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萍
目的:对比分析B超和心电图两种检测方法在高血压心电图检测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受治疗的的120名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展开研究,分别对患者进行B超检查和心电图检查,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准确性和临床应用性.结果:B超检查检测出不良症状率显著高于心电图检查,各组数据对比均差异显著(<0.05).结论:与心电图检查相比,B超检查有更高的概率检出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相关影像学症状,临床应用价值也更高.
作者:周玉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参松养心胶囊配合美托洛尔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血压、血脂和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采取美托洛尔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血脂和BNP水平.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压、血脂、BNP均显著优于常规组,<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配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可有效的改善患者机体功能与多项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定昌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在泌尿外科留置双J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我院选取的104例泌尿外科留置双J管的患者分成常规护理组(n=51例)和健康教育组(n=53例),进而对两组患者护理后问题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健康教育组经过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6.38%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经过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16.28%,并且健康教育组经过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0.05).结论:对泌尿外科留置双J管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同时对于帮助患者减少受到并发症的影响,有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
作者:吴俊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带血管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间骨科门诊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选出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带血管蒂骨瓣移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90.14±7.2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4.65±7.74)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果: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带血管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Harris评分,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
作者:杜大全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本院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期间护理工作情况为对照组.以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本院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期间护理工作情况为研究组.研究组、对照组护理管理期间在职护士分别为40名、42名,调查其护理质量.分别在两组管理期间随机抽取50名患者,以自制问卷调查其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临床护理管理中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更为理想,能提升护理质量,也能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胡欣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并归纳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与防范措施.方法:将我院17名手术室护理人员纳入本次研究之中,研究时间为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通过问卷调查法统计纳入对象此期间内的职业暴露情况,分析职业暴露的时间与原因,并据此总结防范措施.结果: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多发生在手术中,导致职业暴露的因素主要包括生物感染、化学感染与物理感染,其中生物感染几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因素,<0.05,统计有效.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术中容易发生由生物感染所导致的职业暴露,应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职业暴露风险的培训,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手术安全性.
作者:何苗;雷京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微创食管癌手术后颈部吻合瘘的特点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129例行微创手术的食管癌患者,手术方法分为两种,纵隔腔镜组采取充气式纵隔腔镜同步腹腔镜食管癌手术30例;微创McKeown组采取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99例.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颈部吻合瘘的发生情况,总结患者诊治经过及预防措施.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颈部吻合瘘共发生12例,发生率为9.3%(12/129).其中胃食管吻合口瘘1例,管胃闭锁端瘘11例.纵隔腔镜组发生率为13.3%(4/30),均为管胃闭锁端瘘;微创McKeown组发生率为8.1%(8/99),胃食管吻合口瘘1例,管胃闭锁端瘘7例.全组患者经积极保守治疗均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食管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术后颈部吻合瘘是严重的并发症并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管胃闭锁端瘘相比胃食管吻合口瘘较常发生.其发生原因复杂,充分的术前准备、细致的术后管理及提高微创手术操作技巧是减少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瘘的关键.
作者:张广敬;姜美玲;张康;崔宏伟;刘计宽;潘芬;杨满琪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微格教学法在介入入射学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介入科2017年接收的40名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40名实习生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观察组应用微格教学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理论成绩比较差异显著(<0.05);以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对介入放射学肝癌介入术、四肢动静脉闭塞或血栓等治疗的临床实践护理成绩,观察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实践护理成绩比较有显著差异(<0.05).结论:微格教学法在介入放射学护理教学中应用效果理想,能提高实习生理论与临床实践护理能力的培养,加强护患间的沟通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倩倩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通过使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分析对老年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结合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所治的46例老年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开放直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手术后并发症状况展开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通过数据对比,在手术时间方面,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在术后肠道通气时间方面,观察组所需时间高于对照组,在住院时间方面,对照组所需天数明显大于观察组,在VAS评分方面,对照的评分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在手术后并发症中,吻合口瘘、腹腔出血、吻合口出血、切口感染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感染率分别为0.00%、8.70%、8.70%、0.00%和4.35%、4.35%、13.04%、17.39%,对照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通过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能够有效对老年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并获得了良好的近期疗效,在临床具有很大的应用意义和价值.
作者:岳云林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并归纳精细化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手术效率的改善作用.方法:本文挑选我院所收的160例手术患者,按照计算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精细化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手术时间及术后患者平均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行精细化管理的护理组在护理质量评分、手术时间及术后患者平均生活质量方面,均远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0.05的结局,两组存在分析意义.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顺应时代的需求,强化了手术室的护理管理,显著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手术效率,有利于医院的长久发展.
作者:林丹平;雷京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究铝碳酸镁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对黏膜愈合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将20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10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给予铝碳酸镁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胃黏膜愈合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活动性、黏膜厚度相比,观察组的活动性、黏膜厚度变化相比于对照组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另外,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胃黏膜腺体密度和形态变化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胃黏膜腺体密度和形态变化质量明显更高(好转数量增加,减退次数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铝碳酸镁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患者能够明显改善黏膜愈合质量,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的出现,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丽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供应室作为为各科室提供医疗器械的重要部门,是医院预防感染工作的中坚力量.因此,供应室器械的清洗及养护对医院工作中的医疗质量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患者的临床治疗.本文重点阐述供应室器械的清洗方法以及养护措施,同时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项,为实际操作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艳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对行房颤(阵发性和持续性)射频消融术患者开展连续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以及对患者心理状态和预后所产生的效果施行分析与总结.方法:将对我院今年房颤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523例患者,采取数字法实施分析,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连续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房颤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措施之后的心理状态和预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对比存在明显差异;产生不良反应几率比较差异明显.结论:临床中针对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为其提供连续护理干预效果理想,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使预后效果获得改善,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卢万军;乔仙;宋春蕾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观察COPD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别对不同的患者进行不同的治疗.通过对结果的对比,在两组之中找到效果较好的效果.这一小组的治疗方法,便为较具有可行性以及应用价值的治疗方法.结果: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等指标,均有一定的差异(<0.05).此外,患者的住院情况等,同样存在差异(<0.05).结论:相对于常规治疗方法而言,采用如题所示的方法对疾病进行治疗,对患者的康复更加有利.而且能够达到缩短有创通气时间,预防再插管的目的.如果能够将其应用到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死亡的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田高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在门诊小切口腋臭手术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6例腋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护理中引入护理路径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家庭护理知识水平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皮下血肿、表皮剥脱、皮肤坏死等)均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0.05).结论:在小切口腋臭手术患者的门诊延续性护理中引入护理路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护理质量,促进疾病好转.
作者:陈翠云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同伴学习法在肿瘤内科护理实习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肿瘤内科接收的60例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60例实习生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取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带教教学,观察组在传统教学同时应用同伴学习法,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术的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成绩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操作技术成绩高于对照组,两组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显著(<0.05).结论:同伴学习法在肿瘤内科护理实习中应用效果理想,可以提高实习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可以培养实习生的综合素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玉青;李兰云;龚德艳;吴丽平;林茹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在医院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期间诊治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选取90例,将单独使用血液透析治疗者设为对照组(n=45),将采取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者设为研究组(n=45),对比2组治疗效果、尿蛋白指标差异.结果:①研究组患者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有效率91.11%高于对照组的71.11%(<0.05);②治疗后,研究组尿蛋白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0.05).结论: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有一定可行性,推荐使用.
作者:吉锐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低分子肝素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7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基础治疗+机械通气)与研究组(39例,对照组+低分子肝素).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流变指标,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沉差异不明显(>0.05),治疗后均降低(<0.05),研究组远低于对照组(<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0.05).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低分子肝素可改善血流变指标、临床疗效.
作者:胡正坤;沈威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营养护理在住院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单双号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慢阻肺住院患者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营养护理干预法,对比不同干预方法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营养指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显效率与转铁蛋白、前清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对慢阻肺患者实施营养支持护理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优化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营养状态.
作者:顾丽艳;王春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近些年我国多个地区医院医疗设备质量处于快速下降发展趋势,由于医疗设备质量导致的各项安全隐患问题频频发生.在医疗卫生装备质量探索过程中,我国在多个地区开展了针对性的试点工作,促使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能满足相应标准要求.目前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理论以及相关措施日益完善,通过反复性论证促使控制管理体系能成功构建,在全面建立医疗设备控制模型基础上,能保障医疗体系构建实效性有效提升.
作者:唐永 刊期: 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