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整合素α6β1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王旦;陈向荣;吴建胜

关键词:整合素, 侵袭转移, 原发性肝细胞癌, 分子机制, 生存率, 肿瘤, 癌症
摘要:原发性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人类常见肿瘤,预后远较其它癌症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早期侵袭转移是重要因素之一 , 导致其 5年生存率极低.对于 HCC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方式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方式选择.方法:总结和分析1997年1月至2004年1月期间7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人早期采取非手术治疗,其中46例症状明显好转,分别在4~6周后择期手术解除结石病因,只有6例转化为重型胰腺炎并按重型方式治疗.24例重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采取ERCP、EST鼻胆管引流后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胰腺炎症状明显改善,6周后再行择期手术.结论: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应采取非手术治疗,后择期手术治疗;重型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应尽早行ERCP、EST,后采用延期与个体化相结合处理.

    作者:梁培明;张玉龙;刘宇斌;冼志勇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病程进展与胰腺形态学改变

    目的:研究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OLETF鼠胰腺随病程进展的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OLETF鼠20只,同系健康对照LETO鼠10只.每周监测体重,定期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血糖,胰腺切片用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随病程进展,OLETF鼠体重和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胰岛在病程早期表现为肥大增生,晚期破坏、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LETO鼠.结论:胰腺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反映了2型糖尿病病程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

    作者:朱波;薛耀明;李晨钟;潘永华;张燕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鼻内窥镜术治疗孤立性蝶窦病变

    目的:探讨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孤立性蝶窦病变的诊断率和治疗率.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04年1月经鼻内窥镜治疗的21例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6~12个月,18例治愈,3例好转.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CT可提高本病的诊断率,鼻内窥镜结合切割吸引器治疗孤立性蝶窦病变有明显的优越性.

    作者:李界;程容荃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儿童声嘶506例诊治分析

    目的:总结儿童声嘶的病因、检查方法及综合治疗的效果,以指导临床防治工作.方法:回顾分析506例声嘶儿童病史、临床表现和检查、治疗的结果,并据病程、病因等进行分类比较.结果:过度用嗓是儿童声嘶的主要病因,部分呼吸道疾病参与发病;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急性声嘶以炎症多见,予药物(全身用药及雾化吸入)、用声指导、行为疏导和卫生保健宣教相结合的保守治疗,治愈率为炎性疾病96.0%(120/125),声带小结72.3%(214/296),声带息肉22.2%(10/45),其它100%(14/14);慢性声嘶以声带小结多见,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辅以保守治疗,治愈率为声带小结100%(36/36),声带息肉85.7%(18/21),其它57.7%(15/26).结论:儿童声嘶应针对不同病因施治,并注意防范、疏导与恰当的治疗相结合的办法,才能达到大效果.儿童嗓音疾病更重于防范.

    作者:李嘉;李铎贤;陈凯;张志雄;黎雄文;叶远航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肱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并发桡神经损伤16例原因分析

    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并发周围神经损伤时有报道,而从目前临床不完全统计,肱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并发桡神经损伤概率高,值得注意.我院自 1995年至2004年共收治16例(外院转入9例),对其损伤原因予以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符史发;尹庆水;章莹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IL-1β对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影响及与Graves眼病激素治疗的关系

    目的:研究IL-1β通过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对外周血单核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以及与Graves眼病激素治疗的关系.方法:取健康成人的单核细胞,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A组:IL-1β刺激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SB203580+IL-1β组;D组:SP600125+IL-1β组;E组:PD98059+IL-1β组;F组:SB203580+SP600125+IL-1β组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的改变情况.结果:IL-1β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D98059+IL-1β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SB203580+IL-1β组、SP600125+IL-1β组分别和IL-1β刺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SB203580+IL-1β组、SP600125+IL-1β组分别和SB203580+SP600125+IL-1β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IL-1β刺激组和PD98059+IL-1β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SB203580+IL-1β组和SP600125+IL-1β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正常对照组和SB203580+SP600125+IL-1β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IL-1β可以引起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的减少,这种作用是通过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JNK/SAPK信号转导通路作用,并且2者有协同作用.而ERK信号转导通路在此过程中基本不起作用.并由此推测:在Graves眼病炎症早期预先使用信号转导通路特异性阻滞剂可能会减少激素的用量,增加治愈率.

    作者:魏民;薛耀明;沈洁;张燕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宫颈癌11例阴道镜图像回顾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癌的阴道镜图像,以提高阴道镜对宫颈癌的检出率.方法:对2000年11月至2004年10月间阴道镜检查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宫颈癌患者的11例阴道镜图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1例宫颈癌患者的阴道镜图像均有浓厚持久不退的醋酸白色上皮及碘试验无染色区出现呈芥茉黄改变,大部分有血管增粗、镶嵌或边界改变.CCT检查3例有不典型细胞,2例中度发炎,1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结论:结合细胞学检查,重视阴道镜下宫颈异常图像,并在异常部位取活检,能提高宫颈癌的检出率.

    作者:吴海雅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青少年急性精索扭转15例临床分析

    青少年急性精索扭转早期误诊率高,常导致睾丸坏死和不可逆性睾丸萎缩的严重后果.我院1998年1月至2004年10月收治1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智慧;张心男;诸靖宇;倪庆节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复视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复视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办法.方法:采用眼球后局部麻醉,进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对术后出现复视的患者21例进行全身检查;眼科常规视力、矫正视力、裂隙灯及眼底检查;眼位及眼肌功能检查,屈光、眼肌运动和复视像检查.结果:在双眼复视中,13例斜视性复视,2例融合无力性复视;斜视性复视包括眼肌运动障碍(10例)及间歇性外斜视(3例),眼肌运动障碍主要是术眼眼外肌麻痹8例,其中下直肌麻痹3例、上直肌麻痹1例、外直肌麻痹2例、上直肌+下直肌麻痹1例和下直肌+外直肌麻痹1例;单眼复视6例均为术后人工晶体偏位所致.结论:白内障术后复视可有多种原因引起,如麻醉和固定缝线的副损伤、局麻药对眼肌的毒性作用、人工晶体位置异常、既往有斜视病史等,应采取多项措施积极进行预防和治疗.

    作者:徐敏;许美燕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阿奇霉素致急性呼吸困难2例

    例1患者男,54岁,以发热咳嗽2d来院.诊断为上感.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当时T37.4℃ BP 140/80mmHg 双肺呼吸音粗,心律整,心率 88次/min.血常规:白细胞12.8×109/L,中性粒细胞0.84,淋巴细胞0.16,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阿奇霉素注射液0.5g静点,30滴/min.当静点液体100mL时病人自诉胸闷气短,即刻出现大汗淋漓面色紫绀,张口呼吸,烦躁不安,双肺喘鸣音.立刻给予停用阿奇霉素,静推地塞米松10mg.静推葡萄糖酸钙10mL, 25%葡萄糖20mL,氨茶碱注射液0.25g,仍无缓解,分别静推肾上腺素0.5mg3次,吸氧.

    作者:崔修环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整合素α6β1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原发性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人类常见肿瘤,预后远较其它癌症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早期侵袭转移是重要因素之一 , 导致其 5年生存率极低.对于 HCC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作者:王旦;陈向荣;吴建胜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腹主动脉骑跨栓塞12例救治回顾

    目的:总结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病人的救治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应用Fogarty导管和开腹手术治疗腹主动脉骑跨栓塞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死于高钾血症引起的心跳骤停;3例缺血严重而行截肢手术;其余6例治疗成功.远期随访,受治肢体血运良好.结论:及早手术,保护心、肾功能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作者:薛金晶;何贵金;戴显伟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尿道外口成形术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

    目的:探讨女性尿道综合征手术治疗的疗法.方法:对252例女性尿道综合征施行尿道外口成形术,延长尿道口-阴道口间距.结果:252例病人中,随访228例,痊愈者183例,治愈率为73%,好转27例,占10%,无效者18例,占7%.总有效率83%.结论:尿道外口成形术是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峰涛;邓汪东;洪汉业;何学军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程序化操作在成批车祸伤抢救中的运用

    2002-2004年上半年我院组织抢救了5次大批车祸共109例伤员,总结出在大批车祸抢救中运用程序化的操作方法.具体包括:启动急诊预案、建立急诊志愿者队伍、迅速分诊、快速分流、一对一抢救法、分室抢救分工法,大大提高了抢救效率,减少忙乱.

    作者:洪春英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防治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arde cholagiopanceratog raphy, ERCP)术后胰腺炎防治的方法和技巧.方法:对我院自1998年9月至2004年7月施行ERCP术的262例患者预防和治疗术后胰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道疾病行ERCP术后出现一过性淀粉酶升高106例,确诊为术后胰腺炎6例,胰腺疾病行ERCP术后出现一过性淀粉酶升高36例,确诊为术后胰腺炎4例,所有术后胰腺炎均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治疗后痊愈.结论:防治ERCP术后胰腺炎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张成;安东均;杨兴武;王超峰;马富平;王旗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严重胸部创伤救治中的三管护理体会

    2004年1月至2004年6月,我科救治的严重胸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复合伤 84例,其中同时应用中心静脉置管、气管插管和胸腔闭式引流管16例,现将三管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君;王雪芹;张青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68例

    目的:探讨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临床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采用美国Rigiflex球囊扩张器,扩张压力10~15psi,平均扩张次数3~4次.结果:扩张后临床效果良好,近期疗效100%,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有效、安全且创伤小,治愈率高,治疗周期短的方法.

    作者:陈素钻;钟敏;曾少敏;李悦虹;郭光华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及冻存

    目的: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培养及冻存的方法.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骨髓MSCs,并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比较两种分离培养法的细胞生长增殖情况.大鼠MSCs在12.5%二甲亚砜(DMSO)保护下放入液氮冻存,6个月后复苏,测其成活率及观察生长增殖情况.结果: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培养法均能有效地分离大鼠骨髓MSCs,细胞活力好,增殖能力强.大鼠MSCs可用液氮保存,且复苏后细胞生长增殖旺盛,形态无明显的变化.结论: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培养法成功地建立了大鼠骨髓MSCs体外分离和培养体系;采用液氮冻存大鼠MSCs的方法十分有效可行.

    作者:杨亚冬;张文元;房国坚;贺晨;陈勇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绞股蓝总皂甙对单侧输尿管结扎大鼠肾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绞股蓝总皂甙(GPs)对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大鼠肾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及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采用UUO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GPs组、缬沙坦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仅给予标准饲料30g,GPs组和缬沙坦组于术前3d至术后9d每天分别给予GPs200mg/(kg·d)、缬沙坦24mg/(kg·d)灌胃,第9天处死各组大鼠.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肾组织CTGF、转换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各组CTGFmRNA含量;Masson染色评定各组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结果:模型组CTGF、TGFβ1、α-SMA的表达及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而GPs组和缬沙坦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GPs组与缬沙坦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项指标作相关分析,CTGF与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r=0.756,P<0.01)、TGFβ1(r=0.879,P<0.01)、α-SMA(r=0.892,P<0.01)为正相关关系.结论:GPs可以抑制肾纤维化时CTGF表达,从而遏制肾纤维化的进展.

    作者:张永;丁国华;张建鄂;肖厚勤;吴平勇;乐发国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妇科良性卵巢囊肿腹腔镜与剖腹手术的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腹腔镜术与剖腹术两种方法行良性卵巢囊肿手术的效果.方法:将妇科手术治疗的101例良性卵巢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48例和剖腹术组53例,对两组患者的特征及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在年龄、剖腹术史、囊肿大小、病理类型、手术时间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术后发热率、对镇痛药的需求、术后住院日及恢复时间,腹腔镜组显著减少(P<0.01,或P<0.05).结论:在严格选择病例的前提下进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的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优于传统的剖腹手术,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顾立芳;何群双;李艳梅 刊期: 2005年第1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