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围术期护理干预

冯洋;李秋霞

关键词:
摘要: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又称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常见和多发的微血管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将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自体动静脉内瘘术(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即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血管通路的一种.而血管通路则是体外循环血液引出和回流的通路,稳定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完成的前提.良好的血管通路是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得以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对透析效果和患者长期存活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常用的血管通路包括自体动静脉内瘘、中心静脉导管、人造血管移植内瘘等.本文将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优势、护理及未来趋势进行阐述.
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相关文献
  • 米诺环素在皮肤性病治疗中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米诺环素在皮肤性病治疗中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皮肤性性病患者100例,将这些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皮肤感染、宫颈炎、淋病、痤疮、非淋球菌性尿道炎五组,皆给予米诺环素治疗,对五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皮肤感染、宫颈炎、淋病、痤疮、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患者的治愈率分别为90.63%、92.59%、73.91%、90.0%、87.5%,除淋病患者外其他患者的治愈率都明显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皮肤性患者给予米诺环素治疗疗效确切,不仅能促进患者身体尽快恢复,而且还无不良反应,兼具安全性与有效性,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任建军;李志博;周哲;梁娟;宋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探讨护理干预在妇科B超受检者膀胱充盈效果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妇科B超受检者膀胱充盈效果中的应用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0月在我院B超室行妇科B超检查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试验组则在常规护理指导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憋尿成功率.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首次憋尿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妇科B超受检者中,可有效保证膀胱充盈度,减少患者因憋尿不充分而重复检查造成的时间和医疗资源浪费,减轻患者的不适,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周国琴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鞘内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中的作用

    目的:探究鞘内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中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120例待产初产妇,系统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0例,均予以腰硬联合阻滞.A、B、C三组分别依次予以鞘内注射舒芬太尼3μg、5μg、7μg,同时均予以2 mg罗哌卡因,记录各组镇痛效果.结果:B组的镇痛起效时间显著快于A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A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Apgar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和C组,<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鞘内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中均可发挥良好作用,但5μg舒芬太尼复合2mg罗哌卡因的整体效果更好,对新生儿影响较小.

    作者:赵艳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玫瑰痤疮与肠道菌群关系探究

    目的:探究玫瑰痤疮与肠道菌群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玫瑰痤疮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单独克拉霉素缓释片治疗组(对照组,40例),一组克拉霉素缓释片联合调节肠道菌群的益生菌药物治疗组(治疗组,4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5.0%(38/4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30/40)(P<0.05),复发率7.5%(3/4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8/40)(P<0.05).结论:玫瑰痤疮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

    作者:梁博;李国东;何明璇;崔昭;刘亚维;周建华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系统护理干预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效果

    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应用系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2例进行分组研究,根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1例,各行常规护理、系统护理干预,将两组护理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情,有效控制出血,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值得采纳和大力推广.

    作者:王翠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尿干化学与尿有形成分不符的分析

    1前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就医患者的增加,尿液的分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尿液分析的理学检查由手工法发展到现在干化学分析仪的普及,尿显微镜检查发展到尿有形成分分析仪的普及.尿液常规检查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尿液干化学检查、尿液有形成分检查和必要时尿沉渣手工镜检.尿液干化学检查主要是指尿液的化学成分使多联试带上的试剂膜块发生颜色变化,颜色深浅与尿液中化学成分的浓度成正比.尿液的干化学检查包括蛋白质、葡萄糖、酮体、亚硝酸盐、尿胆原、胆红素、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酯酶、PH和维生素等.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主要有2大类:①影像式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②流式细胞术和电阻抗检测相结合的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流式细胞术和电阻抗检测相结合的全自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主要是指定量吸入的尿液标本,经稀释加温和染色后,依靠液压作用喷射入鞘液流动池.产生不同荧光强度,荧光强度与有形成分和染料的结合度成正比.

    作者:张春祝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浅析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废水再利用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废水再利用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挑选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我院300名临床科室医务人员为评价对象,得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位.实验组为采用细节管理后的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对照组为采用常规管理时的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监测在消毒供应中心废水再利用中引入细节管理后的变化,评判细节管理的实施效果.结果:引入细节管理后,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废水再利用率大幅提高,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对工作人员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评价显著提高.结论:实施细节管理起到了显著的成效,有效减少排水量,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刘婷;周炜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感染发生的综合护理措施

    目的:优化护理过程,改善护理措施,防止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方法:通过实施各种护理措施,可以大限度地降低感染风险.结果:集成了重症监护,专科护理和外科护理,以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护理预防感染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结论:经过术后随访6个月-3年,无l例感染.假体位置和臀部功能都很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关键是认识到相关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作者:朱秀莲;杨倩;苏兴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股骨颈骨折属于全身大型骨折类型,好发于老年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应积极治疗.临床实践表明,该病的康复不仅依靠临床治疗,后期康复护理对其预后也尤为关键.基于此,本文就近几年有关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旨在提升康复效果,继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陆彩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偏头痛的应用价值体会

    目的:研究偏头痛患者实施针灸配合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疼痛程度改善情况.方法:纳入2016年05月--2018年05月,本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n=45)、对照组(n=45),实验组: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偏头痛患者实施针灸配合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疼痛程度,值得借鉴.

    作者:赵晋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血站供血科关键控制点质量管理的探讨

    目的:探究血站供血科关键控制点质量管理.方法:在本血站供血科全面质量管理中针对血液的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识别与分析,并在供血科质量管理体系中形成明确指令加强管理.结果:在对血站供血科进行关键控制点质量管理后,本血站供血科血液制品的储存及放松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血液质量出现的差错率大大降低.结论:在对血站供血科进行关键控制点质量管理后,本血站血液报废率大大降低,同时完善了血站供血科的质量管理体系,整体提升了血站的管理水平及血液质量,值得行业推广.

    作者:刘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对慢性宫颈炎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对疾病认知程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慢性宫颈炎患者中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医治的慢性宫颈炎患者(80例)当分析的对象,选取时间为2015年3月-2017年8月,以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行一般护理,研究甲组加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总结生活质量和疾病认知程度.结果:甲组的生活质量评分、疾病认知程度均优于乙组,<0.05.结论:在慢性宫颈炎患者中,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应用效果确切,有效提高了生活质量、满意度、疾病认知程度以及依从性.

    作者:屈彩艳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探讨精细化流程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精细化流程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标号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手术护理,观察组采取精细化流程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效果较对照组优(96.43%:83.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精细化流程管理可显著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中误差,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作者:董淑燕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浅静脉留置针在门诊儿科输液室的应用调查与分析

    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针在门诊儿科输液室的应用调查与分析.方法:自制浅静脉留置针在门诊儿科输液室应用的问卷调查表,向200例未选用浅静脉留置针的门诊输液患儿的家长发放问卷,调查未选用留置针的原因,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未选用浅静脉留置针的门诊输液患儿中,40%的家长对留置针缺乏足够的认识,40%的家长担心安全问题.结论:浅静脉留置针在门诊儿科输液室中有推广使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门诊输液室护士应加强宣教,严格操作流程,改进穿刺技术和固定留置针的方法.根据患儿的不同年龄段选择性进行静脉留置,完善相关护理,保证浅静脉留置针在门诊儿科输液室的安全应用.

    作者:沈静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浅谈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现状

    近年来,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应用抑制酸制剂外,还应包括应用胃粘膜保护剂来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Hp感染.此外,中药对提高Hp的治愈率有一定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范围从抗酸剂到新的质子泵抑制剂(PPI),从单一药物到组合药物.消化性溃疡治疗的治愈率大大提高,复发率也显着降低.

    作者:尹小刚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跌倒/坠床持续预警管理在儿科病房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跌倒/坠床持续预警管理在儿科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39)与对照组(n=39),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接受跌倒/坠床持续预警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跌倒、坠床发生率分别为2.56%、0.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病房实施跌倒/坠床持续预警管理,能够有效减少患儿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率,改善患儿护理质量,提高家属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玲俊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护理措施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护理方法.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利用呼吸机进行呼吸障碍治疗的100例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在随机抽签分组的基础上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预防护理进行VAP的预防,对比两组患者在拔除呼吸机后48h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获得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拔除呼吸机后48h内患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概率为36%,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0%(P<0.05).结论:对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来说,通过在拔除呼吸机之前实施一定的预防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呼吸障碍患者感染VAP的概率,因此,值得推广.

    作者:高姣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眼科手术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的探讨

    目的:研究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眼科手术器械的有效措施及效果.方法:在眼科手术器械被纳入消毒供应室进行集中处理之前,首先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增强其对精密器械的保护意识,提高业务水平,并对相关的清洗用具进行采购,对操作指导图进行规范化的制作;集中处理手术器械时,要重点观察器械的损坏情况,做好各环节的持续改进工作.结果:在持续改进前的9个月内,眼科手术器械的损耗率为0.49%,当中,显微器械的损耗率为0.72%;同持续改进后11个月的0.13%以及0.11%比较有显著差异,<0.05.结论:对于眼科手术器械的集中处理,不仅要重视器械的保护工作,同时还要加强对器械进行运送以及清洗等环节细节管理的力度,如此,方可有效减少器械的损耗,建议采纳.

    作者:王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实施分时段预约挂号对医院门诊服务质量的影响评价

    目的:探讨实施分时段预约挂号对门诊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分别对分时段预约挂号实施前后在我院就诊的患者300人进行调查问卷,实施分时段预约挂号前接受调查问卷的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分时段预约挂号后接受调查问卷的患者为研究组;同时访谈10名导诊分诊护士30名坐诊医生,评价实施分时段预约挂号前后的效果.结果:门诊实施分时段预约挂号服务,不仅缩短了患者就诊等候的时间(P<0.05),提高了患者就医体验,改善了医院门诊服务质量(P<0.05),还提高了医院的门诊量;同时改善了患者就诊配合的程度(P<0.05)及门诊医务人员接诊的压力(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施分时段预约挂号后的患者就诊等待时间与满意度评分(P<0.05)明显比实施前好,门诊量明显提高,差异明显(P<0.05),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分时段预约挂号服务,可以方便者就诊,解决医院的门诊挂号难问题,能够提升医院门诊服务质量,同时提高医院的门诊量.

    作者:陆丽霞;李佳祺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急诊科应用护士分层管理的护理管理效果

    目的:探讨和分析急诊科应用护士分层管理的护理管理效果.方法:我院急诊科在2016年3月开始进行护士分层管理,抽选2014年3月-2016年2月急诊科收治的46例患者作为乙组,抽选2016年3月-2018年2月急诊科收治的46例患者作为甲组,总结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甲组患者的病房管理评分高于乙组患者,差异显著,<0.05.甲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评分高于乙组患者,差异显著,<0.05.甲组患者的专科护理评分高于乙组患者,差异显著,<0.05.甲组患者总的满意度高于乙组患者,差异显著,<0.05.结论:在急诊科中,护士分层管理的护理管理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孙爱琴 刊期: 2018年第12期

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主管:陕西东方美容科技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东方美容科技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