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钢板固定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

王邦荣;景灵勇;阮永平

关键词:双钢板固定, 固定治疗, 股骨远端, 股骨髁上骨折, 手术治疗, 现报告如下, 内固定器械, 远端骨折, 髁部骨折, 方法, 致残率, 高能量, 分类法, 并发症, 选择, 损伤
摘要:股骨远端骨折按 AO/ASIF分类法可分为股骨髁上骨折( A型)、髁部骨折( B型)、髁间合并髁上骨折( C型),其中的 A3、 C2、 C3型是较为复杂的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造成,并发症多、致残率高,是难治疗的骨折之一.手术治疗是大家公认的首选方法,但具体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根据内固定器械的选择而有所不同.我院自 2002年 6月至今,采用双钢板固定技术治疗该类型的骨折 3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胆囊癌 4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原发性胆囊癌 46例.结果:术后因肝功能衰竭死亡 1例,有轻度胆瘘 2例, 余均顺利出院. 随访 28例,Ⅰ期 5例存活至今;Ⅱ期 16例中 10例存活, 5例发生远处转移; 1例因其它疾病死亡; Ⅲ期 6例中 2例至今存活, 4例死亡; Ⅳ期 1例已死亡. 结论:胆囊结石是胆囊癌的高危因素, B超、 CT及 MRI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 根治性手术是胆囊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作者:朱健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微创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 YL- 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引流治疗各型颅内血肿 420例患者,观察疗效.结果: 420例恢复良好 281例,占 67%;死亡 76例,占 18%.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及适用范围广等特点,是治疗颅内血肿的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

    作者:郑广顺;高亮;闫德波;康健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双钢板固定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

    股骨远端骨折按 AO/ASIF分类法可分为股骨髁上骨折( A型)、髁部骨折( B型)、髁间合并髁上骨折( C型),其中的 A3、 C2、 C3型是较为复杂的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造成,并发症多、致残率高,是难治疗的骨折之一.手术治疗是大家公认的首选方法,但具体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根据内固定器械的选择而有所不同.我院自 2002年 6月至今,采用双钢板固定技术治疗该类型的骨折 3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邦荣;景灵勇;阮永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中性粒细胞凋亡和存活的影响

    目的: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 rhGH)对有 (或 )无 LPS刺激的离体培养中性粒细胞 (PMNs)凋亡和存活的影响.方法:采健康人外周静脉血,血浆- 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 PMNs,分为 4组:对照组, rhGH(100 ng/mL)组, LPS 100 ng/mL组, LPS 100 ng/mL刺激 1 h后加 rhGH 100 ng/mL组,离体培养 3 h和 24 h上流式细胞仪检测 PMNs的凋亡 (Annexin V法 ).结果:无 LPS刺激状态下, rhGH可引起 PMNs早期凋亡率减少、存活率增加,但不影响晚期凋亡 /死亡率;有 LPS刺激状态下, rhGH不影响 PMNs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 /死亡率和存活率,而且可能对 LPS对 PMNs刺激有一定阻抑作用.结论:无 LPS刺激状态下, rhGH可延迟 PMNs凋亡、增强 PMNs活力;与 LPS共同孵育时, rhGH不影响 PMNs凋亡和活力,且对 LPS对 PMNs的刺激有一定阻抑的作用.

    作者:吴新海;屠伟峰;郄文斌;杨传红;杨太成;曾因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三氯醋酸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观察

    自 2003年 1月起我院用 50%三氯醋酸溶液治疗宫颈糜烂患者 218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翠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微波网状热凝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鼻中隔黏膜糜烂性鼻出血

    目的 :探讨鼻中隔黏膜糜烂性鼻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经门诊确诊的鼻中隔黏膜糜烂性鼻出血患者 78例,采用糜烂面微波网状热凝后,局部涂布湿润烧伤膏,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78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 48例,有效 30例,有效率 100%.结论 :微波网状热凝糜烂面,能有效阻断暴露、扩张的血管,联合湿润烧伤膏涂布,能促进糜烂面愈合.

    作者:郭光良;纪维纲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0.15%罗哌卡因用于上腹部手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上腹部手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单用 0.15%罗哌卡因的可行性.方法: 60例 ASAⅠ~Ⅱ级择期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 0.15%罗哌卡因( R)组, 0.15%罗哌卡因+ 1 μ g/mL芬太尼( RF)组.术毕前半小时接入镇痛泵行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观察术后 3、 6、 12、 24 h VAS评分,辅助镇痛用药量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副作用.结果:两组间各时段 VAS评分、辅助镇痛用药量及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单用 0.15%罗哌卡因在上腹部术后硬膜外镇痛是可行的.

    作者:李功胜;陈桂珍;楼静芝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卡托普利联用倍他乐克治疗 6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在传统治疗(吸氧、平卧、强心、利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和倍他乐克,观察其疗效.方法:通过加用卡托普利和倍他乐克组为观察组( B组)与传统治疗组为对照组( A组)疗效对照分析,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B组治疗后在心率、血压上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 P< 0.05), B组治疗后在心率、血压上较 A组治疗后有明显降低( P< 0.01),总有效率为 93.56%,明显好于 A组( 60.93%);结论:在传统常规的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和倍他乐克口服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获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刘晓忠;陈陆根;袁丽华;刘羽祥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颈椎病误诊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ty, CS)误诊为肌萎缩侧索硬化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的原因,以便对两者作出正确诊断.方法:把近 3年诊断为 ALS的部分患者重新采集病史、详细查体及必要的颈部 CT及 MRI检查.结果:原来诊断为 ALS的 72例中,有 22例为 CS,其中脊髓型颈椎病( CSM) 1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 CSR) 8例.结论: CSM更易误诊为 ALS,但是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临床症状与重要体征的综合分析是正确诊断的基础,必要的 EMG、颈部 CT及 MRI的影像学检查是确诊的关键.

    作者:孙秀艳;郭晓峰;卢文甫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42例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AOSC)的病因学、临床特点,从而找出佳的手术时机,以提高该病的治愈率.方法:对 42例手术治疗的老年 AOSC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发病原因及诊治过程.结果:本组患者术前并存病多,病因多为胆管结石继发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发展快.本组治愈 32例( 76.2%),好转 4例( 9.5%),死亡 6例( 14.3%).结论:早期确诊、合理治疗、重视术前并存病处理及选择佳手术时机是该病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大伟;林飞鹤;谢春发;林艇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成批特重烧伤伴吸入性损伤的救治

    目的:总结成批特重烧伤伴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 2001年收治一批共 16例特重烧伤伴吸入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16例患者中治愈 14例,死亡 2例,治愈率为 87.5%.结论:应用综合治疗措施,如早期预防性气管切开、早期切痂微粒皮肤移植、雾化、气道灌洗及生长激素的应用等,能明显提高成批特重烧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黄静;陈晓武;尹敬光;廖旭锋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原发鼻腔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原发鼻腔恶性淋巴瘤的诊治率.方法:对近 5年收治的 17例原发鼻腔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大多数来源于 T细胞,误诊率高.结论:仔细鼻腔检查、认真分析 CT片、活检部位恰当、对可疑病理切片行免疫组化检查可大大提高其诊治率.

    作者:喻斌;张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术后抗排斥治疗 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上腹部器官簇移植术后的抗排斥治疗方案. 方法 : 总结我院 1例成功的上腹部器官簇移植病例,其抗排斥方案为 :两剂量赛呢哌方案诱导, 联合使用 FK506、激素和骁悉方案抗排斥治疗. 结果 :患者术后一般情况恢复良好,移植肝、十二指肠、胰腺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现有排斥反应. 结论 :使用赛呢哌诱导,联合 FK506、激素和骁悉方案可以有效预防器官簇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

    作者:巫林伟;何晓顺;朱晓峰;马毅;王东平;钱世鹍;鞠卫强;詹文华;黄洁夫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晚期前列腺癌的综合治疗

    目的:探讨晚期前列腺癌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对 50例晚期前列腺癌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双侧睾丸切除+雄激素受体阻断疗法.结果: IPSS评分由术前平均 26.4分降至术后平均 9分,生活质量评估由术前平均 5.1分降至术后平均 1.5分.大尿流率由术前平均 5.1 mL/s升至术后平均 15.2 mL/s,残余尿量由术前平均 142 mL降至术后平均 26 mL.术后随访 6个月~ 6年, 5例癌性死亡,死亡率 10%.结论: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对晚期前列腺癌并下尿路梗阻的治疗安全可靠,结合双侧睾丸切除及雄激素阻断治疗能起到协同治疗作用,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作者:杨峰涛;洪汉业;何学军;黄诚;蔡聪;邓汪东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核因子-кB反义核酸对TNF-α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核因子-к B(NF-к B)反义寡核苷酸 (AODN)对 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 NF-к B与 TNF-α的关系及反义核酸技术作用的特点.方法:将不同浓度经硫代磷酸化修饰的反义寡核苷酸( PS- AODN)导入培养的 RAW264.7细胞中(与脂多糖预孵育),设立空白对照组和错义寡核苷酸 (MODN)组.分别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中 NF-κ B 和 TNF-α表达.结果: AODN组的 NF-к B、 TNF-α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及 MODN组明显降低 (P< 0.05).结论:反义寡核苷酸在一定时间内能有效地阻抑 NF-к B在脂多糖刺激下的表达,从而抑制 TNF-α的表达.

    作者:王永强;张建强;李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钛微粒对成骨细胞护骨素基因表达的调控

    目的:探讨磨损微粒引起假体周围骨溶解过程中的骨保护能力,为人工关节假体松动的机制及预防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MG- 63细胞在无酚红的 MEM培养基中单层培养,采用不同浓度细胞可吞噬钛微粒(粒径小于 3 μ m)对其进行24 h干预或采用 0.05%钛微粒干预 0 h、12 h、24 h、36 h及 48 h,半定量RT- PCR观察其对护骨素(OPG)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随着钛微粒浓度及刺激时间逐渐增加,OPGmRNA表达上调逐渐增加.结论:在假体松动病理过程中,骨保护能力增加,虽然其增加程度不及骨溶解,但为干预假体松动提供了基础.

    作者:蔡贤华;陈安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儿童先天性尿道憩室 15例报告

    目的:介绍儿童先天性尿道憩室的病因、病理、诊断以及治疗手段,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总结 15例儿童先天性尿道憩室的临床资料. 15例均作手术治疗. 2例合并有尿道瓣膜, 2例合并有尿道结石.结果:术后随诊 1个月至 1年, 14例治愈, 1例有尿瘘,半年后作尿道修补术,治愈.结论 :对于先天性尿道憩室,如有临床症状的应采用手术治疗.

    作者:李忠民;李裕民;温英泉;张丽瑜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霉酚酸酯对 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霉酚酸酯对 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及霉酚酸酯治疗组.霉酚酸酯组予霉酚酸酯( MMF)15 mg/(kg· d)治疗. 13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内生肌酐清除率,血糖,血脂,血胰岛素; HE及 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基质金属蛋白酶- 9( MMP- 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1( TIMP- 1)的表达.结果 :MMF可以减少 2型糖尿病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内生肌酐清除率;使大鼠肾脏组织中 CTGF及 TIMP- 1的表达降低, MMP- 9表达增加,并使肾脏病理改变好转.结论 :霉酚酸酯对 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是通过下调 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 CTGF的表达及调节 MMP- 9和 TIMP- 1的平衡来实现的.

    作者:余堂宏;贾汝汉;熊燕;陈健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输尿管镜技术微创治疗输尿管结石78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技术微创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 1995年 5月至 2004年 11月 783例应用输尿管镜技术微创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一次性取石碎石成功率为 90.55% (709/783),并发症的发生率 2.04% (16/783),手术时间 (26± 17)min,术后住院时间 (4± 1)d.结论:输尿管镜技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创伤少、恢复快,尤其适合输尿管中下段结石.

    作者:余新立;庞健;陈立新;廖勇彬;吴荣海;程洲平;黄晓生;黄黎明;林绮平;黄齐旺 刊期: 2005年第08期

  • 颈部垫枕对小儿分离麻醉中通气质量的影响

    目的:评价颈部垫枕在小儿分离麻醉中对通气质量的影响.方法:Ⅰ组在患儿脖子下面枕一个直径约 5~ 8 cm的包布卷(或特制的柱状小枕头)仰卧.Ⅱ组肩下垫一 4~ 5 cm厚的包布仰卧.所有患儿面罩吸氧,呼吸不畅时头偏向一侧或托下颌.手术开始前 2 min静注 1~ 2 mg/kg氯胺酮.术中间断静注氯胺酮维持麻醉.结果:Ⅰ组辅助措施和Ⅱ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两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PaCO2)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颈部垫枕在小儿分离醉中能够有效改善通气质量.

    作者:王英峰;华传宝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