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峰涛;洪汉业;何学军;黄诚;蔡聪;邓汪东
目的:提高原发鼻腔恶性淋巴瘤的诊治率.方法:对近 5年收治的 17例原发鼻腔恶性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大多数来源于 T细胞,误诊率高.结论:仔细鼻腔检查、认真分析 CT片、活检部位恰当、对可疑病理切片行免疫组化检查可大大提高其诊治率.
作者:喻斌;张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晚期前列腺癌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对 50例晚期前列腺癌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双侧睾丸切除+雄激素受体阻断疗法.结果: IPSS评分由术前平均 26.4分降至术后平均 9分,生活质量评估由术前平均 5.1分降至术后平均 1.5分.大尿流率由术前平均 5.1 mL/s升至术后平均 15.2 mL/s,残余尿量由术前平均 142 mL降至术后平均 26 mL.术后随访 6个月~ 6年, 5例癌性死亡,死亡率 10%.结论: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对晚期前列腺癌并下尿路梗阻的治疗安全可靠,结合双侧睾丸切除及雄激素阻断治疗能起到协同治疗作用,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作者:杨峰涛;洪汉业;何学军;黄诚;蔡聪;邓汪东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比较肋间神经冷冻镇痛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PCIA)在开胸术后的止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开胸手术 30例患者分为肋间神经冷冻镇痛组 (简称 L组 )和 PCIA组 (简称 P组 )各 15例, L组于关胸之际分别将手术切口、切口上、下各一肋间及放置胸管部位的肋间神经于根部游离出来 ,置于冷冻探头上,在- 40~- 89℃下进行冷冻约 90 s; P组用芬太尼 1 mg+氟哌利多 5 mg+生理盐水 78 mL混合液 , 通过珠海福尼亚 PCA泵 ,按 LCP模式给药.分别观察镇痛评分 (VAS)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镇痛效果确切 ,差异无显著性 ,而在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开胸术后肋间神经冷冻法是一种非常简便有效的术后镇痛方式,与 PCIA法比较更安全、更简便,且无任何并发症,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尧永华;宁雪;张平;谭平;郑映菲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delayed graft function ,DGF )期间,依据 DGF原因及患者特点不同,选取佳的血液净化治疗措施.方法:总结分析 47例 DGF的临床资料、血液净化治疗措施及治疗效果.结果:经采用适宜的血液净化治疗 ,联合抗排斥、调整环孢素 A浓度及肾脏保护等治疗措施.本组临床治愈 38例 ,占 80.85%,平均所需时间 23 d.显效 5例 ,占 10.64%,无效 2例 ,占 4.26%,恶化 2例 ,占 4.26%.结论: DGF期间适宜的血液净化治疗,有助于移植肾功能较快恢复,减少心衰、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川江;于立新;邓文锋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儿童单纯性血尿与特发性高钙尿症的关系.方法:对 87例单纯性血尿患儿进行 24 h尿钙定量,并测定午餐后 2 h尿钙 /尿肌酐比 (Ca/cr);确诊特发性高钙尿症患儿临床分型.结果: 87例单纯性血尿中,发现 24例患儿 24 h尿钙定量大于 0.1 mmoL/kg,尿 Ca/Cr比值大于 0.21;临床分型, 16例为肠吸收型, 8例为肾漏型.结论:特发性高钙尿症临床分型为肠吸收型和肾漏型,以肠吸收型为主.
作者:林秀冰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自 2000年以来,我科因低糖血症而误诊为脑血管病 3人,低钾血症 1人,癫痫 1人 ,神经官能症 1人,老年性精神病 1人.总结经验教训,须详询病史,分析特点,检测血糖及相关检查,有助鉴别.
作者:郭文;李国忠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第三代喉罩全麻在颈前路颈椎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20例颈椎病变患者在常规全麻诱导下,头部位置不变经口盲探法置入第三代喉罩,记录诱导前、置喉罩后即刻 SBP、 DBP、 MAP、 HR的变化,观察 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 (PetCO2)、 Paw等指标的变化及术中、术毕发生的并发症情况. 结果:麻醉诱导期置喉罩前后心血管反应较轻( P >0.05 ),手术全程麻醉平稳,术中 SPO2、 Pet CO2、 Paw均在正常范围.术中、术毕未发生呛咳、躁动、喉痛等相关并发症.结论:第三代喉罩全麻应用于颈前路颈椎手术具有安全、有效、平稳、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的优点,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黄玉霜;倪建武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 :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 6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超声检查 ,提高正确识别其声像图特征的能力.方法 :全部患者均作 B超检查 ,并在 24~ 48 h后行阑尾炎切除术 ,作病理检查.结果 :68例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32例 (30.3%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25例 (38.4% ),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 11例 (20.7% ).其中 44例 (20% )阑尾腔内有粪石.结论 :熟悉阑尾炎的 B超显像有助迅速做出诊断及鉴别诊断 ,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陈漫清;刘特彬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评价不同小切口对房间隔的显露效果.方法:在 12具成人尸体上模拟上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下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右侧胸骨旁切口、左侧胸骨旁切口、右前外侧小切口、左前外侧小切口以及正中小切口.在各种小切口中分别经右心房切口观察房间隔的显露效果.结果:上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中,下缘至少要切到第 3肋间才可理想显露房间隔.下半部分胸骨劈开切口中,切口上缘至少要到第 3肋间水平.右侧胸骨旁切口中,第 2、 3或 3、 4肋间水平的切口均可显露房间隔,但以第 3、 4肋间水平的切口为佳.右前外侧小切口在第 3、 4肋间均可显露良好房间隔.正中小切口中,第 3、 4肋间水平的切口效果理想.左侧胸骨旁切口和左前外侧小切口不适于房间隔的显露.结论:正中部位和右侧的胸部小切口均能显露房间隔,但房间隔手术的完成尚需要合理选择切口的部位和长度,并充分考虑体外循环的建立.
作者:王文林;蔡开灿;王武军;张希;钟世镇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对部分胆囊切除术治疗有症状的肝硬化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进行经验性总结.方法:回顾分析我科 1999年 6月至 2004年 6月以来部分胆囊切除术治疗的 46例有症状的肝硬化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接受胆囊切除的无肝硬化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手术用时差异无显著性 (P >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多 (P< 0.01)、平均住院日明显延长 (P< 0.01)、平均医疗花费明显增加 (P< 0.05)、手术并发症发生频次和严重程度均大于对照组.但手术疗效确切,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症状消失,无病情复发,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近远期并发症.结论:肝硬化患者实施胆囊切除术是高风险手术,应当严格掌握适应证,肝功能应在术前达到 Child B级以上,并尽量避免急诊手术,部分胆囊切除术具有较可靠的安全性,可以达到较为满意的疗效.
作者:张珂;任辉;常伟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 2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ESWL)后结石未能有效排出,改行外科手术的原因.方法:随访分析 28例患者经 ESWL治疗 47次,平均为 1.7次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均再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术中发现多数结石不同程度粉碎,部分结石嵌顿或粘附在输尿管黏膜表面.结论:输尿管结石在行 ESWL之前应慎重评估.下段输尿管结石首选 ESWL治疗.中上段输尿管结石,尤其并发肾积水、结石停留时间过长、结石较大或已证明输尿管下段有病变者不宜采用 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经 ESWL治疗 1~ 2次,若结石不能有效排出,应尽早行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张克斌;李沙林;李光昭;杨卫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肩锁关节位置表浅,受到直接外力易引起脱位,是肩部常见损伤之一.按 Toossy分度,Ⅲ度损伤为肩锁关节完全性脱位,关节水平稳定及垂直稳定结构均已破坏,保守治疗达不到良好的复位和稳定肩锁关节的目的,手术方式的选择对平衡复位肩锁关节及远期良好的功能至关重要. 笔者自 2000年 9月至 2004年 1月共收治 28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 采用 AO锁骨钩钢板手术方法治疗,现将治疗效果分析如下.
作者:徐杰;张永进;单军标;杜英勋;刘志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西方国家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中居第 2位,在我国居第 4位.其治疗目前仍以外科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但术后 5年生存率在 50%左右,约半数的患者术后出现复发和转移,尤以肝转移为常见.而目前备受关注的基因治疗作为手术和放化疗的辅助治疗手段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大肠癌基因治疗的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钟选芳;许岸高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原发性胆囊癌 46例.结果:术后因肝功能衰竭死亡 1例,有轻度胆瘘 2例, 余均顺利出院. 随访 28例,Ⅰ期 5例存活至今;Ⅱ期 16例中 10例存活, 5例发生远处转移; 1例因其它疾病死亡; Ⅲ期 6例中 2例至今存活, 4例死亡; Ⅳ期 1例已死亡. 结论:胆囊结石是胆囊癌的高危因素, B超、 CT及 MRI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 根治性手术是胆囊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作者:朱健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 E1(PGE1)在显微外科游离皮瓣移植术后防治血管危象的作用.方法:以我科连续收治的 72例游离皮瓣移例植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 34例为治疗组, 38例为对照组,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手术当天即给予前列腺素 E1静脉点滴,疗程为 5 d,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从血管危象发生的有无、再植皮瓣血运情况、伤口愈合情况等几方面来综合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为 0,对照组血管栓塞所致的发生率为 5.4%.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05);治疗组的疗效总优良率达 94.1%,对照组为 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两组的凝血状态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05).结论:前列腺素 E1用于游离皮瓣移植术后预防血管危象具有较好疗效,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龙跃欣;夏永田;蔡若赋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AOSC)的病因学、临床特点,从而找出佳的手术时机,以提高该病的治愈率.方法:对 42例手术治疗的老年 AOSC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发病原因及诊治过程.结果:本组患者术前并存病多,病因多为胆管结石继发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发展快.本组治愈 32例( 76.2%),好转 4例( 9.5%),死亡 6例( 14.3%).结论:早期确诊、合理治疗、重视术前并存病处理及选择佳手术时机是该病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大伟;林飞鹤;谢春发;林艇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ty, CS)误诊为肌萎缩侧索硬化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的原因,以便对两者作出正确诊断.方法:把近 3年诊断为 ALS的部分患者重新采集病史、详细查体及必要的颈部 CT及 MRI检查.结果:原来诊断为 ALS的 72例中,有 22例为 CS,其中脊髓型颈椎病( CSM) 1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 CSR) 8例.结论: CSM更易误诊为 ALS,但是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临床症状与重要体征的综合分析是正确诊断的基础,必要的 EMG、颈部 CT及 MRI的影像学检查是确诊的关键.
作者:孙秀艳;郭晓峰;卢文甫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角膜移植术后 CD80、 CD86的表达,了解协同刺激分子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为进一步研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随机将 F344大鼠 5只及 Lou大鼠 25只分为同种异体移植组和同基因移植对照组,同种异体组采用 F344大鼠 5只为供体 , Lou大鼠 10只为受体,对照组采用 Lou大鼠 5只作为供体和 Lou大鼠 10只作为受体.连续观察 12 d,进行临床及病理学观察.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角膜细胞在移植术后 CD80、 CD86的表达.结果:同种异型移植组术后角膜细胞 CD80、 CD86的表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 (P< 0.01),并且与临床及病理学观察结果相一致.结论:协同刺激分子 CD80、 CD86参与了角膜移植排斥反应,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协同刺激分子表达增加从而活化局部 T细胞的功能,使免疫排斥反应发生.
作者:余洪华;陆晓和;姚建兵;彭小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提供在基层医院行急诊左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术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急诊行左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病例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予以讨论.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恢复,无吻合口瘘发生.结论 :在基层医院急诊施行左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术 ,只要结合本身条件和病情 ,灵活变通地应用近年来许多学者在实践中得到的方法和原则 ,包括手术技巧和围手术期处理等 ,同样可以获得和大医院一样的良好效果,故不应视其为一种原则错误.
作者:程仁新;梁伙荣;陈鸣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ESWL)对肾细胞内游离钙( [Ca2+ ]i)水平和肾组织氧自由基的影响及钙通道阻滞剂的干预作用,探讨肾损伤机制.方法: 30只家兔制成单肾模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 ESWL组和 ESWL+维拉帕米预处理组. ESWL后 24 h获取肾脏,采用 Fura- 2/AM荧光指示剂测定肾细胞内 [Ca2+ ]i浓度变化,同时测定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 MDA).结果: ESWL后肾细胞内 [Ca2+ ]i增高,肾组织 SOD活性降低、 MDA生成增加( P< 0.01);维拉帕米预处理能抑制细胞内 [Ca2+ ]i 和 MDA增加( P< 0.01, P< 0.05),提高 SOD活性( P< 0.01).结论: ESWL所致肾细胞内 [Ca2+ ]i超载和肾组织氧自由基侵袭,可能在 ESWL肾损害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桂西青;黄建平;韩从辉;苗永青;庄声洲;郑克立 刊期: 200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