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张铮;王卫文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对危重症患儿气管插管导致的喉头水肿的治疗价值.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3月因呼吸衰竭在我院PICU进行机械通气,应用普米克令舒雾化治疗气管插管致喉头水肿的13例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回顾分析,并与应用传统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和雾化吸入肾上腺素治疗的12例患儿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喘鸣或声嘶、气促)改善天数和血气改变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可以有效地治疗危重症患儿气管插管导致的喉头水肿.
作者:张远清;何颜霞;林荣枢 刊期: 2006年第23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尤其是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由于近来大力提倡母乳喂养,该病发病率逐年增加[1],既往认为此病不会损害新生儿,可不给予治疗.近年来有学者对该观点产生不同看法,认为母乳性黄疸有可能损害中枢神经系统[2],故在大力提倡母乳喂养的今天更应引起医学界的关注.本科对2005年1-10月份共112例母乳性黄疸患儿进行干预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周高良;吕军 刊期: 2006年第23期
传统观点认为糖尿病是通过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高血压的进程而导致心肌收缩功能的异常.目前单独集中于糖尿病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研究及争论较少,当糖尿病患者并未患有冠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时而出现了左室功能异常,则糖尿病性心肌病即被诊断[1].而目前改变心脏结构功能的细胞及分子机制仍未被完全了解.
作者:戚如怡;林碧珠;伍施阳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凯时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76例DPN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6例,分别给予凯时联合弥可保和弥可保治疗,共3周,对其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DPN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凯时与弥可保合用可明显改善DPN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涵涛;王昉;付红萍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小骨窗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以本院接受超早期小骨窗开颅配合自制自动冲洗装置结合普通内窥镜(改制的膀胱内窥镜)下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周密的护理并严密观察病情及前瞻性地采取预防措施.结果:治愈40例,死亡1例(<12 h入院患者),2例术后放弃治疗.出院后日常生活能力分级(ADL法)中Ⅰ级7例,恢复日常生活自理;Ⅱ级12例,部分恢复生活自理;Ⅲ级20例,需扶拐行走;Ⅳ级1例,完全依赖,日常生活完全需要帮助.结论:超早期实施小骨窗开颅清除颅内血肿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同时配合周密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前瞻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可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死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汪彩莲 刊期: 2006年第23期
植物性食品如蔬菜、水果、坚果、蔬菜油、谷类食物为亚洲及地中海地区传统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食品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胡萝卜素、维生素E,被认为可能与上述地区较低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有关.动物性食品如鸡蛋、牛奶含有丰富的饱和脂肪酸、胆固醇,被认为可能增加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近年来,针对膳食结构及其营养要素与脑卒中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前瞻性研究,本文对此综述如下.
作者:张世洪;周斌;吴波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亚砷酸对化疗后复发恶性淋巴瘤治疗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方法:9例化疗后复发的恶性淋巴瘤采用亚砷酸治疗,至少2个周期.结果:1例达到CR,3例PR,4例SD,仅1例PD.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Ⅲ度的骨髓抑制、纳差、乏力、轻度肝功能损害、心悸和皮疹.结论:亚砷酸可作为化疗后复发的恶性淋巴瘤的一种治疗选择,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作者:周京旭;林丽珠;张恩欣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胰腺癌的误诊原因,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41例经手术确诊的胰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胰腺癌患者术前均被多次误诊,被误诊为胃炎2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12例,糖尿病2例,腰椎间盘脱出2例.结论:胰腺癌误诊率高,临床医生应熟练掌握胰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病人进行系统检查和综合分析.
作者:张国华;刘士霞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胆胃胶囊对大鼠胆汁反流性胃炎癌基因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先将大鼠造成胆汁反流性胃炎模型,再分为胆胃胶囊大、中、小剂量组,对照组使用药物达喜,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基因蛋白C-erbB-2、p21、Bcl-2、Ras的表达.结果:癌基因蛋白p21的表达在胆胃胶囊组中显著降低,C-erbB-2、Bcl-2、Ras无显著差异.结论:下调癌基因蛋白p21表达可能是胆胃胶囊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部分机制.
作者:陆敏;田耀洲;沈明勤 刊期: 2006年第23期
嗜酸杆菌染色是病理技术工作中常用的方法.一些病例由于缺乏诊断依据,HE切片上组织形态的相似或形态的不典型需要进一步找到病原体以明确诊断或鉴别诊断.传统技术的染液不仅需要加热,且染色时间长.在经过药物治疗的组织中和嗜酸杆菌少的情况下,其阳性检出率低,而且背景极易产生沉淀影响镜检.我们利用微波技术进行嗜酸杆菌染色可以完全弥补上述不足,且操作简单、快速省时、阳性率高、染色清晰.
作者:苏红;胡海霞;黄勇 刊期: 2006年第23期
我们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珍黄丸加伊可欣治疗小儿溃疡性口腔炎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桂玲;张怀强;李树丽;张春娟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总结环甲膜穿刺改善通气功能后再行气管切开术抢救急性喉梗阻的经验.方法:对16例急性喉梗阻患者行紧急环甲膜穿刺给氧,观察患者呼吸困难、紫绀、血氧饱和度的改善情况,并及时行气管切开术进一步改善通气,对患者的预后、并发症及后遗症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者行环甲膜穿刺后给氧,呼吸困难立即明显缓解,紫绀明显减轻,血氧饱和度监测均升至90%以上.环甲膜穿刺器拔管后无声嘶、出血及喉狭窄等并发症.16例病人全部痊愈,无明显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环甲膜穿刺快速、易行,能迅速缓解呼吸困难,紧急环甲膜穿刺后气管切开术对于抢救急性喉梗阻,提高抢救成功率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作者:李晚泉;黄雪兰;蔡敏;李中芳 刊期: 2006年第23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胎盘早剥关系密切.胎盘早剥的真正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国内外报道中并发率为29%~69%.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早剥母婴预后差,是产科急重症的主要类型.以下就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胎盘早剥的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陈敦金;余琳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合并多脏器功能损害(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方法:观察226例AP患者急性发作期心、肝、肾、肺功能等的变化.结果:226例AP患者急性发作期肝功能损害138例,占61.1%;心肌损害中重症胰腺炎(75.4%)与轻症胰腺炎(34.8%)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症胰腺炎中肺损害多见(P<0.01);肾功能损害的发生在重症胰腺炎(21.5%)与轻症胰腺炎患者(8.1%)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P患者常合并有心、肝、肾、肺等多器官功能的损害.
作者:秦志忠;华占楼;周士军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大及p-ERK1/2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以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含量、[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蛋白合成速率作为心肌肥大指标;Western-blot测定p-ERK1/2表达.结果:Tet能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蛋白合成速率的上升;对p-ERK1/2的表达具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结论:Tet可以明显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大,降低p-ERK1/2表达有关.
作者:刘蔷 刊期: 2006年第23期
妇女妊娠期所患有的高血压疾病统称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常见原因之一.虽然随着围产检查的普及和加强,全世界范围内严重先兆子痫和子痫逐年减少,全球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研究不断广泛和深入,但目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仍不甚明了,限制了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有效干预.
作者:秦薇;余艳红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注射液组(A组,n=50)和丹参注射液组(B组,n=50),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踝/肱血压指数(ABI)和足背动脉血流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B组总有效率为84%,B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ABI和足背动脉血流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A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ABI和足背动脉血流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B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ABI和足背动脉血流量治疗前后差值分别与A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比丹参疗效更好.
作者:黄明炜;陶连方;张俊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不溶性血小板膜微粒的止血效果.方法:以手工采浓缩血小板为原料,采用冷冻、融化、裂解、洗涤和干燥技术,制备成血小板膜微粒,并在血小板减少兔体内观察其止凝血作用.结果:血小板减少兔注射血小板膜微粒前出血时间与注射后2、4、6 h的出血时间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注射前出血时间与注射后24 h出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ussel蝰蛇毒时间检测结果正常对照为(12.64±0.72)s,血小板膜微粒为(14.82±0.79)s,提示血小板膜微粒具有初步促凝作用.结论:血小板膜微粒具有短期止凝血活性.
作者:江朝富;陈会友;汪传喜;李晓帆;张伟玲;邓晶;黄可君 刊期: 2006年第23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目前被分为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水肿、蛋白尿.该病易损害肾功能,严重时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妊娠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首位病因,约占74.5%.
作者:全松;陈东红 刊期: 2006年第23期
目的:通过对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的培养,以建立一种简便、有效的分离嗜血杆菌的方法,为临床提供诊断及用药依据.方法:利用嗜血杆菌分离专用巧克力平板对痰标本进行嗜血杆菌的分离,用HTM平板作药敏试验,用β-内酰胺酶纸片测定β-内酰胺酶.结果:在分离出的236株嗜血杆菌中,流感嗜血杆菌有124株,占52.5%,副流感嗜血杆菌112株,占47.5%,其中流感嗜血杆菌生物型以Ⅰ型(50.8%)、Ⅲ型(29.8%)为主,Ⅳ、Ⅷ型各占9.7%;副流感嗜血杆菌以Ⅰ型(61.6%)、Ⅱ型(25.0%)为主,Ⅲ型占13.4%.β-内酰胺酶产酶率为2.7%,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率较高.结论:用嗜血杆菌专用巧克力平板分离嗜血杆菌,方法简便、实用,效果较好,能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蒲海 刊期: 200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