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界;程容荃
目的:研究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OLETF鼠胰腺随病程进展的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OLETF鼠20只,同系健康对照LETO鼠10只.每周监测体重,定期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血糖,胰腺切片用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随病程进展,OLETF鼠体重和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胰岛在病程早期表现为肥大增生,晚期破坏、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LETO鼠.结论:胰腺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反映了2型糖尿病病程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
作者:朱波;薛耀明;李晨钟;潘永华;张燕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人工流产术期间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变化趋势以及与血液动力学变化相关性,评估此时BIS监测麻醉深度的作用.方法:早孕妇女60例,ASAⅠ-Ⅱ级,静注芬太尼1μg/kg及丙泊酚1.5mg/kg.术中根据患者体动追加丙泊酚,均予45~60s内推入.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1min(T1)、2min(T2)、扩张宫颈(T3)、手术结束(T4)及清醒(T5)时BIS、心率(HR)、无创血压(NIBP)值.结果:(1)T0BIS92.2±6.2,T2明显降低至42.4±10.6(P<0.01);T3BIS56.4±18.25,较T2增高,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2)NIBP和BIS变化趋势一致,BIS与SBP变化呈正相关(r=0.893,P=0.017),与DBP变化无明显相关(r=0.668,P=0.148).(3)HR诱导后进行性下降,伤害刺激后更显著(P<0.01).(4)患者均无术中知晓.结论:BIS预测SBP变化较好,与DBP、HR变化无关,BIS无法评估此时的麻醉深度.
作者:徐明;张芝芳;张婉芬 刊期: 2005年第16期
肿瘤生成依赖血管形成,肿瘤的生长、局部浸润及转移必须以适宜的血液供应为前提.因此,肿瘤组织内的微血管形态、分布、数量及血液循环等对于肿瘤的形成机制、治疗和预后判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3].近年来,在肿瘤领域研究的重大进展之一就是确立了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的意义 [4].目前,多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来间接检测肿瘤内的微血管密度 (microvascular density, MVD)[5~ 12].现就大肠癌组织新生血的调控机制与其生长、转移、复发、生物学特性、单克隆抗体、计数方式、临床意义等综述如下.
作者:熊正文;冯骥良;陈正华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垂体瘤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的原因,总结治疗经验.方法:总结6例垂体瘤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病人的治疗经验,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结果:6例病人中有1例巨大侵袭型腺瘤经额术后1年发生垂体脓肿并脑脊液鼻漏、1例经蝶术后2年垂体瘤复发并发生脑脊液鼻漏,4例为巨大垂体腺瘤经蝶术后1周内发生鼻漏,6例中3例经蝶修补治愈,3例去枕平卧或腰大池引流保守治疗治愈.结论:垂体瘤术后发生鼻漏多见于巨大侵袭型腺瘤,放疗可促进术后鼻漏的发生,术中操作失误及鞍底蝶窦壁重建、填塞不严密,也是发生鼻漏的重要原因.术后腰大池引流,去枕平卧有助于漏口愈合,经蝶入路修补是佳手术入路和方法.
作者:滕范武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arde cholagiopanceratog raphy, ERCP)术后胰腺炎防治的方法和技巧.方法:对我院自1998年9月至2004年7月施行ERCP术的262例患者预防和治疗术后胰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道疾病行ERCP术后出现一过性淀粉酶升高106例,确诊为术后胰腺炎6例,胰腺疾病行ERCP术后出现一过性淀粉酶升高36例,确诊为术后胰腺炎4例,所有术后胰腺炎均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治疗后痊愈.结论:防治ERCP术后胰腺炎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张成;安东均;杨兴武;王超峰;马富平;王旗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行乳头切开术(EST)治疗因胆总管下端由结石、蛔虫引起嵌顿及缩窄性Vater乳头炎等所致急性胰腺炎的价值.方法:本组56例由上述病因起病,患者于入院6~12h行内镜ERCP证实后,同时行EST及网篮取石、蛔虫,同时置鼻胆管引流术(ENBD),使胰液及胆汁引流通畅,从而解除梗阻,达到胰胆管减压.结果:本组47例急诊I期治愈,9例结石较大或不能耐受I期取石,行II期取石,无严重并发症.结论:EST是一种有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微创方法.针对病因治疗,对病人创伤轻,易恢复,治疗效果确切.
作者:许超贵;陈赞雄;吴振华;胡宾;任伟旺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临床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采用美国Rigiflex球囊扩张器,扩张压力10~15psi,平均扩张次数3~4次.结果:扩张后临床效果良好,近期疗效100%,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有效、安全且创伤小,治愈率高,治疗周期短的方法.
作者:陈素钻;钟敏;曾少敏;李悦虹;郭光华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不同病理类型的术式选择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手术治疗的158例腮腺肿瘤患者其手术方式与疗效的关系.结果:不同的术式其术后肿瘤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不同,并与疗效密切相关.结论:腮腺肿瘤患者术前应综合分析判断其性质并采用适宜的手术方式,首次手术和术式选择至关重要.良性肿瘤应采用保留面神经、肿瘤及腮腺浅叶(或全叶)摘除术.对于局限、表浅者可采用区域性切除术,单纯肿瘤剜除术不宜采用.恶性肿瘤应行腮腺全叶摘除术,必要时联合颈淋巴清扫术.术后配合放、化疗可提高疗效.
作者:杨长湖;李三军;何三虎;何家秀 刊期: 2005年第16期
2002-2004年上半年我院组织抢救了5次大批车祸共109例伤员,总结出在大批车祸抢救中运用程序化的操作方法.具体包括:启动急诊预案、建立急诊志愿者队伍、迅速分诊、快速分流、一对一抢救法、分室抢救分工法,大大提高了抢救效率,减少忙乱.
作者:洪春英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方式选择.方法:总结和分析1997年1月至2004年1月期间7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人早期采取非手术治疗,其中46例症状明显好转,分别在4~6周后择期手术解除结石病因,只有6例转化为重型胰腺炎并按重型方式治疗.24例重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采取ERCP、EST鼻胆管引流后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胰腺炎症状明显改善,6周后再行择期手术.结论: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应采取非手术治疗,后择期手术治疗;重型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应尽早行ERCP、EST,后采用延期与个体化相结合处理.
作者:梁培明;张玉龙;刘宇斌;冼志勇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对本院2001-2002年收治的61例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1(sICAM-1)、sICAM-2、sICAM-3进行调查,同时检测抗核抗体(ANA)、血清补体C3、C4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另选择6例SLE患者,分别于临床活动期、恢复期、静止期3个不同阶段采集血标本进行各项指标动态观察.了解这些指标与疾病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ELISA检测技术对各黏附因子、ANA进行调查;全自动双光径免疫浊度分析仪检测补体C3、C4;魏氏沉降法测定ESR.结果:61例SLE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两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值均<0.001);动态观察结果表明,SLE患者随临床病情改善,各黏附因子及ESR、ANA水平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补体C3、C4逐渐上升.但经相关性统计分析,只有sICAM-1与ANA、C4的水平变化分别表现出正相关与负相关(r=0.997、r=-0.993;P均<0.05);结论:黏附分子可能参与SLE疾病过程.
作者:李薇;谢闻悦;杨华文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2004年在我院经组织学或病理学证实的60岁以上老年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肺癌男性多发,以咳嗽、咯血、胸背痛和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缺乏特异性.组织学类型依次为鳞癌(438%),腺癌(319%)和小细胞癌(142%).吸烟患者鳞癌发病率高,腺癌发病率低.老年肺癌明确诊断时转移发生率高,以胸膜、骨、锁骨上颈部淋巴结、肺、脑和心包转移多见.结论:老年肺癌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组织学类型主要是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吸烟患者鳞癌发病率高,老年肺癌易发生转移,提示应采取综合治疗.
作者:王建春;钱桂生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应用槐耳颗粒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研究66例肝癌病例,应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单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氟脲嘧啶脱氧核苷500mg/m2、吡喃阿霉素60mg/m2、丝裂霉素10mg/m2,栓塞剂选用38%超液化碘油及明胶海绵);实验组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同时联合槐耳颗粒治疗(槐耳颗粒每次1包,每日3次,以1个月为1个疗程).研究2组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近期疗效比较,实验组有效率30.3%(10/33),对照组有效率24.2%(8/33),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在肝功能改善、人体功能状况评分改善、减少粒细胞下降率、减少食欲下降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槐耳颗粒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有减少粒细胞下降、增加食欲的疗效以及提高生存质量和保护肝功能作用.
作者:郭添胜;黄福喜;曹小龙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老年腹股沟疝传统修补和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率的不同及其原因.方法:对125例采用补片无张力修补法和35例采用传统方法修补(Bassini、Souldice等)的手术后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采取传统方法修补手术后复发率为11.43%(4/35),补片法无张力修补手术后复发率为1.6%(2/12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无张力修补法可以降低老年腹股沟疝手术后的复发率,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首选术式.
作者:刘晓文 刊期: 2005年第16期
患者男,63岁.因发现颈部肿块5个月,伴咳嗽、气促1个月入院,经检查确诊为:左上肺周围型肺癌,在本院行光子刀放疗及化疗一疗程出院,于2003年11月24日因胸闷、气促再次入院.
作者:陈建芝;陈洪光;吴少佳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总结儿童声嘶的病因、检查方法及综合治疗的效果,以指导临床防治工作.方法:回顾分析506例声嘶儿童病史、临床表现和检查、治疗的结果,并据病程、病因等进行分类比较.结果:过度用嗓是儿童声嘶的主要病因,部分呼吸道疾病参与发病;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急性声嘶以炎症多见,予药物(全身用药及雾化吸入)、用声指导、行为疏导和卫生保健宣教相结合的保守治疗,治愈率为炎性疾病96.0%(120/125),声带小结72.3%(214/296),声带息肉22.2%(10/45),其它100%(14/14);慢性声嘶以声带小结多见,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辅以保守治疗,治愈率为声带小结100%(36/36),声带息肉85.7%(18/21),其它57.7%(15/26).结论:儿童声嘶应针对不同病因施治,并注意防范、疏导与恰当的治疗相结合的办法,才能达到大效果.儿童嗓音疾病更重于防范.
作者:李嘉;李铎贤;陈凯;张志雄;黎雄文;叶远航 刊期: 2005年第16期
前置血管破裂属于产科罕见的严重急诊,一旦发生可在短时间内致围产儿窒息死亡,死亡率高达 58%~73%.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4年我院分娩总数3514人次,发生前置血管破裂2例,发生率0.05%,孕妇年龄22岁,26岁.孕期39周、41周.均为初产妇单胎妊娠.
作者:高小川;杨小颀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绞股蓝总皂甙(GPs)对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大鼠肾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及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采用UUO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GPs组、缬沙坦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仅给予标准饲料30g,GPs组和缬沙坦组于术前3d至术后9d每天分别给予GPs200mg/(kg·d)、缬沙坦24mg/(kg·d)灌胃,第9天处死各组大鼠.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肾组织CTGF、转换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各组CTGFmRNA含量;Masson染色评定各组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结果:模型组CTGF、TGFβ1、α-SMA的表达及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而GPs组和缬沙坦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GPs组与缬沙坦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项指标作相关分析,CTGF与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r=0.756,P<0.01)、TGFβ1(r=0.879,P<0.01)、α-SMA(r=0.892,P<0.01)为正相关关系.结论:GPs可以抑制肾纤维化时CTGF表达,从而遏制肾纤维化的进展.
作者:张永;丁国华;张建鄂;肖厚勤;吴平勇;乐发国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表现为外周型肺野孤立性结节或肿块的良性疾病病例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总结35例表现为外周型肺野孤立性结节或肿块的良性疾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式.结果:35例病种分布依次为炎性假瘤、肺囊肿、肺硬化性血管瘤、结核球、错构瘤、神经鞘瘤、肺隔离症、支气管腺瘤.行肺叶切除术25例,肺楔形切除术6例,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1例,胸壁肿块切除术3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在表现为肺野孤立结节的疾病中,良性疾病只占少数,在不能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在短期观察排除肺炎的可能性后积极地考虑手术探查总体是有益的.手术方式以尽量小的创伤先明确诊断后再决定是否扩大手术范围为宜.
作者:戚维波;胡奕;王明堂;王志恒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总结对引起眼部症状的鼻窦黏液囊肿的误诊教训,明确其相关性,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鼻窦黏液囊肿所引起的眼部症状及误诊原因.结果:本组病例的主要眼部症状为眼球突出或移位、眼球活动受限、复视、视力下降、眼胀痛、内眦肿块等,其中23例首诊于眼科,占82.1%.结论:鼻窦黏液囊肿能引起眼部症状,尤其是额、筛、蝶窦黏液囊肿,其误诊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刘金斌;甄浩林 刊期: 200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