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李光荣 刊期: 2006年第22期
阴离子交换蛋白(anion exchanger,AE)是一种多功能的嵌膜蛋白,初在红细胞膜上鉴定,主要功能是转运一价阴离子,生理条件下以极快速率进行Cl-/HGO3-交换,从而维持细胞内外离子平衡和适pH内环境,此外还具有调节红细胞携氧能力、锚定膜骨架蛋白、维持红细胞特有盘状双凹面形状和变形性等重要功能.目前至少已发现3种AE基因家族成员,分别是AE1、AE2、AE3,位于第17、7、2号染色体上.它们广泛分布于机体的组织和器官,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异常的AE还与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目前对AE的研究日益受到临床医学上的重视.
作者:黄前川;李津婴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羊水过多的主要病因,探讨不同病因与发现羊水过多时的孕周、羊水指数、甲胎蛋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年住院分娩的63例羊水过多的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羊水过多病因中胎儿畸形15例(23.8%),巨大儿11例(17.5%),特发性24例(38.1%).孕周<37周发现羊水过多时胎儿畸形发生率高于特发性羊水过多.羊水指数≥30 cm时胎儿畸形发生率高于特发性羊水过多.结论:发现羊水过多时的孕周越小、羊水指数越高,胎儿畸形发生率越高,相反,发现羊水过多时的孕周越大、羊水指数越低,特发性羊水过多发生率越高.
作者:刁震;陈慧君;王江玲;黄引平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临床特点、分组治疗、预后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我科2003年8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29例DAI病人,主要根据其伤后昏迷时间分为轻、中、重3度,分析这3组病人的临床特点、影像资料及治疗结果,分析原发昏迷和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重度组22例占病例总数的75.9%,死亡6例,植物生存3例,中-重残8例,良好5例.伤后24 h CT扫描46.5%的病例中发现脑不同部位有点状高密度影.中度组4例占病例总数的13.8%,中残1例,余恢复良好.轻度组3例占10.3%,全部恢复良好.轻-中度组病例伤后24hCT扫描仅2例发现脑内点状高密度影.3组比较,年龄间无明显差异;中度组和重度组的GCS明显低于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原发昏迷时间明显长于轻度组.死亡6例,均发生在重度组,总病死率为20.7%.结论:脑外伤后持续昏迷超过6 h而CT扫描无明显占位病灶者即可诊断为DAI;临床分度、GCS和原发昏迷时间有助于判断预后.
作者:石巧玲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93例食管癌患者的术前术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病人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比例为17.2%(16/93),它与患者高龄、术前心电图异常、高血压、肺功能减退等并发症有密切关系.结论:对高龄、术前并发心血管疾病、肺功能减退的患者行食管癌切除术时,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全身的营养状况,加强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心肺功能训练;术后应早期加强心电监护、血气监测,充分供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镇痛,早期活动,防止或减少低氧血症,从而有效地控制心律失常的发生.
作者:朱儒红 刊期: 200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肺栓塞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2000年5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病人共50例,其中下腔静脉滤器植入(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 implantation)34例,20例经股静脉切开Forgaty导管取栓,50例均行溶栓治疗.本组病例均要求病人在手术取栓后和溶栓治疗中双下肢抬高30°,并限制患肢活动,避免剧烈活动和挤压小腿腓肠肌运动,并行相应的抗凝治疗.结果:34例均经股静脉穿刺将滤器植入下腔静脉,定位于肾静脉以下,成功率100%.术后随访28例(82.4%),时间5个月~5年,1例股静脉切开取栓1年后再发DVT,经溶栓治疗痊愈.全组无急性肺动脉栓塞发生.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中,应用下腔静脉内滤器植入术、患肢的限制性活动和抗凝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作者:陈大荣;宋伟勇;吴益夫 刊期: 2006年第22期
自1995-2005年底我院共收治小儿渗出性多形性红斑48例,其中30例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与未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患儿比较有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岳爱红;历红;刘凤珍;田庆玲 刊期: 2006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