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智慧;张心男;诸靖宇;倪庆节
目的:研究人工流产术期间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变化趋势以及与血液动力学变化相关性,评估此时BIS监测麻醉深度的作用.方法:早孕妇女60例,ASAⅠ-Ⅱ级,静注芬太尼1μg/kg及丙泊酚1.5mg/kg.术中根据患者体动追加丙泊酚,均予45~60s内推入.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1min(T1)、2min(T2)、扩张宫颈(T3)、手术结束(T4)及清醒(T5)时BIS、心率(HR)、无创血压(NIBP)值.结果:(1)T0BIS92.2±6.2,T2明显降低至42.4±10.6(P<0.01);T3BIS56.4±18.25,较T2增高,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2)NIBP和BIS变化趋势一致,BIS与SBP变化呈正相关(r=0.893,P=0.017),与DBP变化无明显相关(r=0.668,P=0.148).(3)HR诱导后进行性下降,伤害刺激后更显著(P<0.01).(4)患者均无术中知晓.结论:BIS预测SBP变化较好,与DBP、HR变化无关,BIS无法评估此时的麻醉深度.
作者:徐明;张芝芳;张婉芬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表现为外周型肺野孤立性结节或肿块的良性疾病病例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总结35例表现为外周型肺野孤立性结节或肿块的良性疾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式.结果:35例病种分布依次为炎性假瘤、肺囊肿、肺硬化性血管瘤、结核球、错构瘤、神经鞘瘤、肺隔离症、支气管腺瘤.行肺叶切除术25例,肺楔形切除术6例,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1例,胸壁肿块切除术3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在表现为肺野孤立结节的疾病中,良性疾病只占少数,在不能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在短期观察排除肺炎的可能性后积极地考虑手术探查总体是有益的.手术方式以尽量小的创伤先明确诊断后再决定是否扩大手术范围为宜.
作者:戚维波;胡奕;王明堂;王志恒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治疗后的早期MRI表现.方法:29例经病理诊断为肝细胞癌患者在HIFU治疗前、后行腹部轴位T1WI,轴位T2WI,冠状位SPIR,以及Gd-DTPA增强后T1WI轴位、FFE序列冠状位扫描.观察HIFU治疗前后肿瘤的大小及MRI信号改变.结果:HIFU治疗36个瘤灶,其中28个缩小(77.8%),5个增大(13.9%),3个无明显变化(8.3%);T1WI增强30个瘤灶(83.3%)出现无信号增强区,12个瘤灶无增强区周围见环状增强,7个强化环内见低信号环(T1WI、T2WI、SPIR).治疗后T1WI19个(52.8%)信号强度增加,T2WI17个(47.2%)信号强度减弱.结论:HIFU治疗后,肝癌瘤灶内可出现多种MRI信号改变,MRI是HIFU治疗效果评估的一种无创而有效的影像学方法.
作者:柏沙美;谢琦;陈胜利;江新青;郑力强 刊期: 2005年第16期
雷诺氏征病因不明,多见于青年女性,在寒冷和精神刺激等因素作用下引起指(趾)小动脉阵发性痉挛收缩或闭塞,肢体远端皮肤出现对称性、阵发性的苍白-紫绀-潮红的临床症群,本病初认为发病机制是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过去常用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自1999年开始,开展典型病例手术治疗,采用指(趾)动脉周围交感神经末梢切除术进行治疗[1],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刘也;姜守忠;付东军;刘丽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的阴道镜图像,以提高阴道镜对宫颈癌的检出率.方法:对2000年11月至2004年10月间阴道镜检查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宫颈癌患者的11例阴道镜图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1例宫颈癌患者的阴道镜图像均有浓厚持久不退的醋酸白色上皮及碘试验无染色区出现呈芥茉黄改变,大部分有血管增粗、镶嵌或边界改变.CCT检查3例有不典型细胞,2例中度发炎,1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结论:结合细胞学检查,重视阴道镜下宫颈异常图像,并在异常部位取活检,能提高宫颈癌的检出率.
作者:吴海雅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2004年在我院经组织学或病理学证实的60岁以上老年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肺癌男性多发,以咳嗽、咯血、胸背痛和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缺乏特异性.组织学类型依次为鳞癌(438%),腺癌(319%)和小细胞癌(142%).吸烟患者鳞癌发病率高,腺癌发病率低.老年肺癌明确诊断时转移发生率高,以胸膜、骨、锁骨上颈部淋巴结、肺、脑和心包转移多见.结论:老年肺癌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组织学类型主要是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吸烟患者鳞癌发病率高,老年肺癌易发生转移,提示应采取综合治疗.
作者:王建春;钱桂生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术与剖腹术两种方法行良性卵巢囊肿手术的效果.方法:将妇科手术治疗的101例良性卵巢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48例和剖腹术组53例,对两组患者的特征及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在年龄、剖腹术史、囊肿大小、病理类型、手术时间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术后发热率、对镇痛药的需求、术后住院日及恢复时间,腹腔镜组显著减少(P<0.01,或P<0.05).结论:在严格选择病例的前提下进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的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优于传统的剖腹手术,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顾立芳;何群双;李艳梅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儿童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治疗措施.方法:38例儿童大面积皮肤撕脱伤,22例采取皮片移植修复,16例应用皮瓣修复.结果:皮片一期成活率达82%(18/22),皮瓣成活率达94%(15/16).结论:对于儿童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应根据损伤程度和血供情况,采取皮片移植和皮瓣修复,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培华;罗少军;汤少明;梁杰;左强;李瑾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OLETF鼠胰腺随病程进展的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OLETF鼠20只,同系健康对照LETO鼠10只.每周监测体重,定期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血糖,胰腺切片用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随病程进展,OLETF鼠体重和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胰岛在病程早期表现为肥大增生,晚期破坏、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LETO鼠.结论:胰腺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反映了2型糖尿病病程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
作者:朱波;薛耀明;李晨钟;潘永华;张燕 刊期: 2005年第16期
原发性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人类常见肿瘤,预后远较其它癌症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早期侵袭转移是重要因素之一 , 导致其 5年生存率极低.对于 HCC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作者:王旦;陈向荣;吴建胜 刊期: 2005年第16期
患者男,63岁.因发现颈部肿块5个月,伴咳嗽、气促1个月入院,经检查确诊为:左上肺周围型肺癌,在本院行光子刀放疗及化疗一疗程出院,于2003年11月24日因胸闷、气促再次入院.
作者:陈建芝;陈洪光;吴少佳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单侧臀大肌肌皮瓣转移术治疗骶尾部巨大褥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总结单侧臀大肌肌皮瓣转移术治疗骶尾部巨大褥疮29例的成功经验.结果:本组共29例,创面均以单侧臀大肌肌皮瓣转移修复,伤口Ⅰ期愈合24例,Ⅱ期愈合5例,其中再次清创缝合3例.术后死亡2例,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误吸,其余病例随访3个月至2年,有5例再发Ⅰ、Ⅱ度褥疮,平均住院时间34d.结论:单侧臀大肌肌皮瓣转移术是治疗骶尾部巨大褥疮的较好方法,良好的护理是预防术后褥疮复发的根本.
作者:吕玉明;李健;高粱斌;曾勉东;张志;潘永谦;张平;张亮;张在恒 刊期: 2005年第16期
小儿极少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DVT),病初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等发现时,血管栓塞已较严重,发展快,甚至可致死亡.而早期的观察、干预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避免 DVT的发生及恢复尤为重要.
作者:张丹如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行介入综合性治疗的疗效.方法:25例下肢DVT患者进行了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综合介入治疗,25例行介入性局部溶栓术,5例行球囊血管成形术,5例行机械碎栓消融术(ATD),4例行支架植入术,10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果:25例DVT患者,18例血管即时开通成功,占72%(18/25),随访观察1~24个月,平均6个月,总有效率为92%(23/25),无效6%,平均住院日为10d,本组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综合方法治疗下肢DVT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明建中;毛文萍;钟文新;陈胜基;黄岸容;保莲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全肺照射联合PF方案对鼻咽癌肺转移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81例鼻咽癌肺转移的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小剂量全肺照射联合PF方案组和单纯化疗组,应用χ2检验分析肿瘤的缓解率和患者生存率.结果:放疗联合化疗组于病灶消失、缩小方面优于单纯化疗组,未控/进展情况少于单纯化疗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0.01),而疗后病情稳定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放疗联合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的12个月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放疗联合化疗组18个月、24个月、≥36个月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0.01).结论:小剂量全肺照射联合PF方案对鼻咽癌肺转移的治疗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作者:胡建新;刘长江;陈海戈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女性尿道综合征手术治疗的疗法.方法:对252例女性尿道综合征施行尿道外口成形术,延长尿道口-阴道口间距.结果:252例病人中,随访228例,痊愈者183例,治愈率为73%,好转27例,占10%,无效者18例,占7%.总有效率83%.结论:尿道外口成形术是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峰涛;邓汪东;洪汉业;何学军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总结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脐部切口感染的发生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我院2002年10月至2005年1月265例行LC的急性胆囊炎病例,分析并发脐部切口感染的原因.结果:265例患者中感染18例,脐孔感染率为6.79%.结论:脐部切口感染与切口污染、切口压榨损伤、脐部解剖特点、术中缝合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针对这些因素,预防脐部切口感染需采取综合措施.
作者:秦安;孙键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异氟醚控制性降压在老年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18例老年颅内动脉瘤病人择期在全麻下行动脉瘤夹闭术,术中持续吸入1.5%~2.0%异氟醚,在切开硬脑膜前即用微量泵从静脉注入硝酸甘油,直至MAP降至8.7kPa左右,动脉瘤夹闭成功后,停用硝酸甘油.记录麻醉前、诱导后、切皮时、控制性降压期间、及手术结束时血压、心率值.结果:术中控制性降压期间血压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麻醉术中各期间血压、心率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降压既减少了每种药的剂量,又充分发挥了两药的协同作用,副作用也明显减少,故这种联合降压的方法特别适用于老年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作者:秦成名;向勇;刘菊英;肖峰;何顺厚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总结对引起眼部症状的鼻窦黏液囊肿的误诊教训,明确其相关性,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鼻窦黏液囊肿所引起的眼部症状及误诊原因.结果:本组病例的主要眼部症状为眼球突出或移位、眼球活动受限、复视、视力下降、眼胀痛、内眦肿块等,其中23例首诊于眼科,占82.1%.结论:鼻窦黏液囊肿能引起眼部症状,尤其是额、筛、蝶窦黏液囊肿,其误诊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刘金斌;甄浩林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方式选择.方法:总结和分析1997年1月至2004年1月期间7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人早期采取非手术治疗,其中46例症状明显好转,分别在4~6周后择期手术解除结石病因,只有6例转化为重型胰腺炎并按重型方式治疗.24例重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采取ERCP、EST鼻胆管引流后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胰腺炎症状明显改善,6周后再行择期手术.结论: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应采取非手术治疗,后择期手术治疗;重型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应尽早行ERCP、EST,后采用延期与个体化相结合处理.
作者:梁培明;张玉龙;刘宇斌;冼志勇 刊期: 200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