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呼吸道感染并发DIC1例

周景应;杜凤兰;何秀兰

关键词:间断发热, 患儿, 腹泻, 对症治疗, 水样便, 症状, 停药, 体温, 抗炎
摘要:患儿男,2岁.因间断发热10 d,伴腹泻7 d,于2000年2月16日入院.患儿于2月6日无诱因发热,并伴腹泻,为水样便,每天3~4次.外院给予抗炎对症治疗8 d,发热、腹泻等症状消失,停药1 d后患儿再次发热,体温达39.5℃,遂来诊.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复发的处理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复发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对15例直肠经腹低位切除术(Dixon's术)后吻合口复发者作回顾性研究,分析了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复发的时间、治疗情况和疗效.结果:本组13例(86.7%)于术后2年内复发,9例再次行根治性手术,术后无瘤生存2年4例,5年1例,带瘤生存2年2例.结论:保肛术应慎重,术后吻合口复发仍以外科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方永平;黄华容;练涛峰;罗云藩;廖锦岐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新生儿窒息并多脏器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多脏器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56例新生儿窒息并发多脏器损害的发生率及其与各种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1)156例新生儿窒息中并发多脏器损害64例,发生率为41.03%.(2)重度窒息中多脏器的发生率为70%,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的17.4%(χ2=44.06,P<0.005).(3)多脏器损害的发生率与窒息程度、宫内窘迫、孕周、Apgar评分、分娩状态、能否及时合理复苏有关.结论:预防新生儿窒息并发多脏器损害,应加强围产期保健,预防窒息,及时合理复苏及复苏后监护.

    作者:钟韩荣;古汉礼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烧伤创面感染细菌菌群分布及药物敏感率监测

    目的:探讨烧伤创面常见致病菌变化及其对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对我科1992~1998年540例烧伤患者创面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G+球菌占37.67%,G-杆菌占56.31%.其中阴沟肠杆菌占22.78%,检出率上升.药物敏感试验显示G+球菌仅对头孢菌素Ⅲ代、氧哌嗪青霉素、氟哌酸及万古霉素敏感.G-杆菌仅对头孢菌素Ⅲ代、多粘菌素B、氟哌酸敏感.结论:烧伤创面致病菌中,G-杆菌仍多于G+球菌.机会菌感染及细菌耐药性正不断增强.

    作者:郑利志;陈华德;郑少逸;赖文;高辉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肠重复畸形2例

    肠重复畸形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先天性畸形,近几年来我院外科先后收治2例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黎小明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PGE1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疗效.方法:用PGE1治疗23例DN患者,观察尿蛋白定量、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与血栓素B2(TXB2),6-酮-PGF1a之间关系及用药14 d后它们之间的变化情况.结果:经PGE1治疗后,尿中白蛋白变化的差值和Ccr变化的差值与尿中6-酮-PGF1a/TXB2比值变化的差值呈正相关.结论:PGE1有助于纠正DN患者花生四烯代谢的异常,从而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

    作者:黄远航;黎敏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仙人掌外敷治疗无菌性炎症60例

    近年来我们应用仙人掌外敷,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无菌性炎症6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在典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致多浆膜腔积液1例

    患者男,71岁,因反复腹胀、纳差、乏力1年,加重1月于1998年10月13日入院.1年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伴纳差、乏力,无腹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无尿少和排尿困难等伴随症状,未就诊.

    作者:陈宝珍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儿童眼病筛查的方法与实践

    我国基层眼科保健尚在起步阶段,我们使用儿童验光仪,除了进行一般的屈光检查以外,还运用于客观儿童眼病的筛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项道满;陈叶桃;熊新云;毛娅妮;周红梅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据统计,人群中有前列腺炎者约10%,泌尿外科门诊约25%是因前列腺炎就诊,估计有半数成年男性有过前列腺炎经历[2].但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治疗上相当棘手,存在不少盲目性.近些年对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一些成果,对前列腺炎的治疗进行了一定的规范.

    作者:赵鼎;缪斌;林晓岚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整体护理在老年性喉癌喉全切除术中的应用

    我科对6例老年性喉癌喉全切除术患者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病理、生理、心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整体护理,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晓霞;何苗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前列腺疾病(一)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

    良性前列腺增生发病率世界各国比较相似,随年龄增长而增长.我国1936年首次报告我国良性前列腺增生发病情况,根据41岁尸检结果发现中国人良性前列腺增生与欧美相比相差7倍,当时认为中国良性前列腺增生比较罕见.

    作者:顾方六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虚汗停颗粒治疗小儿多汗症120例分析

    我院1998年10月~1999年10月采用中成药奇星虚汗停颗粒治疗多汗症患儿120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贾宁;王翠娣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α-干扰素阴道用药辅助CO2激光治疗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

    目的:评估免疫疗法联合CO2激光治疗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用α-干扰素阴道用药辅助CO2激光治疗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60例(观察组),与60例单用CO2激光(对照组)比较其痊愈率及复发率.结果:2组治愈率均可达100%.而治愈后复发率观察组为6.67%,对照组为31.67%,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01).结论:干扰素栓阴道用药辅助CO2激光治疗女性生殖道尖锐湿疣能有效降低复发率.

    作者:黄跃深;程新旺;卜少庸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脾结核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脾结核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取我院30年来脾结核共18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8例,非手术治疗10例,除1例合并败血症外,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脾结核可手术或非手术治疗,但各有其适应证.

    作者:甄宇洋;汤地;梁力建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雷公藤治疗脓疱型银屑病8例

    近5年来我们对8例脓疱型银屑病口服雷公藤多甙片治疗,获得明显改善,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志霞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胸腔内注射红霉素治疗老年自发气胸13例

    自1996年1月~1999年3月,我们采用胸腔内注射红霉素溶液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13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作者:梁兵;张贺山;郭荣浩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栓塞后110例随访分析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近期及远期效果.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及脑血管造影复查的方法,了解CCF栓塞术后,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有否复发及复发的原因.结果:自1991年6月起于血管内栓塞术后半年左右寄调查表随访,共发出调查表160份,其中收回110份,4例复发,经再次栓塞后治愈.110例患者中,16例术后行了MR检查,13例进行了颅脑CT检查,均未见异常.6例患者于术后半年行DSA复查,未见复发.结论:CCF血管内栓塞术后随访是必要的,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忭明;段传志;李铁林;黄庆;杨绮帆;苏正;徐如祥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L-NAME对鼠内毒素血症一氧化氮和肿瘤坏死因子-α释放的影响

    目的:探讨L-NG-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在鼠内毒素血症中的作用.方法:用脂多糖(LPS)复制内毒素休克小鼠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成4组:(1)正常对照组;(2)L-NAME组;(3)LPS组;(4)L-NAME+LPS组,观测L-NAME对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脏器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肝、肾功能等的影响.结果:给予L-NAME后,血浆NO,TNF-α水平下降,脏器NOS活性降低,肝肾功能损害减轻,实验动物存活率明显提高.结论: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是治疗内毒素休克的一个途径.

    作者:李荣;张珍祥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血脂康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国产调脂药血脂康与烟酸肌醇酯的调脂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18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2组:A组(60例)早、晚餐后各服血脂康0.6;B组(58例)早、晚餐后各服烟酸肌醇酯0.4.24周后评价调脂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显著降低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组间比较A组降低总胆固醇(TC),LDL-C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B组显著(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B组发生率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康对混合型高脂血症降低TC、TG及LDL-C和升高HDL-C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轻微,耐受性好,可完全代替烟酸肌醇脂.

    作者:刘亮;李建平;沈培南 刊期: 2000年第12期

  • 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治疗常年型变应性鼻炎疗效的随机平行对照试验

    目的:评价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治疗常年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将6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配到2个平行的试验组,以西替利嗪10 mg/d和氯雷他定10 mg/d晨服,持续3周,安排4个随访日程:基线/随机分配(治疗第1天)及治疗期间跟踪随访(第1,2,3周)观察疗效,试验期间禁止其它辅助治疗.结果:治疗期间两种药物均显示出很好疗效,其中,西替利嗪的有效率达90.6%,与氯雷他定80.5%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从症状缓解综合评价来看,无论是研究者还是患者对西替利嗪的评价要比氯雷他定好;从症状计分来看,在主要疗效参数点上,西替利嗪要明显优于氯雷他定.结论: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在控制常年型变应性鼻炎方面都显示出很好的疗效,西替利嗪的疗效优于氯雷他定.

    作者:王挥戈;林心强 刊期: 2000年第1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