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强;蔡鸣;齐景波
目的:建立大鼠原位一期小肠移植的实验模型,探讨移植实验的有关技术问题.方法:以成年SD大鼠为供体,取大鼠全部小肠作为供肠,肠系膜上动静脉为血管蒂,Wistar大鼠为受体,切除全部小肠后,一期原位移植供肠,以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为吻合血管,同时恢复肠管的连续性.术后观察大鼠的存活情况及体重等一般情况.结果:共施行正式实验32次,存活3 d以上22只,其中有9只在术后7 d之内死亡,死亡原因为:血管并发症4例,肠瘘和肠梗阻3例,肺部感染2例.存活7 d以上大鼠共有13只,2只在术后第2周死于静脉血栓形成,2只在第3周死于肠梗阻,2只在第4周死于肺部感染,存活4周以上大鼠7只.移植动物术后当天即可进食,第2周进食恢复正常,体重开始逐渐回升,至第4周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大鼠原位一期小肠移植是一种稳定的移植模型,具有较好的存活率.
作者:邹焱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制备含过氧化氢酶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血管平滑肌细胞,观察过氧化氢酶表达水平.方法:将过氧化氢酶cDNA亚克隆至pShuttle-CMV中,将其和pAdEasy-1在细菌内进行同源重组,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pAdEasy-1-Cat,再转染Ad-293细胞,包装成重组腺病毒颗粒;经纯化获取重组腺病毒AdCat.转染血管平滑肌细胞,Western blot鉴定细胞中过氧化氢酶表达.结果:正确构建了重组腺病毒载体,获得高滴度重组腺病毒,转染血管平滑肌细胞后过氧化氢酶高表达.结论:重组腺病毒AdCat转染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过氧化氢酶表达,为用过氧化氢酶基因进行再狭窄的防治打下了基础.
作者:孙跃玲;涂远超;王家宁;黄永章;黄从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大出血急诊早期救治和改善预后的方法.方法:总结分析近4年我科行血管内栓塞止血救治的12例骨盆骨折大出血危重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根据临床表现结合平片均可作出早期诊断.本组病例ISS评分显著高于同期合并休克但未行栓塞止血治疗的骨盆骨折病例(P<0.01).6例脱险,6例死亡.结论:严重骨盆骨折的院前急救和早期诊断十分重要,要及时救治休克,强调对不稳定骨盆尽早外固定,合并大出血病人及时行血管内栓塞止血.
作者:武钢;桑显富;鲍光欣 刊期: 2004年第09期
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是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间长与短QT间期的差值,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评价心脏复极同步程度的新指标.De Bruyne等[1]报道QTd的增大是人群心血管病不良预后的先兆.宋潜英等[2]研究证实QTd对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国内有关QTd对脑血管意外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尚罕有报道.本研究通过对100例脑梗死及50例脑出血患者的研究,探讨QTd与脑血管意外患者预后的关系.
作者:谈鹰;王庄 刊期: 2004年第09期
肺俞穴位注射在我院儿科门诊已开展数十年,并取得满意效果,现对2003年1月至2004年3月期间的12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子维生素K1或维丁胶性钙肺俞穴注射辅助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李栋方;岑丹阳;罗向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提高腹部创伤、尤其是严重腹部多脏器损伤并发伤的早期诊断与抢救成功率.方法:总结我院1997年8月至2003年8月以来收治的226例腹部创伤的诊断、急救及诊疗经验.其中,男196例(86.7%),女30例(13.2%).共损伤腹部脏器189个.合并其它部位损伤249例次.结果:保守治疗42例(18.5%),手术治疗184例(81.4%),死亡9例(3.9%),治愈217例(96.0%).结论:(1)腹腔穿刺、B超、X线检查对闭合性腹部损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准确率高,简便易行.(2)在积极抗休克及处理多发伤的同时,应积极腹部探查,并应反复多点腹穿,动态观察腹部体征变化以减少腹部损伤的漏诊,提高诊断率.(3)正确掌握剖腹探查指征,认真全面地腹腔探查,合理使用有效抗生素,积极预防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或(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巨合 刊期: 2004年第09期
近年来高尿酸血症在心脑血管、糖尿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老年人高尿酸血症与糖尿病、脑梗死的关系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分4组.Ⅰ组:正常对照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60~75岁,为健康查体者:Ⅱ组:糖尿病非脑梗死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60~80岁.Ⅲ组:非糖尿病脑梗死组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60~78岁.Ⅳ组:糖尿病脑梗死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60~80岁.全部受试者均无肾病.糖尿病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诊断符合WH0诊断标准.脑梗死为新近梗死(0~1个月),并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
作者:叶亚儿 刊期: 2004年第09期
贲门癌是常见的胸外科疾病.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近来经腹手术治疗贲门癌的例数明显增多,但随之而来的残端肿瘤残余、复发和吻合口瘘及狭窄等并发症亦随之增多[1,2].作者1990年至今曾接诊此类患者10例,现予报告.
作者:王道喜;李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从pHSS6-mTn-3xHA/lacZ质粒文库中筛选出能高水平表达lacZ基因的质粒载体.方法:文库质粒转化大肠杆菌,挑单克隆,提质粒约200个,Notl酶切,分别转化酿酒酵母,通过URA3和lacZ的表达筛选出能发生同源重组,并能高水平表达lacZ的质粒载体.结果:200个质粒分别转化酿酒酵母,通过SC-URA筛选出11株能发生同源重组的重组子,再通过lacZ显色反应,筛选出两株有lacZ基因表达的菌株,其中一株能高水平表达β-gal,另一株有较弱表达.结论:筛选出的质粒载体为其它外源基因在酿酒酵母中稳定高效表达奠定基础.
作者:赵慧;郑文岭;崔东;江晓曦;马文丽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为研究对象,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L)卡托普利对SHR左室肥厚、左室心肌纤维化及冠脉微血管结构的影响.方法:20周龄雄性SHR 20只,随机分为卡托普利(Cap)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观察卡托普利干预后13周内血压变化,并于观察期末测左心室重/体重(LVW/BW);通过图像分析、形态学观察,确定左心室胶原分数(CF)、标准化血管周胶原面积(PVCA)及肌间动脉中膜厚度(AMT).结果:卡托普利(100mg·kg-1·d-1)可使SHR的SBP显著降低,治疗4周后达大降压效应,且该效应于第13周末仍可维持(P<0.01);Cap干预组LVW/BW显著低于对照组[(3.42±0.21)mg/g vs(3.96±0.18)mg/g(P<0.01)],CVF、PVCA和AMT在Cap干预组显著亦低于对照组,肌间和血管外胶原纤维明显减少,动脉中膜变薄.结论:卡托普利能显著逆转SHR病理性LVH、心肌纤维化及冠脉微血管结构异常,其长期应用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和修复效应.
作者:魏瑾;段宗明;牛小麟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笔者通过对男性肺癌患者血清中人类绒毛促性腺激素(HCG)的测定,对HCG在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肺癌中的诊断价值进行了探讨.1材料与方法1.1病例来源肺癌组69例,均为男性,年龄56~75岁.均为我院1996年1月至2000年2月经纤支镜刷检+病理活检证实的患者.组织学类型鳞癌28例,腺癌35例,小细胞癌6例.其中高分化肺癌16例、中低分化肺癌53例.正常对照组60例均为男性,年龄53~72岁,均来自我市老干部健康保健查体者.1.2方法取被检者晨起空腹静脉血3mL,分离血清后,低温-20℃保存待用.血清HCG的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RIA),试剂盒由卫生部上海制品研究所提供.仪器为SN-682型放射免疫γ-计数仪,由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生产.
作者:庞保军;高恒强 刊期: 2004年第09期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之一,血液病患者由于凝血功能障碍,较平常人更易发生鼻出血,现将我科2000-2002年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血液病鼻出血30例报告如下,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作者:王光辉;梁传余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我们於1990年4月至1998年8月为先天性Ebstein畸形9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根据我们的治疗经验和该心脏畸形的病理改变特征,并参阅了近一些文献资料,对Ebstein畸形的手术治疗提出我们的观点.
作者:张建海;任哲;黄国长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手外伤中的拇手指严重毁损或缺损并不少见,急诊行拇手指再造手术,既能修复创面,又能大限度地恢复患手的功能,并缩短病程,无疑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由于某些原因而无法行急诊再造手术.作者采用亚急诊拇手指再造手术共8例,全部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晓东;鲍丰;黄洪斌;张根福;陈旭宏;王正明;蔡航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Tamoxifen(TAM)诱导ET(-)小鼠乳腺癌细胞MA782细胞凋亡及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TAM体外作用于MA782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免疫组化检测p21/CIPI(以下简称p21)蛋白表达,并用病理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6、10 μmol/L TAM在体外能明显抑制MA782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作用24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04%、19.04%,10μmol/L TAM作用48 h后细胞凋亡率从19.04%上升到51.2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 μmol/LTAM作用于细胞72 h后p21蛋白开始显著上升,而6、10 μmol/L TAM作用不同时间后,p21蛋白表达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TAM诱导MA782细胞凋亡其分子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p21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李国元;吴建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出血性脑卒中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增加了患者的致残率,临床上并不少见.现将我院发生的3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女,71岁.因排便时突发头痛、眩晕、呕吐8 h入院.查体:P 98次/min,R 20次/min,BP 160/95 mmHg.神志模糊,双瞳孔等大,颈抵抗,双侧克氏征(+),左侧巴氏征(±).双下肢无水肿.头颅CT:前纵裂池,双侧侧裂池及部分脑沟内见高密度影充填.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脱水剂、利尿剂、止血芳酸、止血敏、尼膜通等治疗后病情改善,入院第19天头颅CT复查积血大部分吸收.第21天出现左下肢水肿,胀痛不适,伴有压痛.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示:左髂总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吴剑琴;杨二杨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患者男,29岁,自幼口唇紫绀.查体:口唇黏膜重度紫绀,明显杵状指(趾),心界略向左侧扩大,Hb 232 g/L,Hct0.732,胸片示心胸比例0.60,肺动脉段突出,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法乐氏四联症.2004年3月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胸骨正中切口,术中见心包前壁菲薄,切开后发现心脏明显向左后移位,主动脉为右前位,升主动脉根部瘤样扩张,直径8.5 cm,右心室流出道及肺动脉被推向后方,左肺与心脏直接接触,左侧心包完全缺如,左膈神经及心包膈血管走行于胸骨左缘,右侧心包完整,胸片所见的肺动脉段突出实为异位扩张的升主动脉.
作者:刘美明;张希全;张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早期手术探查的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我院462例次肾移植术后早期行探查术33例次的处理经过及方法.结果:26例次行移植肾切除,术后1周内死亡4例,放弃继续治疗2例;7例次行修复术保留移植肾,术后6例移植肾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探查并切肾的主要原因是不可逆的排斥反应致移植肾破裂或失功,对该类患者必须果断切除移植肾,以保全患者生命.对其他原因所致的外科并发症重在预防,一旦发生且保守治疗无效则应积极手术探查修复,以保全移植肾.
作者:邱晓拂;聂海波;朱云松;邓志雄;杨菁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及行为的变化.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手术组及对照组,手术组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30 d后用Morris水迷宫检测两组大鼠空间记忆能力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海马CA1区胆碱能神经元数目的变化.结果:手术组大鼠空间记忆能力明显下降,海马CA1区胆碱能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减少,空间记忆能力下降.
作者:叶建新;王玮;姚丽青 刊期: 2004年第09期
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和危重病医学学会(ACCP/SCCM)对脓毒症相关概念作出明确定义,并推荐今后在临床与基础研究中应用新的概念标准[1],这一概念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得以修正.目前研究表明:sepsis是引起ALI的常见的病因,sepsis及并发的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救治棘手、死亡率高,可达70%[2].以往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等研究较多,认为TNF-α是引起多种促炎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失控性释放,导致SIRS或脓毒症的关键细胞因子,但临床抗炎治疗却发现其无益甚至有害[3].后人们又提出MODS发生中免疫失衡的观点[4].尽管对sepsis致ALI/ARDS的机制研究较多,其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作者:赵海金;蔡绍曦 刊期: 200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