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肺结核107例临床分析

方兰君;潘绮丽;江勇;刘萍萍

关键词:结核, 肺, 老年人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的临床诊断治疗特点,为制定适合不同年龄段肺结核病人的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与青年组对比,分析老年肺结核的X线表现、痰菌耐药情况、就诊延迟、服药依从性等临床特点.结果:老年组和青年组病变有3个肺野以上者各占58.9%和34.0%,有空洞者各占52.3%和35.0%,就诊延迟者各占38.3%和19.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老年组和青年组MDR-TB占培阳病人的比例各有20.4%和8.0%,不规则服药者各占62.6%和41.0%,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肺结核病情重,耐药率高,就诊延迟者比例高,服药依从性差,是结核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之一.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下呼吸道感染不动杆菌属耐药性的变迁及耐药机制研究

    目的:了解近3年来本院下呼吸道感染不动杆菌属耐药性的变迁,并研究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临床标本经API系统鉴定,采用国际标准琼脂二倍稀释法进行药敏检测.药敏标准参考2004年NCCLS标准判断折点.用纸片协同试验检测金属酶表型并对碳青霉烯酶基因型别如IMP、VIM、OXA-23、OXA-24进行PCR扩增.结果:不动杆菌属具有多重耐药性.对亚胺培南敏感(86.3%),对阿米卡星(72.5%)、头孢哌酮/舒巴坦(72.5%)较敏感.检测到OXA-23型碳青霉烯酶,未发现金属酶.结论:本组资料对本院下呼吸道不动杆菌属感染的治疗和抗菌药物的选择有参考价值.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是我院不动杆菌属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原因.

    作者:朱家馨;周宇麒;黄静;谈淑卿;张天托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亚砷酸治疗化疗后复发恶性淋巴瘤9例

    目的:观察亚砷酸对化疗后复发恶性淋巴瘤治疗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方法:9例化疗后复发的恶性淋巴瘤采用亚砷酸治疗,至少2个周期.结果:1例达到CR,3例PR,4例SD,仅1例PD.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Ⅲ度的骨髓抑制、纳差、乏力、轻度肝功能损害、心悸和皮疹.结论:亚砷酸可作为化疗后复发的恶性淋巴瘤的一种治疗选择,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作者:周京旭;林丽珠;张恩欣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口服头孢克肟联合三金片治疗尿路感染43例

    目的:观察口服头孢克肟联合三金片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口服头孢克肟(A组)和口服头孢克肟+三金片(B组)治疗尿路感染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A组与B组痊愈率分别为48.8%、69.8%;有效率分别为79.1%、95.3%;细菌清除率分别为74.3%、91.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0%、19.3%,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口服头孢克肟联合三金片是治疗尿路感染的理想方法.

    作者:杜红;梁德雄;吴念宁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粉防己碱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

    目的:观察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大及p-ERK1/2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以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含量、[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蛋白合成速率作为心肌肥大指标;Western-blot测定p-ERK1/2表达.结果:Tet能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蛋白合成速率的上升;对p-ERK1/2的表达具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结论:Tet可以明显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大,降低p-ERK1/2表达有关.

    作者:刘蔷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强化免疫抑制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18例

    目的:探讨强化免疫抑制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为主的强化免疫抑制治疗SAA患者18例,并随访远期疗效.结果:1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2.2%,治疗前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网织红细胞计数的高低及病程长短与疗效无相关.结论:以ATG为主的强化免疫抑制治疗可显著提高SAA的疗效.

    作者:梁冬梅;聂大年;尹松梅;李益清;谢双锋;王秀菊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长托宁防治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长托宁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的防治作用.方法:7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分为长托宁治疗组和阿托品治疗组,阿托品治疗组常规使用阿托品、复能剂等药物治疗;长托宁治疗组用长托宁替代阿托品,其他治疗不变.比较两组患者中间综合征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长托宁治疗组的中间综合征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明显低于阿托品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托宁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有确切的防治作用.

    作者:陈雪峰;李小民;刘克喜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不溶性血小板膜微粒止血功能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不溶性血小板膜微粒的止血效果.方法:以手工采浓缩血小板为原料,采用冷冻、融化、裂解、洗涤和干燥技术,制备成血小板膜微粒,并在血小板减少兔体内观察其止凝血作用.结果:血小板减少兔注射血小板膜微粒前出血时间与注射后2、4、6 h的出血时间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注射前出血时间与注射后24 h出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ussel蝰蛇毒时间检测结果正常对照为(12.64±0.72)s,血小板膜微粒为(14.82±0.79)s,提示血小板膜微粒具有初步促凝作用.结论:血小板膜微粒具有短期止凝血活性.

    作者:江朝富;陈会友;汪传喜;李晓帆;张伟玲;邓晶;黄可君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胃镜下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在胃镜下采用多环套扎器行结扎术的操作方法、术中配合和术后处理.方法:78例患者,其中23例为急诊出血者,18例为未出血者,经胃镜采用多环套扎器进行结扎术治疗,并进行观察.结果:急诊止血成功率98%,静脉曲张消失率85%,术中患者能积极配合.结论:胃镜下采用多环结扎器行结扎术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的止血及预防破裂出血效果显著,熟练的内镜操作及默契配合是提高结扎术成功率的保证.

    作者:吴军辉;陈琼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子痫前期的病因学新进展

    子痫前期/子痫属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是自古以来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发病率及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它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分娩期及产后早期,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及其他全身系统性的紊乱,以全身抽搐为特征的子痫是疾病的终期阶段.

    作者:刘慧姝;张红霞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妈咪爱、思密达联用佐治母乳性黄疸112例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尤其是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由于近来大力提倡母乳喂养,该病发病率逐年增加[1],既往认为此病不会损害新生儿,可不给予治疗.近年来有学者对该观点产生不同看法,认为母乳性黄疸有可能损害中枢神经系统[2],故在大力提倡母乳喂养的今天更应引起医学界的关注.本科对2005年1-10月份共112例母乳性黄疸患儿进行干预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周高良;吕军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急性心肌梗死ST弓背向上抬高早期静脉溶栓治疗

    尽早、完全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主要措施,因此早期静脉溶栓已做为心肌再灌注的有效方法之一应用于临床.本文着重回顾我院开展早期静脉溶栓治疗98例ST段弓背向上抬高AMI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严丽丽;余凤萍;高振秋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游离植皮术在下肢静脉曲张伴顽固性溃疡中的应用

    大隐静脉曲张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一旦发生小腿溃疡,则经久不愈[1].即使有些溃疡暂时愈合也常易复发.1998-2005年我院收治大隐静脉曲张伴小腿溃疡54例,62条肢体,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结扎加溃疡面清创游离植皮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吴炳辉;文心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乙酰螺旋霉素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男,22岁,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口服乙酰螺旋霉素0.4g、抗病毒口服液20 mL,45 min后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紫绀,血压60/30 mmHg,脉搏130次/min,神清,双肺可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130次/min,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作者:孙乐栋;曾抗;钱芳;周再高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一种线性范围宽、抗干扰能力强的葡萄糖速率测定法

    目的:建立一种线性范围宽、抗干扰能力强的血糖测定方法以满足临床高血糖样本测定之需要.方法:通过对葡萄糖速率法的改良,进行精密度试验、线性试验、对比试验和干扰试验以评价改良方法.结果:批内CV为2.04%~2.51%,批间CV为2.53%~3.01%;线性范围0.012 3~60 mmol/L;与终点法比较相关系数(r)为0.999,相关无显著性(P>0.05),直线回归方程为y=0.996x-0.025;甘油三酯<20.5 mmol/L、血红蛋白<4 g/L、总胆红素<960μmol/L不影响测试结果.结论:该法快速、准确、抗干扰能力强,线性范围宽,适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邓穗德;容莉莉;巫小莉;张齐勇;周小棉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胰腺癌41例误诊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胰腺癌的误诊原因,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41例经手术确诊的胰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胰腺癌患者术前均被多次误诊,被误诊为胃炎2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12例,糖尿病2例,腰椎间盘脱出2例.结论:胰腺癌误诊率高,临床医生应熟练掌握胰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病人进行系统检查和综合分析.

    作者:张国华;刘士霞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传统与微波技术对嗜酸杆菌染色的比较

    嗜酸杆菌染色是病理技术工作中常用的方法.一些病例由于缺乏诊断依据,HE切片上组织形态的相似或形态的不典型需要进一步找到病原体以明确诊断或鉴别诊断.传统技术的染液不仅需要加热,且染色时间长.在经过药物治疗的组织中和嗜酸杆菌少的情况下,其阳性检出率低,而且背景极易产生沉淀影响镜检.我们利用微波技术进行嗜酸杆菌染色可以完全弥补上述不足,且操作简单、快速省时、阳性率高、染色清晰.

    作者:苏红;胡海霞;黄勇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急诊科监护室重症感染的细菌学调查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及时了解我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EICU)重症感染患者的细菌种类、分布和耐药情况,指导用药.方法:对我院EICU 2005年2月至2006年2月重症感染阳性菌株种类、分布、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EICU重症感染总菌株133株,痰菌株共115株,占总菌株的86%;痰菌株中,革兰阴性杆菌68株,占痰菌株的59%,革兰阳性球菌34株,占痰菌株的3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株数居首位,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100%敏感;杆菌属中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等为主要致病菌,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性高.结论:本EICU肺部感染居多,菌种杂多,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仍占优势,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等为主要致病菌,对第三代、四代头孢菌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性高.而MRSA已跃居单菌种首位,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100%敏感.

    作者:徐英;张铮;王卫文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副乳腺癌2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副乳腺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报道2例副乳腺癌并复习文献.结果:副乳腺癌大多位于腋窝部,大体上表现为界限不清的肿块,病理类型同乳腺癌,以浸润性导管癌多见.结论:副乳腺应及早诊治,如肿物增大及固定应怀疑为癌,副乳腺癌确诊必须依靠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放疗或化疗.

    作者:罗卫民;谭丽珊;陈智慧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胎盘早剥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胎盘早剥关系密切.胎盘早剥的真正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国内外报道中并发率为29%~69%.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早剥母婴预后差,是产科急重症的主要类型.以下就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胎盘早剥的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陈敦金;余琳 刊期: 2006年第23期

  • BE-RackRotor血凝仪抗血脂干扰分析

    目的:对德国BE公司生产的BE-RackRotor血凝仪抗血脂干扰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正常组(TG≤1.65 mmol/L),中度血脂组(1.65 mmol/L<TG≤11.00 mmol/L),高度血脂组(TG>11.00 mmol/L)样品按常规凝血离心法离心后分别在德国BE-RackRotor全自动血凝仪和法国Stago-STart4半自动血凝仪上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并对Stago-STart4上测定的结果与BE-RackRotor上测定的结果进行相关及直线回归分析.结果:正常组PT、APTT、FIB相关系数分别为0.993、0.955、0.958,回归方程分别为y=0.919x+0.681、y=0.995x+1.337、y=1.010x-0.216;中度血脂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3、0.937、0.964,回归方程分别为y=0.895x+1.691、y=1.048x-1.337、y=1.017x-0.222;高度血脂组由于BE-RackRotor血凝仪PT、APTF项目不能检测出结果,所以只能统计FIB项目的相关及直线回归分析,相关系数为0.989,回归方程为y=0.880x+0.352.结论:中度血脂的样本在检测APTT项目时已存在一定程度的干扰,高血脂对BE-RackRotor血凝仪检测PT、APTT有严重干扰而测不出结果,而高血脂样品经BE-RackRotor血凝仪稀释放大.30倍后检测的FIB结果与Stago-STart4检测的结果相关性良好,所以BE-RackRotor血凝仪经稀释放大后检测的FIB结果是准确可靠的,稀释放大的方法是可行的.

    作者:陈建芸;石凌波;任峰 刊期: 2006年第2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