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玲;陈玲;燕铁斌;黄裕桂
偏瘫是脑血管意外后常见的功能障碍,由于偏瘫表现出来的肌张力过高和异常运动模式给患者功能恢复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近年来我们通过头针运动区配合常规针刺疗法治疗偏瘫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燕;李静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针刺、康复训练、针刺+康复训练对成年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并给予针刺、康复训练、针刺+康复训练干预,在缺血损伤后第4、7、14和21天,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应用Brdu免疫组化法观察再灌注损伤后大鼠NSCs增殖情况.结果:康复训练组、针刺组、针刺+康复训练组在术后第4、7、14、21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造模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脑缺血后,第4、7、14、21天室管膜下区、缺血边缘区Brdu阳性细胞表达.第7天达高峰;第7天室管膜下区康复训练组和针刺组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相同时间段模型组(P<0.05),针刺+康复训练组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相同时间段康复训练组和针刺组(P<0.05);第14天和21天BrdU阳性细胞数在模型组、针刺组、康复训练组和针刺+康复训练组差异未见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损伤后诱发内源性NSCs发生增殖.康复训练和针刺可增加局灶性脑缺血大鼠SVZ区内源性NSCs的增殖.
作者:陶静;薛偕华;陈立典;杨珊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刻乳酸(Lac)和磷酸肌酸,肌酸(PCr/Cr)的波谱变化规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2只,体重160-20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包括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组、假手术组、单纯梗死组,每组8只.采用1H质子波谱分析,各组均作磁共振波谱(MRS)的连续观测,观察Lac和PCr/Cr波峰的改变,以积分面积表示峰域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MCAO模型组缺血后出现Lac,再灌注后短暂下降继而呈上升趋势;单纯梗死组缺血出现Lac,一段时间维持后再次呈上升趋势.MCAO模型组缺血后PCr/Cr显著下降,再灌注后再次显著下降,低水平维持:单纯梗死组缺血后PCr/Cr显著下降,并在此低水平一直维持.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不同时刻Lac和PCr/Cr的波谱变化可较好地反映缺血后脑组织的能量代谢变化,有无再灌注均不能改变能量缺失变化.
作者:闻万顺;廖维靖;叶祥明;杨万同;毕博;魏妮;张国栋;江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与电针治疗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电针组及对照组各15例,前两组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基础上分别加用电刺激和电针治疗.3组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进行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结果:3组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和VFS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电刺激组和电针组疗效更明显,电刺激组和电针组相比较,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无明显差异,但VFSS评分电刺激组治疗后明显高于电针组.结论:电刺激疗法和电针均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电刺激疗法作用更佳.
作者:陆敏;孟玲;彭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率明显提高,然而在其存活者中致残率却高达80%以上.二级康复是指患者在康复病房/中心的康复治疗.
作者:丁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面神经炎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经过常规治疗后,约80%-90%病例可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1]),然而,仍有少数患者留有后遗症,因此,作者通过磁共振水成像对面神经炎预后判断进行研究.
作者:宋清;徐丽君;左惠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脑卒中患者常常遗留运动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力弱、自主运动控制的丧失、痉挛、深感觉异常等,由此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参与能力.其中力弱是普遍表现之一.
作者:张健华;黄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开发Brunel平衡量表(BBA)的中文版本,探讨BBA的各种信度.方法:参考原版机构推荐的翻译程序和国内中文版开发的报道,把BBA翻译成中文.6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参与了本研究.评估人员甲、乙同时进行首次评估.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甲乙的BBA总分、坐位平衡、站位平衡和行走功能得分之间的相关性,考察量表的测量者间信度;甲在首次评估24-48h内.对其中46例进行第二次评估,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前后BBA总分及三大方面得分之间的相关性,考查量表的重测信度;以甲收集的67例为对象,采用Cronbach α系数对BBA及三大方面各自条目的得分进行统计分析,并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三大方面得分两两之间的相关性,考查量表的同质性信度.结果:甲与乙BBA总分及三大方面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969-0.996(P<0.01);前后BBA总分及三大方面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954-1.000(P<0.01);BBA及三大方面各自条目得分的Cronbach α系数在0.849-0.952(P<0.01),坐位平衡、站位平衡和行走功能得分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351-0.684.结论:BBA具有良好信度,可用于中国人群和中文语境中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评估.
作者:肖灵君;廖丽贞;燕铁斌;陈少贞;窦祖林;罗子芮;庄晓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脑卒中的致残率很高,存活的患者中70%-80%伴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他们出院后回到社区需要继续进行康复治疗~([1]).脑卒中后遗症期临床上多指发病后1-2年以上,主要表现为患者上肢运动控制能力差和手功能障碍、失语、面瘫、吞咽障碍、偏瘫步态、足下垂、行走困难等.
作者:沈光宇;成彬;蔡俊燕;胡玉明;朱振杰;顾琦;鞠晶昀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丰富环境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梗死灶周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开颅电凝法制作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术后第24小时随机分为丰富环境(EE)组和标准环境(SE)组.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及Flk-1的表达.结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缺血区神经元变性、坏死,Flt-1和Flk-1在缺血周边区表达明显增加,经丰富环境干预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大量增加.结论:丰富环境可促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上调,进而促进微血管新生,有利于脑损伤修复.
作者:马向阳;牟兆新;陈俊荣;穆剑玲;张小津;崔茂香;黄冬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一种非侵入性大脑刺激,自1985年Barker~([1])采用经颅磁刺激运动中枢获得成功以来,关于磁刺激的研究越来越多.
作者:刘慧华;燕铁斌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运动损伤是竞技运动员面临的严峻的挑战之一,对运动员和整个运动队都有重要的影响.损伤不仅使机体功能水平明显下降,而且负性事件在心理上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作者:庞晓冬;庞晓峰;王惠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脑卒中是常见的致残性疾病之一,临床上除导致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外,还常引起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据报道,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中,入院时至少有1/3患者有失语症~([1-2]),发生躯体运动障碍可达50%.言语障碍和运动障碍同时发生,更加影响患者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能力.
作者:李素梅;崔成立;高凤霞;郑荣;周景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脑损伤后发作性自主神经不稳定伴肌张力障碍(paroxysmal autonomic instability with dystonia after brain injury,PAID)是脑损伤后康复阶段相对少见的一个并发症,该症的主要表现由于临床上其症状类似于癫痫、败血症及恶性综合征等临床急症,常不被康复医学科医护人员认识,而导致误诊误治;同时这一综合征如果短时间不能缓解,往往会进一步导致患者出现继发性高血压、高热性脑病.
作者:吴军发;吴毅;白玉龙;李放;路微波;胡永善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7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纤维鼻咽喉镜吞咽功能检查(FEES)的结果分为误吸组和无误吸组.对可能影响卒中后误吸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的发生率为50.7%,36.1%的误吸患者为无症状性误吸.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脑卒中史和卒中严重程度是卒中后误吸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严重卒中(OR=5.778,95%CI 1.123-29.737)和既往有脑卒中史(OR=3.302,95%CI 1.174-9.293)是卒中后误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误吸是脑卒中急性期的常见问题,严重卒中(NIHSS>10分)和脑卒中史是卒中后误吸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孙伟平;阿依古丽·艾山;刘冉;孙葳;黄一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影响,寻找一种更适合治疗脊髓损伤的细胞源.方法:采集新鲜人脐带血和脐带,分离培养单个核细胞和MSCs.将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成3组:单个核细胞移植组、MSCs移植组和低糖必需培养基(L-DMEM)培养组.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检测细胞移植后1-4周细胞在脊髓内的存活情况和迁移情况,使用BBB行为学评分评估大鼠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L-DMEM培养液组在术后各时间点观察评分无明显差异,而细胞移植组脊髓功能处于逐渐恢复过程,与LDMEM培养液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单个核细胞移植组对损伤脊髓功能的修复作用较MSCs移植组显著,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与MSCs相比较,人脐血单个核细胞更适合作为治疗脊髓损伤的细胞源.
作者:窦慧慧;于丽;郭文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社区康复是在社区和家庭层面上.为残疾人提供的康复服务.其覆盖面广、经济有效、简便易行,有利于调动社区、家庭的力量和患者的积极性,能够使残疾人回归家庭和社会,使大多数的残疾人从中受益.
作者:崔立军;胡永善;沈国;张安蒙;章亚萍;陈惠芳;沈炜珍;郑钢;于健君;徐一鸣;陈颖;吴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有报道大约30%-50%的脑卒中患者有吞咽困难,脑干卒中的发生率约40%-70%,单侧半球卒中的发生率约为35%.
作者:马艳平;宋成忠;岳寿伟;殷翠萍;杨凯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37例初发脑卒中患者分层后随机分为FES组(n=19)和对照组(n=18).2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不给任何电刺激,FES组给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一组电极放在患侧前臂背侧远端1/3与1/2处,一组电极放在三角肌中部与冈上肌中部;刺激参数为频率30Hz,脉宽300μs,通电,断电比5s/5s,波升/波降1s/1s,强度0-90mA,并随患者感觉而定.治疗每天1次,每次30min,共3周(15次).入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个月、3个月、6个月接受以下量表评定:Fn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中上肢部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肩部肌群肌力(MMT).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各项评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治疗后第1个月、3个月2组在MMT、FMA、MBI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第6个月,2组在FMA、MBI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MMT差异有近似显著性意义(P=0.052).结论:FES可以改善初发早期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可以持续6个月以上.
作者:林子玲;陈玲;燕铁斌;黄裕桂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康复医学事业是本世纪具活力、富有生机的事业.康复医学教育事业作为崭新的医学教育领域,有待进一步开创、探索和发展~([1]).随着康复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规范、快速培养大量合格的康复治疗师以满足康复工作的需要是国内康复医学界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者:缪文玲;张日新;丁雪芹;言枫;瞿礼华;赵露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