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网状切口预防性减压防治骨筋膜室综合征

陈孔冠;林深镇;刘克;郑钦洪;罗滨

关键词:网状切口, 预防性, 减压, 防治, 骨筋膜室, 肢体, 严重损伤, 效果满意, 危及生命, 手术, 截肢, 患者, 骨折, 创伤, 残废, 报告
摘要:随着创伤的日趋增多,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机会有所增加,严重者导致肢体残废、截肢,乃至危及生命.自1989年以来,我们对肢体严重损伤骨折,入院后即行手术的患者,采用网状切口预防性减压,有效地防治了骨筋膜综合征.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68例诊治分析

    从1987年8月~1997年8月,我科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68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罗友章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心电图ptfv1观察的临床意义

    为探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负电势(ptfv1)改变的临床意义,我们对1991年1月~1997年12月住院的196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了心电图ptfv1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文;陆进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1996~1997年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及其药敏分析

    为明确我院门诊部感染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指导临床正确用药,笔者对1996年1月~1997年12月在本院门诊部就诊和留观的感染性疾病患者的816份阳性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红科;张红旋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异位妊娠60例分析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急腹症.现就我院1996年1月~1998年6月收治的临床确诊60例异位妊娠病人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李峰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倍他乐克和卡托普利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和卡托普利对轻、中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倍他乐克和卡托普利6.25~25 mg口服,每日3次.B组为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用药后3周和3个月分别观察心功能各项指标.结果:(1)根据心功能改善情况,A组总有效率90%,B组总有效率72%,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超声心动图观察,A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比B组明显缩小(P<0.05);(3)A组射血分数(EF)比B组有显著提高(P<0.05);(4)根据24小时动态心电图观察,A组室早数比B组显著减少(P<0.05).

    作者:何焕友;彭焱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倒置大隐静脉作股动脉搭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6例

    目的:观察倒置大隐静脉作股动脉搭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采用自体倒置大隐静脉作股动脉搭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6例.结果:经术后1个月~12年的随访(平均3年),通畅率达74.5%,肢体存活率达95.7%.结论:该手术操作简单,疗效满意,是治疗下肢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方法之一.

    作者:叶建荣;符伟国;蒋俊豪;范隆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体外循环期间预防脑损害的临床研究

    脑损害是体外循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机制主要认为与微血栓和脑低灌有关.近文献报道在体外循环(CPB)期间维持足够的脑灌注不仅是脑血流量(CBF),更重要的是CBF和脑氧消耗(CMRO2)之间适当的平衡[1].在CPB期间监测颈静脉血氧饱和度,可反映整个阶段脑氧供需的平衡,本研究在临床CPB的病人监测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O2),观察在CPB开始阶段和复温阶段SjO2的变化及CPB早期低血压对SjO2的影响.

    作者:罗沙;王文贤;章晓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新生儿ABO溶血病57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ABO溶血病是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中多见的一种,是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因之一,严重病例可出现重度贫血、黄疸及核黄疸,甚至死亡.我科自1989年~1997年5月收治新生儿ABO溶血病共57例,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蒙来成;吴明惠;潘敏仪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安定用于人工流产术200例临床观察

    我院自1998年1月~5月,对行人工流产术患者,采用术前静脉推注安定10 mg.结果在对扩张宫颈、镇痛及预防人流综合征取得了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玮;袁中岳;宁慧珍;陈萍;何丽萍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176例鼻咽癌误诊分析

    鼻咽癌在我国以广东、广西、湖南等地多见.鼻咽在解剖部位上是一个比较隐蔽的区域,加上目前还没有一项确定可靠的方法能在原位癌或更早的阶段作出诊断.因此,临床的早期发现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我院从1991~1997年共治鼻咽癌患者840例,其中延误诊断176例,占21%,现分析如下.

    作者:曾勇;黄慕德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晚期肺癌的外科治疗

    我院自1989年6月~1996年12月对晚期肺癌病人手术治疗共155例,就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吴伟东;杜就学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危重新生儿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的诊断体会

    为了解危重新生儿合并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发生情况,对67例危重新生儿作一回顾性临床分析.

    作者:林丽敏;包满珍;李伟中;陈思红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阴道尖锐湿疣32例治疗体会

    在传统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免疫制剂治疗阴道尖锐湿疣3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风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气管置管的失误和处理

    建立和保持通畅的气道是复苏和抢救中重要的环节,而气管置管(包括经鼻、经口插管和气管切开插管)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措施.我院10年间392例气管置管处理中,发生各类处理失误44例(11.2%).反思这些失误,对提高救治率无疑是有益的.

    作者:麦悦强;吴恒义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小儿尿酮体阳性分析

    我们用尿液分析仪检测一些发热、呕吐患儿的尿液,发现尿液中出现尿酮体阳性,为探讨其原因,我们对42例尿液分析仪检测尿酮体阳性的患儿,采用不同时间留取尿液,用不同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林旭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80例急性脑出血抢救治疗体会

    急性脑出血是常见急症,死亡率较高,后遗症多.我院自1988年1月~1997年12月收治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现对其抢救治疗分析如下.

    作者:杨元花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冠状动脉造影判断梗塞部位对易破斑块定位的参考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判断梗塞部位对易破斑块定位的参考价值.方法:回顾19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的有关资料,对两者诊断的梗塞部位与血管定位,血管内粥样硬化病变的部位、支数、病变数量及狭窄程度的的关系做了分析.结果:下壁心肌梗塞89.5%定位于右心冠状动脉,伴右室梗塞87.5%定位于右冠脉近端,梗塞血管与粥样硬化病变的支数、病变在血管中的位置及病变数量的多少均无明显关系,与狭窄程度也缺乏线性相关,但当狭窄发展达到较严重程度时,梗塞发生率明显上升,达68.2%.结论:将严重狭窄的冠状动脉作为介入治疗的重点部位对易破斑块有一定的针对性.

    作者:徐卓立;赵民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气压弹道碎石机的临床应用

    我院自1996年1月~1998年8月应用气压弹道碎石机新技术治疗肾、输尿管及膀胱等部位的结石共10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建华;卢强;周华扩;李志坚;李新民;阮绮红;廖家莲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脑梗塞预后的关系

    目的:研究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脑梗塞预后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及治疗脑梗塞提供参考.方法:根据Brain Stroke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价标准(改良SSS)对55例脑梗塞急性期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把SSS评分减少18%以上者作为进步组(40例),评分减少18%以下者作为恶化组.在起病48~72小时内,测定其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结果:进步组和恶化组的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89.45±72.91)×109/L,(160.07±73.87)×109/L,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进步组和恶化组平均血小板体积分别为8.44±1.88 fl和9.67±2.87 f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越大,其预后越差.

    作者:李莉莉 刊期: 1999年第02期

  • 33例TTV感染的血清病原学及临床分析

    1997年Nishizawa等[1]从1例输血后肝炎病人血清中分离到一种新的DNA病毒,称为经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初步研究提示,TTV可经血传播,可能与部分非甲-庚型肝炎相关[2].为了解TTV感染的临床特征,我们对深圳地区33例TTV感染者进行了血清病原学及临床分析,并对TTV的传播途径及其致病性作一探讨.

    作者:蒋小玲;周伯平;袁静;徐六妹 刊期: 1999年第0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