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晓东;冯志才;周燕平
目的:通过分析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如何降低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方法:随机将100例行麻醉的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分为研究组(硬膜外麻醉)和对照组(全身麻醉)各50例,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在药物用量、术后睁眼时间、术后语言恢复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临床老年骨科大手术中应用硬膜外麻醉较全身麻醉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具实用价值.
作者:卢建强;蒋军;卢冠铭;傅榴慧;熊勃全;周晓萌;潘美桃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总结汇涵术泰液联合局部吹干氧治疗Ⅱ、Ⅲ级放射性皮炎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汇涵术泰液联合局部吹干氧治疗Ⅱ、Ⅲ级放射性皮炎4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汇涵术泰液联合局部吹干氧治疗Ⅱ、Ⅲ级放射性皮炎的方法,增加了治疗的有效性,促进创面愈合,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减少了并发症.结论:汇涵术泰液联合局部吹干氧治疗Ⅱ、Ⅲ级放射性皮炎,能控制和吸收渗出物,控制感染,缩短疗程,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郭晓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西药物的技术操作与质量管理的方法措施.方法:分析中西药调剂工作质量管理的内容,并探究其重要性,并分别探究中药和西药调剂工作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结果:不断加强对中药和西药的调剂工作质量的科学管理,逐渐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为医院创造了收益,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结论:在医药管理工作中,中西药的调剂工作是重中之重,也是其工作的基础,因此应严格按照医药管理标准、处方管理方法等规范中西药调剂工作.
作者:栾君霞;任红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社区骨质疏松患者饮食行为及健康管理方法.方法:2018年5月按照随机原则在我院所属的7个社区中选取骨质疏松的患者140例,每个社区各选取20例.结果: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家庭及社会关爱度,饮食健康知识知晓度的偏回归系数差异有意义,P<0.05.患者食物选择主要考虑是否便利.食物制作过程普遍存在食用剩饭剩菜现象,饮食偏好豆制品和蔬菜,较少选择海鲜.结论:患者的饮食依从性不理想.需建立一套操作性强,针对性高的健康管理方法,以保证骨质疏松患者饮食均衡.
作者:高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本病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途径.方法:选取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的60例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随机将60例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头针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结果:治疗组(头针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患者30例,痊愈11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愈显率70.00%.对照组(语言康复训练治疗)患者30例,痊愈8例,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4%,愈显率46.67%.治疗组(头针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结论:通过针灸治疗后中风后遗症偏瘫之后,患者不会产生依赖性,且无毒副作用,临床应用方法简单,操作简便,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相京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评价不同护理用具用于术中压疮防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海绵垫护理工具,观察组采用海绵垫+3N透明贴+抗压凝胶垫护理工具,比较两组压疮防护效果.结果:对照组无症状和症状(红斑、水泡、破损)发生率分别为72.1%、27.9%,观察无症状和症状(红斑、水泡、破损)发生率分别为90.7%、9.3%,观察组无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症状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绵垫+3M透明贴+抗压凝胶垫护理工具应用在术中压疮防护中,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陈静静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选2017年10月-2018年3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58例,作为研究主体.以护理方式差异作为分组依据,划分为观察组(n=29)和对照组(n=29).将常规护理实施于对照组,将手术室细节护理护理实施于观察组.对两种护理方式的价值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上,与对照组展开比对,改善效果均显著(P<0.05).结论:手术室细节护理代替常规护理实施于手术患者护理环节中,对于促进其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提升,意义非凡,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丁萍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研究双切口微创下LISS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3年10月至2017年11月先后入院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60位,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人.所有患者采取膝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切口复位并且固定骨折,对照组使用常规普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使用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根据两组不同的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数据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的长度,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总体住院时间,治疗后的效果等进行观察记录.结果: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总体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口的长度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进行LISS钢板固定治疗的观察组的治疗后效果要比进行普通解剖固定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好,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传统的治疗模式,双切口微创下LISS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具有良好疗效,创伤小,固定牢,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覃锡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总结重症肌无力患者护理工作中开展安全护理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以往两年之内所接诊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资料100例,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加用安全护理,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和产生并发症几率,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患者产生并发症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在其护理工作中应用安全护理效果理想,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单亚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应用舒适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我院所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落实舒适护理.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均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应用舒适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能够显著优化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临床医护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关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门诊输液室是临床门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护理质量对患者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强化优质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文章对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展开了详细的探究.
作者:单水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试分析儿童数字化胸部摄影中采用不同KV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数字化胸部摄影的患儿中随机选择33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数字化胸部摄影检查,而在实施数字化胸部正位摄影时,分别采用63kV、85kV以及102kV摄影千伏获取图像,均采用AEC曝光,并上传至PACS,详细记录不同摄影千伏的曝光时间、曝光指数、曝光量、剂量面积乘积以及图像质量等级.结果:102kV的图像优良率低于63kV、85k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kV、85kV图像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kV下EI值远低于85kV与102kV,nms、mAs以及dGy.cm?均远高于85kV与102k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85kV与102kV下ms、mAs以及dGy.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相同曝光模式下,选择85kV作为管压值,可有效减少辐射剂量但不会对图像质量造成影响.
作者:黄勤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对CT动态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以我中心2009年10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54例存在孤立性肺结节病变的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进行病情判断,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对比显示,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对良性结节诊断准确率为84.0%,恶性结节诊断准确率为93.1%,且不同性质结节各时间点的CT平均值(t=11.298,P<0.05)与强化峰值(t=9.146,P<0.05)、主动脉强化值比(t=-6.748,P<0.05)存在较大差异.结论:CT动态增强扫描进行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价值显著,能够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杨跃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76例我院在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间接受治疗且需要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随机对76例患者进行分组,其中38例采用采集末梢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为比较组,另外38例采用采集静脉血的方法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检查结果情况.结果:通过对比较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查基本指标结果的比对发现,静脉采血即研究组患者的血常规各项检查指标(RBC、HCT、WBC、PLT、HGB)结果均要高于末梢采血的比较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采集静脉血的方法进行血常规检查结果更精准,对于疾病的判断价值更大.
作者:刘汉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临床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施行护理风险管理的具体方法与效果.方法:关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神经外科病人资料100例开展分析,因为100例病人所接受的护理方案不同对其实施分组,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病人接受护理风险管理之后,产生纠纷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护理满意度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关临床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为其施行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显著减少纠纷事件几率,提高病人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应该给予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群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甲胎蛋白(AFP)联合超声检查对前置胎盘植入类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7月-2018年2月接诊的80例高度疑似胎盘植入的前置胎盘作为实验组,选取无前置胎盘、无胎盘植入产妇80例作为对照组,产前对所有产妇行胎盘超声检查,以临床或病理诊断将胎盘植入分为粘连性胎盘、植入性胎盘以及穿透性胎盘.测定所有产妇入院后24小时内、产后3天、产后4周血清HCG以及AFP水平.结果:80例前置胎盘产妇,超声诊断胎盘植入64例,后临床或病理诊断50例,诊断敏感性为64.10%,诊断特异性为78.13%,其中对穿透性胎盘植入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均为100%.对照组血清HCG、AFP低,粘连性胎盘、植入性胎盘、穿透性胎盘在入院后24小时内,产后3天、产后4周血清HCG均显著高于单纯前置胎盘和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诊断穿透性胎盘植入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较高,结合血清HCG、AFP检测,有助于对胎盘置入类型进行诊断.
作者:彭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地屈孕酮与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接受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组,主要分为对照组(实施黄体酮进行治疗,n=30),观察组(实地屈孕酮进行治疗,n=3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两组数据对比可知,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地屈孕酮在治疗先兆流产中具有积极的作用,不仅安全性高,而且其治疗的效果也非常显著,该治疗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程方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对比探讨人体解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在临床实践的效果.方法:抽选2015年9月2016年9月某医学院校成人教育临床大专学生共128名学生,随机分成2班,下称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64名予以传统课堂教学,研究组:64名予以翻转课堂开展人体解剖教学.结果:研究组学生理论考核、病例分析、临床技能,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人体解剖学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增强其实践操作技能,效果确切,建议在临床教学中推广.
作者:李戈;赖家盈;梁朝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需选择适宜的诊断方式和治疗方案.该次研究为探究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随机2014年1月-2017年1月该院就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具体诊断方式与治疗方案史,现报道如下.
作者:裘颂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心血管内科开展整体护理的具体方法以及对护理质量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心血管内科患者资料100例,根据随机法对所选10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整体护理,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措施之后的护理效果,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整体护理之后,护理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临床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开展整体护理效果理想,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余成星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