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胎盘早剥

陈敦金;余琳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胎盘早剥, 诊断及治疗, 发病机制, 预后差, 急重症, 综述, 母婴, 国内, 产科
摘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胎盘早剥关系密切.胎盘早剥的真正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国内外报道中并发率为29%~69%.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早剥母婴预后差,是产科急重症的主要类型.以下就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胎盘早剥的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肌梗死ST弓背向上抬高早期静脉溶栓治疗

    尽早、完全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主要措施,因此早期静脉溶栓已做为心肌再灌注的有效方法之一应用于临床.本文着重回顾我院开展早期静脉溶栓治疗98例ST段弓背向上抬高AMI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严丽丽;余凤萍;高振秋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高磷对牛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及护骨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磷对体外培养的牛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及其分泌护骨素(OPG)的影响.方法:用不同磷浓度(1.4~2.0 mmol/L)的培养基体外培养牛血管平滑肌细胞,观察细胞钙沉积及骨桥素的表达.用甲σ-酚肽络合酮法测定钙化量,BCA法测蛋白含量,并以细胞蛋白含量标化钙化量.Western blot法测定OPG蛋白表达.结果:(1)培养基磷浓度1.4 mmol/L组细胞仅有少量钙沉积,培养基磷浓度增高及培养时间延长,细胞钙沉积增加,第9天时,培养基磷浓度2.0 mmol/L组与培养基磷浓度1.4 mmol/L组钙沉积差异有显著性[(138.00±12.53)μg/mg protein vs(22.67±2.52)μg/mg protein,P<0.05].(2)随着培养基磷浓度增加,OPG蛋白表达量亦相应增加.结论:高磷培养基能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发生钙化和OPG表达,且与磷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

    作者:李占园;刘毅;徐玉兰;毛朝鸣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急诊科监护室重症感染的细菌学调查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及时了解我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EICU)重症感染患者的细菌种类、分布和耐药情况,指导用药.方法:对我院EICU 2005年2月至2006年2月重症感染阳性菌株种类、分布、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EICU重症感染总菌株133株,痰菌株共115株,占总菌株的86%;痰菌株中,革兰阴性杆菌68株,占痰菌株的59%,革兰阳性球菌34株,占痰菌株的3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株数居首位,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100%敏感;杆菌属中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等为主要致病菌,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性高.结论:本EICU肺部感染居多,菌种杂多,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仍占优势,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等为主要致病菌,对第三代、四代头孢菌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性高.而MRSA已跃居单菌种首位,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100%敏感.

    作者:徐英;张铮;王卫文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人骨形成蛋白-7基因增强的组织工程化骨修复骨缺损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人骨形成蛋白-7(hBMP-7)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与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生物材料复合后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制备含hBMP-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BMP-7并感染MSCs.制备新西兰大白兔桡骨1.3 cm缺损模型,修复实验分为4组,BMP-7基因转染的MSCs-PLGA复合物组(A组)、未经转染的MSCs复合PLGA修复组(B组)、单纯PLGA修复组(C组)和对照组(D组).分别于术后8、12周进行大体观察、X线检测和组织学检测.结果:定量检测分析结果证实经转染的MSCs修复骨缺损的成骨速度和成骨量均优于未转染组,单纯PLGA组和对照组均未见骨缺损得到骨性修复.结论:hBMP-7基因转染能够提高MSCs形成组织工程化骨组织和修复骨缺损的能力.

    作者:闫露;鱼兵;范清宇;文艳华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金双歧防治婴幼儿肺炎合并腹泻22例

    目的:应用金双歧预防治疗婴幼儿肺炎性腹泻7 d,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方法:符合入选条件患儿共40例.按随机数字表抽样分单、双号.双号为对照组共18例,单号为治疗组共22例.治疗组于入院时在对症治疗肺炎的同时即予以金双歧片剂1 g,口服,每天3次(除此不再服用其他肠道菌群药).对照组只对症治疗肺炎.共观察7 d.结果:两组大便性状(正常人数、水样便人数、糊状便人数)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之间合并腹泻发生率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在轻度腹泻人数与重度腹泻人数的比较治疗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应用金双歧(1 g,口服,3次/d)能减低婴幼儿肺炎合并腹泻率及减轻其腹泻的程度,且临床应用方便、安全、无任何副作用.

    作者:吴剑辉;罗宇元;陈凯鹏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也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威胁母儿安全的并发症.我国发病率为9.4%,国外报道为7%~12%.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血管细胞因子的合成及障碍有关.

    作者:陶娅玲;漆洪波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血清胆碱酯酶与白蛋白在肝硬化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水平和血清白蛋白(Alb)在肝硬化中的相互关系与临床价值.方法:对肝硬化患者血清CHE活性水平和血清Alb浓度进行检测,CHE以速率法,Alb以溴甲酚绿法在全自动分析仪上测定.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CHE、Alb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lb与CHE比值(Alb/CHE)分析优于常规肝功能Alb与球蛋白比值(A/G).结论:CHE与肝硬化患者肝脏实质损害有关,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严重程度,与Alb有同样重要的价值,且有反映肝硬化病情变化及不受输Alb影响等优点.对同一患者CHE的动态监测,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CHE检测方法特异,血清影响因素少,是诊断肝硬化的敏感特异性血清学指标.

    作者:金伟明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子痫前期的病因学新进展

    子痫前期/子痫属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是自古以来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发病率及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它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分娩期及产后早期,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及其他全身系统性的紊乱,以全身抽搐为特征的子痫是疾病的终期阶段.

    作者:刘慧姝;张红霞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静滴维生素K1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的抢救和护理

    维生素K1作为一个辅助因子参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主要用于维生素K缺乏症、凝血酶原过低症、梗阻性黄疸、肝脏疾病引起的出血[1],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而广泛运用于临床.我科在2006年3月遇到了1例静滴维生素K1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人,经过积极的抢救和护理,病人已痊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志英;韩杨柳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SARS冠状病毒核衣壳蛋白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和纯化

    目的: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YES6-N,诱导SARS冠状病毒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和纯化.方法:逆转录获得SARS冠状病毒DNA片段,PCR获得核衣壳蛋白基因互相重叠的两部分片段,酶切连接成全长,在E.coli JM109中构建重组表达克隆pYES6-N,在酿酒酵母中诱导表达并纯化.结果:重组克隆pyes6-N经酶切、测序鉴定确定,插入片段大小、方向、碱基匹配与预期一致,获得一个完整的核衣壳蛋白基因,表达产物纯化后,电泳鉴定,相对分子质量近45 000.结论:成功克隆SARS冠状病毒核衣壳蛋白基因全长,并在酿酒酵母中诱导表达成功,有助于抗SARS分子疫苗的研究.

    作者:杨雷;张洪勤;吴淑珍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珍黄丸加伊可欣治疗小儿溃疡性口腔炎50例

    我们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珍黄丸加伊可欣治疗小儿溃疡性口腔炎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桂玲;张怀强;李树丽;张春娟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以耳鸣、听力下降伴头晕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

    患者男,20岁.1个月前患感冒,服用感冒药后症状减轻,但出现耳鸣,双耳听力下降,伴头晕.2005年7月26日以听力下降入住我院耳鼻喉科,7月28日作血液细胞分析时发现异常.

    作者:李雪梅;王惠萱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细胞衰老与肾上腺肿瘤

    肾上腺肿瘤是泌尿系常见的肿瘤,随着医疗诊断技术的发展,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原发性肾上腺肿瘤的检出率已有了明显的提高.无功能肾上腺肿瘤是常见的原发性肾上腺肿瘤的类型,尸检和CT发现,50岁以上的成人大约有3%~7%患有原发性肾上腺肿瘤[1].相反,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癌是一种很罕见却恶性程度极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约1/100万.

    作者:沈文;胡卫列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50例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注射液组(A组,n=50)和丹参注射液组(B组,n=50),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踝/肱血压指数(ABI)和足背动脉血流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B组总有效率为84%,B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ABI和足背动脉血流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A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ABI和足背动脉血流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B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ABI和足背动脉血流量治疗前后差值分别与A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比丹参疗效更好.

    作者:黄明炜;陶连方;张俊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老年肺结核107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的临床诊断治疗特点,为制定适合不同年龄段肺结核病人的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与青年组对比,分析老年肺结核的X线表现、痰菌耐药情况、就诊延迟、服药依从性等临床特点.结果:老年组和青年组病变有3个肺野以上者各占58.9%和34.0%,有空洞者各占52.3%和35.0%,就诊延迟者各占38.3%和19.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老年组和青年组MDR-TB占培阳病人的比例各有20.4%和8.0%,不规则服药者各占62.6%和41.0%,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肺结核病情重,耐药率高,就诊延迟者比例高,服药依从性差,是结核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之一.

    作者:方兰君;潘绮丽;江勇;刘萍萍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的诊断与处理

    孕妇既往没有心脏病史,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基础上突然出现以心肌损害为特征的心力衰竭症候群,称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约占妊娠合并心脏病的4.0%~5.7%,重度子痫前期中约有4%发生此病.因发病隐匿,病情危重,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及胎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极为重要.本文就其诊断及处理论述如下.

    作者:张建平;杜碧君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凯时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

    目的:观察凯时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76例DPN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6例,分别给予凯时联合弥可保和弥可保治疗,共3周,对其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DPN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凯时与弥可保合用可明显改善DPN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涵涛;王昉;付红萍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胃镜下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在胃镜下采用多环套扎器行结扎术的操作方法、术中配合和术后处理.方法:78例患者,其中23例为急诊出血者,18例为未出血者,经胃镜采用多环套扎器进行结扎术治疗,并进行观察.结果:急诊止血成功率98%,静脉曲张消失率85%,术中患者能积极配合.结论:胃镜下采用多环结扎器行结扎术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的止血及预防破裂出血效果显著,熟练的内镜操作及默契配合是提高结扎术成功率的保证.

    作者:吴军辉;陈琼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亚砷酸治疗化疗后复发恶性淋巴瘤9例

    目的:观察亚砷酸对化疗后复发恶性淋巴瘤治疗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方法:9例化疗后复发的恶性淋巴瘤采用亚砷酸治疗,至少2个周期.结果:1例达到CR,3例PR,4例SD,仅1例PD.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Ⅲ度的骨髓抑制、纳差、乏力、轻度肝功能损害、心悸和皮疹.结论:亚砷酸可作为化疗后复发的恶性淋巴瘤的一种治疗选择,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作者:周京旭;林丽珠;张恩欣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人工流产致子宫穿孔伴乙状结肠破裂1例

    患者,30岁,因孕50+d到某诊所行人工流产术,术中突发下腹部剧烈疼痛,于2005年10月25日转入我院.患者既往月经正常,孕3产1,2004年8月行剖宫产,产1子,2005年7月行人工流产术1次.

    作者:聂莉;崔勇 刊期: 2006年第2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