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移植肾纤维化治疗研究进展

盛明雄;谭建明

关键词:移植肾功能, 肾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 肾功能衰竭, 间质纤维化, 治疗措施, 远期效果, 有害因素, 纤维形成, 细胞转化, 细胞因子, 慢性损伤, 抗纤维化, 级联反应, 基质沉积, 化学因子, 功能丧失, 新措施, 肾移植, 肾小管
摘要:目前移植肾近期存活率已明显提高,但远期效果却未能相应提高.这主要是因为不少患者在肾移植数月后,移植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终导致移植肾功能衰竭.通常,移植肾功能丧失与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的发展有关.目前移植肾纤维化的主要治疗措施都是非特异的,并且集中在减少有害因素的发生上.移植肾损伤后会发生纤维形成,其特征是化学因子、细胞因子或生长因子介导的炎症或浸润反应.尤其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慢性损伤中起重要作用,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EMT)是这一过程的一部分.一系列级联反应导致基质沉积.近来对移植肾纤维化机制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抗纤维化的新措施.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合并阴道出血的异位妊娠破裂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合并阴道出血的异位妊娠破裂患者的误诊原因,提高对异位妊娠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36例门、急诊异位妊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有阴道出血的异位妊娠破裂组及无阴道出血的异位妊娠破裂组,分析比较各组误诊率的差异.结果:有阴道出血的异位妊娠破裂组和无阴道出血的异位妊娠破裂组误诊率分别为39.86%、6.12%,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临床上对合并阴道出血的异位妊娠破裂患者初诊误诊率高,阴道出血易误认为月经,应提高警惕.

    作者:缪英年;李亮;王本国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家庭护理的健康教育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家庭护理指导效果.方法:对68例住院的COPD患者进行家庭护理状况调查,予全面、系统的护理指导.结果:大部分病人及家属能掌握COPD的家庭护理知识.结论:护理人员针对性地加强对COPD病人及家属的家庭护理健康指导,提高患者的家庭护理水平,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反复发作.

    作者:姚带好;吴健红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颌面颈切割伤致腮腺气管食管离断1例

    患者,男,37岁,车祸致挡风玻璃割伤颌颈部30 min,创面出血,气促入院.体检:面色苍白,脉搏102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80/60mmHg,颌颈部见15 cm长伤口,弧形达耳垂,立即在全麻下行颌颈部伤口探查术,术中发现颈前肌群完全断裂,创口内先予结扎止血,见气管环状软骨处完全断裂,腮腺下部断裂,食管部分断裂,颈部大血管完整,置入胃管,彻底清创后将破裂食管前壁用3-0丝线行黏膜和肌层修补术,气管断端用0-0可吸收线修补.将腮腺筋膜缝合,术后2周开始饮食,并逐渐增量,恢复顺利,1个月后出院.

    作者:杨慈;刘锦霞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包皮过长和包茎手术的改进

    包皮覆盖于阴茎头部,可外翻露出阴茎头部称为包皮过长,若不能外翻称为包茎.这几乎见于所有正常男性婴幼儿,随年龄的增长和阴茎发育,包皮向后退缩,使阴茎头部完全外露.如不外露易继发阴茎头和包皮感染或损伤.包皮过长和包茎的唯一治疗方法就是包皮环切术.

    作者:赛福丁;木塔里甫;艾力江;阿布拉江;吐尔逊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供肝的不同灌注方法在大鼠肝移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大鼠肝移植时供肝的不同灌注方法对大鼠的影响.方法:80只大鼠随机分为供、受体两组(各40只),供体组再随机均分为经腹主动脉灌注组(A组)和经门静脉灌注组(B组)以获取供肝,应用改良二袖套法进行大鼠原位肝移植.检测两组供肝切取时间,热缺血时间,术后第1、4、7、10天的肝功能,术后一般情况及生存率等.结果:A组和B组的供肝切取时间分别为(30.0±3.0)min和(27.0±3.0)min,热缺血时间分别为(2.0±0.5)min和(1.0±0.5)min;A组术后第1天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等均较B组高,而术后第7天的结果却相反.结论:对于非肝动脉化的大鼠肝移植手术供肝采用经门静脉灌注的方法操作较简单,供肝切取时间较短,热缺血时间短,术后早期肝功能的损害较小,但恢复速度相对较慢.

    作者:葛勇胜;许戈良;李建生;陈跃;钱明芝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子宫平滑肌瘤合并子宫腺瘤样瘤1例

    患者女,48岁.因月经期下腹疼痛,渐近性痛经3个月,加重1个月,阴道不规则流血10 d来我院检查.妇科检查:子宫颈光滑,子宫增大.B超示:子宫肌瘤.术中见:子宫增大如孕10周,子宫前壁一灰白色肌性突起,直径约4 cm,后壁见一直径约2 cm灰白色肿物,与周围组织界清,切面呈实性.

    作者:时利平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妇科腹腔镜术中CO2气腹对患者呼吸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检查手术期间CO2气腹对呼吸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5例行妇科腹腔镜检查术患者,采用气管内插管,静脉输注异丙酚复合吸入笑气全麻,术中控制呼吸,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全身血管阻力(TSVR)、左室射血时间(LVET)、血流加速度(Acc)、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参数采集分别在CO2充气前即刻(T0),充气后5 min(T1)、10 min(T2)、30 min(T3),停气腹后5 min(T4)等时间点进行测定.结果:与T0比较,T1、T2 MAP升高(P<0.05),T3、T4心率升高(P<0.05),T1、T2、T3的PETCO2升高(P<0.05或0.01),T1、T2、T3的呼气末气道峰压(Peak)升高(P<0.01),T3、T4 CO升高(P<0.05或0.01).与T1比较,T3的PETCO2升高(P<0.01),T1、T2、T3的Peak升高(P<0.01).结论:ASAⅠ~Ⅱ级,年龄21~37岁患者行妇科腹腔镜检查术时CO2气腹可使Peak和PETCO2增加,气腹早期血压升高,气腹30 min后随着PETCO2进一步升高心率、CO升高.

    作者:蔡平生;余微萍;张文新;徐旭仲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急性胰腺炎患者D-二聚体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抗原检测的意义

    D-二聚体(D-dimer,DD)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能反映体内纤溶功能或高凝状态.我们检测了31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浆中DD及血浆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抗原(vWF)的含量,以探讨二者在AP发病过程中的意义.

    作者:钟学军;许刚;吴桂云;赵伟伟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浅谈综合性医院门诊手术室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国家医疗政策改革的推行,人们越来越趋向小病在门诊解决.在这种新形势下,建立安全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提高门诊手术室护士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是关键[1-2].我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门诊手术室有3间手术房,6张手术床.针对门诊手术种类多,发生感染机会大,手术安排计划性差,护士不固定,人手不足等特点,通过建立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婷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重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疼痛、黄疸、包块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作为单纯胆囊疾病的首选治疗,它具有损伤小、病人痛苦少、恢复快之优点,然而,对于行本术式后出现的疼痛、黄疸、包块等症状应高度警惕恶性病变的可能,必须引起重视.近日笔者曾遇2例,就此浅谈体会如下.

    作者:沈中锋;郭盖章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Sliding guide用于再定位夹板定位的临床效果

    目的:印证再定位夹板的治疗位对其治疗周期的影响,探讨sliding guide在用于再定位夹板定位中获得治疗位的作用.方法:选择15例罹患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患者,通过sliding guide诱导下颌做前伸或正中运动,确定再定位夹板治疗位,咬合用硅橡胶固定该治疗位,面弓转移颌关系,上颌架,制作再定位夹板,测量开口度正常与Mankoski疼痛指数小于2所用的时间,以及盘突关系恢复时间.结果:用sliding guide确定再定位夹板治疗位恢复正常开口度所需的时间平均为(12±1.3)d,Mankoski疼痛指数小于2所用的时间为(6±1.7)d,而恢复正常盘突关系的时间为(120±11.6)d.结论:Sliding guide在缓解疼痛以及缩短恢复盘突关系时间上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徐广荣;宋光保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趋化因子SDF-1及其受体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人卵巢癌细胞中的表达及SDF-1/CXCR4系统与卵巢癌细胞恶性表现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检测卵巢癌细胞系SW626中CXCR4的表达,MTT法检测SW626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通过体外微孔隔离室板(Transwell)检测SDF-1对SW626细胞迁移及CXCR4的封闭对其迁移的影响.结果:CXCR4 mRNA在SW626细胞呈阳性表达,抗CXCR4单克隆抗体(20 μg/mL)对SW626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SDF-1可促进SW626细胞的迁移,CXCR4的封闭能抑制SDF-1对SW626迁移的这种促进作用(P<0.05).结论:SDF-1及其受体CXCR4的相互作用可能在卵巢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干扰SDF-1/CXCR4的相互作用可能成为治疗卵巢癌的一个有意义的靶点和策略.

    作者:林晓琰;王泽华;王晓翊;汪宏波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实验性分泌性中耳炎中耳黏膜能量代谢酶的酶细胞化学研究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OME)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机械性阻塞右侧咽鼓管的方法建立OME动物模型,左耳作为对照,对中耳上皮黏膜中琥珀酸脱氢酶(SDH,一种重要的与能量代谢有关的酶)进行光镜和电镜酶细胞化学研究.结果:实验组中3 d组和7 d组的SDH酶活性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弱,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发生OME时,SDH酶活性受抑制,导致能量代谢的障碍,不能产生足够的ATP以维持强烈而有效的纤毛摆动,引起中耳积液的持续存在.

    作者:陈亮;汪建;陈勇挺;邓恒山;尤景敏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硬膜外麻醉与骶管麻醉辅助异丙酚用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的临床观察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PPH)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便等优点,近年广泛用于门诊痔疮手术.在行PPH手术过程中患者常出现短暂的腹部牵拉样疼痛,甚至有的出现剧烈疼痛.本研究采用异丙酚辅助麻醉对PPH术后病人的牵拉痛问题进行临床评价.

    作者:刘林生;仲吉英;韩慧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移植肾纤维化治疗研究进展

    目前移植肾近期存活率已明显提高,但远期效果却未能相应提高.这主要是因为不少患者在肾移植数月后,移植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终导致移植肾功能衰竭.通常,移植肾功能丧失与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的发展有关.目前移植肾纤维化的主要治疗措施都是非特异的,并且集中在减少有害因素的发生上.移植肾损伤后会发生纤维形成,其特征是化学因子、细胞因子或生长因子介导的炎症或浸润反应.尤其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慢性损伤中起重要作用,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EMT)是这一过程的一部分.一系列级联反应导致基质沉积.近来对移植肾纤维化机制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抗纤维化的新措施.

    作者:盛明雄;谭建明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鉴定肿瘤抗原和肿瘤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的概念先是由两位澳大利亚学者WILKINS和WILLIAMS于1994年所提出,它研究的是一个细胞、组织或有机体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由于同一时间特定的细胞、组织或有机体中并非所有的蛋白质都表达,故蛋白质组具有高度动态性及细胞特异性,一个有机体的不同细胞在不同阶段能够表达出它的全部蛋白质.蛋白质组学技术尤其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分割式研究单个蛋白质的初级模式,对细胞或组织中蛋白质的表达状况建立起高通量、全面、快速的分析模式,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强有力的工具.

    作者:汤军桥;葛海良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原因探讨及护理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0-2005年期间16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术后出血17例(10.1%),其中上消化道出血15例次,腹腔内出血5例次;术后死亡的5例中4例并发术后出血;出血合并其他并发症患者的死亡比例(3/6)明显大于单纯出血病例(1/11),与出血并存的并发症中以吻合口漏、腹腔内感染和肝肾功能衰竭为常见.术后出血患者术前总胆红素≥342μmol/L者的比例及术中出血和输血量均明显大于未出血病例.结论:术前重度黄疸、术中大量出血和输血是患者术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对高危人群加强监测、护理,保持引流通畅,预防胰瘘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是减少术后出血及死亡的关键.

    作者:叶海丹;廖培娇;雷阳阳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术中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护理配合,确保冠状动脉介入术的顺利完成.方法:我院2005年1-12月收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43例,并实施了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中严密观察心电图变化、监测血压变化、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及不良反应的表现并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处理.结果:43例患者中有3例出现室颤,5例心动过缓,5例低血压,3例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急性心包填塞2例,经有效处理后,均完成冠状动脉介入术.结论:掌握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术中的并发症,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医护默契配合,对确保顺利完成手术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卢东芳;冯丽芬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人干燥综合征抗原A毕赤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构建表达人干燥综合征抗原A(SSA)的毕赤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方法:以人白血病淋巴细胞HL-60株cDNA为模板,RCR扩增目的基因SSA,纯化,双酶切,DNA浓缩回收,插入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k,热冲击法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JM109,阳性克隆提取质粒,双酶切鉴定并测序.结果:PCR产物大小符合要求,重组质粒pPIC9k-SSA双酶切鉴定与预期一致,测序结果正确.结论:成功构建SSA毕赤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为下一步取代从动物胸腺中人工提取低纯度、低产量的SSA抗原,研制新型抗SSA诊断试剂盒打下基础.

    作者:杨湘越;兰小鹏;冯福英;吴文冰;钟智强;廖剑;朱忠勇 刊期: 2006年第22期

  • 一价阴离子交换蛋白家族与相关疾病

    阴离子交换蛋白(anion exchanger,AE)是一种多功能的嵌膜蛋白,初在红细胞膜上鉴定,主要功能是转运一价阴离子,生理条件下以极快速率进行Cl-/HGO3-交换,从而维持细胞内外离子平衡和适pH内环境,此外还具有调节红细胞携氧能力、锚定膜骨架蛋白、维持红细胞特有盘状双凹面形状和变形性等重要功能.目前至少已发现3种AE基因家族成员,分别是AE1、AE2、AE3,位于第17、7、2号染色体上.它们广泛分布于机体的组织和器官,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异常的AE还与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目前对AE的研究日益受到临床医学上的重视.

    作者:黄前川;李津婴 刊期: 2006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